社會保障,路在何方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ao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銀行所提出過系統的養老保障體系,是多支柱的,並不是完全由政府承擔所有支柱,但政府在各支柱仍會扮演重要角色。第零條支柱是屬於社會救助,而第一條支柱可視為基礎養老體系,而澳門的養老金便可以看成第一條支柱。
  近來博彩業收入連續十三個月下調,逼使澳門政府需要檢視澳門各方面開支,當中以“現金分享計劃”會作出對應調整較為引起澳門居民所關注,其原因是不少澳門居民已把現金分享計劃看作基層居民生活重要收入,但是也有澳門居民一直建議把現金分享計劃重新定位,這樣才能夠讓這計劃可以持續發展。除了現金分享計劃外,澳門政府也多次強調不會向民生政策的支援作出任何調整,其實澳門政府過去已經向社會保障基金作出很大筆投入(370億元),期望可以把澳門社會保障系統成為一個長效機制。談到社會保障與人口結構的關係,很容易讓澳門居民想起人口老齡化,而人口老齡化也是各已發展地方政府所關注的議題,就以近年備受關注的希臘的債務問題為例,而這問題的首當其衝卻是希臘養老保障的削減,所以養老政策便更值得我們關注。究竟澳門養老金的狀況如何,未來的社會保障又如何與人口政策結合,在賭收下跌與希臘危機的內外警示下,結合世界銀行提出的社會保障的多支柱架構建議,此時澳門需要有新的思考。
  基礎養老保障:漸成長效機制
  其實世界銀行所提出過系統的養老保障體系,是多支柱的,並不是完全由政府承擔所有支柱,但政府在各支柱仍會扮演重要角色。第零條支柱是屬於社會救助,而第一條支柱可視為基礎養老體系,而澳門的養老金便可以看成第一條支柱。合資格領取養老金人士是可以最高每月取得3,350元(澳門幣)(實際可領取金額主要視乎其供款年期和領取養老金年齡而定),而合資格人士每月只需要供款45元(當中30元是雇主供款,15元則是雇員供款,自雇人士則為45元),值得留意是這筆社會保障基金(簡稱“社保基金”)的保障範圍不只是養老金,也包括殘疾金、失業津貼和喪葬津貼等津貼,可見社保基金可看成類近綜合性社會保險,由於長期供款沒有調整,以致社保基金的資金主要來自澳門政府。除了養老金外,敬老金卻是所有年滿65歲的澳門居民都可以領取的,而澳門特首崔世安之前在立法會公佈2015年年度施政報告,在賭收下調的背景下,仍然把敬老金調升至7,500元。同時澳門政府也會向所有澳門居民的中央公積金戶口注資7,000元,由於中央公積金戶口領取年齡是65歲,所以所有澳門長者便可以即時領取這筆款項。因此澳門長者可以每月領取退休相關的福利大概有4,500元,較澳門的最低維生指數(可視為澳門社會救助制度,其救助金額為3,920元)為高,若以香港的類近第一層退休保障(綜援)的金額約有2,350元,看來澳門的第一條支柱是較香港為理想,這亦引起香港坊間不斷爭取成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過去港大周永新教授曾建議由勞資政三方供款,到近期改由政府全數支持,但是會設限制於預期壽命,所以建議這制度領取年齡設於70歲,從而限制政府在這方面的支出。可見這機制建構並不簡單,也需要顧及制度長遠發展,而且制度只能著眼於長者基本需要。
  中央公積金:本土優化
  澳門的第一層退休保障的相關金額只佔澳門居民入息中位數(18,000元)的四分之一,未必可以照顧澳門居民的實際需要,所以澳門政府在2009年透過第31/2009號
  2014年10月11日,由社會保障基金主辦、民政總署及澳門社會保障學會協辦的“積穀防飢退休OK”社保推廣日在祐漢街市公園舉行。
  行政法規《開立及管理中央儲蓄制度個人帳戶的一般規則》實施中央儲蓄制度,為合資格的帳戶擁有人撥款,而這制度可以視作為世界銀行的第二條支柱(職業儲蓄計劃)的發展方向。退休生活是頗為個人化的選擇,所以每個人都有責任去計劃自己的退休安排,這亦是世界銀行建議引入第二條(職業性儲蓄保障)和第三條(個人儲蓄)支柱的重要原因。而香港早於2000年便引入強制性公積金,在這制度中,香港政府只擔任監管角色,而這制度的行政管理、信託和基金投資都主要由市場進行,期望可以透過市場運作來提升制度的效率。可是香港的強積金制度仍然招來不少批評,例如管理收費過高、雇員選擇權限制等,而香港政府和業界也有作出相對回應,相信這機制仍有不少改善空間。
  回望澳門政府在推行類似制度時,也需注意幾點,香港有國際金融市場,香港居民較理解金融市場運作,而且香港的經濟規模也較澳門為大。所以澳門政府在引入這計劃時,是不宜過於完全引入香港的強積金制度,還有需要吸納外地經驗來優化澳門的中央公積金戶口制度,例如澳門政府在行政管理、信託和基金投資的角色如何,如何教育澳門居民在相關基金投資和管理等。而供款水平和未來發展趨勢也是勞資雙方關注點,這也導致中央公積金發展仍未能進一步落實。
  家庭照顧和社會融合:
  養老事業發展趨勢
  世界銀行所建議的第四條支柱(第三條是個人儲蓄)是長者的家庭,其實傳統中國觀念是百行以孝為先,所以養老責任傳統是由家庭承擔,可是隨著時代變遷,雙職家庭和少子化不斷削弱澳門家庭功能,所以傳統的“養兒防老”未必適用了。可是傳統觀念仍然植根於不少澳門居民,結果可能導致不少疑似“虐老”案例出現,就以今年六月在澳門網傳的一段虐老片便引起不少澳門居民的關注。可見家庭仍是養老保障重要一環,而過去澳門政府都強調“家庭照顧,原居安老”,所以澳門政府應該設計一些計劃來扶助家庭去照顧長者,過去長者服務可能過於針對長者的需要,而較為忽略照顧者的需要。所以自從網傳這段虐老片後,便有學者建議政府設立長者照顧者喘息服務,設立機構讓長者暫托,令照顧者可以短暫旅行來紓緩壓力。這樣才能夠更具體落實傳統孝道文化。
  值得留意是社會較多把長者看成弱者,多是被照顧一群,其實長者傳統被看成“至寶”,俗語有雲“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健康長者數目遠較殘弱長者數目為多,現在不少家庭都依賴長者照顧,過去澳門長者也實際體現著澳門的歷史,特別是現在澳門政府強調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澳門歷史和文化特質或可以從澳門長者身上提煉出來,這樣或可以有助澳門政府發展文創產業。而事實上,澳門政府和民間社團也有積極地推動口述歷史工作,還有根據一些科學研究,這類誘使長者回憶過去的工作是有助援減長者的腦部退化問題。澳門長期缺乏勞動力,所以不少傳統藍領行業都由中壯年人士擔任,而這些行業包括職業司機等,所以澳門政府也應該檢視現行制度(包括職業保險、工作安排和健康水平要求等),從而讓長者可以更有效融入澳門的勞動市場上。從而讓澳門長者更有效發揮他們的價值。
其他文献
地處南灣市區的葡文學校,據說地值千金,皆因其旁側的博企早己視之為囊中物。上月,看到一則頗有玄機的葡文報章報導,看新聞大意是,葡萄牙方有人向葡文報章透露,葡萄牙國家教育部有意在葡文學校原址辦校的消息。該新聞被多家中文媒體轉發後,數日之後澳門主流報章又極為巧合地回應了該報導,就一筆6500萬元澳博給該葡文學校基金會營運和氹仔新校區的建設鉅款,葡文學校基金會或要還款澳博的消息。  上述兩則前後呼應的報導
期刊
翻開205期《澳門月刊》,“編讀往來”欄目首頁一篇《危樓再現,誰來關注》的讀者行文標題,吸引筆者眼球。文中反映慕拉士大馬路八達新村瑞祥樓由於鄰近建築單位施工,造成大樓電梯失常,時有住戶被困以及停車場、地鋪牆身出現裂縫。而處理此事的工務局僅讓承建商提交安全檢測報告,和承擔電梯維修一年半費用,就完事了。文中斥工務局頂多是在做“和事佬”角色,面對大樓出現諸多安全隱患,沒有真正換位思考百多戶住戶的感受和傾
期刊
讀了貴刊204期刊登的《政府應嚴格規管“發財車”》一文,感到“發財車”“駛、停、泊”的種種亂象,而政府對策又乏善可陳,文中說到最後也無良策可獻。筆者日前讀到暨南大學營銷學教授張計劃的有關管理“發財車”的策略方案,覺得可供真想改變此情況的決策者參考,歸納整理如下。  張教授的經營策略就兩個字:外包。博企可將組織的非核心業務委託給外部的專業公司經營。據外包協會研究顯示,外包可以使企事業節省9%的成本,
期刊
近日,台灣學生“佔據”立法院的事件讓社會輿論一片譁然。有人認為,“學生是最容易被煽動的,這次的行動必定也是有所煽動”,也有人堅持,“服貿協定本就應該被否定,引起了學生所積壓的情緒爆炸而已。”姑且不論臺灣反服貿協議動機本身的對與否,但我認爲這樣阻礙立法院正常運作的做法來表達情緒實屬欠妥。  前兩日,在“臉書”上看到這樣一段視頻,在立法院“反服貿”集會現場上,有位在台當交流生的澳門女大學生發言。她對圍
期刊
近年,關於如何突破博彩業一業獨大的困局,推動本澳多元產業的發展,已成為上至中央政府、下至澳門社會各界都極為關注的議題之一。  繼早前政府公佈將引薦30間公司進駐橫琴粵澳合作產業園後,月初經濟財政司譚伯源司長回應記者提問時,承認政府有意向中山翠亨謀地發展一事,有關澳門產業多元化的話題再度成為本澳輿論的關注焦點。  多元未見 仍顯單一  在澳葡政府政策扶持下,澳門自60 年代起經濟結構開始變化,70
期刊
善豐花園事件發生後一年多,由於至今缺乏明確解決問題的跡象,加上十人關注小組解散,部分苦苦等候結果的小業主似乎失去耐心,反復遞信請願、投訴求助之後,終於演變成“紥營瞓街”。由此可見,因為涉及一百多戶居民的重大財產及生命安全,事件絕不會因為時間的拖延而淡化。針對事件進展緩慢,本人認為,最大的問題就是,一年多以來,雖然多份報告先後出爐,但一直未能夠確定事件的責任方,正所謂“冤有頭,債有主”,事件的責任方
期刊
讀完貴刊三月號《“人才發展委員會”能否有助培養本地人才》一文中關於“人才發展委員會”的成立,呂開顏博士一語中的,“若政府仍舊以現時社團推薦的方式來推選委員會成員的話,就難以出現新的火花,也不期待能帶來什麼新的火花!”如其所言,澳門並非沒有人才,澳門從來也不缺人才。澳門唯一缺少的是適宜人才發展的途徑與空間。我個人認為,該委員會的設立,從一個層面看出政府已經開始對本澳的人才問題有了隱憂之情,似乎也回應
期刊
旅遊局推出“論區行賞”四條步行路線,鼓勵遊客到澳門各區感受澳門文化之旅。“綠色文創之旅”是其中之一路線,旨在讓旅客體驗一次尋幽探秘之旅。  曲徑通幽瞻古佛 漫步外港看風景  此路線首站是普濟禪院(觀音堂),建於1627年,為澳門三大規模最宏大的禪院之一。廟內有大雄寶殿、長壽佛殿、觀音殿,供奉有觀音等佛教及道教神祉,院後還有廣闊幽深的後花園,其中的石臺、石凳是中美《望廈條約》的簽署之處。  由普濟禪
期刊
第25屆澳門藝術節踏入銀禧紀念,將於5月2日盛大開幕,主辦單位文化局精心籌劃,以“脈動”為主題,為期逾一個月的藝術盛宴,將帶來31項豐富精彩的節目及視覺展覽,總場次及各類藝術延伸活動超過200場。  澳門藝術節致力開拓多元化演出,本屆逾半數節目為本地創作作品,開幕節目《銀禧慶典》由眾多本地音樂精英聯袂上演,齊聚塔石廣場共奏激昂、歡快的樂章,音樂會設有特備環節,務求把現場熾熱的氣氛推至高峰;壓軸閉幕
期刊
澳門逢節假日,各旅遊景點無不是遊人如織,造就了珠寶金行、鐘錶手飾、化妝品、藥房、餅食手信、品牌成衣店等等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尤以座落世遺景點區的櫛比鱗次商舖為甚,店內店外更是滴水不入,反觀背後的世遺景點卻落得冷冷清清的慘狀,一熱一冷,熟輕熟重,不言自明。本刊記者專程走訪了新馬路、議事亭前地、板樟堂、大三巴斜路,官也街、清平街,以及關閘一帶,看看本澳各旅遊景點區的購物“盛況”。  新馬路 儼然成了“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