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村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bo3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给语文下的定义是“语文是最主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对作品的质疑问难,或殊途同归,或另辟蹊径,都体现了读者的主体参与。所以教会学生阅读是“大语文教学观的要求”,也能够体现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抓好语文中的阅读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通过阅读优秀作品,体会到人间的真、善、美,从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要达到这一目标,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语文教学观念,改革语文教学方法,认真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
  一、农村初中生阅读水平的现状
  语文是母语课程,它在中学教育中的位置相当重要,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科目。然而在实际学习中,只有20%的同学对语文感兴趣,大部分同学“烦它范围广,知识一大片”,或说“语文费时多,收效却小,不如多花时间搞数理化科目,收效大,能拿高分,对升学考试有利”。同时,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家长、教师、社会对学生考试成绩的期望与导向,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学习数理化英语,做习题、试卷,阅读时间和空间受到严重挤压。95%的学生每天阅读时间不足半小时,70%的学生经常阅读的课外读物是“优秀作文选”。农村家庭的学生,回家不是干农活,就是看电视放松在校紧绷的神经,使得阅读这种真正有益身心的活动变得十分贫乏,所以,农村初中生阅读面太窄,阅读量太小成为不争的事实。除此之外,令人担忧的是学生阅读层面的低下,没有阅读的习惯。
  首先表现在中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接受量上,四大名著看过的学生在农村初中每班不足10%,他们喜欢的是那些豪情、美艳的卡通书画、武侠言情小说、少男少女杂志。其次大部分学生阅读能力低,不爱看书,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课中肢解性地讲析使语文丧失美感,是语文失去活力与魅力,师生沉溺于应试教育的泥潭,拘泥于所谓的标准答案,让学生丧失了创新的能力。
  二、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一)重视阅读兴趣的培养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会减轻疲劳感,才能把阅读当成是一种享受,才能感受阅读的兴趣,也才能事半功倍。
  此外,教师标准的普通话教学,有情感的朗读课文,能把学生带到业务这个有趣的天地。抑扬顿挫,幽默诙谐的语言,是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激发起他们的一定兴致,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兴趣呢?
  1.以情激趣
  教学中老师要创设优美的情境,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文章蕴含的意境中,老师生动形象的讲解,带着情感的朗读,引导学生欣赏文章的美妙之处,让他们不由自主地为文章所感染,而记住精彩的内容,进而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自觉地去阅读背诵诗文中的佳词好句、精美段落。
  2.听读激趣
  即听名家或教师对名著片段、精彩诗文的配乐朗诵,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多方收集资料或预先录制有关的语段朗读磁带,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欣赏。
  3.活动激趣
  无论在课堂中还是在课外活动中都可创设以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审美情操的一定活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一定兴趣。
  (二)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
  第一,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朗读
  《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课的时间指导朗读,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开始崭新的一天,在书声琅琅中度过愉快的每一天。
  2.默读
  默读是大脑对文字的反映,只运用眼睛和大脑两个器官,从而理解文字的意义,整个活动在人脑内部默默进行,省去了口的发声和耳朵的监听,因而速度就会快得多。
  3.精读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句逐字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
  4.略读
  这种阅读的目的,是为通览全篇,取其精华。对于略读这种阅读方式,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曾有论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正确掌握略读的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猎取知识的效率。
  第二,上好阅读课。
  要以读代讲、以读代问,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感悟。在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了文中的情感,感受了文章的美妙之后,这时需要的就是尽情地朗读,在朗读中充分地品味吟诵。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精彩,最终达到语言的内化、语感的培养、情感的升华、审美能力的提高及思想境界的飞跃。
  第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拓宽学生视野。
  课外阅读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积累,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终身的阅读和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最重要的是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自由、无拘束、无负担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所以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盎然、如醉如痴,充分享受着阅读的自由、阅读的快乐。
  (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一,养成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的习惯。因受方言的影响,朗读中难免有读不准的情况,这时应逐步克服,不要急躁,多查字典找规律。
  第二,养成集中精力默读的习惯。默读比朗读更有利于集中注意力思考,提高阅读的效率。养成习惯,就会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
  第三,勤于思考的习惯。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到阅读的内容和方法中去,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理想,从中对自然、社会、人生获得有益的启示。
  总之,语文教学中有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课内得法,课外得益,课内外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丰厚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收获阅读的成功,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阅读的快乐。
其他文献
在新时期,语文课程改革要求老师改变教学模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新的模式、新的理念,就迫切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探索以适应学生对新教材的感知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开创以“学生为本,教师为辅”的语
期刊
一、什么叫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Mind Map)又称“心智图”或“脑图”,是一种知识可视化的思维工具。最初是由英国东尼·博赞提出的,他在《思维导图》一书中这样对思维导图进行描述:“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力的万用钥匙。”  二、复习课为什么要进行思维导图  复习课是数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和一般新课程的教学有所不同,具有
期刊
怎么才算有效的课堂呢,这是一个困扰了大多数教育一线的老师。老师辛辛苦苦地教了,学生也认认真真地学了,可最终学生也没有得到最好的发展。这不难看出来,现在我们所关注的重点对象有所转变了,我们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关注。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我们教学设计的精彩,而更应该关注它的合理性,是否适合学生的发展。  有效的课堂,首先当然离不开教师课前的精心备课。  第一,要熟悉学生当前知识与能力现状,避免过高或过低要求学
期刊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达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内容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自己对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作了一些探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积极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特强,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刺激而激动、兴奋。因此,合理创设学习环境,可以引起儿童对学习的兴趣。例如,一年级新生刚迈
期刊
作为一名教师,我是幸运的,又是充实的。因为赶上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这让我多了一份希冀、一份收获。合作学习对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克服自我中心倾向,改善同伴关系,发展道德自律和提高社会交往技能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
期刊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从兴趣入手,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利用科学的课堂评价手段,使他们逐步建立学好的信心,力争达到教和学的和谐统一,最终达到最佳的课堂实效。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孩子们找到自信,并积极“行动”呢?  第一,教要得法,教学方法一定要灵活。  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教
期刊
一直以来,习惯了一个学期就只教一本教科书,认为只有认真琢磨好教材,认真备好课,就认定学生掌握了教学目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倒没觉得愧对学生,也没有人告诉我这样做有什么不妥。直至去年我们参加了教学指导中心开设的单元整合教学的课题研究后,这才发现这种“教教材,学教材”的教学行为却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  单元整合教学是以语文教科书的主题单元
期刊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基础,成为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历史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能使学生更好地记牢课文的知识点,通过启发思考能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能否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教材的具体内容,恰到好处地设置问题,合情合理地解决问题,直接影响学生文化素质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课堂提问的原则  1.准确性  一是紧紧围绕教学目
期刊
一、调查的目的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学生错题修改及教师对错题利用的状况调查、学生产生错题的归因分析、对错例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对策研究问题而开展的,旨在了解教师的作业设计、作业批改、评价及学生在完成作业、错题处理及评价方面的看法,为开展“小学生数学习题常见错误归因分析与解决对策”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二、调查对象、方法及内容  调查对象:本校二、四、六年级学生。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共发调
期刊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生对学校所规定的课程就会当作一件礼物来接受。”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一定的情绪体验,积极高涨的情绪,有助于激发和强化学生的数学认知兴趣,最大限度的提高学习效率。由此看来,在数学教学中,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