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智能则国智

来源 :湘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angr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蔡自兴,是我国著名的人工智能和自动控制专家。在40年的教学和科研生涯中,他为我国的智能科学技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我国智能科学技术学科的奠基者之一,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蔡自兴在潜心教学科研的同时,仍十分关注社会发展进步,他先后担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湖南省委主委、民革中央常委等职,积极建言献策,关注文教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
  
  农家子弟上大学发表科技处女作
  
  蔡自兴,1938年3月出生于福建莆田县灵州乡西厝村一个贫农家庭。祖父是村里穷得有名的雇农,为人忠厚。父亲蔡宸灵因受当地教堂赞助而读了小学和中学,当上了小学教员。作为农家子弟,蔡自兴从小生活在农村,学会各项农耕劳动,培养了诚恳朴实和吃苦耐劳的品性。他也受到父亲的文化熏陶,对知识和文化十分向往。从10岁起,他就独自离家,到几十公里外就读高小和中学,上学期间,他除假期回家参加农业劳动外,平时每个周末他都要返家挑20~30公斤的鲜红薯到学校作为一个星期的口粮,往返50多公里,步行10来个小时。至今,他对自己挑鲜红薯赤脚步行的情景记忆犹新。
  解放后,家境贫寒的蔡自兴靠人民助学金,继续着自己的学业。长期以来,他把班级集体、学校以至国家看成是自己的“家”,一个更大的家。1957年高考语文的作文题目为“我的母亲”。他把给他新生活的党比做母亲,以感人的事例歌颂伟大的党。考入西安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后,在学校举办的国庆十周年征文比赛中,他的《返回祖国》以一个印尼归国华侨寻找家乡的曲折故事,生动地表现出广大侨胞的爱国主义情怀,歌颂了祖国的伟大和美好,该文获得了征文一等奖,刊在校报上。
  1960年至1962年国内暂时困难时期,学校只在上午上课,其余时间,宽敞的教室和图书馆里几乎无人问津。然而,他却天天呆在教室里攻读科技德语,两本400多页的《科技德语课本》和《德语语法》被他攻下来了。大学毕业前,他已能阅读并翻译德文专业书籍。
  他的大学毕业设计是1962 年在南京机床厂结合新产品开发进行的,研究一种新型的电气传动系统——磁放大器直流传动系统。新技术得到厂方的好评和采用后,在实践中升华的毕业设计也被学校评为优秀。
  在此基础上,蔡自兴又撰写了他的科技外女作《磁放大器——直流电动调速系统静动特性试验研究的初步分析和静特性计算》。此文被中国自动化学会第六次学术年会录用为大会宣读论文,并在一家学报上正式发表。作为大学本科生论文,能被国家级学术年会录用,这种情况在当时是十分少见的。系主任严睃教授是国内外知名的自动控制教授,也是江泽民的老师,他对蔡自兴的这篇科技处女作,曾给予了热情鼓励与具体指导,使他受益匪浅。
  
  热心科普创作 关注科技新人成长
  
  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中南矿冶学院(即中南工业大学,现更名中南大学)当老师。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下厂实践,常常需要通俗易懂地向学生、科技人员和工人师傅讲解一些比较深奥的科学道理,为学生实习和工厂生产服务。于是,他开始将科普知识用于发展生产力。
  面对新的科技革命,有许多新领域正在被开拓,科普园地也有不少尚未开垦的处女地需要人们去耕耘。在这众多的科技领域中,“机器人王国”特别令人注目。1983年至1985年,蔡自兴出访美国研修人工智能机器人学时,也为他的科普创作收集了许多素材。他曾说过:“广大群众希望对机器人技术有更多的了解;一些青少年学生还要求我为他们举办机器人讲座,讲解机器人科幻故事,或进行机器人表演。作为一位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我感到自己有责任为普及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贡献微薄力量,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鸣锣开道。”
  1985年从美国回国后不久,他与妻子、教语文的中学高级教师翁环合作,利用业余时间合著了《机器人王国考察记》,并于1987年底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以机器人为题材的中篇科普和科幻小说。该书以机器人知识为中心内容,通过连贯有趣的故事情节和形象通俗的插图,介绍机器人的基本知识和发展方向。我国自动化科学界老前辈张钟俊院士为该书作序,指出“书中所涉及的许多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神奇景象,并非虚构的故事,而是活生生的现实,或者是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实现的”。张钟俊还赞赏该书为推动机器人知识的普及所作出的贡献。该书问世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与关注,所印一万册很快脱销。全国性自动化科普杂志《自动化博览》曾于1989年专栏评价了该书。时任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的宋健看了此书后,在百忙中于1988年2月亲笔致信蔡自兴,对他俩给以热情鼓励。宋健指出:“未来的世界一定是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世界,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你们辛勤传播这一观念和实际技术,是万分必要的。我向您和翁环同志致敬意。”
  除科普中篇外,蔡自兴还撰写了一批介绍自动化前沿学科知识的科普和综述文章,在国内报纸和期刊上发表,由于他对科普工作的热情和贡献,在2001年6月召开的湖南省科学作家协会成立大会上,蔡自兴被选为名誉理事长,以表彰他对科普工作的突出贡献。
  对于科普创作,蔡自兴曾于10年前说过,“提高劳动者素质,离不开科技知识的普及和各类教育事业的发展。其中,科普作品起了特殊作用”,“科普创作是科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作科普作品和普及科学知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天职。同时,科普创作与科学研究又是一对并蒂红花,相互辉映,倍加艳丽;是一根藤上的两个金瓜,互相牵连,更为丰硕”。10年前,他曾富有哲理地指出:“科普创作需要创作灵感和科学想象力,而这灵感和异想天开的想象却是激励人们善于探索和勇于开拓的‘催化剂’,是创立科学新思想的重要‘触发信号’。如果没有活跃的学术思想、丰富的想象力和敢于创新的精神,那么,在科学技术上就不可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无论是科普创作或科学研究,关键在于创造,在于创新;更通俗地说,在于创第一。多年来,这种思想一直激励我不断向上……我深深地体会到,科学工作者同样需要作家的灵感和创新精神。没有‘异想天开’,就不会有科学新思想的诞生。在科学技术上,那种没有‘异想天开’的‘脚踏实地’,最多只能重踏他人和前人走过的脚印,不能为人类科学作出有创造性的贡献。”
  近年来,他还大力支持国内的机器人足球比赛和机器人灭火比赛活动。他坚决主张并支持尽早开展这些活动,多次亲赴哈尔滨和北京长沙出席赛事,被推选为中国机器人足球协会名誉会长和机器人灭火比赛大会主席。在2000年10月第一届广茂达杯灭火比赛颁奖仪式上,他亲切地与中学组冠军获得者合影,并鼓励他争取更大的胜利。这位中学生果然不负他的期望,去年6月赴美参赛,夺取桂冠,为国争光。他还十分关心面向青少年的科普杂志《科学启蒙》,亲自为该刊多次撰稿,并通过该刊寄语广大青少年“要自觉树立科学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做新世纪科学技术的主人。”
  
  精益求精,二谱“智能三部曲”
  
  1983年至1985年,蔡自兴曾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受国家派遣到美国研究进修。两年多时间内,他先后在内华达大学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系机器人实验室、普渡大学电气工程系高级自动化实验室从事研究。在普渡大学,他师从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院士、美籍华人傅京孙教授。蔡自兴同时研修的两个学科——机器人学、人工智能,都是当今自动化和计算机领域的前沿学科。
  学成回国后,蔡自兴先后为博士生、硕士生和外国留学生及高年级本科生开设了人工智能、智能控制、机器人学、机器人控制、智能系统原理与应用等课程,同时他开始着手谱写“智能三部曲”。
  1984年,在美国普渡大学研究人工智能的蔡自兴与徐光佑教授一道,在傅京孙院士的指导下,中美双方3人协议编著了《人工智能及其应用》教材。在清华大学教授常迥院士的大力支持下,1987年9月,该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成为我国第一部高校人工智能教材。1992年,台湾一家出版公司翻译出版繁体版,向海外发行。蔡自兴负责了该书大纲起草、大部分章节编写和全书统稿工作,是实际上的主编。
  智能控制学科比人工智能学科年轻,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在国际上初步形成,在理论和应用上均很不成熟。1987年,全国自动控制与计算机教材编审委员会和电子工业部教材办向全国发出《智能控制》等待统编教材的征稿通知。当时国内外均无此类教材,参考资料奇缺,编著难度相当大。蔡自兴经过艰苦努力,编出《智能控制》书稿应征,并通过全国教材编审委员会审评,被选为全国统编教材,于1990年出版,成为国内外首部关于智能控制的教材。此书曾获中国第三届优秀教材一等奖。
  人工智能是智能控制的重要基础,而机器人学则是人工智能和智能控制的主要应用领域和试验平台。为紧跟飞跃发展的国际机器人技术,我国于1986年启动了包括智能机器人主题的863计划。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还没有一本中国人编著的高水平机器人学著作。1985年在美国研修结束回国时,蔡自兴带回国的最珍贵的东西就是在美国收集的100多公斤相关参考资料。时隔不久,他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吸收当代学术界最新的科研成果,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编著了《机器人原理及其应用》,由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成为我国第一部关于智能机器人基础的系统专著性教材,解决了国内机器人学研究和教学之急需。
  蔡自兴《智能三部曲》的出版,为我国在智能自动化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3年,蔡自兴牵头申报“工业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博士点,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他也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这是中南工业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系统)信息学科领域的第一个博士点和第一位博士生导师。不久他又当选为纽约科学院院士,获得“联合国专家”资格。
  同年5月,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际著名智能控制专家宋健应蔡自兴的请求,为自动化青年学术年会及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成立题词:人智能则国智,科技强则国强。题词高度概括了人民智慧与国家进步、科技发展与国家强盛之间的辩证关系,指明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依赖于科技的发展进步,而科技的发展进步又依赖于教育的发展和全民素质的提高。其中,智能科学技术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这幅题词饱含了党和国家领导对从事智能科技研究工作者寄予的厚望。蔡自兴清楚地知道,现代自动控制技术的进步,为科学研究和探测工作开辟了新的可能性,开拓了靠人力所不能胜任的新科学事业。迅猛发展的科技事业使他深受鼓舞和启发。为了国家的富强,人类的幸福,他决心将自己的智慧和精力继续贡献给智能科技事业。
  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原有著作已不能适应各相关学科发展需要和教学要求,于是蔡自兴在重新审视自己的著作后,为反映世界各国智能科技研究和应用的新进展以及自己潜心研究的新成果,又精心编著了《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第2版)、《Intelligent Control:Principles,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国际上首部智能控制英文专著与教材)、《智能控制——基础与应用》和《机器人学》4部新著,并相继由国内外权威出版社出版,成为智能科学技术各学科的新一代著作,即新《智能三部曲》。为此,他荣获2000年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中国2000年机器人学大会杰出教育奖。
  辛勤的汗水结出丰硕的成果。10多位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先后对他的成就作出高度评价,认为这4部著作推动了我国智能学科的发展,促进了这些学科课程的普遍开设和广泛研究,成为我国智能自动化科技领域的开拓性著作以及指导我国智能控制研究、应用的得力工具,为智能控制学科建设、教材建设和高级人才培养做出重要贡献,对智能自动化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在这些著作中,他首创了机器人规划专家系统,开辟了基于知识的自动规划新途径;提出了智能控制的“四元交集结构理论”,揭示了智能控制与相关学科的内在关系,丰富了智能控制的研究内涵和应用范围;所提出的智能控制教材体系和学科框架,成为我国智能控制学科发展的主要基石,并促进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
  近10多年来,蔡自兴先后完成并在国内外出版了18部著作,主持10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项目,发表300多篇科技论文报告。在如此繁重的研究和编著之余,他还指导了60多名博士生、硕士生和留学生。
  在编著这些著作的同时,蔡自兴丝毫没有放松在前沿方向上的突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立项了他的4个研究项目,其中包括鲁棒性等难点问题,现在已有3项结题,均被评为优秀,另一项正在顺利进行中。
  蔡自兴教授热心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的开展。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两次赴美研究学成回国后,他的学术活动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他认真撰稿,出席智能科学各相关学科的学术会议,为我国人工智能、智能控制和智能机器人学科的发展推波助澜。他与同行专家、学者交流,向青年学生传经,和他们结下了深厚友谊,也得到大家的认可。现在,他兼职的国内学术组织就有10多个,其中包括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及智能机器人学会理事长、智能控制与智能管理学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及其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委员、过程控制(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自动化分会理事,中国高校机电自动化与机器人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他还是国际科技发展联合会、国际微型和小型计算机学会、国际中文信息处理学会会员以及IEEE(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等。
  这些学术兼职不是挂名而已,他力所能及参与了学会的活动。除组织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投稿和参加学术会议外,他还亲自撰稿,赴会参加学术交流。尤其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学会,更倾注了他的心血。1992 年4月,在西安召开的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第七届学术会议上,理事长涂序彦教授和副理事长、863计划自动化领域首席科学家蒋新松教授等提出要成立智能机器人二级学会,并推荐蔡自兴负责筹建工作。他满腔热情地投入筹备,在原中南工业大学和上级学会的支持下,终于在1993年秋成立了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后更名为智能机器人学会)。与会代表一致选举蔡自兴担任主任委员、理事长。近10年来,他先后组织了该学会的4次学术活动,每次都办得很成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南大学召开的“中国2000年机器人学大会”。这是一次机器人学领域的全国性大型会议,包括学术大会、机器人足球比赛和机器人灭火比赛三大内容,与会领导、专家和代表共500多人,成为国内一次规模空前的高规格、高水平的机器人学盛会。这次大会反映出近年来我国机器人学研究和应用的最新进展,研究了国内外机器人学研究和应用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对策。作为大会主席和主要组织者,在近3年的筹备过程中,蔡自兴付出了辛勤劳动。从论文征文、定稿到出版,从会场、赛事选址和布置到来宾住宿,从经费预算筹集到优惠办法,从贵宾邀请、接待到安全保障,从准确的时间表制订到车船进出路线,他都亲自过问,并与学校有关领导深入检查落实。许多代表称赞中南大学接待工作做得好,也诚心敬佩蔡自兴的杰出组织能力。
  
  关注社会进步,反映社情民意
  
  1992年,蔡自兴当选为民革湖南省委常委,1993年成为省政协委员,1997年和1998年分别当选为民革湖南省委主委、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和全国政协委员,1999年又当选为民革中央常委。从此,他以更大的热情和责任心,把如实反映社情民意、认真履行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责,作为自己报答与关怀社会的一个具体而切实的支撑点。他参政议政的范围更加广泛。他倾注大量心血,一如既往地关注科教发展,致力于“科教兴国”战略的贯彻落实。如“高校体制改革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重新思考丘陵山冈开发”、“切实加强科普工作,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服务”等提案,都是这方面的好建议。近年来,蔡自兴在这方面还提出几个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的提案。
  1998年春,蔡自兴等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了“加强洞庭湖治理的科学研究”提案。在当年抗洪的8月份,中国科协报发表了该提案的主要内容,有关部门予以采纳。
  在1999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他又提出“及早废止大学少年班”的提案。他指出:在大学设立“少年班”并非必要。让少年大学生与那些年龄大几岁的同学同班上课,可得到不少帮助,学到更多东西。派专门教师教他们,既不利于少年同学的成长,又造成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极大浪费。国家投入那么大的力量,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少年班”同学的超负荷脑力劳动也必然有害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蔡自兴呼吁及早废止少年班,让“神童”们自然地健康成长,把他们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全面发展人才。
  该提案在人民政协报头版报道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人民日报网络版和全国上百家报纸加以转载。北京青年报和羊城晚报还组织大半版的专题讨论或评述。众多的师生、学生家长和广大读者,反应强烈。不久以后,人民政协报又在头版头条位置,以“一个政协委员的建议引发一场社会讨论”为副题,就少年班问题再次报道,并加了短评。在此后数月时间内,许多读者和认识蔡教授的同志,都就少年班问题与他进行讨论。他们几乎一致赞同他的观点,即取消大学少年班,但不反对少年上大学,并要对这种“神童”予以爱护和保护。
  为了进一步探讨“少年班”问题的产生背景、历史根源、正负面影响及解决办法,蔡自兴继续深入调查研究,多方搜集资料。他发现,全国大学办“少年班”已越来越少,走上了自生自灭的道路,但中学办“超前班”的却为数不少。经过半年多研究后,他于2000年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了“超前教育弊多利少,不宜提倡”和“创造宽松氛围,让孩子健康成长”两篇大会书面报告,再次引起社会共鸣。蔡自兴指出,少年班和超前班的超前教育实为超智教育,而且在智力教育方面也是片面的,不能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全面培养。他还说:我们不应当为少年神童营造学习和生活“特区”,而应让他们在自然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成长。在列举和剖析了超前教育的许多弊端后,蔡自兴认为:少年班的超前教育名为“快出人才,早出人才”,实为束缚人才,揠苗助长,是人才教育方面的“献礼工程”和“政绩工程”,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是少年教育的误导与误区。他还就走出这一教育误区所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中国青年报在头版报道了蔡自兴的调查报告,并通过网络版向全国传播。这些报告的提出和传播,无疑促进了全国关于素质教育的讨论与贯彻落实。
  蔡自兴还十分关心经济建设、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这方面的建议有“建设农业综合信息网络”、“开放与管理好早市和夜市”、“重视增容配套,保障生活用电”、“加大湖南图书馆建设投入力度”、“尽早建成长沙二环线路”、“下大力气解决文山会海问题”和“提倡文明电话”用语等,充分反映了广大群众的利益和呼声。他经常关注社情民意,细心观察现实问题。1998至1999年,长沙市五一路上的指路牌,多处把“火车站”的英文译名印错为“Pail Station”,其中“Pail ”应为“Rail”之误。结合平日发现的一些涉外宾馆英文标示牌上的拼写错误,他认为这不是一件小事,并于1999年省政协会议上提出“认真整顿涉外标示牌和广告”的提案。本提案提出不到半个月,上述五一路上几处出现的英文拼写错误,迅速得到改正,有益于长沙对外开放环境的改善。
  多年来,蔡自兴就国家和湖南的科技发展及科技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社会环境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和报告,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建议和意见,表现出一位科学家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他先后提出“建设我省良好的科技发展社会环境”、“营造宽松的人才流动环境”、“让湘江沿岸居民吃上放心水”等涉及科技社会环境建设和自然环境保护的提案和建议,引起社会和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为党政部门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最近,他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又提出“彻底整治学术腐败,切实保护知识产权”的提案。从这些题目就不难看出蔡自兴对国家的关心和对人民的爱心。
  据统计,仅近5年来在全国政协和省政协会议上,蔡自兴就提出提案建议和报告101件。而且几乎全部提案都是他亲自执笔撰写的。他的提案不仅数量多,涉及面广,而且质量也高,很有深度,既有哲理,又可操作。他的提案两次被评为省政协优秀提案。2000年又被评为省政协“提案之星”。看到自己倾注心血的提案建议被采纳或实施,看到许多提案引起社会热烈反响和广泛认同,蔡自兴高兴地说:“我的参政议政有了一定的社会效益,时间就没有白花,感到很受鼓舞。”
其他文献
拇指般大小的优盘,存储容量可达4千兆,相当于传统3.5英寸软盘的近3000倍;酷似打火机的优信通,可以实现PC机、掌上和笔记本电脑等终端的“无线上网,永远在线”;小巧的多功能MP3播放器,可存放1万首歌曲,具备长达8小时的数码录音功能;全球首创的无线宽带网关交换机,可以单机实现253台电脑之间的无线连接;烟盒般的数据交换器,让电脑之间信息互通无阻隔……这些频频填写世界纪录“空白”,推动电脑领域日新
期刊
我于1934年10月,在老家湖南省慈利县阳和乡参加贺龙领导的工农红军,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跟随贺龙南征北战,参与大小战斗500余次。不过最使我难忘的是跟随贺龙长征,现在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    长征第一仗    1935年8月,我在红二军十八团一营二连三排当班长。贺龙率领我们向永顺进军,为长征扫清障碍。途中要经过湘西险关——板栗堰。蒋介石从江西调来的嫡系部队八十五师,抢先占据了
期刊
(续上期)    援巴筑路,走出国门;归国之行,一缓再缓    1968年5月6日,中巴两国政府换文确定:由中国派出筑路人员,帮助巴方修建自红其拉甫到巴境内帕苏(后延至哈利·希格)约140公里的筑路工程。换文还规定:如果中方在1969年底提前完成工程而巴方尚未达到帕苏,则中方继续向南修建,直至与巴方所筑路段連通为止。  中央对这项援巴工程非常重视。为使方案更具可行性,特派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新疆军
期刊
近日,记者踩着满街的阳光,以一种期待的心情,走进了湖南电力公司,采访了南下干部、原湖南电力工业局局长杨子云。循着杨老清晰地讲述,一位南下干部在湖南电力工业战线30年的经历一一浮现在记者面前。    学习中奠基    1917年,杨子云出生于河北。1937年,师范毕业后在乡任教的杨子云弃笔从戎投身革命,加入八路军一二九师“青年纵队”。此后,杨子云随部队转战南北,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194
期刊
1912年,德国科学家韦克多·汉斯在进行升空试验中发现,电离室内的电流随海拔升高而变大,从而认定电流是来自地球以外的射线所产生的。随后,英、美、法、德等国科学家通过观测,也都发现了这种比X射线穿透性强得多的射线,它们像连绵细雨,从宇宙不停地向地球大气层辐射,并穿过大气层射到地球上。科学家们把这种来自宇宙的射线命名为宇宙线。  宇宙线实际上是一种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粒子流,20世纪初发现的许多基本粒子
期刊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0世纪50年代初,湖南省第六工程公司在长沙成立。  半个世纪以来,在21万平方公里的芙蓉国乃至神州大地的五湖四海,留下了辉煌的足迹和无数首凝固的诗篇。  进入21世纪后,湖南建工集团第六工程公司迎来了企业历史上发展的最好时期:公司业务量以年均40%以上的幅度增长,从2001年的7.5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40.5亿元;经营地域延伸到全国2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海外利比里
期刊
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仍还活着。活着的人死了,死去的是灵魂;死了的人活着,活着的是精神。著名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田奇镌就是这样一位辞世多年、却将献身地质科研事业的精神长留人间的科学家。  田奇镌院士是我国地质界的杰出代表之一,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我国地质领域工作,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75年病逝。田奇镌为中国的地质事业特别是新中国核地质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期刊
我认识许多文艺界名家和政界要人,老舍夫人胡青便是其中的一位。至今我还收藏着胡青生前亲笔写给我的30多封书信。蒙老人晚年厚爱,把我当成她的忘年挚交。  在胡青生命的最后几年,我每次赴京,总喜欢买上一束黄色康乃馨送到安定门外东河沿她的家中。她老人家跟我谈得最多的就是周恩来对老舍的关爱和他们之间的交往,而且总是强调说,周恩来对舍予的关怀,“是我终生难忘的一件大事。”    交往始于抗战之初     对于
期刊
2005年3月28日上午,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华灯璀璨,百花簇拥。2004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全国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先进工作者黄伯云领衔发明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一举夺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结束了该奖项连续6年空缺的历史。当黄伯云从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大红的荣誉证书时,人民大会堂里掌声如潮。这是课题组60多名成员近20年殚精竭虑的心
期刊
抗日战争时期,湖南活跃着一支特殊的抗战队伍——中共中央南方局(前身为中共中央长江局)领导下的抗敌演剧队。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和干扰,坚持到炮火纷飞的前线慰问将士,到后方宣传我党抗战政策,在湖南的抗战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到前线去”    抗战爆发后,文艺界爱国人士纷纷组织战地服务团、战地宣传队、歌咏队、演剧队等团体,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文化运动。  1938年徐州失守后,“亡国论”再度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