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网络微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提升实效性
网络微文化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其快速传播使之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网络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方面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新时期,网络微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意义重大,并对其提出了机遇和调整,关系到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本文研究旨在提高社会对网络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度,并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建议。
1 网络微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重属性,我们应该理性地视之和待之。从辩证的角度来讲,网络微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有正面和负面之分,具体表述如下:
1.1 积极影响
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大学生的生活中更容易接触到各类讯息,并改变了他们的学习、消费、生活等方式。例如,他们可以利用吃饭、坐车等碎片化时间,浏览微博、微信上流通的信息,并通过此类载体与朋友之间进行互动、了解时事新闻。网络微文化背景下,海量信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充裕的文献资料、政策法规等资源,极大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另外,微网络的信息复制性、共享性以及实时性还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效率,减少了其物质投入。网络微文化的流通还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方法。现代媒体实现了音频、视频、文字等信息的同时传播,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入,通过更加直观的感觉刺激,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性,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创造了有利条件。微网络创造的虚拟环境还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增强了学生身临其境的感知,这对降低思想政治相关概念提供了极大助力。
1.2 负面影响
微网络的盛行虽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创造了契机,但是其本身存在的缺陷,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提出了诸多挑战。网络微文化背景下,各种组织、单位及个人都可以通过微网络平添发布多种多样的信息。部分信息发布者为了达到吸睛的目的,不惜夸大、歪曲事实,对大学生的判断产生了恶劣影响,导致其已建立的价值观体系出现动摇,这无疑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阻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于通过观念引导性教育改变学生的行为,继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网络微文化背景下,信息流通加速,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在信息量爆炸的微时代,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讯息来源更加快速、便捷,影响了學生的独立思考,使之逐渐变得懒惰、依赖。除此之外,在网络微文化的冲击下,我国多元文化生态格局逐渐形成,这其中不泛包括错误思想观念,对意志尚不够坚定的大学生造成了错误引导,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2 网络微文化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建议
作者结合上文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网络微文化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2.1 重视思想引导
思想是行为的主导。网络微文化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目标是树立大学生正确的理念。这种理念旨在引导大学生以辩证的角度审视微网络,让其形成一个客观公正的态度,使之深刻领会微网络带来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微网络实现了海量信息的高速传播,它的开放性和交互性开拓了文化传播的新领地。微博、微信等载体为我们带来了更为便利的信息,可以增进我们与朋友、社会之间的“友谊”,应该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待之。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导,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具体到网络微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需要有选择性地进行接收,扬长避短,分享优秀文化、抵制不良文化。对此,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应该重视大学生判断能力方面的培养,树立他们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让他们学会选择。具体而言,教师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可适当地选择微网络实例为教学素材,在由学生作出初期判断的基础上,进行指导和更正。
2.2 搭建互动平台
微网络在生活、工作、教育等领域中的渗透已成为不争事实,并掀起了一场新的互动交流方式改革狂潮。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我们必须要接受和善于利用这一新兴的互动方式,并将其优势发挥到极致,最大限度地发挥它在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上的功能和价值。高校师生应当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尽量避免单纯的理论知识灌输,加强彼此间的互动交流,享受网络微文化带来的乐趣。在此过程中,高校应进一步加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主动搭建微博、微信等网络互动平台,创造有利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条件。通过此平台,教师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并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优化的重要依据,将大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值得提出的是网络微文化应用平台应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微文化价值的熏染下,感觉到教师的尊重和关系,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和环境,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2.3 完善法制建设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讲求法律治国,任何行为与行动都需要接受法律的监督。网络微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积极作用的发挥,同样有赖于法律的束缚。因此,加强和完善法制建设,塑造良好网络微文化环境,亦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政府相关部门要着力加强对微网络不良文化传播的监管,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和功能,必要是可采取法律措施来约束违法行为。要引导高校大学生对网络媒体采取积极、理性的态度,有效规范和约束他们的行为,在推进网络微文化多元化传播的同时确保其主体健康、积极。由于网络微文化涉及到信息技术的专门领域,因此需要信息技术监管部门充分发挥职能,通过相关软件过滤或屏蔽一些不良信息,尽量保证高校大学生接触的信息健康、积极向上。如此看来,网络微文化传播监管既是技术问题,又是法律问题。对此,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制建设,明确规定各方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指出一系列违法行为应付出的代价,以此肃清网络环境,提高信息发布者的自觉性,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网络氛围。
2.4 发挥育人功能
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是主体,他们表现出的教育参与主动性和积极性直接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网络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更具自由性,提高其自律能力,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意义重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要注重遵从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大力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在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优势、完成基础理论知识传输的基础上,高校应该全面发挥微网络的优势和特点,教会学生利用微网络载体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树立他们正确的思想观念,激励其奋发向上,减少在网络上耗费时光的现象。在高校教育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很难实现对学生的时时引导和管理,因而加强对大学生的自律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高校教育目标不单纯的是进行知识教育,其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学、自律,从而使之自我引导健康成长。作为大学生自身而言,应主动承担起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期望,谨记学习为主的思想,理性、辩证地看待事物事实,让现代信息技术真正成为辅助自己成长的工具。
3 结语
总而言之,网络微文化背景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和必要。由于个人能力有限,作者在本文中作出的相关研究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因此,作者希望业界更多学者关注此项事业,结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情况,提出更多发挥网络微文化优势、提升教育实效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1]熊项斌.网络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
[2]徐惠忠,邓洁.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
[3]夏天.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品牌(下半月),2014.
[4]徐忠.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新闻战线,2015.
[5]储志新.多元文化背景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
网络微文化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其快速传播使之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网络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方面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新时期,网络微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意义重大,并对其提出了机遇和调整,关系到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本文研究旨在提高社会对网络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度,并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建议。
1 网络微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重属性,我们应该理性地视之和待之。从辩证的角度来讲,网络微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有正面和负面之分,具体表述如下:
1.1 积极影响
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大学生的生活中更容易接触到各类讯息,并改变了他们的学习、消费、生活等方式。例如,他们可以利用吃饭、坐车等碎片化时间,浏览微博、微信上流通的信息,并通过此类载体与朋友之间进行互动、了解时事新闻。网络微文化背景下,海量信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充裕的文献资料、政策法规等资源,极大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另外,微网络的信息复制性、共享性以及实时性还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效率,减少了其物质投入。网络微文化的流通还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方法。现代媒体实现了音频、视频、文字等信息的同时传播,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入,通过更加直观的感觉刺激,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性,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创造了有利条件。微网络创造的虚拟环境还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增强了学生身临其境的感知,这对降低思想政治相关概念提供了极大助力。
1.2 负面影响
微网络的盛行虽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创造了契机,但是其本身存在的缺陷,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提出了诸多挑战。网络微文化背景下,各种组织、单位及个人都可以通过微网络平添发布多种多样的信息。部分信息发布者为了达到吸睛的目的,不惜夸大、歪曲事实,对大学生的判断产生了恶劣影响,导致其已建立的价值观体系出现动摇,这无疑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阻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于通过观念引导性教育改变学生的行为,继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网络微文化背景下,信息流通加速,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在信息量爆炸的微时代,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讯息来源更加快速、便捷,影响了學生的独立思考,使之逐渐变得懒惰、依赖。除此之外,在网络微文化的冲击下,我国多元文化生态格局逐渐形成,这其中不泛包括错误思想观念,对意志尚不够坚定的大学生造成了错误引导,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2 网络微文化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建议
作者结合上文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网络微文化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2.1 重视思想引导
思想是行为的主导。网络微文化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目标是树立大学生正确的理念。这种理念旨在引导大学生以辩证的角度审视微网络,让其形成一个客观公正的态度,使之深刻领会微网络带来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微网络实现了海量信息的高速传播,它的开放性和交互性开拓了文化传播的新领地。微博、微信等载体为我们带来了更为便利的信息,可以增进我们与朋友、社会之间的“友谊”,应该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待之。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导,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具体到网络微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需要有选择性地进行接收,扬长避短,分享优秀文化、抵制不良文化。对此,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应该重视大学生判断能力方面的培养,树立他们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让他们学会选择。具体而言,教师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可适当地选择微网络实例为教学素材,在由学生作出初期判断的基础上,进行指导和更正。
2.2 搭建互动平台
微网络在生活、工作、教育等领域中的渗透已成为不争事实,并掀起了一场新的互动交流方式改革狂潮。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我们必须要接受和善于利用这一新兴的互动方式,并将其优势发挥到极致,最大限度地发挥它在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上的功能和价值。高校师生应当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尽量避免单纯的理论知识灌输,加强彼此间的互动交流,享受网络微文化带来的乐趣。在此过程中,高校应进一步加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主动搭建微博、微信等网络互动平台,创造有利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条件。通过此平台,教师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并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优化的重要依据,将大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值得提出的是网络微文化应用平台应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微文化价值的熏染下,感觉到教师的尊重和关系,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和环境,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2.3 完善法制建设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讲求法律治国,任何行为与行动都需要接受法律的监督。网络微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积极作用的发挥,同样有赖于法律的束缚。因此,加强和完善法制建设,塑造良好网络微文化环境,亦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政府相关部门要着力加强对微网络不良文化传播的监管,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和功能,必要是可采取法律措施来约束违法行为。要引导高校大学生对网络媒体采取积极、理性的态度,有效规范和约束他们的行为,在推进网络微文化多元化传播的同时确保其主体健康、积极。由于网络微文化涉及到信息技术的专门领域,因此需要信息技术监管部门充分发挥职能,通过相关软件过滤或屏蔽一些不良信息,尽量保证高校大学生接触的信息健康、积极向上。如此看来,网络微文化传播监管既是技术问题,又是法律问题。对此,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制建设,明确规定各方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指出一系列违法行为应付出的代价,以此肃清网络环境,提高信息发布者的自觉性,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网络氛围。
2.4 发挥育人功能
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是主体,他们表现出的教育参与主动性和积极性直接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网络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更具自由性,提高其自律能力,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意义重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要注重遵从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大力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在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优势、完成基础理论知识传输的基础上,高校应该全面发挥微网络的优势和特点,教会学生利用微网络载体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树立他们正确的思想观念,激励其奋发向上,减少在网络上耗费时光的现象。在高校教育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很难实现对学生的时时引导和管理,因而加强对大学生的自律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高校教育目标不单纯的是进行知识教育,其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学、自律,从而使之自我引导健康成长。作为大学生自身而言,应主动承担起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期望,谨记学习为主的思想,理性、辩证地看待事物事实,让现代信息技术真正成为辅助自己成长的工具。
3 结语
总而言之,网络微文化背景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和必要。由于个人能力有限,作者在本文中作出的相关研究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因此,作者希望业界更多学者关注此项事业,结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情况,提出更多发挥网络微文化优势、提升教育实效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1]熊项斌.网络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
[2]徐惠忠,邓洁.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
[3]夏天.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品牌(下半月),2014.
[4]徐忠.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新闻战线,2015.
[5]储志新.多元文化背景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