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对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来源 :当代教育之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sdn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之所以称为一门艺术,是因为课堂教学给予学生充分自由发展的余地,学生可以像美术家、音乐家、文学家和诗人那样进行艺术创造。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使你的课堂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与诱人的魅力呢?我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能使你的教学如虎添翼、如鱼得水。
  1.运用现代技术,吸引学生,导入课题。
  进行新课的学习时,在导入中,枯燥的讲解,或者是煽情的演说,都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那么,运用现代技术,则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学生,并使其受到感染和熏陶。
  例如教《颐和园》这一课时,可运用多媒体,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出示颐和园的实景图,让学生身临其境,不由得想进一步了解颐和园:大名园建在哪儿呢?为什么中外游客都喜欢到园内看一看、走一走呢?在学生连连的赞叹声中,在学生好奇的追问中,老师再开始新课的教学。这样生动巧妙地导入课文,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如,《再见了,亲人》这一课,老师可先用CAI放映录像片,展示1950年6月份,美帝国主义发动朝鲜战争,中国人民派出优秀儿女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等实况。接着继续展示中朝并肩作战,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的事迹。那么志愿军即将离开朝鲜分批回国,与日夜战斗在一起的朝鲜人民告别时会是一番什么情景呢?这时停止放映,而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都急切地想知道当时的情景,那么就水到渠成地引入了新课,而学生则会兴致高涨、聚精会神。
  2.运用现代技术,介绍背景。
  学习某些课文,需要了解时代背景,包括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时代背景。在介绍背景时,要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要注意思想的渗透。但是,学生往往容易忽视老师枯燥的介绍方式和没有感染力的介绍语言。即使老师讲解得较详细,也只能让学生产生抽象的认识,而不能有生动的感性的理解和体会,那么运用现代技术,则能使你的教学如鱼得水,使学生深入了解文章背景,且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学习《詹天佑》这一课时,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向学生详细介绍当时清朝政府的腐败,以及詹天佑修路时的恶劣气候和险恶地势,不如用多媒体展示生动可感的画面、文字幻灯片和气候地形的图解,学生就理解得更快,他们能从画面中体会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帝国主义欺负压迫给詹天佑修路带来的巨大阻力和压力,从而由衷地佩服詹天佑,并感受到他的伟大之处。
  3.运用现代技术,创设课堂情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图画、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述和动作演示等方式,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口诵心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共鸣。运用现代技术创设情境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演化成有声有色的客观世界和真切生动的人类生活。
  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这是一篇描写景物的课文。在教学时,可根据课文的结构层次,首先运用多媒体展示彩图,让学生感知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懂得它“是我国的海防前哨”,“是镶嵌在祖国大陆南边的一颗明珠”。接着放映一组组彩色幻灯片和动画片,带学生做一次到西沙群岛的假象旅游。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银幕上五彩斑斓的图像,向学生们揭开了海底的奥秘:五光十色的海水,丰富的海产品和岛上旖旎的风光……使学生直接感受到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热爱祖国宝岛——西沙群岛的激情油然而生。最后用出示两张新闻照片,介绍英雄儿女建设西沙、保卫西沙的生活情景。
  这样,现代技术的运用,抓住了课文中的形象,把学生引入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陶冶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美情操。
  4.运用现代技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少年儿童的高尚品德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生活条件下,特别是在学校大环境的影响下,在他们个人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而来的。在课堂中,恰到好处地使用现代技术,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如教《狼牙山五壮士》一文,老师将从电视录制下来的英雄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壮烈行为的片断搬到课堂上,同学们全神贯注,被银幕上的英雄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深深打动,一个个脸上的表情随着屏幕上的情景变得肃然起敬,教室鸦雀无声。
  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现代技术的深入发展,技术媒体越来越广泛地被老师接受,也越来越广泛地发挥了作用。它那声情并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创设了优美的课堂情境,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语文教学中,现代技术的运用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夺目的光辉,产生了伟大的艺术魅力。
  收稿日期:2011-06-20
其他文献
【摘要】生活处处皆语文。为了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应拓宽学习语文渠道,增加语文实践机会,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构建无处不学生活语文的好机制。本文试图从“在课堂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家庭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自然生活中学习语文”这几个方面进行实践,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社会     生活即语文。语言文字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可以说生
期刊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的人文性的特点。老师无论是在课前准备,还是课上引导,课下作业布置,,都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他们自觉的学习态度。让学生自己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自己读——思——议——结的基础上有所收获,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到收获的欢乐。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在老师的引导下,
期刊
1.学生地位的主体性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为我们教育者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明了路子。首先,我们教师注意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多为他们提供运用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实践,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其次,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期刊
我从事初中班主任工作多年中体会到,新时期的班主任要具备“五个形象”:  1.爱心形象  我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深刻地感受到,要树立良好的班主任形象,首先教师自身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同时还要有博爱众生的奉献精神。良好的师德和无私的爱心是树立良好班主任形象的根基。中学阶段是成长期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好奇心最强,模仿能力也最强,开始叛逆,开始有自己的主见,把自己当大人一样希望别人尊重他。
期刊
【摘要】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应用激趣、激情、激活等方法可使学生喜欢上语文课。  【关键词】兴趣;吸引;激发;举一反三;成语接龙  The interest commence, let the student fancy language lesson  Luo Zhong- ping  【Abstract】Study of had better stimulate to the in
期刊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调查结果,我们认为学生对某类知识很感兴趣的原因主要是:  第一、间接兴趣和直接需要。间接兴趣是指导学生的兴趣是由事物表面现象和特点所吸引。直接需要是指导学生把学习和成长以及未来社会的需要联系在一起,并且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有些学生希望“多学习一些这样的知识对以后有好处”“对学习别的课有帮助”“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了”等等。  第二、直接兴趣,即学习兴趣是由于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了浓厚
期刊
1.背景和目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及以前的教师是根据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编写教案,大约进入九十年代,随着办学条件的提高,各种备课资料纷至沓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教师们都是照着教参抄教案了,几乎没有自己的教学思路,或者只有很少一部分能体现自己的教学思想,于是,教案成了应付检查的工具形式。而我校又是开展各项活动频繁的学校,如:团体操比赛、广播操比赛、主题中队会展示、教坛新星评选课,等等。这样,教师整天沉浸在
期刊
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之际,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想学,乐学呢?  1.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和献身科学事业教育  物理教材中包含了许多可以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热爱科学和献身科学教育内容。如:牛顿的忘我工作,勤奋和悉心钻研精神。安培的刻苦学习、专心致志。欧姆的坚持不懈精神。法拉第的高尚品质和致力于科学研究精神。从我国古代指南针、地动仪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职业学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缺乏自信,成绩欠佳等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法和措施与同行交流。  【关键词】职业学校;数学教育;现象与问题;方法与措施  In the job Gao mathematics teaching of realize  Zhang Shu- cai  【Abstract】This text aim at an occupation sch
期刊
教学既是知识传授的过程,又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在这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如果语言应用形象,修辞穿插得当,例子应用活泼,往往可以增收意外想不到的效果,品德课尤其如此。  品德课理论抽象、枯燥、艰涩,一般很难使学生感兴趣,更不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这种情况若不扭转,每天重复枯燥无味的纯概念理论,势必丧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不到新课设置的目的。  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在把握好教材的同时,如何化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