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学困生”自信之火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tago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很多学困生连小学的算术都不过关,进入初中后,又将如何面对初中学习呢?而初中数学教师又作如何指导?让学困生顺利进入初中数学学习中,这是很关键的,否则就会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能让学困生积极主动地学好数学?这是教师最想解决的问题,其实,只要每位教师一开始就多一点耐心和细心,用发展的目光去看待“学困生”的成长,他们会转变为初中优秀生的。
  【关键词】农村 学困生 学好数学 入门对策
  初中学习数学的学困生不是一时产生的,毕竟很多学困生在小学时计算能力就比较差了,连100以内的四则运算都不过关,进入初中后又将如何应对初中的数学学习呢?而作为七年级的教师接手他们时,又将如何做初中数学学习的入门指导,才能避免学困生的恶性循环呢?才得以让学困生摆脱“困”的烦恼,成长为初中的优秀生。
  一、用发展和尊重的眼光,看待学困生的成长
  强烈的上进心是青少年的特点,引导好是最大的成功。进入七年级后,每一个“学困生”成为初中生,就意味着全新开始。因为在小学阶段种种不愉快就成为历史,面对的是新的老师和环境,强烈的表现力和上进心使他们心里充满无限憧憬,也打算用最崭新的面貌去迎接新的学习生活。因此接任七年级的数学老师,更要用发展的目光去看待这群新生,特别是上第一节课时,用真诚而又有号召力的语言去激起新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比如:“亲爱的同学们,祝贺大家成为初中生,告别了小学的学习生活,初中阶段的学习让每一个人又重新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更加能让一个人的智慧和潜能得到更高的提升,相信自己是祖国未来不可缺少的人才,用心努力地学数学,每个人都会创造奇迹的。”的确在七年级上册的数学内容中,第一章有理数入门学习是比较简单,负数在小学已出现过,就计算而言,根本没有超出20 以内的运算。所以对于学困生而言只要用心学,掌握好方法还是能学好的。而老师一定要相信他们能学好,用心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课堂上多给锻炼的机会,多鼓励和一些耐心,他们不会令你失望的,每天都有进步。
  二、联系生活实际做好授课前的思想动员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拥有很好的思想,就会事半功倍。在寄宿制的农村初中,绝大部分的学困生都是来自山区农村的,他们从小学读到初中,基本上也都是“两点一线”的生活,因此大部分学生的视野都是很窄,见识也很少。即使有手机可以上网,只是用于玩游戏而以,有电视也不会看新闻去了解国际的时事,因此对外界的变化一无所知,学习的用处在哪更是一窍不通。那么对于学习来说 ,大部学困生的内心没有很强烈的意愿,因此学习成绩也是很差的。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时代,学生认识层次太低,显然不利于学习发展。而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只有靠教师引导,从思想上去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在每次上课前都要做好思想动员工作,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需要,还有数学在生活中应用,如:正负数在存折、温度、高度上表示的意义,还有某些工厂老板支付工资的猫腻,不学习好这些知识,以后就会蒙受损失,从而激发学习学习动力。还有在学习七年级有理数正负数时,让学生要用数学的方式来统计自己家庭一个月中每天的收入和支出情况,算出自己家庭的一个月收益情况,学生就会产生好奇心,从而认识到学习的必要性。经常联系实际应用教学,学生就能提高对数学学习兴趣。
  三、整合难度大的教学内容,解题思路分析细则化
  为了学困生的进步,教师备课要分层次,有针对性分解难度大内容。学困生数学基础差,认知水平相对比较低,而教材中有些内容的解题思路综合性是较强的,不做好对照分析,只凭口头叙述,学困生是无法接受的。基于学困生的特殊情况,因此在讲授一些比较难的内容时,可以放慢进度,对解题思路分析细则化,这样很有成效。在学习有理数加法法则中,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是学困生最易混淆符号的,为了让他们能接受理解并记住方法,分析运算时做到文字与算式并写在一起讲解
  这看似简单的运算但对于学困生是容易,可能这样分析对照,他们还是能理解的。因此,对于学困生只要对症下药,教学注意分解难度,常抓细节,他们的进步很神速的。
  总的来说,没有永远的学困生,只要教师把握关键的初中起步时机,多亲近他们,理解他们,并能用发展眼光看待他们,给予耐心细致的指导,有进步不忘表扬和鼓励,以基础学习为主,有效灵活的教法,还要注重学习反复巩固多次,长期下去学困生就会摆脱“困”的烦恼,成长为快乐的初中优秀生。
  【参考文献】
  [1]许月,李坤. 新课程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M].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1).
  [2]袁振国. 新教育理念[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
  [3]孙宏安. 教师人文素养的新修炼[M]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5]滕夏. 提高农村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探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167).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技术学作为视听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育人技术及其创新整合的技术,核心是教学设计技术和课程开发技术,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门技术。本文介绍了教育技术学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起的作用,梳理了教育技术在乌鲁木齐市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现状,通过综合分析,对目前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 地理教学 运用现状  一、教育技术学在地理教学中起的作用 
期刊
【摘 要】新课程倡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关键词】信息技术 农村小学 语文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但改进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而且给语文教学改革增添了新的活力。只要教师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结合学
期刊
【摘 要】本文从产生学困生的诸多原因入手,探究学困生转变的教学之道。笔者相信,没有学生生来就是学困生,只有不合适的教育方法才造就了学生的“困境”,把学困生转变成优秀学生,是一个教师工作成功的最好注解。只要教师把这些学困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学困生就可以变成优秀生。  【关键词】学困生 爱心 转化 关爱 教育  如果把教师比作太阳,那么小学生们就是太阳下的花朵,有的花朵欣欣然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改制度的变革,特别是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课异构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很大帮助,它可以促进课堂优势互补,教师之间互相启发,智慧共享,还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课堂互动 优势互补 智慧共享  教师应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保障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本
期刊
【摘 要】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社会上许多人把教师看成是万能的,甚至有点神话。实际教师也是很一般的人,有正常的心理需要,并且随着教师队伍的壮大,在教师的素质也参差不齐。而在今天的应试教育体制下,以升学作为评价教师工作能力的标准又加大教师的压力,本文试从教师的正常生活中帮助教师,使他们能健康的工作。  【关键词】心理健康 压力 环境 理解  秋风送爽,同时也送来了一年一度的教师节,这是一个值得庆贺的
期刊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良好的朗读习惯和高超的朗读技巧更是对理解文字材料和把握文章的中心起着如虎添翼的作用。新课程语文标准指出: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视课文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  根据以上理念和指导思想,结合我在工作中的实际,现具体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些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英语课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加以引导,激发学生对于掌握英语的迫切性,引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下面是我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案例,和大家共享。  一、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案例片段一, 那是我刚走上讲台不久的一次教学中,我在教 “肥胖”这一词时:  我组织学生表演自己创作的“
期刊
在高中新课标语文教科书必修4第三单元中,有一篇课文叫《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它选自埃里希·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如果要正确而深刻解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就必须先要了解弗洛姆和他的《爱的艺术》。  弗洛姆是德国(后加入美国籍)著名的精神分析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他一生致力于从精神和宗教等多角度去研究人的心理。《精神分析与宗教》《爱的艺术》等论著都是他心理理论的体现。在弗洛姆的心理理论中,他认为人
期刊
【摘 要】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就提出了“教育即生活”这一极具生命力和号召力的教育主张,对学校教育脱离现实生活,难以适应生活需要的弊端进行了抨击,他指出:“如果我们的教育对于社会生活具有任何意义的话,那么它就必须经历一个相应的完全的变革”。  【关键词】教育即生活 生活化作文 探索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就提出了“教育即生活”这一极具生
期刊
2011年,教育部颁发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国家在义务教育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和成果。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经过近30年的倡导和推行,素质教育作为中国教育的基本理念已经为教育界乃至大众所普遍接受。但素质教育在一片叫好声中,却难以落到实处。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素质教育仿佛只是一只贴有改革标签的“新瓶”,里面装的依然是应试教育的“旧酒”。  素质教育为什么会陷入这样的尴尬局面呢?下面,笔者结合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