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是推动田间农业高效节水建设由粗放型向精准型、高效型转变的抓手,本文通过分析制约和影响农业高效节水技术推广和发展规模的因素,提出实现本地区农业高效节水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措施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农业高效节水;标准化;规范化;推进措施
建设农业高效节水工程,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措施,是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合理配置农业、工业、城市、生态等各业用水结构的基础,建设节水型农业、节水型社会的主要工程措施之一。目前,农业高效节水已广泛用于棉花、果树、番茄、辣椒、葡萄、小麦、玉米等作物,截止到2011年底,全疆农业高效节水面积达到了1770万亩(不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阿克苏地区农业高效节水面积达到了219万亩,占全疆的12.4%。农业高效节水项目区在节水、抗旱、省工、省肥、省药、增地、增产等作用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根据《阿克苏地区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农业高效节水面积将达到350万亩以上,2020年农业高效节水面积将达到450万亩以上。为了促使农业高效节水建设各项效益的充分发挥,目前全疆农业高效节水工程正在向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大力推进,这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战略措施,但农业高效节水工作在前期工作、建设管理和运行过程中如何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尚面临着许多值得思考和研究的深层次问题。
1. 制约和影响农业高效节水技术推广和发展规模的因素分析
阿克苏地区是新疆的农业灌溉大区。根据调查和分析认为,制约和影响农业高效节水技术推广和发展规模的主要因素有以下7个方面:
1.1 灌区现有水利基础设施可供水能力决定着农业高效节水建设发展规模。按照灌区水源类型,具体分为4种情况:
(1)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渠灌区。阿克苏地区大部分灌区为无水库的自然径流灌区,目前地区除在渭干河上修建克孜尔水库外,其它流域均未建成山区控制性水库,大部分流域灌区农业灌溉供水工程不能充分满足滴灌项目灌溉期均匀需水的要求,制约着农业高效节水大规模推广。如满足1万亩的大田作物高效节水灌溉,灌溉期间供水渠道要不间断的供给不小于0.5立方米/秒的流量。因此,一个独立灌区农业高效节水最终发展建设的灌溉面积是依据干渠每年5~9月最小可供水量来确定。
(2)以地下水为水源的井灌区。井灌区的农业高效节水建设发展规模是依据地下水允许提水能力来确定。阿克苏地区现有的滴灌系统水资源配置不合理,井水滴灌系统多达1972个,地表水滴灌只有1056个。部分县在灌区下游不适宜打井的区域,仍然继续推广井水滴灌,这样会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
(3)井渠双结合的灌区。该类灌区的农业高效节水建设发展规模是依据干渠每年5~9月最小可供水量和地下水允许提水能力来确定。由于各县(市)实施的地表水滴灌系统分散不连片,同时缺少调蓄设施,渠系的防渗率不高,地表水水量调度很难做到均衡供水。
(4)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水库灌区。该类灌区数量很少,农业高效节水建设发展规模是依据水库调节库容和5~9月水库放水干渠流量来确定。
从上述4种情况分析看,阿克苏地区农业高效节水要大规模地推进,必须在加快山区水库建设进度和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
1.2 滴灌项目区的选择不能完全按照高效节水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开展设计,在实际操作中只能依据农民的积极性来布局,滴灌系统控制的地块面积小并且分散,不集中连片,管网布局既不合理也不经济。
1.3 各县(市)农村水利建设项目法人制不规范,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能力低,难以合法合规地履行项目法人职责。由乡(镇、场)担任项目法人的建设项目,存在缺少建设管理人员,建设管理不到位的现象;由农场、大户担任项目法人的建设项目,存在为了节省项目投资,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降低建设标准的现象,提高了系统能耗,同时,上述二者都存在工程档案资料不齐全,难以验收的问题。滴灌工程设计和建设管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农业高效节水技术的推广和建设规模的扩大。农业高效节水工程建设中的农民自筹资金任务重,自筹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拖欠工程款,影响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
1.4 目前各县(市)滴灌工程运行管理有5种模式,分别是农民用水者协会+专管人员、村组+专管人员、大户或私人农场自行管理、农民联户管理、水管单位+农户等。上述模式主要是以农民为主体,缺少滴灌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加之工资低,滴灌系统运行好坏、是否增产与管理人员收入不挂钩,因此运行效果不佳,现行的运行管理模式要使滴灌项目区达到高产高效还有一定的差距。而滴灌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和工程维修养护的好坏是直接影响着农业高效节水技术的推广、效益的发挥和建设规模的扩大。
1.5 农艺措施是否到位是影响滴灌工程效益发挥的关键性措施,也是影响农业高效节水技术能否可持续推广和建设规模扩大的重要因素。
1.6 随着多熟制种植技术的推广,灌区作物需水量也不断增加,水资源的供给能力也直接影响着农业高效节水发展规模。
1.7 近几年通过对已建成的果树滴灌工程运行情况调查,发现果树滴灌系统管网布置型式、灌水器设计不能完全满足果树各生育期需水的要求,同时滴灌生育期的灌水次数未达到设计灌溉次数,直接影响果树的正常生长,滴灌期间也不能做到水肥一体化,影响增产增效,县(市)相关部门尚未调查总结制定出一套丰产的灌溉制度。科研部门要组织力量加大林果业高标准节水灌溉技术课题研究,为大规模推广林果业等作物高标准节水灌溉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实现地区农业高效节水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措施
推广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我们今后农村水利建设中一项长期的重点工作任务,也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举措。目前,全疆正在积极推进农业高效节水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实现农业高效节水标准化和规范化,必须从前期工作、设备选型、管材选用、建设管理、运行管理、灌溉制度、施肥施药各个环节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使节水滴灌真正达到高效用水和节水高效的目的。 2.1 制定出台《阿克苏地区农业高效节水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积极开展自动化控制滴灌示范区、水肥盐滴灌综合示范区、低压小流量滴灌示范区、地表水自压滴灌示范区等工程的建设,多措并举,开拓创新,为实现农业高效节水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2.2 各县(市)要依据农业高效节水总体规划,委托具有资质能力的设计单位开展滴灌工程设计。在选择滴灌地块时,每个滴灌系统控制的面积要集中连片,达到一定的规模,实现农业高效节水整体推进规模化;水资源配置应该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积极推广井、渠、滴灌三结合的模式,实现农业高效节水水资源配置合理化。在灌区上游地下水丰富的区域单井出水量大,可采用井水滴灌,系统控制面积应在500亩以上;在灌区的中游应采取井、渠结合的方式;在水库灌区、灌区下游区域要发动农民群众大搞防渗渠道,全面推行地表水滴灌,确保地表水滴灌项目区均衡供水,财政上适当提高补助标准,系统控制面积应在1000亩以上;在灌区下游不适宜推行井水滴灌的区域不能继续建设井水滴灌工程,同时也不安排财政补助资金。
2.3 各县(市)要邀请设计单位合作,一起对已建成的效益十分显著的滴灌系统进行调查总结和后评价,并完成不同水源、不同土壤类型、不同气候条件,不同作物的典型设计方案,在各灌区全面推广,促进农业高效节水统一标准化和规范化。
2.4 各县(市)在高效节水建设过程中要选用国家认证的水泵、过滤器、管材等设备材料。地区水利局每年对滴灌设备或管材生产厂家产品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价,优选出质量过硬、售后服务好的生产厂家和产品进行公布。
2.5 各县(市)要采取集中管理模式,组建临时性或长设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机构,专门履行辖区内滴灌工程的项目法人职责。同时各乡(镇、场)抽调一名副乡(镇、场)长专门配合协调,受益的农村和农户也要参与建设管理。凡是得到财政资金、水费补贴的农业高效节水项目工程,一是必须公开进行招投标,选择有资质、有能力、信誉好的施工单位来施工;二是各县(市)必须委托监理单位进行“进度、质量、造价、安全”控制管理;三是各县(市)水利局要配足配强质量监督分站的监督人员,加强对地埋管管材、机电设备的产品质量和施工质量进行质量监督,地区水利质量监督站进行抽查;四是工程竣工后,由县(市)水利局、财政局、发改委、审计局、农业局等相关部门和受益乡、镇、场、农民联合进行验收。
2.6 各县(市)要不断完善现行的运行管理模式,加强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管理技能,使现行的运行管理模式逐步朝着合作社+专管人员或公司+专管人员的管理模式转变,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管理模式,通过先进的管理模式来实现滴灌工程效益的最大化。
2.7 各县(市)要积极总结推广丰产的农作物灌溉制度、滴灌工程运行管理制度和农艺措施管理制度,使每个滴灌系统既达到高效用水,又达到高产高收益,并在各滴灌项目区全面推广,实现农业高效节水建章立制制度化。
2.8 加大农业高效节水建设的宣传和培训力度,组织农民代表到现场观摩学习培训,加强农民对发展滴灌技术可达到“四节、三高、两促进、一提高”,即增产、节水、节肥、节劳、节本、高产、高效、高品质,促进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生产经营方式转变,显著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效益的认识,使农民真正感受到农业高效节水技术的实惠,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充分发挥农民建设农业高效节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多渠道筹措农业高效节水建设资金,实现农业高效节水建设整合资金多元化,为农业高效节水大面积推广提供资金保障。
【关键词】农业高效节水;标准化;规范化;推进措施
建设农业高效节水工程,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措施,是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合理配置农业、工业、城市、生态等各业用水结构的基础,建设节水型农业、节水型社会的主要工程措施之一。目前,农业高效节水已广泛用于棉花、果树、番茄、辣椒、葡萄、小麦、玉米等作物,截止到2011年底,全疆农业高效节水面积达到了1770万亩(不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阿克苏地区农业高效节水面积达到了219万亩,占全疆的12.4%。农业高效节水项目区在节水、抗旱、省工、省肥、省药、增地、增产等作用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根据《阿克苏地区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农业高效节水面积将达到350万亩以上,2020年农业高效节水面积将达到450万亩以上。为了促使农业高效节水建设各项效益的充分发挥,目前全疆农业高效节水工程正在向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大力推进,这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战略措施,但农业高效节水工作在前期工作、建设管理和运行过程中如何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尚面临着许多值得思考和研究的深层次问题。
1. 制约和影响农业高效节水技术推广和发展规模的因素分析
阿克苏地区是新疆的农业灌溉大区。根据调查和分析认为,制约和影响农业高效节水技术推广和发展规模的主要因素有以下7个方面:
1.1 灌区现有水利基础设施可供水能力决定着农业高效节水建设发展规模。按照灌区水源类型,具体分为4种情况:
(1)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渠灌区。阿克苏地区大部分灌区为无水库的自然径流灌区,目前地区除在渭干河上修建克孜尔水库外,其它流域均未建成山区控制性水库,大部分流域灌区农业灌溉供水工程不能充分满足滴灌项目灌溉期均匀需水的要求,制约着农业高效节水大规模推广。如满足1万亩的大田作物高效节水灌溉,灌溉期间供水渠道要不间断的供给不小于0.5立方米/秒的流量。因此,一个独立灌区农业高效节水最终发展建设的灌溉面积是依据干渠每年5~9月最小可供水量来确定。
(2)以地下水为水源的井灌区。井灌区的农业高效节水建设发展规模是依据地下水允许提水能力来确定。阿克苏地区现有的滴灌系统水资源配置不合理,井水滴灌系统多达1972个,地表水滴灌只有1056个。部分县在灌区下游不适宜打井的区域,仍然继续推广井水滴灌,这样会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
(3)井渠双结合的灌区。该类灌区的农业高效节水建设发展规模是依据干渠每年5~9月最小可供水量和地下水允许提水能力来确定。由于各县(市)实施的地表水滴灌系统分散不连片,同时缺少调蓄设施,渠系的防渗率不高,地表水水量调度很难做到均衡供水。
(4)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水库灌区。该类灌区数量很少,农业高效节水建设发展规模是依据水库调节库容和5~9月水库放水干渠流量来确定。
从上述4种情况分析看,阿克苏地区农业高效节水要大规模地推进,必须在加快山区水库建设进度和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
1.2 滴灌项目区的选择不能完全按照高效节水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开展设计,在实际操作中只能依据农民的积极性来布局,滴灌系统控制的地块面积小并且分散,不集中连片,管网布局既不合理也不经济。
1.3 各县(市)农村水利建设项目法人制不规范,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能力低,难以合法合规地履行项目法人职责。由乡(镇、场)担任项目法人的建设项目,存在缺少建设管理人员,建设管理不到位的现象;由农场、大户担任项目法人的建设项目,存在为了节省项目投资,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降低建设标准的现象,提高了系统能耗,同时,上述二者都存在工程档案资料不齐全,难以验收的问题。滴灌工程设计和建设管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农业高效节水技术的推广和建设规模的扩大。农业高效节水工程建设中的农民自筹资金任务重,自筹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拖欠工程款,影响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
1.4 目前各县(市)滴灌工程运行管理有5种模式,分别是农民用水者协会+专管人员、村组+专管人员、大户或私人农场自行管理、农民联户管理、水管单位+农户等。上述模式主要是以农民为主体,缺少滴灌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加之工资低,滴灌系统运行好坏、是否增产与管理人员收入不挂钩,因此运行效果不佳,现行的运行管理模式要使滴灌项目区达到高产高效还有一定的差距。而滴灌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和工程维修养护的好坏是直接影响着农业高效节水技术的推广、效益的发挥和建设规模的扩大。
1.5 农艺措施是否到位是影响滴灌工程效益发挥的关键性措施,也是影响农业高效节水技术能否可持续推广和建设规模扩大的重要因素。
1.6 随着多熟制种植技术的推广,灌区作物需水量也不断增加,水资源的供给能力也直接影响着农业高效节水发展规模。
1.7 近几年通过对已建成的果树滴灌工程运行情况调查,发现果树滴灌系统管网布置型式、灌水器设计不能完全满足果树各生育期需水的要求,同时滴灌生育期的灌水次数未达到设计灌溉次数,直接影响果树的正常生长,滴灌期间也不能做到水肥一体化,影响增产增效,县(市)相关部门尚未调查总结制定出一套丰产的灌溉制度。科研部门要组织力量加大林果业高标准节水灌溉技术课题研究,为大规模推广林果业等作物高标准节水灌溉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实现地区农业高效节水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措施
推广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我们今后农村水利建设中一项长期的重点工作任务,也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举措。目前,全疆正在积极推进农业高效节水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实现农业高效节水标准化和规范化,必须从前期工作、设备选型、管材选用、建设管理、运行管理、灌溉制度、施肥施药各个环节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使节水滴灌真正达到高效用水和节水高效的目的。 2.1 制定出台《阿克苏地区农业高效节水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积极开展自动化控制滴灌示范区、水肥盐滴灌综合示范区、低压小流量滴灌示范区、地表水自压滴灌示范区等工程的建设,多措并举,开拓创新,为实现农业高效节水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2.2 各县(市)要依据农业高效节水总体规划,委托具有资质能力的设计单位开展滴灌工程设计。在选择滴灌地块时,每个滴灌系统控制的面积要集中连片,达到一定的规模,实现农业高效节水整体推进规模化;水资源配置应该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积极推广井、渠、滴灌三结合的模式,实现农业高效节水水资源配置合理化。在灌区上游地下水丰富的区域单井出水量大,可采用井水滴灌,系统控制面积应在500亩以上;在灌区的中游应采取井、渠结合的方式;在水库灌区、灌区下游区域要发动农民群众大搞防渗渠道,全面推行地表水滴灌,确保地表水滴灌项目区均衡供水,财政上适当提高补助标准,系统控制面积应在1000亩以上;在灌区下游不适宜推行井水滴灌的区域不能继续建设井水滴灌工程,同时也不安排财政补助资金。
2.3 各县(市)要邀请设计单位合作,一起对已建成的效益十分显著的滴灌系统进行调查总结和后评价,并完成不同水源、不同土壤类型、不同气候条件,不同作物的典型设计方案,在各灌区全面推广,促进农业高效节水统一标准化和规范化。
2.4 各县(市)在高效节水建设过程中要选用国家认证的水泵、过滤器、管材等设备材料。地区水利局每年对滴灌设备或管材生产厂家产品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价,优选出质量过硬、售后服务好的生产厂家和产品进行公布。
2.5 各县(市)要采取集中管理模式,组建临时性或长设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机构,专门履行辖区内滴灌工程的项目法人职责。同时各乡(镇、场)抽调一名副乡(镇、场)长专门配合协调,受益的农村和农户也要参与建设管理。凡是得到财政资金、水费补贴的农业高效节水项目工程,一是必须公开进行招投标,选择有资质、有能力、信誉好的施工单位来施工;二是各县(市)必须委托监理单位进行“进度、质量、造价、安全”控制管理;三是各县(市)水利局要配足配强质量监督分站的监督人员,加强对地埋管管材、机电设备的产品质量和施工质量进行质量监督,地区水利质量监督站进行抽查;四是工程竣工后,由县(市)水利局、财政局、发改委、审计局、农业局等相关部门和受益乡、镇、场、农民联合进行验收。
2.6 各县(市)要不断完善现行的运行管理模式,加强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管理技能,使现行的运行管理模式逐步朝着合作社+专管人员或公司+专管人员的管理模式转变,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管理模式,通过先进的管理模式来实现滴灌工程效益的最大化。
2.7 各县(市)要积极总结推广丰产的农作物灌溉制度、滴灌工程运行管理制度和农艺措施管理制度,使每个滴灌系统既达到高效用水,又达到高产高收益,并在各滴灌项目区全面推广,实现农业高效节水建章立制制度化。
2.8 加大农业高效节水建设的宣传和培训力度,组织农民代表到现场观摩学习培训,加强农民对发展滴灌技术可达到“四节、三高、两促进、一提高”,即增产、节水、节肥、节劳、节本、高产、高效、高品质,促进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生产经营方式转变,显著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效益的认识,使农民真正感受到农业高效节水技术的实惠,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充分发挥农民建设农业高效节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多渠道筹措农业高效节水建设资金,实现农业高效节水建设整合资金多元化,为农业高效节水大面积推广提供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