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薇安·迈尔她比梵高走得更远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yf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 1926—2009)的传奇人生,或许是摄影界近十年来最受热议的话题。她生前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家庭保姆,去世后,随着十多万张底片的意外曝光,她的作品震惊世界。迈尔被摄影界追封为“隐匿的摄影大师”,与利塞特·莫德尔(Lisette Model)、盖瑞·温诺格兰德(Garry Winogrand)和黛安·阿勃斯(Diane Arbus)等具有代表性的摄影艺术家一起,载入了街头摄影和美国新纪实摄影史册。
  作为从未接受过正规训练的神秘摄影师,迈尔的一生留下了无数令人费解的疑问。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她在纽约和芝加哥做保姆的40年间,用禄来双反相机在街头记录着与她擦肩而过的陌生人的影像——西装革履的商业大亨、贫民窟的居民、街边玩耍的儿童以及她自己的自拍照。有网友感叹,“一张张翻看迈尔的照片,会看到20世纪50到70年代美国最真实的城市景象。”但这些影像却从未示人,甚至大部分直到她去世都没有冲洗出来。
  自从迈尔被发现后,有关她的解读从未停歇。从2010年开始,她的作品在世界各地陆续展出,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摄影爱好者和想要一窥其内心的人。2014年,纪录片《寻找薇薇安·迈尔》获得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纪录片奖和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片奖提名。
  2021年3月,汇集了83张迈尔自拍影像作品的展览—— “寻找隐匿的天才:薇薇安·迈尔”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开幕。这是迈尔在中国的首次美术馆级别的个展。
  策展人安妮·莫林认为,自拍照是迈尔作品中最迷人、丰富和复杂的主题。无论是透过小店橱窗的玻璃、理发店的镜子、便利店的广角镜、汽车的后视镜还是落在河床上的影子,迈尔在她感到安全的范围内隐晦地呈现自己,并且带着一丝好奇观察自己与世界的距离,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自我身份的界定。
  “如果说这些自拍影像宣告了迈尔的存在,那或许是因为她本来是‘隐形的’,与众多相似社会环境中的人一样。60年代 ‘美国梦’ 盛行开来,在全速跃进的美国经济、社会以及政治中达到顶峰。那里曾是充满可能的机会之地,而社会底层的工人,被遗忘、被边缘化的人,在‘美国梦’中并未获得一席之地。当迈尔拍摄自己时,在照片中或留下几乎无法识别的线索,或占据全部画面,都是对她所处条件的抵抗。同样,她在纽约或芝加哥街头拍摄的人,在这个意味上也变为了一种自拍像。她只拍摄和她一样同属社会无形的边缘群体。”莫林在展览序言中写道。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的艺术总监、当代水墨艺术家彭薇把迈尔的自拍影像与当下流行的自拍照相对照。“两者是截然不同的,迈尔自己出现在照片里,不是要给人看她自己,不管是她的影子还是镜子里的反射,都是组成一张完美照片的重要细节。这个影子在构图里非常重要,从我作为画家的角度来看,如果这张照片没有这个影子就会非常平庸。又比如迈尔拍镜子,镜子里投射了一个变形的自己,她是因为这个景象有意思,才按下快门。她对镜头里的世界、对布列松说的‘决定性瞬间’有兴趣,才去拍,而不仅仅是展现自己。但如今的自拍是为了秀自己,怎么拍自己更好看,所以才有了美颜功能。”
  艺术家、文艺评论家陈丹青对迈尔的自拍有另一种理解。“有人问我为什么画自画像,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自恋吗?不是,因为画画的人手痒,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模特,最简单就是画自己。迈尔也是这样。当她没有素材时,就拍自己,包括自己的影子。独孤的人常会下意识地面对镜像。”
  由于迈尔的际遇跟梵高有某种重合——在世时无人問津,去世后却震惊世界,她因此被称为“摄影界的梵高”。陈丹青认为两者不尽相同,“梵高生前没有任何展览,据说只卖掉过一张画,但他渴望全世界知道他。他在信里说,有一天全世界都会念他的名字。迈尔和他不一样。迈尔活在一个摄影艺术发掘机制的黄金时代,如果她像梵高那样渴望被大家知道,她完全做得到,她有很多机会,但她没尝试过一次,她甚至没有这样的念头,否则不可能直到死,上千个胶卷都还没冲印。显然她根本不想这件事,为什么?这是个谜,从这个意义讲,她比梵高走得更远。”
展览现场

  迈尔的晚年在贫苦中度过,多亏了她作为保姆照顾了17年的根斯堡家的三个儿子给她租了一间小公寓,才有了一处安身之所。2009年,迈尔在一家疗养院去世。
  去世前两年,芝加哥一家仓库举办了一场逾期寄存物拍卖会,迈尔在这家仓库超时未付租金的私人物品进入了拍卖流程。这些被拍卖的物品包括一个旅行箱和几百个盒子,里面装满了书刊、账单、文件、信笺、照片以及尚未冲洗的底片。
  当时正在研究芝加哥西北部特定历史的约翰·马卢夫花了380美元拍下了最大的那箱底片。虽然拿回家后发现这些影像与自己正在做的研究无关,但马卢夫还是被画面里精湛的光影和构图所震撼,扫描了一些发到个人博客上,迈尔和她的作品由此进入大众视野。
  马卢夫在博客中这样介绍迈尔,“她是一个孤独的人,死时没有孩子、家庭和爱情,她用相机持续创作,但从不把照片分享给任何人。”
其他文献
周吉宜。图/本刊记者 姜晓明  2019年年末,周吉宜向媒体宣称,周作人后人与唐弢后人纠纷案终审将很快重启。两大作家后人之间延续七年的官司,似乎快到剧终。  2012年,周作人之孙周吉宜发现拍卖场公开拍卖一份周氏手稿,质疑其来源,连续发起多次诉讼,要求确定手稿权属,希望将其索回。七年过去,开庭多次,周家一直难求胜诉。质疑周作人手稿被拍卖  2012年5月1日,周吉宜在《文汇读书周报》看到一则消息称
2018年6月29日,《动物世界》上映。  不少普通观众告诉导演韩延,看之前,以为这是央视的动物纪录片。  12天后,韩延发微博:“我心里清楚,有一个事实我必须要面对,那就是我在《动物世界》里的尝试现在看来是失败的。这段时间我也一直在反省,带着这么一群可爱的人动用了庞大的资金完成了一场这样的‘冒险’……话不多讲,闭门思过,开悟之时,江湖再见。”  “什么是你眼里的失败?”我问他。一年后,韩延又坐在
張飞和妻子在家门口一起看风起云涌麻足寨海拔3200多米,从峡谷到山上落差有1000多米从成都过来的游客体验云雾缭绕麻足寨以前有四十多户人,因为交通不便,渐渐都搬走了,如今只剩下3户人,许多房屋年久失修  早晨6点,张飞起床打开窗户,窗外云海涌动,他立马架上手机开始直播,“各位老铁们,早上好,看日出云海咯,这里是阿坝州小金县老营乡麻足寨,欢迎老铁们点赞关注。”  正在直播的张飞,今年33岁,是老营乡
刘德海(1937-2020)上海,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  得知刘德海先生去世的消息后,我上B站重看了他2013年弹奏古曲《十面埋伏》的视频。那时他已过76岁,满头白发,右手五指扫过四弦,仍铮然有力,声如裂帛,指法变换间带出极强画面感,像明代王猷定在《汤琵琶传》里形容的:“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  刘德海是成名于上世纪70年代的琵琶
美国人白睿文(Michael Berry)回忆自己第一次看中国导演贾樟柯的电影是在世纪之交的某天,他被深深打动了,这些电影勾起了他对1993年在南京大学留学时代的记忆。他后来说:“虽然《小武》和《站台》这些电影的发生地是汾阳而非我留学的古都南京,但唯有这两部电影能够唤起我当时在中国留学期间的这种体验,当时的声音、音乐、面孔、服装和景色都浮现在眼前。”  “我是1993年来到中国学习的,这其实是我第
当海啸和地震等灾难来临时,来不及逃跑怎么办?或许你可以躲进一种名为“活命舱”的球形装置。由美国一家企业研制的这一装置具有良好的保温性和密闭性,可以一直漂在水面,但不会翻转。舱体材料轻便坚固,能承受强力冲击。美国航空工程师朱利安·夏普在2004年东南亚海啸灾难后萌发打造“活命舱”的想法,随后与好友、同样是航空工程师的斯科特·希尔创立“活命舱公司”,招募十余位专业人员打造出这个救生神器。“活命舱”的价
2020年11月3日,工人在上海的建筑工地上忙碌  2021年1月中旬,编辑找我讨论关于“我们这一年”的专题报道。这是我们每年年终的固定策划,记者们会写一篇短文,回顾自己一年的报道工作。过去一年,几乎每一天,我都在倾听和记录别人的故事。对他者的观察和思考帮助我更好地认知世界和自我。  今年,编辑希望我能把回顾的镜头重新对准他人,对准“全年HARD模式”下的“打工人”。之后的一周里,我采访了十位不同
负责王子日巡游安保工作的海牙骑警  荷兰的秋季是个相当惬意的季节。在这时来到荷兰,你既不必像隆冬之时把自己完全包裹封闭,也无需如仲夏之夜,随着不落的太阳,时刻紧绷着神经。  在海牙的第二天,我原本计划前往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Mauritshuis),一探《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芳容。然而从离开旅馆开始,我前进的路就被各种警示线拦住。经询问路人我才知道,这一天是荷兰的王子日(荷兰语:Prinsjesd
图/本刊记者 梁辰  每个中秋前的周五,都是北京最堵的一天。今年赶上国庆中秋双节重叠,9月25日傍晚的东三环寸步难行,北京大学哲学教授何怀宏和博士生一起坐地铁到国贸一家书店参加一个对谈。事实证明,他充分预判了交通,是当晚三位嘉宾中唯一准时的。  科幻作家郝景芳花了比平时多出两倍的时间才从家里移动到活动现场。另一位嘉宾是清华大学教授孙富春,因为一个国家级人工智能项目评审会议的耽延,后半段才加入到分享
北上  6月的上海已步入雨季,植物的新绿与建筑的灰红,通通被罩在一层薄薄的水汽之中,显得轻盈而通透。静安一家酒店的咖啡厅里,印度人Prasad Shetty刚刚结束一场短会。他已经在中国生活了多年,除了往返北京和印度出差,其余时间大都待在上海。  虽然打扮低调,Prasad却是那种第一眼就能让人感受到热情和诚恳的模样。一件合身的黑T恤,配一条暗色的印度斯瓦尔(sirwal)长裤,有些类似国内的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