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水平职业院校内涵建设之:建立科学内部治理结构分析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lena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高水平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具体内容出发,以建立科学内部治理结构,为切入点,分析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的背景,针对职业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构建科学内部治理结构,推进高水平职业院校内涵建设。
  [关    键   词]  高水平职业院校;内涵建设;内部治理结构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4-0078-02
   一、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的背景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出台,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大战略部署;2015年,《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9号)文件出台,这是高等职业教育战线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及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有关要求的一项重大举措;2015年,教育部启动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截至2018年3月,全国18个省共293所高校立项建设优质高职院校。这是国家对高职教育进行的新一轮总体布局和顶层设计;2017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 “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4号)文件出台,明确指出“支持100所左右高等职业学校和1000所左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应运而生。
   二、高水平职业院校的建设内涵分析
   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内涵主要涵盖办学定位、治理水平、专业建设、师生素质、社会服务和办学特色六个方面。
   职业院校治理发展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政校合一”式治理,发展到如今“府管校办”式治理,今后倡导的是“有限主导—合作共治”式治理,这就是一个逐步回归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的探索过程。较高的治理水平是合理行使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的必要前提,可从两个方面着手推进:(1)加快治理结构改革,建立科学完善的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2)做好高职院校的顶层制度设计,建立完善的大学章程,科学分配内部治理结构和利益相关主体的权、责、利边界。
   高水平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六大方面涉及每一所高职院校自身建设的方方面面,是提高高职战线发展水平、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引领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重要举措。其中治理水平的提升是一个方面,那么,高水平职业院校应该形成或建立怎样的内部治理体系与结构呢?
   三、职业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现状分析
   (一)内部组织架构设置不尽合理
   高职院校的内部组织架构设置基本与本科院校类似,甚至沿用了本科院校的组织架构,但是由于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因袭了惯常的科层制管理方式,致使组织机构臃肿,内部分工过细,本位主义严重,工作效率低下,助长官僚习性。同时,由于部门比较庞杂,职责界定不清晰,人员结构比例不科学,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定岗、定编、定责、定人,导致了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和实际效益低下。[1]
   (二)内部两级管理体制模式作用发挥不明显
   高职院校一般都实行两级管理体制模式,机构设置层级分明,校、院(系)职责明确,各负其责,互不冲突,有利于提高管理效能。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人、财、物权没有真正做到下放,二级院(系)拥有的自主权不多,缺乏生机活力和自主创新,积极性调动也不明显,这样不仅不利于院(系)自身的发展,而且不利于探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整体发展。[2]
   (三)学术组织不够健全、完善,学术权力缺乏独立性
   高职院校的学术氛围不如本科院校那样浓厚,同时,学术组织也不够健全,有的高职院校的学术委员会出现行政化倾向,成员基本由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组成,有的高职院校甚至没有校级学术委员会,院系一级学术委员会更没有,其职能由校级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和院系党政联席会议行使,使学术权力成为行政权力的附庸品,进而导致了高职院校在学术研究方面尤其是横向研究方面存在短板甚至空白。[3]
   (四)监督与民主管理机制尚未健全
   高职院校大多在民主管理和监督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基本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几乎所有的公办高职院校在建立之初,都没有制定具有“基本法”性质的大学章程。而大学章程也都是近年来应上级规定而制定的,同时,很多的管理制度、监督制度都应时而作,没有形成内在有机统一的工作规范,缺乏严格的审计监察制度、民主监督制度、责任追究制度。[4]
   (五)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过程参与度不够
   在职业院校开展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依托行业、联合企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关键环节,因此,企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在实际的办学过程中,当前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过程介入并不多,参与积极性也不高,话语权也不大,合作仅仅是停留在表面浅层次,对于深层次的合作开展得相对较少。[5]
   四、推进高水平职业院校内涵建设之:探索建立科学内部治理结构——以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一)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1.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学校全面工作。学院党委书记组织召开党委会,研究“三重一大”事项,为学院发展把握方向,对具体工作提出要求。院长组织召开院长办公会研究各项行政工作,执行和落实党委会的具体要求。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按照议事决策规则讨论决定各项重大事项。党委领导并支持教代会、院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发挥自身作用,对涉及学院发展的重大事项进行民主参与和监督管理。    2.党委书记和院长相互配合,定期沟通,及时交流工作情况。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会前,就议题的确立,初步思路的统一,党委书记和院长都进行充分交流沟通。没有达成一致意见的议题就不上会讨论。同时党委书记、院长经常交流工作,统一思想。党委书记积极支持院长依法充分行使职权。
   (二)加强制度建设,形成制度体系
   1.加强章程建设,严格执行学院章程规定。坚持以章程为学院办学育人的法律准绳,明确了学院办学方向与目标,明确了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确了学院管理体制、职责与义务、教职工和学生的权利与义务、经费、财务与资产管理方式和社会服务方向。
   2.完善制度建设,形成科学制度体系。在章程的指导下,结合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以国家法律、法规和各种行政规章为依据,主要针对党委领导、行政管理、学术管理、民主管理等四类基本制度和党务管理、校务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后勤管理、校园安全管理、科研管理等二十四类具体制度进行重新梳理、完善,初步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规章制度体系,促使学院各项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
   (三)形成科学运行机制,强化内部管理
   1.党委统一领导学校全面工作。积极完善、调整领导班子工作,不断科学完善内部机构,加强绩效考核和质量诊改,为服务沈阳经济振兴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撑。
   2.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院长负责行政全面工作,积极贯彻落实与执行党委研究决定的决策与各项具体工作。
   3.纪委开展监察监督执纪。纪委对各项涉及廉政风险的工作进行监察,确保各项工作合法合规、公平公开。制定开展正风肃纪监督工作,开展专项治理,开展正风肃纪工作,让广大教职工时刻绷紧工作纪律、党风廉政的弦,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
   4.设置院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参照理事会履行相关工作职能,对涉及师生利益的工作开展调研,并听取师生代表意见与建议,提升学院的民主管理水平,让各方代表都能够充分行使自己享有的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权利。
   5.建立学术委员会。完善学术委员会章程,积极发挥教授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组织各项学术活动,努力提高学院的科研水平,为构建高水平科研队伍打下坚实基础。
   (四)完善监督机制,提高民主管理水平
   1.教代会积极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教代会积极参与学院重大事项的决策,充分发挥教代会代表的民主监督作用。
   2.提升党务公开水平。以下发正式文件形式对学院党委年度工作进行通报,公开党委各项工作情况,加强教职工对学院党委的监督。
   3.利用网络平台做好信息公开。在校园网设置信息公开专栏,对学院的基本情况、规章制度、工作计划、招生考试、教学管理、教师管理、财务预决算、对外交流合作等十个方面的信息按照要求进行公开,同时,利用校园网、微平台等媒体发布通知公告、工作动态和新闻,提高信息公开水平。
   (五)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企业的办学参与度
   1.不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政行企校”区域性联盟平台,大力推进与沈阳汽车城、中德产业园和于洪区、沈北新区、浑南区产业园,建立校企联盟。
   2.开展定制人才培养。成立中德学院,积极对接德国工业4.0,按照“工厂化办学 双元制教学”办学理念,采用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为沈阳中德园德企定制培养技能型人才。
   3.以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建设为契机,邀请企业共育人才。按照“二双”“六共”“一交替”“一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以四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为载体,探索并实践校企深度融合的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长效机制,与沈阳机床等企业合作组建学徒制培养试点班。
   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内部治理结构,使政治、行政、学术、民主等四种权力得到充分行使,逐步形成党委领导、院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企业(社会)参与的科学内部治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永生,袁蕊,刘亚,等.论“双高计划”背景下的学校治理水平提升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2).
   [2]李政.构建共治体系:“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治理水平提升的关键[J].教育发展研究,2015(3).
   [3]陈子季.以大改革促进大发展 推动职业教育全面振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7).
   [4]朱素陽.高水平高职院校现代大学治理水平实现机制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9).
   [5]许跃.依法治校视角下高职院校治理能力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9(3).
  编辑 马燕萍
其他文献
[摘 要] 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在湖南株洲举行,从赛前准备、比赛过程及赛后经验三个方面进行分享。  [关 键 词] 技能大赛;教学能力大赛;比赛过程;“三教”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7-0140-02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是针对职业院校教师最高级
期刊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已经开展多年,音乐欣赏课作为学生在校的基础文化课也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变化和发展。从音乐欣赏课的实际教学出发,结合高职导游专业的特点,论述高职导游专业该如何开展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以使音乐欣赏教学更好地为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服务。  [关 键 词] 心随乐动;专业发展;导游专业;音乐欣赏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立足思想政治课堂,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际价值出发,结合具体作品和实践经验,在发表《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比赛的若干思考》一文的基础上,再次思考总结,从三方面阐述:以人为本,规划好职业生涯;不为创作而创作,结合学生个人发展,遴选作品;参赛作品的精致化处理。通过中美生涯规划教育的比较分析,通过对参赛作品的层层剖析,通过对自己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总结,试图归纳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普遍性
期刊
[摘 要]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中高职衔接是提高职教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以现代学徒制试点为抓手,推动企业参与中职、高职招生,企业全程全方位参与中高职人才培养,并通过中高职衔接提高中职办学水平,提升高职专业内涵建设和服务能力,形成招生(招工)—人才培养—就业一体化运行,构建“产业、专业、学业、就业”四业联动人才培养途径,为职业院校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
期刊
[摘 要] 基于学生工作品牌建设理念,结合扬州市职业大学构建德育生态系统的实践,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抓手,坚持创新德育学分,开展文明修身工程,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打造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品牌。  [关 键 词] 学工品牌;德育生态系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
期刊
[摘 要] 面对建筑行业发展转型对BIM人才的新需求,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必经之路。基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懂专业、精技术、高素质”的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探究我院目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BIM技术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策略,从而实现双驱协同、三全育人,创新校企合作新机制,保障职业教育服务地区经济。  [关 键 词] BIM;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期刊
[摘 要] 我国的高校扩招政策给很多学生带来了享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同时也让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解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和求职意向,在学校悠久的铁路背景下,新兴的汽车专业毕业生面临一定的迷茫与困惑。通过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探析了铁路背景下汽车专业学生的就业心理新特点,并针对汽车专业培养学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教学
期刊
[摘 要] 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紧抓网络平台,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构建网络育人新模式,才能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从当前高职院校网络育人需要重视的问题着手,总结经验,以信息专业技术为魂,构建“1+2+3”网络育人模式,形成育人合力,强化育人效果,进而构建和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格局。  [关 键 词] 信息专业技术;网络育人
期刊
[摘 要] 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体现了高职院校“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任务。根据在高职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从高职电类专业基础课融入思政元素的教育意义、高职电类专业基础课课程思政的做法、电类专业基础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案例、课程思政目前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方法四方面不断创新,勇于实践,积极挖掘电类专业基础课课程的思政元素,在各教学环节中融入课程思政。  [关 键 词] 课
期刊
[摘 要] 课程思政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是各方高度关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阐述了高职建筑设备类专业人才培养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以洁净空调工程技术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实践为例,从课程标准的顶层设计、教学内容的开发、思政教学团队的构建和课程评价体系完善等方面对高职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展开了思考与总结。  [关 键 词] 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洁净空调工程技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