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专业中职、高职、企业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i7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中高职衔接是提高职教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以现代学徒制试点为抓手,推动企业参与中职、高职招生,企业全程全方位参与中高职人才培养,并通过中高职衔接提高中职办学水平,提升高职专业内涵建设和服务能力,形成招生(招工)—人才培养—就业一体化运行,构建“产业、专业、学业、就业”四业联动人才培养途径,为职业院校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中职高职企业;协同育人;四业联动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7-0066-03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全国各职业院校在办学实践中探索了生产性实训基地、引企入校、企业教学工厂、现代学徒制等多种校企合作形式。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中,通过畜牧兽医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通过四川省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名师工作室的研修,对接区域优势产业、对接行业龙头企业,依据专业特色,把校企合作与中高职衔接结合起来,扩展校企合作内涵,经过几年的探索,形成了中高企协同育人机制。在宜宾职业技术学院、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省宣汉职业中专学校、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得到有效应用后,于2019年成立了四川现代畜牧业产教融合联盟,并将在2020年成立的四川茶叶职教联盟、四川省中高企协同育人联盟的高职院校、中职学校、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一、现代学徒制试点中确定学徒需要具备良好专业基础的中职生源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开始开展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并举办现代养猪技术现代学徒制班,通过企业选择和学生自愿组建了27人的学徒制班,实行“1+2”现代学徒制培养,即在学校学习1年,在企业学习2年。通过在企业学习半年左右,我们发现普高生源与中职生源有明显差异。普高生源专业基础不够,学徒实践操作能力较弱,岗位考核成绩较差,转岗学习进程较慢,个别学生因跟不上进度,感觉到与中职生的差距而提出退出学徒制。中职生源经受过中职学校专业素质培养、基础知识学习、专业技能训练后,再经过高职期间强化理论知识和技能学习,在学徒制岗位上知识应用快、动手能力强、岗位适应度高、考核成绩好、转岗速度快,学生本人和企业认可度特别高,在企业一年半左右,学生就可以带领班组独立开展生产管理、片区技术服务等,毕业时可以达到企业高级技术等级认定。在总结的基础上,2018级、2019级生猪养殖技术开办了4个学徒制班,并推广到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与天原集团现代学徒制4个班级,希望集团、华中数控等與机电一体化专业现代学徒制3个班级等。
   实践证明,在中职对口专业中,选择专业素质好、知识扎实的学生是开展好现代学徒制教学的基础,高职院校很有必要通过中高职衔接保障生源质量。
   二、多渠道、多形式搭建中高职衔接平台
   中职、高职衔接,与企业紧密合作,搭建多渠道、多形式办学平台,构建三方多赢局面。
   (一)以中高职衔接带动中职学校学生升学,实现更高层次就业
   中职学校归根到底属于高中阶段教育,学生学习重点在文化素质和职业意识,同时学习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专业技能。因其年龄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限制、其就业水平受到技术技能限制、其发展平台受到文化素质限制,需要通过高职教育实现更高层次就业。在本人承担四川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项目时,通过中高职衔接标准研究,实施中高职贯通培养,让中职毕业生更多地升入高职院校对口专业学习,学生在文化素质、职业素质和技术技能得到全面提高,能让学生的就业率、就业水平、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发展机会进一步拓展。
   (二)以中高职衔接带动中职学校专业建设
   经过5年的建设,四川8所涉农高职院校、四川65所涉农中职学校、贵州遵义职业技术学院进入中高职衔接平台,高职院校集中在办学理念、专业建设指导、师资培训、实践教学基地共用、教学资源共享、联合教科研等方面提升中职办学水平,通过指导新专业申报和建设、派出师资带队伍、课程教学示范、基地建设促进专业建设,通过名师工作室研修促进教科研水平和专业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提高,通过中高企协同育人联盟建设带动中高职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企业植入文化、提供奖助学金、委派兼课教师、共商课程体系、共建课程资源、提供教师锻炼和学生顶岗实习、就业岗位等满足中职专业高水平建设需求。目前已建成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3所、省级示范中职学校5所、省级示范专业4个。
   (三)以标准建设为引导,实现中高职贯通培养
   建成了中高职衔接教学标准体系,有效实施中高职贯通培养。建成中高职衔接农艺专业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包含中职专业标准、教师标准、毕业生质量标准、课程标准、课程教学质量标准、课程教师标准、实习装备标准、顶岗实习标准、中高职专业教学标准等,并在联盟学校推广应用。为推进中职学校办学水平提高,规范了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的市场调研、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毕业生质量标准、课程体系构建(思路、方法、路径)、课程与教材建设、质量保障体系等标准化要求,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质量,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四)以中高企协同育人,促进职业院校招生
   中职学校涉农专业招生困难现象普遍存在,高职院校也面临相同状况,目前山东省、江苏省等高职院校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类已经没有生源。为此,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参与职业院校涉农专业招生宣传、人才培养和保障就业成为中职学校的迫切要求,同时与龙头企业员工本地化战略高度契合。
   在我们的实践中,四川德康集团、川茶集团、温氏集团、天原化工集团等纷纷参与到职业院校招生工作中,采用派出人力资源部人员介绍专业和企业、带学生到企业考察、接待学校安排的家长和学生考察、企业文化宣传、现代学徒制协议展示、就业学生推荐等宣传活动,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招生规模扩大明显。江安职中应用化工专业新建三年来,年均招生80人;屏山职中农学专业年均招生40人,宣汉职中农艺专业年均招生超过300人。宜宾职院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由年招生34人扩大到84人,畜牧兽医专业从年招生173人扩大到495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从15人扩大到104人。
   三、中高企协同育人机制与实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1]。美国卡内基基金会多年前曾经就美国工程师、律师、医师、护理师和牧师的培养为典型做了深入全面的调查,找出专业教育与职场需求的差距。其后发表的调查报告之一对比了医学专业教育和工程专业教育,结论是工程教育应当向医学教育学习看齐,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革,“回归工程”职场,为未来培养合格工程师。医学专业教育是成功的、典型的现代职业教育[2]。
   通过实践和总结,我们发现,我们的实践和探索,已经构建了中职、高职、企业协同育人机制,是适合涉农专业的“回归工程”职场型的现代职业教育。
   (一)中高企在协同育人中的主体作用
   职业院校是教育教学主体,承担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任务,承担“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主体责任。鲁昕在《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步入前所未有的好时代》中强调职业院校要践行“五个对接”,即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要与产业需求相对接、课程内容要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要与生产过程相对接、毕业证书要与资格证书相对接、职业教育要与终身教育相对接,由此来满足国家、企业、百姓对职业教育的各方面需求[3]。实质上是要求职业院校转变观念,提升服务能力,调动行业企业实质性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五个对接,使企业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近年来,有非常多的企业在主动对接职业院校,希望深化合作关系,以满足产业升级后的人才需求,满足职工本地化要求,满足企业扩张技术人才需求,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通过参与招生、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全程提供教学设施设备、提供校外实训条件,实行教学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按照专业链对接产业链、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教学内容对接职业标准,实现人才定向培养。通过企业主体作用的发挥,反哺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水平和学校发展质量,促进职业院校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中高企协同育人机制分析
   中职学校: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是整个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基础,发挥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基础性作用。中职学校直接对接产业需求,做实专业建设,扩大生源数量,保障生源质量。通过分层分类教学,一方面为高职院校输送具备高中文化素质、一定职业素质、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质量生源,另一方面为区域输送技能技术员工。在县域开设特色课程、建设特色产学研服务平台,服务县域产业发展需求。
   高职院校: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的主体,是培养能良好地胜任目前工作并具有较强职业迁移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供给途径。一方面高职院校通过对接中职学校,提高中职学校办学水平,保障学校招生生源质量和数量;另一方面按照专业链对接产业链、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教学内容对接职业标准要求,按照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以现代学徒制办学为引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学资源,共建实训基地,共建协同创新平台,保证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在中高企协同育人中起到引领和桥梁作用,处于区域性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产教融合水平的关键位置。
   合作企业:承担提供“回归工程”职场、真实生产环境,全程、全方位服务人才培养的主体责任。通过参与职业院校招生,植入企业文化、企业师资、企业课程和课程资源、奖助学金和学生活动、教师锻炼、顶岗实习、就业岗位,参与1+X证书制度探索,定向提高企业急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实现员工本地化战略,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以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中心,以中高企育人主体责任为抓手,构建三主体育人机制。运行机制以中高职衔接为纽带,以中高职贯通为抓手,以标准体系建设为关键,以协同育人联盟为平台。实践证明,通过构建三主体育人机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中高企“人才共育、平台共建、资源共享”的合作育人模式,取得了十分良好的运行效果和示范推广效果。
   (三)中高企协同育人实践
   中高企协同育人是在现代学徒制运行后被总结提炼出来的,逐渐在我院多个专业推广,取得良好效果;而后在德康集团的推动下,在四川多所高职院校、贵州和其他省區高职院校推广现代学徒制模式,进而再由高职院校开展中高职衔接,促进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水平大幅提高。
   1.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中高企协同育人
   以德康集团、天原集团开展现代学徒制为引导,以中职招生—高职招生—企业招工一体化指引学生选择专业学习,合作人才培养,保障就业质量的模式。合作举办马边碧桂园职中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眉山市电子职业技术学校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屏山县职业技术学校农艺专业。    2.中高企协同下的中职学校发展能力提升
   在中高职衔接中,中职学校职教理念和实践水平大幅提升,表现为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构建水平显著提高,职业教育标准体系进入中职教育教学中,师资队伍知识结构和技术技能结构被高度重视,实训基地建设水平提高。目前宣汉职中、苍溪职中、旺苍职中、盐源职中建成省级示范学校,冕宁职中、江安职中建成省级示范专业。通过中高企协同,盐源职中、长宁职中、冕宁职中建设名师工作室,苍溪职中成立广元市农业职教集团。
   3.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水平提高
   四川8所涉农高职院校通过多形式开展中高职衔接,近三年涉农专业学生数量都在大幅度增加,质量在快速提升;通过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6所学校涉农专业在开展部、省现代学徒制试点;涉农专业中国家级骨干专业6个。
   4.企业竞争实力明显增强
   基于中高企协同育人带来的产业人才支撑,德康集团是全国成长速度最快的养殖企业,目前德康集团生猪养殖全国排名第五。其西南区总经理熊太全总结经验时指出: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占员工数量30%,项目主管及以上级别占60%,学生对公司业绩贡献达到50%。2020年1月11日,德康集团、宜宾职业学院牵头成立四川现代畜牧业产教融合联盟,联盟由川黔8所高职、川内16所中职与企业组成,组建中高企协同育人共同体,为联盟内学校提供生产现场远程视频系统、建设学习型猪场、提供教学基础条件、提供顶岗实习等,成员们对中高企协同育人给予了高度赞扬。
   四、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越来越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越来越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业态、新模式、新设施、新标准越来越多,农业人才的复合型要求、专门技术要求、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涉农专业群建设理念、模式、方法必须进行重大改变,按照专业链对接产业链、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教学内容对接职业标准的要求,构建专业群需求的企业群平台,形成产教融合职教联盟,才能满足专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定位。为此我们以四川省名师工作室、四川省中职教指委、四川省现代畜牧业产教融合联盟、四川省茶叶职教集团、四川省中高企协同育人联盟,中国茶叶职教集团副理事单位,宜賓市高等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中国农业职教集团副理事单位,四川现代农业集团副理事单位,四川省肉牛产业联盟副理事单位,宜宾市燃面产业研究院理事单位等平台,多渠道、多元化组建中高企合作平台,形成产教融合联盟平台。
   参考文献:
   [1]陈子季.以大改革促进大发展 推动职业教育全面振兴[Z/OL].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2020-01-09.
   [2]查建中.现代职业教育实质是面向职场的专业教育[J]. 中国青年报,2014-06-09.
   [3]鲁昕.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步入前所未有的好时代[Z/OL].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2019-12-06.
  编辑 郑晓燕
其他文献
[摘 要] 以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校企合作现状为研究对象,结合企业、兄弟院校和学生三方的调研结果,分析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专业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途径。调研结果得出,目前在制度、专业特点等因素的影响下,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提出校企协同育人的四个途径,即完善人才培养方案、“1+X”证书融合教育、“双导师”育人和建立信息化平台。  [关 键
期刊
[摘 要] 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师生访谈及学业成绩综合测试,对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在线教学进行调查研究,对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跟线下学习进行比对,为更好地开展教学提供参考及可行性建议。  [关 键 词]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线上线下;效果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7-
期刊
[摘 要]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定义了职业教育是一种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类型教育,1+X证书制度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最新提出的“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证书制度,是发展职业教育,满足国家产业结构需求的重要保障,它的实施必将推动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变化。基于类型教育视角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职业大类”课程;第二阶段属“职业中类”课程;最
期刊
[摘 要]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为高职院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对增强学生创业实践能力、为其走出社会创业奠定良好基础,并为学院开展创业教育、理论联系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实践基地为例,主要研究探索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的途径、创业运营及管理制度以及创业基地学生及项目的进驻与退出机制,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基地的有效建设与管理提供可以借
期刊
[摘 要] 課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科学性、系统性的教育工程,主要体现在教师队伍建设、思政元素内容、融入的模式与方法以及课程思政建设理念和机制保障等多方面。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2018年9月开始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组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领导小组,设计了“团队融、内容融、理实融”“课上课下联动、线上线下联动”的“三融两联动”课程思政建设模式。主
期刊
[摘 要] 以系统论视角,利用内容分析法,从课例研究内容、方法论和知识体系三个方面,分析了2009年至2020年课例研究实践现状,提出了“以系统论”和“知行合一”为认识论,促进课例研究的持续发展;强调“WSR”方法论,关注学生的学习品质和教师研究自觉性;坚持在互动中完善课例研究的保障系统等发展策略。  [关 键 词] 课例研究;系统论;内容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期刊
[摘 要] 从化学教学论课程中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化学教学技能、化学学习策略等方面研究教育课程对化学师范生PCK的影响。以提高化学师范生的专业素养和课堂教学能力,增强对化学教材的分析和实践能力。  [关 键 词] 化学师范生;PCK;教师教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5-010
期刊
[摘 要] 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在湖南株洲举行,从赛前准备、比赛过程及赛后经验三个方面进行分享。  [关 键 词] 技能大赛;教学能力大赛;比赛过程;“三教”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7-0140-02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是针对职业院校教师最高级
期刊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已经开展多年,音乐欣赏课作为学生在校的基础文化课也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变化和发展。从音乐欣赏课的实际教学出发,结合高职导游专业的特点,论述高职导游专业该如何开展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以使音乐欣赏教学更好地为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服务。  [关 键 词] 心随乐动;专业发展;导游专业;音乐欣赏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立足思想政治课堂,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际价值出发,结合具体作品和实践经验,在发表《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比赛的若干思考》一文的基础上,再次思考总结,从三方面阐述:以人为本,规划好职业生涯;不为创作而创作,结合学生个人发展,遴选作品;参赛作品的精致化处理。通过中美生涯规划教育的比较分析,通过对参赛作品的层层剖析,通过对自己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总结,试图归纳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普遍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