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法创作中的合文与拆分现象来看《张迁碑》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ug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张迁碑》自明代出土以来,受到诸多金石学者及书法家的追捧,但同时也产生了诸多质疑,主要表现在《张迁碑》文本内容上的讹误,以及在书写过程中的用字不精准问题。因是碑书法典雅古朴,不像后人伪托之作,故历史上对此褒贬不一,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之后,相应的如钱大昕、阮元等金石学家为之辩护。主要针对碑文中以“殡”为“宾”,以“忠”为“中”,以“既且”为“暨”等问题展开,对于以“殡”为“宾”、以“忠”为“中”阮元均找出了很好的例证进行反驳,唯以“既且”为“暨”不可解。本文大胆的从书法创作中的合文与拆分的角度提出了“既且”为“暨”字的拆分现象,本应拆为“既旦”,但因常年风化而导致“旦”为“且”字,故有此不可解之疑。
  关键词:《张迁碑》; 讹误;合文; 拆分
  《张迁碑》乃汉碑名品,于明朝初年再度现世。据说当时不为人看好,怀疑是后人的伪作。由于笔者长期伏案临池,对《张迁碑》的艺术价值深信不疑,爱不释手。偶尔看到有关《张迁碑》为后人伪托之作的言论,总觉心有不快之意,故深翻阅相关资料而追究之,并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张迁碑》做一定的介绍与挖掘,以期解内心不平衡之结。其一,《张迁碑》之出土与流传;其二,从书法创作中合子与拆分来看《张迁碑》之文本文字问题。
  一、《张迁碑》之出土与流传
  根据旧志所述,《张迁碑》出土于明代,“掘地得之,未详其处,意必汉时古城旧境也。”[ 《汉碑集释》引“府旧志”,见《汉碑集释》,第489页。]由上可知,其出土具体地点并未作出具体的交代,不仅如此,具体的出土时间亦未做交代,这不禁让人心生疑虑。明代杨士奇(1365—1444)《东里集》续集卷二十有“汉谷城长张迁碑”一条云:“右汉谷城长张君碑,未有碑额,盖中平二年其故吏所立,文辞字画皆古雅。碑在今东平州学。余得之宗丈东平州守季琛先生之子民服云”[ 明·杨士奇《东里集》续集卷二十,文渊阁《四库全即杨瑒,字季琛,江西吉水人,曾官东平州太守,见《东里集》卷五《送宗老季琛诗序》及卷七《送李永怀归东平序》。杨士奇题跋中称杨季琛为“东平州守”,则其得到《张迁碑》之拓本,当在杨季琛在任东平州守之时。杨季琛之子杨黻字民服,与杨士奇往来频繁,交情甚厚,民服死后杨士奇为其撰墓志铭,即现存《东里集》续集卷三十六之《卫府右长史杨君墓志铭》。墓志铭中提到杨黻“永乐甲申侍父官东平”,杨季琛任东平太守在永乐二年(1404)年前后,杨士奇从杨服民手中得到《张迁碑》拓片应是这一年。《东里集》是在目前的文献中有关《张迁碑》最早的记录。
  目前所知,最早著录《张迁碑》的金石学著作是都穆的《金薤琳琅》,其书卷六录《张迁碑》文,并有题跋云:“此碑予官京师时尝于景太史伯石处见旧拓本,不及录,近得之友人文徵仲。”
  二、从书法创作中合子与拆分来看《张迁碑》之文本文字问题
  最早对《张迁碑》碑文提出质疑的是明末清初的顾炎武,他在《金石文字记》中说:“其文有云‘谎远既殡’者,‘宾’之误;‘中謇于朝’者,‘忠’之误;而又有云‘爰既且于君’,则‘暨’之误。古字多通,而‘宾’旁加‘歹’已为无理,又何至以一字离为二字。”[ 清·顾炎武:《金石文字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事实上,字法上或想通或错误,于此碑中已不下十余处,品鉴、习书者当明察而细辨之;就行文而论,此碑又有浮夸或张冠李戴之弊。譬如简述张迁身世,将张仲、张良、张释之、张骞诸贤皆扯来装扮门面,或东或西,所居相去遥遥,其宗系亦绝不相及。其中“晋阳珮玮,西门带弦”还有个典故。“珮”通“佩”,“玮”通“韦”,“韦”者皮绳也,喻缓也。“弦”则弓弦,喻急也。《韩非子·观行篇》云:“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已,董安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董安于即晋阳宰。显而易见,此处典故颠倒了是非。
  文中产生了诸多错误,使人生疑也是常理,然不可因此而否定其艺术价值。换言之,经典未必八面玲珑,盖因行文、书写、镌刻非一人而为之,各道工序的水平良莠不齐,各司其职,于结点处难免出错,亦是情理之中。如将“暨”分书为“既且”二字,便可意会当时情景。
  张迁初为谷城长,后改任荡阴令,由山东东阿迁往河南汤阴县。汉制上,万户以上设令,不足万户则设长。也就是说,张迁此行官位略有升迁。谷城故吏集资为其立了块功德碑,亦即前人所谓“去思碑”。碑文句法整饬而涉笔成韵,却将历代张氏名人不加分辨,作为张迁的祖先来记载,而对其直系祖、父一概不论,有拉大旗做虎皮之嫌。想必立碑之时,张迁已离世,他人对其资料不详,成碑后也未做校正,因此才出现此张冠李戴之误吧。顾亭林对此结论是:“欧阳、赵、洪三家皆无此碑,《山东通志》曰:‘近掘地得之,岂好事者得古本而摹刻之石,遂讹谬至此耶!’”[ 同1。]
  总的来说,顾炎武质疑的根据在于“忠”字误写成“中”,“宾”字误写成“殡”,“暨”字误写成“既且”二字,对于这三点疑虑我们逐一细考之。
  清顾霭吉《隶辨》卷八云:“按以‘殡’为‘宾’,见《礼记·曾子问》,以‘忠’為‘中’,与魏《吕君碑》同,说在第一卷东、真二韵。唯以‘既且’为‘暨’,有不可解,然字画古拙,恐非摹刻也。”[ 清·顾霭吉:《隶辨》,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顾霭吉针对顾炎武所提出的三点疑虑进行辩解,对于“殡”为“宾”,“忠”为“中”,这两点找到了强有力的佐证,对于第三点疑惑,为何将“暨”误写为“既且”虽然不好解释,但观碑文古雅朴茂,断非后人摹刻所能及。
  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张迁碑》作为去思碑而言,除了歌颂其功德外,其书法艺术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出发,有时为了考虑到章法疏密布局的安排,我们常会有将一字拆分成几部分来写,或将几个字合为一字来书写的行为。由于为了照顾整体章法的需要,这种合文与拆分的手段,在篆刻创作当中用的尤为广泛,这样的一种书写方式最早可追溯到甲骨文中。因此,我们不妨站在艺术创作的立场,大胆的提出这样的结论:此“暨”字应是拆分成“既旦”二字来书写的,只是碑面经年累月的腐蚀,将“旦”字混为“且”字,遂造成了顾氏的第三点疑虑,而得出此碑为后人伪托之作的结论。即便假设此碑为伪作,那么,伪托者又何故将“暨”字分写成“既且”二字呢?岂不终为未解之谜?
其他文献
摘 要:唐代书法是一种书法形式。这一时代新风格的形式,在初唐时尚处于渐变中,至盛、中唐之际,单是从草书领域中出现了新风,随后真诸体亦别开生面,取得的发展。晚唐书法较少发展。唐代书法在书法发展史上,是晋代以后的又一高峰,此时,在真、行、草、篆、隶各体书中都出现了影响深远的书家,真书、草书的影响最甚。  关键词:唐代;唐初;唐初四家;书法  一、初唐书法发展态势  初唐学习楷书的书风最胜,大唐初期的几
期刊
摘要:墙体彩绘是壁画类公共艺术的表现方式之一。文章是关于在当代市场经济空前繁盛的背景下墙绘艺术的应用现状研究,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需求得以满足、精神食粮的迫切需求,从而墙体彩绘成为了市井经济的新宠儿。墙绘与殿堂壁画、宗教壁画有着天差地别,它是艺术大众化、平民化的最佳体现,拉开艺术神秘的幕帘,走下神坛。墙绘的订单、设计方案、制作材料、施工环境、呈现效果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制约作品艺术效果反而使实用价值得
期刊
摘 要:随着历史的发展,数字“三”被赋予了极为丰富的内涵,不论是在礼俗文化、人际交往还是在宗教领域,数字“三”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数字“三”还影响着国家的政策纲领。本文来探究数字“三”在不同领域中的含义和它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三”;文化内涵;价值研究  纵观中国历史,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人好像对数字“三”情有独钟,不论是在经史子集还是在日常生活,数字“三”无时无
期刊
摘 要:美术教育属于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的实施和音体美的完善落实情况下,我们美术教育业被推到了最前沿。然而美术教育的根本引导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如此老师在授课中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美术教学;教学重点;教学方法;对美术教育的认知  众所周知,现在提倡义务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者也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音智体美全面发展。
期刊
在中国书法美学史上,项穆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人物。《书法雅言》是明代后期较为系统的书论专著。总所周知,传统书论历来偏执对具体经验、技巧、方法的记述与阐释,而真正哲学意义上的美学思想则相当贫乏。项穆的美学理论,则主要不是对方法、技巧的人云亦云的描述,而是对书法艺术的诸多美学本质的富有哲理性的思考与探讨;且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思辨性、体系性,更像真正意义上的美学理论。从本质上了解书法的书学和美学内涵,认清
期刊
摘要:《日格日宗》(续命经)是凉山彝族毕摩在续命延寿仪式上使用的一卷经文,其内容主要是追溯毕摩及“日”(命)的起源、寻找续命的用物用具及达成仪式的效果预设。其蕴含了凉山彝族面对生死、认知生命时,以生死自然的朴素唯物主义为前提,在信仰生死有命的唯心主义基础之上为人续命延寿的生命观。  关键词:毕摩文献;《日格日宗》;续命;生命观  凉山彝族彝文文献主要以毕摩手抄本形式大量流传在民间,仍需挖掘整理和研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高中课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我认为艺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这就是教师必须不断改革艺术教育方式,重视艺术教育的原因,我想简单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通过研究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确定许多学生和家长自己认为艺术是一个不重要的话题,因此艺术教育模式创新策略的重点是如何改变学生和家长的错误观念。让学生和家长了解艺术在培养创造力方面的
期刊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中国出现了诗歌写作热潮,其中包括有自发组织的民间诗社,学校组织的诗歌团体以及跨校的诗歌文学组织等,产生一大批诗人。这些诗歌团体组织所形成的诗歌流派统称为校园诗群。多以校园为依托创作诗歌,风格繁多,语言明快,思想脱颖,诗风多衍生于朦胧诗,主题多为情感经历、生活感悟、社会见闻与反思等。校园诗人多在学习期间不受专业知识的禁锢,热爱文学、热爱思索与感悟,从而闪现出思想的火花,展示了
期刊
摘要: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乡村地区经济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地区脱贫的重要载体。本文探讨与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诸如产业理念与升级、发展模式与业态创新、规模与产品同质化等问题,提出了更新乡村旅游发展理念、统筹乡村旅游规划、升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创新旅游业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凸显地域特色、重视乡村旅游管理人才和乡村旅游品牌的塑造等发展建议。  关键词:全域旅游;乡村旅游;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事业的深入发展,新时代给广大的女性提供了建功立业的更大舞台,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了领导岗位,活跃在各个战线。她们凭借其细腻、柔润的“柔性魅力”为组织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逐渐成为组织发展过程中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文章通过剖析女性领导者的优势与劣势,进而从中找到提升女性领导力的策略,从而展现新时代女性的独特智慧与力量,为更多女性激发自我价值和潜能提供启迪与指引。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