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应该在实验室里再多待些日子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wz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确实不方便公开讲这些话,如果是正式采访,我一定会说另外一番话。所以实在不好意思,不能提我的名字和单位,也不能录音录像,拍照当然也得免了。只有这样我才能跟你们说说。
  倒不是什么保密问题,也没有什么神秘的,别乱猜!
  转基因技术本身没有问题,谈不上危害。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比如医疗领域,甚至军事领域,都可能带来突飞猛进。这就像是电的发明,会给人类社会和人们生活带来全面的大幅进步。
  作为一项新兴技术,转基因到现在也就不到两代人的时间,应该说还很年轻。这也就是我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急切地进行商业化推广的原因。我是搞农业的,不懂医学,但听说基因治疗技术目前就不是很成熟,没有大规模推广,或者是非常谨慎地推广。我认为,转基因技术在其他领域的推广也应该秉承着谨慎、理性的态度。
  一般来讲,一门新技术的推广至少要经过基础研究、实验研究、应用研究几个阶段,需要怎样的情况才能意味着成熟,要根据技术特征来决定。还拿电来举例,它能够完全被人们所操控了,打开开关就有,闭上开关就没,就可以应用了。转基因也是如此。问题是,它已经被完全掌握了吗?
  通俗一点儿讲,地球上的任何生物都会在漫长的时间里发生基因的转变,即所谓进化,以适应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没有转变成功的物种,可能就会消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就是这个道理。而转基因技术就是把这种转变的速度人为加快。于是问题就出来了,生物和环境是一种对冲的关系,生物会因为环境而改变,环境也同样会因生物而改变,它们只有相互适应了才能保持平衡。平衡被打破,就可能会发生畸变。你要真把恐龙拿到今天的北京雾霾天里,肯定活不了。
  转基因技术很复杂,不能一概而论。简单地说,要让这种植物抗倒伏,就改变这几个基因;要让它抗这种病虫,就加入那几个基因。不同植物不一样,不同病虫不一样,不同功能不一样。所以,每一种转基因产品都需要经过刚才说的那几个阶段,成熟了才能大规模推广应用。现在也的确是这样做的,但问题是太着急了,时间不够,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对人的影响,都不够时间来准确判定。刚才说了,整个技术还不到两代人的时间,而基因转变的影响可能需要几代人才能看出来,这是不争的事实。
  科学也是有局限性的,认识到这一点才是科学的精神。转基因不是万能的,棉花转基因的研究就曾经出现过失败。
  现在,但凡有能力的国家都在做转基因研究,主要的技术研发掌握在美国手里。总的来讲,中国是在这方面跑得比较快的。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则比较谨慎保守。
  你问这个技术稳定吗?这太复杂了。我只能说,风险还是不能科学排除的。大家之所以如此急切地去推广,能说出口的主要理由就是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我们缺粮,这确实,而且很严重、很严峻,需要解决。但是,从科学角度来判定一项技术的时候,这些因素,什么国家利益了等等,都应该抛在一边。不是我们没有国家责任,而是科学是没有国界、民族责任之类的干扰的,它需要非常纯粹,才是对科学的尊重,对人类的尊重,也才能是对国家的尊重。
  商业利益之类的事情我不说,因为不了解,没有资格说。这样的技术自然具有商业性,这无可厚非。只有商业应用了,才是一项技术真正用之于民、用之于人了。眼红是不对的,眼睛发绿也是不对的。
  总之,要尊重科学。我个人的观点,转基因技术还需要在实验室里再多呆些日子。把它交给我们的下一代或者再下一代,可能更合适。
其他文献
掐指一算,中国电视剧已年近花甲。随着商业化的到来,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后,中国进入了“连续剧时间”,电视剧组也开始逐渐变成了一个“明星加工厂”,各种明星大腕从流水线上被“批量生产”出来。  从草根蜕变成明星的他们,成名于小荧屏,“叛逃”到大银幕,再到如今纷纷扎堆式的被电视剧“招安”,又是何故?  中国是全球电视剧第一大生产国,连续三年产量突破15000集。演员片酬也水涨船高,一两个明星就占了整部电
期刊
宋方金和宋丹丹同姓相掐了,琼瑶阿姨和于正小子隔海急眼了。娱乐圈最近的这两个“围观”,都和电视剧有关。  有意思的是,和这两件事相关的两部电视剧《美丽的契约》、《宫锁连城》持续热播,而且因此负面事件更添了收视。  对这样的结果,没人会吃惊。事实上,利用负面事件去炒作新戏或者新人,已经是娱乐圈的惯用手段。虽然说上述两件事不会是故意炒作,但阴差阳错的效果是一样的。就像前阶段一众媒介集体讨伐雷人抗日剧,倒
期刊
法国人向来是热爱戏剧的,这从巴黎数不胜数的剧场就看得出来。他们不但绝对忠诚于自己的莫里哀和雨果,也同样钟情于来自各种文化的戏剧作品。这不,听说中国的聊斋故事《水生》要来巴黎巡演,还没来得及听说蒲老爷子的他们也早早地开始张罗买票了。  《水生》是北京三拓旗剧团创作的一部形体话剧,改编自《聊斋志异》中的名篇《王六郎》。该剧作为唯一获邀的亚洲剧目,在巴黎南部小城伊希市第5届“世界文化之窗”艺术节上献演。
期刊
在百度中搜索“电视剧不如从前了”,会发现很多观众对这个话题的讨论。  “就现在国内的电视剧,有几个能让我们看一眼就能记住的?我现在闭上眼睛,第一个想起来的电视剧,是《西游记》,再就是如《小龙人》等,那时候制作水平远没有现在好,为什么现在就拍不出原来的那种味道呢?”  “记得小时候特别喜欢看电视,属于那种狂粉。可是最近几年,感觉电视剧越来越难看,剧情白痴,演员做作。虽然画面效果好了很多,可是一点也不
期刊
如今的朱质冰,已被公认为电视剧圈内的“金牌制片人”。而大部分时间,他不看电视剧。  “实在没法看。”他对《中国周刊》记者说。  “不看电视看啥呢?看天花板吧。”在由他制片的《中国式离婚》发布会上,主演陈道明幽默地表达了与朱质冰一致的观点。  对“金牌制片人”的提法,他很是不屑一顾:“别提,臊得慌。我从不妄自菲薄,更不妄自尊大。人得要脸,拍几个电视剧就成金牌制片人了?咱们做的这点儿事,那还叫事吗?”
期刊
在电视剧《打狗棍》中,饰演戴天理的巍子执意要在山洞里一棍子打死那图鲁。而作为导演的郭靖宇不准。  主演和导演、编剧的冲突对峙,在当下的中国电视剧行业里经常遇到。虽然巍子一直很相信郭靖宇的才能,但冲突仍难以避免。  原本准备杀青的电视剧,为此一拖就是三个月。巍子坐不住了,亲自找郭靖宇理论。  “难道连一个词都不能改吗?”巍子问。  “词可以改,编剧的灵魂不能改。习武之人要有侠义,这是中国人的文化。再
期刊
“如今不少演员急功近利,同时接拍好几部片子,上午演皇帝,下午就去演乞丐。沉不下心来,怎么能拍出好的电视剧?”4月19日,“美猴王”六小龄童(章金莱)在接受《中国周刊》记者采访时,开门见山地说道。  前一天,4月18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演员工作委员会主办的首届“中国电视演员形象榜”评选活动举行了颁奖盛典,六小龄童荣获男演员的第一名,陈宝国、李雪健、赵本山、黄渤分获二到五名。  一个月之后,5月1
期刊
有时团队合作反而是坏事  出去参加了一趟活动,下午的时候,李潇回到位于北京东风南路的住所。小区很安静,中式装修的房间也很安静,鱼缸里的鱼儿吐着泡泡迎接主人,可李潇的心里却烦乱得很。  “我一天只能干一件事。今天因为办这件事,我一天都没法写剧本了。”因为上半年播了自己写的两个戏,随之而来的频繁涉外活动,搞得李潇很被动。  有的编剧一定要在喧闹的环境下创作,而李潇却是什么声音都不能有。  “我得活到那
期刊
“爸,这个戏好看吗?”  “不好看。”  “不好看你怎么还能看得下去?”  “因为没别的戏看。”  这是去年的一天,海清在家陪父亲看电视时的一段对话。当时,电视剧里雷人的台词和粗制滥造的情节,让海清坐了不到十分钟就站起来了。  她搞不懂,这么烂的戏怎么还有人会看?而父亲的回答让她觉得,“中国的老百姓太可怜了。”  “2013年确实不是一个大年,没有什么特别好看的戏。”海清直言不讳地对《中国周刊》记
期刊
英俊的眉眼,胖胖的身材,如弥勒佛般的大耳朵……记者第一眼见到刘江,顿觉亲和友善。  在海清、黄海波的眼中,由刘江做导演的剧组是最让他们觉得放松的。  “海清、黄海波都说我随和?确实是。我做导演的时候,可能不会给大家带来压力。我会努力营造一种氛围,让大家伙儿放松,都觉得自己很重要。”他说。  事实上,刘江人生中的每一次选择,也都显得很现实,很放松。  当同为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同学陆陆续续开始接戏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