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l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幸”,幸福、幸运、幸亏、幸而的打头字,篆体写作“幸”,跟今天的写法相差不大,可这样子,长得好生奇怪,不禁要问这是什么来由。《说文解字》说:“吉而免凶也。从屰从夭。”啥意思呢?先说“吉而免凶”,可能遭遇不幸之时而免于“不幸”,就是一种幸运,有时甚至是不幸中的万幸。再说“从屰从夭”,这表明“幸”是会意而来,上面是“夭”,下面是“屰”。“屰”即后起的“逆”,“夭”是不终天年的死,即夭折。直接引用《说文解字注》吧:“夭,死之事。故死谓之不幸。”“屰者,不顺也,不顺从夭死之事。”简单来说,就是“免死为幸”。
  原来,我们常说的幸福、幸运、幸亏、幸而,倒是后面的三个词更接近“幸”的本义,往往就是一种坏运的改变。那么,“幸福”呢?拆开来看,“幸”是免于不幸,有点像“雪中送炭”;而“福”似乎是“锦上添花”,本来就不错了,是“锦”,现在再添一“花”,是更好,是福气。如此说来,“幸”“福”合成,自然更偏重于“福”。
  可这里说的是“幸”,当然不能离它的本义太远。着重说说“幸运”吧。
  神话传说中,世间大小好事坏事都由神管着,“幸运”也不例外。古希腊传说中有个幸运女神,叫堤喀(Tyche),她往往随意把好运和厄运分配给人。她以手持聚宝盆的形象出现,有时她还是蒙着双眼的,这就更告诉世人,命运存在着风险与不定。传说那个发明骰子的人要将他首创的骰子献祭给她。
  不由得来一个时空大穿越,说说时下比较流行的“盲盒”。你是买家,购入一个盲盒,里面是什么并不清楚,但应該是希望盲盒带给自己幸运和惊喜,而卖家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于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盲盒经济悄然走红。可是,这走红经济里边,卖家是稳赚,买家呢?要么惊喜,要么沮丧;要么“幸运”,要么“不幸”。哪有那么多好运?哪有那么多幸运女神的眷顾?幸运儿少之又少,“不幸者”却是多之又多。这就从购买不确定的物品,转化为购买不确定的心情与运气。可是很多人就喜欢这种自己买自己拆的“快感”,上了瘾,心甘情愿成为不断被收割的“韭菜”,也抱着一个不确定的希望——总有一天“幸运女神”会眷顾自己,下一个“幸运儿”就是自己。
  不独盲盒经济,在许多事情上,我们芸芸众生,总希望有朝一日成为上帝眷顾的“幸运儿”。可是,这样的“总希望”,这样的“幸运儿”信仰,会让人变成怎样呢?
  贝克特荒诞剧《等待戈多》中有一个不起眼的角色,却也是最让人同情的角色,他就叫“幸运儿”。他脖子上套着绳子,被波卓牵着上场了,究竟会有怎样的幸运?他信奉奴隶道德,没有尊严,没有希望,更没有创造,只是静静地消磨空虚无聊的时光,等待毫无意义、毫无不同的明天,却没有半点悲哀。原来这“幸运儿”是一个地道典型的所谓“末人”(或者说是“末路人”)。想想我们都应该要明白了,这样的“幸运儿”宁可不做。
  一个女孩不慎落水,不会游泳却“幸运”获救了;无独有偶,有位大妈也是如此“幸运”。她们的确是“幸运儿”,可不是“幸运女神”的突然降临,是她们的淡定、她们的临危不惧——让自己漂浮在水面上,然后被人发现而获救的。应该说,她们的幸运首先在于淡定自救,这“幸运女神”就是她们自己。
  “好运都是留给努力的人的”,确实,很多时候“幸运女神”就是我们自己。
其他文献
入职快手前,我对乡村的生活、小镇的生活,保持着非常肤浅的理解。  当然我并不会认为乡村、小镇还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的前农业社会。但对于居住在那里的人,他们的所思所想、每天的日常生活,我都不甚了解,仿佛他们与大城市居民是两个物种,但事实上,现在恐怕个人生活的差异和难以理解彼此已是既定事实。  互联网大部分时候是一堵傲慢的墙,城市居民垄断着互联网浪潮的话语权,把生活局限在大城市的喜怒哀乐里,
期刊
乘坐在时速350千米的复兴号上,你能否想象,就在中西部的大山中,一辆辆绿皮火车仍步履蹒跚?你又可曾知道,压在它们轮轨上的,是多少人民的便捷与希望?  在现代人行色匆匆的价值观中,这种速度慢、停靠站点多的绿皮火车,早已落后于时代。可对于偏远地区的人民,这种“慢”却饱含温情。价格低,是他们支付得起的金额;停靠站点多,则为他们做生意提供了便利。  这种“慢”,不仅体现在绿皮火车上,还体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期刊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如是说。  的确,在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许多人早就脱离了对温饱的追求,转而投身于创造心灵的美好。殊不知,美丽只是面纱,而摘去面纱后的现实,是日益裸露的亚马孙平原、日益消退的南极冰川,是在未来的某一天,小说成为现实,我们被垃圾淹沒。  我们的确做出了行动,垃圾分类的号召响遍全国,然而垃圾分类桶本非形象工程,却亲眼见证了有的同学对垃圾分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以
期刊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总是想着美西螈。我经常到巴黎植物园的水族馆去看它们,一看就是好几个钟头,看它们纹丝不动,看它们诡秘来去。而现在,我就是一只美西螈。  我是在某个春日上午偶然来到美西螈那里的。那时的巴黎在漫长的冬季后如孔雀般绚烂开屏。我顺着皇家港大道往下走,走上圣马尔塞尔路,再转入医院大道,我看见一片阴沉灰涩中的点点绿意,便想到了狮子。我很喜欢狮子和金钱豹,却从来没有进过昏暗、潮湿的水族馆。我把自
期刊
我在大学修习的专业很有意思,人们时常要接触它,误以为自己对它了解很深,实则也有很多的误解。很多人觉得这门学科不需要门槛,会读中文、会写汉字就能无往而不利,但这样往往陷入窠臼而不自知。这门学科的方法和技艺决定了研究者只适合当侦探,去抽丝剥茧,还原曾经发生的事,但很多人,包括部分研究很深入的人,总想着去当法官,他们对道德有崇高的执念,拼了老命想要评价别人,想要力证自己的先进和优越。马克·布洛克(Mar
期刊
颜陌:欢迎大家参加这次访谈,本期的主题是“观察”。大家先做个自我介绍吧。  廖艳芝:我叫廖艳芝,虽然已经是50多岁的老阿姨了,但大家都叫我廖姐。你们也可以叫我廖姐。我是一家国企的后勤人员,负责大家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所有的物资也都由我负责。我每天的工作很繁琐,但也挺热闹。  颜陌:你好,廖姐。看来你是你们公司接触人最为频繁的。  廖姐:算是吧。  刘硕含:大家好,我今年27岁,在英国读研究生。之
期刊
尊敬的新教材的主编顾先生:  您好!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高三学子。时光如流水东逝,是教材朴实无声的陪伴,带我走过三年寒暑,来到高中最终的夏天。我希望为新教材献出小小的建议,陪伴更多孩子的成长。  我认为“生命赞歌”这一单元应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必要,教育应如活水通渠,助育少年之灵气、青春之生气。  幼童若是水泉,高中时期则是为其开渠筑道而奔往四海之时。我们需要新的动力与饱和的精力为我们开拓新路。或许是
期刊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一杯敬远方,一杯敬故乡。远方与家,在人们心中翻滚千年仍未找到平衡点。多少人在生活的苟且中自斟自醉看不见远方,又有多少人,在追寻远方的道路上走得太久,忘了那个苍老又沉重的家?  生活已然一地鸡毛,生存尚难,又何以寻远方?家中温暖,遮雨避风,又何要寻远方?钢筋水泥下的都市蝼蚁们如是想。可远方的存在,不是一蔬一饭,不是柴米油盐,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没有一份
期刊
主持:颜陌  嘉宾:高娟,女,28岁,英语教师刘媛媛,女,26岁,儿童心理之家导师  黄蓉,女,28岁,准二孩妈妈,基层公务员  王远山,女,38岁,全职二孩妈妈  颜陌:我们这期的主题是“温暖”。在看到这个词语的同時,我在思考自己身边发生过哪些温暖的事,可是绞尽脑汁,想起来的却是小时候的事情。我想到自己初中去上学的路上,一个满身泥泞的建筑工人咧开一口大白牙,笑着对我说:“姑娘,你的鞋带散了。”很
期刊
习惯了琐碎的生活,一日三餐的菜单就是随手写下的一首诗  在铁锅里,和滚油一道翻炒  一个个早晨,像飞出去的一只只鸟  上午,我想穿过那片杨树林  高高的树梢,还挂着鲜亮的露珠  午睡后,花园就那么空着  长椅空着。像稿纸上空着的一句话  所有的人都在忙碌  只有一抬头,就能看到你们崇高的理想  在天邊越来越远  特邀点评|李朝全  生活琐碎,理想渐远。诗歌用来表达我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而生活本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