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要学葫芦诀 无故哈哈笑世间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cheng8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久闻安徽屯溪老街,古玩商铺林立,是收藏淘宝的好去处,去年秋,终有机缘一游。老街的古玩商铺的确很多,真真假假且不论,要想遇上一样中意的物件,时至今日其实亦非易事。寻寻觅觅花了半天的辰光,不觉已走到街西头,竟一无所获。
  东街尾,西街头上还剩下最后一家商铺了。店主很好客,侃侃而谈,还为你“指点江山”,大概聊得尚且投机,主人一时兴起,邀请参观他的珍品室。珍品室不大,东西摆放得也不多,中间书案上的宝笼里有一组文房小件,其中一件蔓叶相掩、瓜蒂相连的木雕葫芦形小洗,尤显得朴素而又身份不低。征得主人同意,得以上手品鉴。
  小洗形制古雅,洗身髹紫漆,时常碰得着的部位露出黄杨木胎质,工不算最细腻,以近乎写意的刀法刻画出生气盎然的枝叶。凭直觉,应非寻常匠人所为。翻过来,洗底两方精致的小印。一方是朱文“诗县令孙”,另一方初未能辨,细省之原来是半朱半白的“丹甫徐十四”。心下暗喜,莫非是民国时主编《歙县志》物产稿的徐识耜,我忽然明白,其人14岁时遵父命以“融雪”为题作诗,有“依旧青山未白头”句,深得时人嘉许,应有“徐十四”之名。中年弃官归里改名识耜,用的是“十四”的谐音。两方印文透露出主人的身份,以及其时主人的心境。窃以为称得上文玩的器物,材料、工艺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它传递给我的文化内涵,所谓“技进乎道”,这个“道“才是真正值得我们玩味的。当即欣然购下。
  所谓“诗县令孙”诗县令者,即徐识耜的祖父徐荣。原名鉴,字铁生,道光十六年进士,历官浙江临安知县,绍兴、杭州知府,杭嘉湖道。工诗,小学于学海堂,试《十台》诗,获冠。粤督阮元识拔为学长。故人称“徐十台”。与龚定庵,赵叔诸人交善,唱和甚多。有《怀古田舍诗集》,是个地道的诗人。“诗县令孙”当由此而来。“丹甫徐十四”,丹甫是徐识耜的字,安徽歙县柘林人。原名受,字端甫。室名芳蠲心室。有《芳蠲心室诗》集魏碑字诗,康有为先生谓:“置于六朝人诗集中,亦不能辨别,况是出于集字。”评论之高,可见一斑。惜未能付梓,已佚。丹甫亦曾做过小官,因不耐官场陋习,弃官归里。尝游幕于芜湖、安庆,课徒,鬻字于苏、沪、杭等地。又曾任上海圣约翰青年会国文教习。学生中有附汪伪权贵者辄与之绝交。郑孝胥欲荐其为溥仪的诗文老师,亦遭婉拒。善书,亦善铁笔。
  瓜蒂连绵有“子孙万代,连绵不息”之意,葫芦形小洗上留下如此印文的两方小印,十分妥帖。丹甫虽善铁笔,该洗是其本人所雕,亦或友人为其所制,已无从考证,但此洗乃丹甫案头之物,当确定无疑。
  想想此行的收获要感谢这两年收藏界里对“紫黄”(收藏界对紫檀、黄花梨器物的简称)的过度追捧,这似乎让我有机缘花了能够承受的价格,买到了一件材质不在“紫黄”之内,而品质却不在“紫黄”之下的有趣之物。昔齐白石老人画葫芦,喜题“万事不如依样好。”看来收藏未必依样好。窃喜之余,不禁又想到白石老人的另一句诗来,“一心要学葫芦诀,无故哈哈笑世间”。
其他文献
“中国木刻画,从唐到明,曾有过很体面的历史。”这是鲁迅在《木刻纪程·小引》中对中国古代版画所做的评价。其实清初的版画赓续明代的辉煌,这从萧云从所作《离骚图》和《太平山水图》这两部当时版画界的扛鼎之作就能窥见一二。  绘山水 供卧游  萧云从(1596年至1673年),安徽芜湖人,字尺木,号默思,又号无闷道人、梅石道人、东海萧生等,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姑孰画派创始人。萧云从融宋元诸家笔墨、丘壑于一体
期刊
在今天人们的心目中,中国是“东方巨龙”,中国人就是“龙的传人”。这一观念基本上被当代中国人当作了颠扑不破的真理。正如香港著名歌手张明敏曾经唱的那样:“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都是龙的传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龙是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在汗牛充栋的古籍中,对龙的描述不胜枚举。最早记载“龙”的是甲骨文和金文。在甲骨文中,“龙”字形如巨蛇,头
期刊
此幅是余游戏之笔,好事家装潢而藏之,复请予题记,以为冰雪冱寒之时,安得有凌冬之芙蕖耶?昔唐贤王摩诘画雪中芭蕉,艺林传为美谈,予之所画亦如是尔。观者若必以理求之,则非予之意之所在矣。  芙蕖又名芙蓉,也就是荷花,荷花盛开于六月,这是妇孺皆知的常识。但是金农却画了一幅雪景芙蓉,违背了基本常识,用他的话说,那是游戏之笔。不料,“游戏之笔”被一位“好事家”装潢后收藏起来了,并且还要请金农为之写题记,其动机
期刊
记得中学的语文课本中有篇很著名的明代学者魏学所作的《核舟记》,描述的是明代天启年间核雕艺人王毅(字叔远)雕刻橄榄核舟“东坡赤壁游”的故事,人物栩栩如生,舟棹如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核雕是民间艺术中的一绝。核雕的原材料有核桃、橄榄核、象牙果核、杏核、樱桃核等等,最佳的是油橄榄核,体积仅有一节手指头那么大。  将果核雕刻成小舟是果核雕刻工艺中相当普遍的方式,而且所选用的题材几乎全是东坡居士泛舟赤
期刊
这是一组既普通又特别的老照片。说它们普通,是因为照片中的主人公,尽管从事什么工作的都有,却清一色都是寻常百姓;说它们特别,则是因为照片中的人们都在做着同一件事情,那就是在打电话。用现在的话说,都在打固定电话。  虽然,现在我国拥有3亿余户的固定电话用户,平均每4人就拥有一部固定电话。但是自电话正式进入中国,也就是丹商大北电报公司1882年2月21日在其公司总部大楼上海外滩七号开办电话交换所之后,在
期刊
计量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一个王朝的建立,首先要统一计量制度,这既代表着国家的大一统,也代表着政权的巩固。  秦统一天下后,曾以诏版的形式颁令天下,以统一计量制度。历史上各地出土的青铜秦诏版,铭文极为一致,为:“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秦汉时期的计量器实物资料,其数量当时就相对较少,由古代遗留至今的则更为少见。考古发掘出土的
期刊
我有半枚实寄封。所谓“半枚”,并不是将整个信封拦腰一剪(或撕)成为两半,而是只有信封的正面,没有信封的背面。也就是说,这半枚实寄封是一张相对完整的纸片。这半枚实寄封十分奇怪,引发了我的兴趣。故此,对它进行了仔细观察,并进行了一番研究。结果,让我得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枚信封不是现今通用的横式信封,而是比较老的竖式信封,用大约50克至70克黄纸印制。封上字迹、框格均为红色,四周有宽宽的红边。
期刊
张庆说,起因是一根拐杖。  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一根拐杖,上面刻有“康衮”二字。不理解。一天与地方文史家金杏聊天,谈到了,便多问了一句。金杏看了拐杖一眼,说,“康衮”是人名,姓葛,有弟兄三人,葛康衮是老大,下面两弟兄,分别是葛康俞和葛康素。又补了一句,三人都精通书画,造诣极深。  也没有当回事。  一晃多少年过去。  2009年,张庆出差到北京,逛书店时无意看到一本书,叫《据几曾看》,类似于书画过眼录
期刊
北海银行创建于山东抗日战争时期,其发行的北海银行纸币,曾经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过重大贡献。但同样珍贵的北海银行金属货币却仿佛币海珍珠,因历史无痕而始终湮没无闻。  四大品种  北海银行金属货币全是加盖币,只有一种贰角辅币币值,目前笔者已发现四种八个版别:  第一种:北海辅币贰角 这种币是铜元的改制加盖币,为携带方便,中间打有圆孔,币的两面底板上有细密的打磨痕迹,原来铜元上的图案被清除干
期刊
如图所示,这是一方茫父对战国古玉玺的考释墨盒,规格为15.5厘米×6.3厘米×3.4厘米。底铭“三益祥”,为民国时期著名刻铜墨盒店。盒面摹刻印文为:“将渠惠玺”。茫父考释文曰:“玺出易州,道光季年为南浔顾氏所得,吴斋中丞以三代彝器易之,著之《古玉图》,后归斋尚书。以为燕将渠玺者是也。莲花盦抚并记”。在茫父考释类墨盒中,还没有如此详细介绍其出土、流传、著录且具有故事性的了。  此方墨盒的上款为:“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