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久闻安徽屯溪老街,古玩商铺林立,是收藏淘宝的好去处,去年秋,终有机缘一游。老街的古玩商铺的确很多,真真假假且不论,要想遇上一样中意的物件,时至今日其实亦非易事。寻寻觅觅花了半天的辰光,不觉已走到街西头,竟一无所获。
东街尾,西街头上还剩下最后一家商铺了。店主很好客,侃侃而谈,还为你“指点江山”,大概聊得尚且投机,主人一时兴起,邀请参观他的珍品室。珍品室不大,东西摆放得也不多,中间书案上的宝笼里有一组文房小件,其中一件蔓叶相掩、瓜蒂相连的木雕葫芦形小洗,尤显得朴素而又身份不低。征得主人同意,得以上手品鉴。
小洗形制古雅,洗身髹紫漆,时常碰得着的部位露出黄杨木胎质,工不算最细腻,以近乎写意的刀法刻画出生气盎然的枝叶。凭直觉,应非寻常匠人所为。翻过来,洗底两方精致的小印。一方是朱文“诗县令孙”,另一方初未能辨,细省之原来是半朱半白的“丹甫徐十四”。心下暗喜,莫非是民国时主编《歙县志》物产稿的徐识耜,我忽然明白,其人14岁时遵父命以“融雪”为题作诗,有“依旧青山未白头”句,深得时人嘉许,应有“徐十四”之名。中年弃官归里改名识耜,用的是“十四”的谐音。两方印文透露出主人的身份,以及其时主人的心境。窃以为称得上文玩的器物,材料、工艺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它传递给我的文化内涵,所谓“技进乎道”,这个“道“才是真正值得我们玩味的。当即欣然购下。
所谓“诗县令孙”诗县令者,即徐识耜的祖父徐荣。原名鉴,字铁生,道光十六年进士,历官浙江临安知县,绍兴、杭州知府,杭嘉湖道。工诗,小学于学海堂,试《十台》诗,获冠。粤督阮元识拔为学长。故人称“徐十台”。与龚定庵,赵叔诸人交善,唱和甚多。有《怀古田舍诗集》,是个地道的诗人。“诗县令孙”当由此而来。“丹甫徐十四”,丹甫是徐识耜的字,安徽歙县柘林人。原名受,字端甫。室名芳蠲心室。有《芳蠲心室诗》集魏碑字诗,康有为先生谓:“置于六朝人诗集中,亦不能辨别,况是出于集字。”评论之高,可见一斑。惜未能付梓,已佚。丹甫亦曾做过小官,因不耐官场陋习,弃官归里。尝游幕于芜湖、安庆,课徒,鬻字于苏、沪、杭等地。又曾任上海圣约翰青年会国文教习。学生中有附汪伪权贵者辄与之绝交。郑孝胥欲荐其为溥仪的诗文老师,亦遭婉拒。善书,亦善铁笔。
瓜蒂连绵有“子孙万代,连绵不息”之意,葫芦形小洗上留下如此印文的两方小印,十分妥帖。丹甫虽善铁笔,该洗是其本人所雕,亦或友人为其所制,已无从考证,但此洗乃丹甫案头之物,当确定无疑。
想想此行的收获要感谢这两年收藏界里对“紫黄”(收藏界对紫檀、黄花梨器物的简称)的过度追捧,这似乎让我有机缘花了能够承受的价格,买到了一件材质不在“紫黄”之内,而品质却不在“紫黄”之下的有趣之物。昔齐白石老人画葫芦,喜题“万事不如依样好。”看来收藏未必依样好。窃喜之余,不禁又想到白石老人的另一句诗来,“一心要学葫芦诀,无故哈哈笑世间”。
东街尾,西街头上还剩下最后一家商铺了。店主很好客,侃侃而谈,还为你“指点江山”,大概聊得尚且投机,主人一时兴起,邀请参观他的珍品室。珍品室不大,东西摆放得也不多,中间书案上的宝笼里有一组文房小件,其中一件蔓叶相掩、瓜蒂相连的木雕葫芦形小洗,尤显得朴素而又身份不低。征得主人同意,得以上手品鉴。
小洗形制古雅,洗身髹紫漆,时常碰得着的部位露出黄杨木胎质,工不算最细腻,以近乎写意的刀法刻画出生气盎然的枝叶。凭直觉,应非寻常匠人所为。翻过来,洗底两方精致的小印。一方是朱文“诗县令孙”,另一方初未能辨,细省之原来是半朱半白的“丹甫徐十四”。心下暗喜,莫非是民国时主编《歙县志》物产稿的徐识耜,我忽然明白,其人14岁时遵父命以“融雪”为题作诗,有“依旧青山未白头”句,深得时人嘉许,应有“徐十四”之名。中年弃官归里改名识耜,用的是“十四”的谐音。两方印文透露出主人的身份,以及其时主人的心境。窃以为称得上文玩的器物,材料、工艺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它传递给我的文化内涵,所谓“技进乎道”,这个“道“才是真正值得我们玩味的。当即欣然购下。
所谓“诗县令孙”诗县令者,即徐识耜的祖父徐荣。原名鉴,字铁生,道光十六年进士,历官浙江临安知县,绍兴、杭州知府,杭嘉湖道。工诗,小学于学海堂,试《十台》诗,获冠。粤督阮元识拔为学长。故人称“徐十台”。与龚定庵,赵叔诸人交善,唱和甚多。有《怀古田舍诗集》,是个地道的诗人。“诗县令孙”当由此而来。“丹甫徐十四”,丹甫是徐识耜的字,安徽歙县柘林人。原名受,字端甫。室名芳蠲心室。有《芳蠲心室诗》集魏碑字诗,康有为先生谓:“置于六朝人诗集中,亦不能辨别,况是出于集字。”评论之高,可见一斑。惜未能付梓,已佚。丹甫亦曾做过小官,因不耐官场陋习,弃官归里。尝游幕于芜湖、安庆,课徒,鬻字于苏、沪、杭等地。又曾任上海圣约翰青年会国文教习。学生中有附汪伪权贵者辄与之绝交。郑孝胥欲荐其为溥仪的诗文老师,亦遭婉拒。善书,亦善铁笔。
瓜蒂连绵有“子孙万代,连绵不息”之意,葫芦形小洗上留下如此印文的两方小印,十分妥帖。丹甫虽善铁笔,该洗是其本人所雕,亦或友人为其所制,已无从考证,但此洗乃丹甫案头之物,当确定无疑。
想想此行的收获要感谢这两年收藏界里对“紫黄”(收藏界对紫檀、黄花梨器物的简称)的过度追捧,这似乎让我有机缘花了能够承受的价格,买到了一件材质不在“紫黄”之内,而品质却不在“紫黄”之下的有趣之物。昔齐白石老人画葫芦,喜题“万事不如依样好。”看来收藏未必依样好。窃喜之余,不禁又想到白石老人的另一句诗来,“一心要学葫芦诀,无故哈哈笑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