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弘扬校园体育文化、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目前学校体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从主客观方面来分析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因素,并对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措施进行分析,积极探寻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突破口,加快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物质平台构建,不断完善校园体育制度文化,不断规范学校师生行为,培养专属特色体育精神文化。
  【关键词】小学;校园体育文化;措施
  一、影响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因素分析
  (一)影响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主观因素
  任何事物发生、发展、变化都是由于自身及外部双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小学校园体育文化也是一样。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是指参与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人。一切文化都是由人创造并通过人的主体行为呈现出来的。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主体主要包括学校的领导、老师、学生及学校其他的建设者和员工。要想进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就必须充分考虑动员参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两大主体——教师、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
  (二)影响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客观因素
  事物的发展均受到内外部因素的相互影响。小学校园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下位概念,同时也是大的文化的下位概念,必然受到其上位概念的影响和制约。校园体育与德育、智育等共同构成学校教育,同时又与社区体育、竞技体育等共同构成体育,由于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受外界因素影响的多面性。可以说小学校园体育文化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之下产生的,因此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同样受到来自多方的影响。影响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客观因素(客体)主要包括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国家及学校法规制度完善程度、网络、社会风气等因素。
  制约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首要客观因素是资金问题。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属上层建筑范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上层建筑——小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受到学校经济基础的影响和制约。学生体育文化的需求的不断增长同国家、社会对学校体育的投资与建设的矛盾是目前小学校园体育文化面临的主要矛盾。完善的政策法律法规可以保障教育部门、学校领导在学校体育建设方面的投入,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同时,由于政策法规自身所具备的约束力与指导性,为学校领导、师生构建了一条如何进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发展之路。学校的校园体育文化是属于社会大文化之下的亚文化,其必然受到社会大文化的影响。学校必然是与时代、与社会相联系的学校,只要与社会发生联系,多多少少会受到社会与时代有利、不利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三)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影响因素的成因分析
  1. 历史积累的影响
  各个小学历经数载发展历程,早期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学生生源对学校后期的发展无疑会产生重大现实影响,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起步水平以及进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难易程度。另外,历史的积累决定了学校自身所具有的长期累积的独特优势,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方向。
  2. 体育价值观念的影响
  学校师生特别是学校的领导,无论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体育观、价值观亦或是受到某种影响而形成的有关体育的观念,都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小学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正是在学校领导的远见卓识下开展起来的。
  3. 学校及外部环境的影响
  学校自身的校园环境以及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对学校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学校自身体育文化氛围的浓郁程度、体育硬件设施的完备程度、体育师资力量的雄厚程度都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平台是否宽阔。学校不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桃花源”,与外界或多或少的接触在所难免,在自身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充分调动外部的社会资源支持学校进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在自身发展壮大之后如何以自身强有力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回馈社会都是学校进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不可忽视的因素。
  二、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措施分析
  (一)积极探寻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突破口
  要想树立学校品牌特色,扩大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全校上下统一思想、齐心协力是基础。进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并非个人之事,需要上至学校领导、下至全体学生,乃至全校师生、外加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是一个结构复杂、涉及多方的综合文化建设。
  小学生目前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对某事物产生兴趣但也往往会快速转移自己的兴趣集中点,这就要求学校在进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变换体育项目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不断变换、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现实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二)加快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物质平台构建
  小学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是小学进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础和支撑。小学校园体育物质文化主要包括硬件设施体育场地、器材、宣传栏等设施和软件设施学校体育师资队伍两个方面,小学校园体育的物质文化建设应着力于此。
  首先,对于学校的硬件设施方面,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规划、科学布局,使学校的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与学校整体环境相得益彰,不致显得突兀或不协调。其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应符合时代特征、提升学校体育物质文化的品位。高雅的物质文化,例如雕塑,对学生的体育行为、学校的体育文化氛围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同样学校高雅的体育精神文化对物质文化也起着导向作用。
  小学要进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就必须重视体育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功能。学校在充分发挥体育教师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功能的基础上要注重对教师的在职培训和其他方面的教育、关心。
  (三)不断完善校园体育制度文化
  小学校园体育制度文化为学校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供合乎规范的要求和标准,同时对学校的校园体育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进行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程度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了充分发挥校园体育文化的熏陶、教育作用,必须有相应的制度规范作为约束和保障。   对于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主体——小学生来说,小学生生理及心理尚未发育成熟,自身容易带有自私贪婪的习性,规范、完善的校园体育文化制度可以对学生的行为加以约束并提供导向作用,告诉学生哪些是可以做,哪些是不能做的。正是由于小学生自身可塑性极强、对于好的行为习惯在外界的引导之下既已形成的特点,才显得规范的小学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对学习以及学生的发展的重要性。
  (四)不断规范学校师生行为
  小学校园体育行为文化不仅是教师或学生自身修养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着学校整体风气及学校的办学水平。体育行为文化同样具有潜移默化的导向、带动作用,小学应在不断深化对体育、课间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同时规范学校各项体育行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其他各项体育活动的基础,是提高小学生体育运动水平、增长体育文化知识最重要的途径,各小学应抓紧抓好。在原有体育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体育课堂教学改革,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优化课堂教学行为,倡导学生树立“健康第一”及“终身体育”的体育思想。
  (五)培养专属特色体育精神文化
  根据自身小学实际情况,在丰富学生体育活动内容的同时注意加强体育知识的宣传、体育氛围的营造。例如开展体育竞赛或带领学生观看精彩体育比赛等,均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奋进、团结的优良品质;有意识利用学校特长队,使全校学生感受到特长队在体育训练当中克服困难的勇气、毅力、智慧;树立体育先进任务,带动、感召身边同学,从而形成带动效应,形成学校特色体育精神文化。编排朗朗上口的体育歌曲或口号,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歌曲或口号的理解、感染,改变对体育的看法,转变厌恶体育锻炼的情绪,逐渐热爱体育。
  三、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各方关系
  (一)正确处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家庭体育的关系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不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而是构成社会这一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因素,学校无时无刻不在与社会的各方面发生着联系,其中家庭是与学校联系最为紧密的一方。进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应重视家长的作用,得到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孩子体育价值观、锻炼习惯与所在的家庭环境、家长的生活习惯有莫大的关系。学校应建立与家庭沟通的机制,定期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探讨;另外,学校要对家长进行定期的培训、教育,使学生家长能够真正认识到体育的作用,端正对体育的态度,使学校与家庭双方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正确处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社区体育的关系
  学校处于社区的范围之内,受到社区方方面面的影响,西方多数国家的学校均与社区达成协议,与社区进行合作:在为社区提供运动场地及设施、体育师资等的同时可以与社区内的企业主、家庭取得联系,利用社区的场地资源、人力资源等。学校的体育资源与社区的体育资源存在某种程度的互补性,二者可以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建立良好的关系,以达到共赢的目的。
  (三)正确处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速度与校园体育安全的关系
  学校在进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只注重速度而忽视学生安全。在进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更加重视学校体育安全,学校一切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都应是在保障学生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的。对此,学校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发展观,不能只考虑学校的建设、发展、影响力和知名度而忽视校园体育安全隐患。各个小学制定课间、课堂值班负责制度,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确保发展过程中不出意外。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个人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学生本人的联系方法,体育教师要做好保护措施;课间休息期间,由教师轮流值班在操场、校园巡视,确保课间学生游戏时间不出意外。校园体育安全涉及面甚广,例如学校体育器材、运动强度、体育教师教授方法等,应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罗时铭.中国近代体育变迁的文化解读[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2]刘海元.学校体育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3]高玉丽.建设学校精神家园[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4.
  [4]葛金国.校园文化:理论意蕴与实务运作[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
  [5]秦岭.学校环境文化建设[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6]孙鹤娟.学校文化管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7]杨文轩.当代大学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8]刘忆湘.体育与文化[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9]方爱莲,赵晓红.体育文化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0]刘海元.“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沿革和落实思考[J].体育学刊,2010.
其他文献
【摘 要】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教学中教学师最为之而烦的、学生学习中最为之枯燥无味的、教与学过程中的“绑脚石”。但应用题教学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故此,笔者在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认为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应注意其“五性”化教学,即启发性化、生活性化、开放性化、多样性化、层次性化。只要从这五个“性化”
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一日千里,需要人不断地学习、积累,以适应形势。因此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保持终身学习的自觉意识。杨小微教授倡导教师进行终身学习,以适应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与冲击。  杨教授从“变革视野下的课程反思”、“课程语境下的教学反思”两方面给我们进行了深入浅出地分析,让我们深入思考在全球信息化背景转型时代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要理解在教育文化心理层面,我们肩负着双重使命,确保自己
数学概念是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及其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概念教学时,重视对学生从直观感性认识到抽象思维过程的指导,让学生亲身经历概念形成的全过程,感受数学概念形成的自然性与合理性.变式教学概念课的教学模式是采用变式设计思路,创设具有现实意义的实际问题导入新课,让学生从实例中通过顺应与同化抽象概括出具有本质属性的数学概念,进一步运用具有递进关系的变式
【摘 要】优化英语作业设计,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方法。真正从学生出发,设计创造性作业、多样性作业、延伸型作业以及评价性作业,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作业;创造性;多样性;延伸型;评价性  目前,小学英语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多为听录音跟读课文、完成配套练习等,缺乏实践性、应用性、创新性和趣味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那么,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教学中的“三重境界”为悦读、跃读、越读,悦读,指快乐地读,跃读,指灵活地读,越读,指超越本文的读。  【关键词】阅读教学;悦读;跃读;越读  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有三重境界,下面笔者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老人与海鸥》为例来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这三重境界。  一、看山是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富有个性的创新,首先表现在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达上。鼓励学生在课堂进行有自己个性的表达,克服人云亦云的现象,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表现。让学生乐于语言表达,这是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也是我们教学过程中需要攻克的难点。  【关键词】语言表达能力;个性;创新  一、好的生活就是好的话题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的需要决定一个人的动机。动机是一种促使人完成某一种工作的内趋力
【摘 要】少先队工作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影响重大。以广州市天河区先烈东小学少先队为例,解读其“人人都是主人”的文化根基、文化结构,以及文化实践,对彰显活力四射的少先队文化、构建生机勃勃的少先队事业助益颇大。  【关键词】少先队文化;根基;结构;实践  广州市天河区先烈东小学建于1964年,其少先队工作坚守本色,追求出色,彰显特色,成绩显著:曾先后被评为广东省红旗大队、广州市红旗大队、天河区红旗大队
【摘 要】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桥梁,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骨干。“四心”级班主任怀揣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才能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班主任;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  在教师这个事业中,工作最辛苦的要算班主任,而最有意义的也是班主任工作。班主任的工作,在整个学校教育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班级”是学校中学生集
【摘 要】语感,是一种特殊的言语能力,它是经过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文字训练逐步形成的比较直接地、迅速地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必须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带领学生进行语言的比较、品味、分析,引导学生体会语言间的细微差别,从而积淀语感。  【关键词】语感训练;语文素养;教学手段  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朗读素质的优劣是体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而语感却是决定朗读素质
【摘 要】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能否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潜心挖掘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这是德育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能否理解尊重学生,正确看待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地位,是我们对学生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直接影响德育活动的目的、方式和结果,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我们要想使德育教育顺利开展,就需要认真研究学生的情感意志,确立正确的教育观,以促进德育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  【关键词】理解;尊重;赏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