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nfloodfor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纲》把培养儿童的科学兴趣纳入教学目的四要素(知识、能力、科学志趣、思想品德)之中。在学科教育中,我十分注重从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入手,并不断强化引导,使之发展成为志向,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实现培养儿童科学兴趣的基础教育为目标。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未知、充满色彩的世界,科学课教他们从身边的事物开始观察,从一点一滴的变化开始探究其源,时时来问一个个为什么,足可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从容易的活动着手,让孩子知道科学探究不是尖端的事物,只要用心、留心、细心,学习科学就如此这般既简单又有趣,面对新课程中提出的“科学教育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精神我们的科学教育必须要有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来指导和实施。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一生将永远是摹仿的抄袭”。面对二十一世纪的人才,我们必须培養创造型人才的基础教育,要从培养科学探究品质、科学探究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科学探究动机等基本素质开始的教育,也是培养未来发明者、科学家的启蒙教育。为更好地了解小学科学课,走进小学科学教学课,区分好自然教学与小学科学教学,借此机会跟各位同行谈谈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点看法,以此来给大家一点参考的信息,以便日后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能注意到有关培养科学创造的能力问题。
  一、什么是创造的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和个体发展的内在要求。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创造性思维是人们从事创造活动中所特有的高层次的思维,其基本的特点就是创新性,也称新颖性、求异性,是创造性思维的充要条件,即凡是在解决问题时具有创新性,包括独立地创造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概念,新理论的思维活动,都可以称为创造性思维。创造的能力是在前人发现或发明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发现、发明。“创造性思维就是对已知事物或未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具有流畅性﹑灵活性﹑新颖性﹑独特性等特点。它是整个创造能力的核心。俗话说:“打铁还得自身硬。”教师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教师必须学会创造,学会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在小学常识教学中要有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必要的。小学科学教育一直处于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其核心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教会学生用积极的态度理性地、实事求是地对待生活,解决生活实际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科学课程标准》更加具体地提出:科学课应注意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要让儿童了解科学探究涉及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使他们能运用这些过程和方法探究一些力所能及的科学问题,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挑战性,进而热爱科学。
  二、创造性地提问,运用求异﹑求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不是一种单一的思维形式,而是多种思维形式的协调活动。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是共存的。求同思维是指采用已知的最佳办法,有方向,有范围的思维形式。求异思维是一种开拓思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面思考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小学常识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同﹑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新颖性﹑独特性﹑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如教学第四册《一年四季》时提问:当祖国进入三月份的时候,我国北方与南方的景色有什么不同?(同中求异:北方还是大雪纷飞,南方已是春暖花开。)教学《饲养小动物》一节课时提问:蚕是益虫,菜青虫是害虫,它们有什么异同的地方?(异中求同:它们的生长过程相同,都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由于是学生自己说出来的,学生很有一种自豪感,成就感和创造感。
  三、精心设疑,促使学生动脑筋想问题
  想问题是引起思维的动因。当问题刺激大脑时,大脑就会迅速地活动,甚至可能想出自己也料想不到的新认识,好办法出来。因此,在教学中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特别是问题的答案与学生预想相反的问题),采用设问、追问、反问等方法,对于激发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其重要意义。在教学《氧气》一课时,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氧气这种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我演示了烧红的木炭、烧红的铁丝、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在做这个演示实验之前,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些物体在空气里会怎么样?在氧气里又会怎样呢?多数学生猜测回答:会慢慢地熄灭。但演示的结果是不但没有熄灭,而且燃烧的更剧烈。顿时,课堂热闹起来,个别学生情不自禁地喊出:真奇怪!他们顿时感到疑惑不解,经过一番热烈讨论,小结得出:氧气可以支持燃烧。为了加深学生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又提出了几个问题。如,“锅里的油烧起来了,怎么办?”“酒精灯的酒精倒出来后,起火了,怎么办?”……学生各抒已见,各有各的理由。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巧设障碍或矛盾,促使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
  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改变过去实验时动手多,动脑少,按着课本或教师的提示,照着葫芦画瓢的做法,我在设计教学时经常增加一些实验,有时还有意设置一些障碍,以促使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在教学《热空气》一课的导入新课环节中,我做了一个演示实验“会转动的纸蛇”,学生看到原来不会动的纸蛇在酒精灯火焰的上方旋转起来了,都很奇怪。这时我要求学生研究实验装置,找出其中道理。学生经过积极思考、观察实验,发现是向上流动的空气使纸蛇旋转起来,同时他们还发现“风的形成演示箱”里的空气因为受热而上升,以及旁边的空气流过来补充。经过讨论他们还发现了地球上的风其实也就是这样形成的,禁不住露出成功的喜悦。这样,既动手又动脑,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同时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能力。
其他文献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办公室普遍面临着人员编制少、管理摊子多、工作压力大的困难。人人身兼数职,在这种新形势下,办公室只有与时俱进,立足于服务、着力于创新,才能有所作为、有所发展。  一、坚持综合管理,建立企业管理新机制  新形势下,企业办公室必须坚持“科学、规范、高效”的原则,多管齐下、综合管理,按照“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要求,建立健全新的管理工作机制。要做好办公室工作,就要善于观
【摘 要】“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一堂真正成功的语文课,应突出语文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情感的共鸣,营造充满语文味的课堂。  【关键词】语文味 语言魅力 情感共鸣 课堂  新课改的实施,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气象。语文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出现了自
以生态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从高中学生的内在潜质、所需的教育因素出发,讨论生态学若干理论在当前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上的一些应用,进一步阐述'教育生态
联系新课标修订形式与教学实际,在概念图的基础上总结了多种图形的组合、改良应用,介绍了提高概念复习教学有效性的经验与体会。图形的组合运用策略主要包括:概念图与模式示
点、线、面是中国书画造型艺术的基本表现元素和手段.其特点主要以表象的形态通过审美过程将客观事物加工、提炼,使之成为艺术化的典型形象;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和审美愉悦的目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点出了兴趣的重要,要想学生的成绩提高,关键是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自能事半功倍。本人试从数年来从事语文教学的感受谈谈如何培养农牧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如何培养藏族农牧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产生积极的学习动力,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是主动的、积极的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近年来中考、竞赛中对学生实验的考核要求越来越高,试题中实验部分的分值比例越来越大。然而,目前在一些农村中学学校,缺少化学仪器和化学药品的短缺现象屡见不鲜,教师容易以此为由少做或不做。化学实验只是教师的“纸上谈兵”,学生学的“泛泛之说”。更谈不上学以致用。容易造成学生在各类化学考核或比赛中成绩差,也直接导致在全省中考中化学成绩不容乐观。在现实中,实验教学仍然是化学教学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悬着的明晰目标”,可见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有必要进行审美教育,二者密不可分。审美创造力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他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借助各个阶段的语文教材及其语文教学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美好因素,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他们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全的审美能力和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才能。那么现代语文教育中怎样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中学
核心概念在高中生物学科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不仅有迁移价值,还具有持久价值,能够对生物学概念、原理等进行详细的解释。以《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为例,就
生态旅游认证是规范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手段。国外生态旅游认证标准的研究比较成熟,并得到了广泛地实施;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自己的生态旅游认证标准;生态旅游认证是我国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