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课程体系陈旧不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缺乏办学特色等问题,提出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即: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行动导向的学习。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 人才培养模式 问题 对策
一、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問题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计算机教育无论在规模还是质量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但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现行教育体制和办学指导思想存在着许多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一些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以及应试教育、分数教育的思想仍在影响着计算机教育。
1.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
现行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还是以学科体系为主,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存在理论知识过多、课程内容老化、教材滞后于技术发展、与社会和企业需求脱节等问题。计算机是一门飞速发展的科学,只有紧跟时代步伐,才能够真正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课程体系陈旧,不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计算机应用专业基本上还是沿用传统的“三段式”教学计划,教学安排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缺少弹性,也缺乏灵活性;教学内容陈旧,一些早已被行业淘汰的内容依旧出现在教学内容中。另外,职校生由于文化层次较低,在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存在较大难度,在他们身上经常出现看不懂、学不会、学了没用的现象。
3.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普遍缺乏办学特色
很多职业院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大同小异,课程设置雷同,教学模式类似,没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定位,没有形成独特的风格与特色。在课程设置与内容安排上,仍是以知识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模式仍然普遍存在;许多学校由于条件所限,重理论教学,轻实践和应用技能训练,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片空白。
二、改革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与建议
上述问题制约着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育水平与人才培养的质量。认真分析、总结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适合校情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和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和未来科技发展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界正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培养真正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笔者认为改革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以职业能力为核心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一项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职业能力是个体在职业、社会和私人情境中科学思维,对个人和社会负责任行事的热情和能力,是科学的工作和学习方法的基础。职业能力包含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部分内容。
在现代职业教育培训中,推进素质教育改革,途径就是实施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教育。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再是简单的操作者和实施者,而是具有系统职业能力和职业特长的、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和高素质的社会公民,教学内容也不再是静态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能力本位的观点真正体现了面向未来的职业教育的特点。如果说素质教育是普通教育面向未来的选择的话,那么能力教育则是职业教育面向未来的选择。而且,能力本位的教育,或者说能力教育,更加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其着眼点在于能力的创造性发挥,将更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工作过程是企业为完成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由劳动组织方式、不同的工作内容、工具以及主观工作能力来决定的。在职业教育中,它是分析复杂工作系统的一个结构化工具,每个职业(专业)都具有其特殊的工作过程,在工作方式、内容、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就是把学习与工作相结合,其实质就是构造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工作内容与学习内容相结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综合性改革,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条件、培养途径及机制的全面改革与创新。
3.以学生为中心
现代教育的使命更多地关注人的发展,以及适应这种发展的“自主学习”的需求。其主要特点是:“学”重于“教”,学生对自己的学业进展负责;教师的作用是评估、判断、建议和指导课程的灵活性与个性化(不仅仅是信息与知识的传递者),承认学生入学前的经验和技能;学生的自我评估具有重要作用;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诸如项目教学法、引导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及角色扮演法等。“以学生为中心”已得到职业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并得以实施。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并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教师要从原来的传统教学的组织领导者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学习辅导者和主持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发扬教学民主,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利;教学方法要多姿多彩,以营造充满激情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4.行动导向的学习
行动导向的学习提倡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其学习方法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创造性学习;教学目标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师角色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和伙伴。
行动导向的学习要求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在学习中结合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使用,使学生主动地使用脑、心、手和所有感官全方位地投入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会学习的方法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往、沟通、协作、相互帮助、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等情感方面的社会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按照展示技术的要求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对学生的展示技术和学习成果进行鼓励性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终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个性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 人才培养模式 问题 对策
一、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問题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计算机教育无论在规模还是质量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但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现行教育体制和办学指导思想存在着许多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一些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以及应试教育、分数教育的思想仍在影响着计算机教育。
1.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
现行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还是以学科体系为主,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存在理论知识过多、课程内容老化、教材滞后于技术发展、与社会和企业需求脱节等问题。计算机是一门飞速发展的科学,只有紧跟时代步伐,才能够真正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课程体系陈旧,不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计算机应用专业基本上还是沿用传统的“三段式”教学计划,教学安排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缺少弹性,也缺乏灵活性;教学内容陈旧,一些早已被行业淘汰的内容依旧出现在教学内容中。另外,职校生由于文化层次较低,在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存在较大难度,在他们身上经常出现看不懂、学不会、学了没用的现象。
3.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普遍缺乏办学特色
很多职业院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大同小异,课程设置雷同,教学模式类似,没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定位,没有形成独特的风格与特色。在课程设置与内容安排上,仍是以知识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模式仍然普遍存在;许多学校由于条件所限,重理论教学,轻实践和应用技能训练,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片空白。
二、改革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与建议
上述问题制约着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育水平与人才培养的质量。认真分析、总结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适合校情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和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和未来科技发展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界正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培养真正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笔者认为改革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以职业能力为核心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一项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职业能力是个体在职业、社会和私人情境中科学思维,对个人和社会负责任行事的热情和能力,是科学的工作和学习方法的基础。职业能力包含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部分内容。
在现代职业教育培训中,推进素质教育改革,途径就是实施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教育。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再是简单的操作者和实施者,而是具有系统职业能力和职业特长的、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和高素质的社会公民,教学内容也不再是静态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能力本位的观点真正体现了面向未来的职业教育的特点。如果说素质教育是普通教育面向未来的选择的话,那么能力教育则是职业教育面向未来的选择。而且,能力本位的教育,或者说能力教育,更加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其着眼点在于能力的创造性发挥,将更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工作过程是企业为完成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由劳动组织方式、不同的工作内容、工具以及主观工作能力来决定的。在职业教育中,它是分析复杂工作系统的一个结构化工具,每个职业(专业)都具有其特殊的工作过程,在工作方式、内容、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就是把学习与工作相结合,其实质就是构造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工作内容与学习内容相结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综合性改革,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条件、培养途径及机制的全面改革与创新。
3.以学生为中心
现代教育的使命更多地关注人的发展,以及适应这种发展的“自主学习”的需求。其主要特点是:“学”重于“教”,学生对自己的学业进展负责;教师的作用是评估、判断、建议和指导课程的灵活性与个性化(不仅仅是信息与知识的传递者),承认学生入学前的经验和技能;学生的自我评估具有重要作用;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诸如项目教学法、引导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及角色扮演法等。“以学生为中心”已得到职业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并得以实施。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并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教师要从原来的传统教学的组织领导者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学习辅导者和主持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发扬教学民主,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利;教学方法要多姿多彩,以营造充满激情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4.行动导向的学习
行动导向的学习提倡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其学习方法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创造性学习;教学目标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师角色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和伙伴。
行动导向的学习要求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在学习中结合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使用,使学生主动地使用脑、心、手和所有感官全方位地投入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会学习的方法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往、沟通、协作、相互帮助、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等情感方面的社会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按照展示技术的要求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对学生的展示技术和学习成果进行鼓励性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终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个性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