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的背后:拨开迷雾见真相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youggyyv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穿越”是“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简称。通俗的是指某人物因为某原因,经过某过程(也可以无原因无过程),从所在时空(A时空)穿越到另一时空(B时空)的事件。2011年,这个词语在国内的网络、电视等媒体的火暴程度可谓铺天盖地,甚至有人将2011年称为“穿越年”,更是形成了一大批“穿越”粉丝,号称“船帆”。在“穿越小说”和“穿越剧”的日益熏陶下,当今青少年已经深受其害。
  一、有多少孩子迷失在“穿越”中
  “穿越剧”风起云涌,“穿越小说”方兴未艾。2011年,是一个标准的“穿越年”,从年初湖南卫视凭一部“清穿剧(穿越到清朝)”《宫》赚足了人气。尽管被很多人斥之为“弱智、山寨”,但不能阻挡这部电视剧连续16天在全国同时段收视夺冠的脚步。同时各BBS、贴吧、论坛里也讨论得热火朝天,在上海著名的“篱笆论坛”里,关于此剧的讨论帖已达360页,11000楼,大家对男女主人公的命运牵肠挂肚。更让我们始料未及的是,在《宫》后,一阵前所未有的“穿越风”以不可抵挡之势席卷而来。《步步惊心》《女娲传说之灵珠》《秦俑》《剑侠奇缘》等剧轮番上映,收视率屡创新高,更是带动了一大批原著小说的销量,其中,小说《步步惊心》更是一版再版,一个月内售出30万册,创下了网络小说的销售纪录。很多中学生在“穿越”中无法自拔,家长为此忧心忡忡。很多学生放学回来,书包一放,就守着电视,与电视剧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甚至还要在零点以后看重播;也有的学生热衷于网上下载“穿越小说”,上课、走路、上厕所都不忘带着电子书;有学生沉迷“穿越”,并常和同学们讨论“穿越”的方法,在各种论坛中,“穿越”方法、方式、地点、身份和必须掌握的技能都被详细介绍,有些“穿越”途径更是触目惊心:故意撞车、被雷劈……“穿越”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占领着当代青少年的闲暇时光,甚至向他们的生活渗透。
  “穿越”为何吸引人。盘点各类“穿越剧”“穿越小说”,按时代分,大体上可以分为“清穿”(穿越到清朝)、“明穿”(穿越到明朝)、“架空穿”(穿越到并不存在的时代)等,按照读者性别而产生的爱好差异,可分为“女穿”和“男穿”。“女穿”就是现实生活的平凡女孩“穿越”回古代盛世,集三千宠爱于一身,与王公贵族谈一场惊世恋爱;“男穿”则是有理想抱负的男主角“穿越”回古代末世,做一些救国救民的大事,甚至去改变历史,体验当英雄的感觉。学生热衷“穿越”,无非是“现实生活中缺少的真实的情感及对成功的向往在‘穿越’中得到了满足”。据女性阅读品牌“悦读纪”的创始人侯开分析:“80后或90后的独生子女希望被宠爱,然而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在不断加重的学业压力下,人与人之间总有优劣之分,大部分普通孩子都有挫败感,而穿越小说为他们提供了避风港,让他们继续享受被宠爱的感觉。”还有为数不少的一部分读者痴迷“穿越”,是由于它可以将自己作为一个现代人带入古代,对其中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个历史人物都可以预知,有一种站在历史高度看问题的先知先觉的快感。而作为创作者来讲,也认为“穿越”的迷人之处在于在很多现实题材的小说或者影视作品中看到的多是压抑和无奈,而在“穿越小说”中所体现的更多是一种美好的情怀,让人赏心悦目,信心大增。在这点上,《宫》的制片人于正也有类似的说法:“‘穿越剧’反映出当下部分观众的一种心理趋势,现实社会中缺少互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正日益疏离。正因为如此,人们希望回到过去那种‘群居’、感情纯真的年代,而‘穿越剧’正好能满足观众的这部分幻想。”
  “穿越”危害何其多。“穿越剧”和“穿越小说”的受众群多为12~18岁的青少年,这种题材的流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大家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另外它的非现实色彩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当今青少年爱做梦、爱追梦的情感诉求。但总的看来,“穿越剧”和“穿越小说”对青年学生的影响还是弊大于利的。首先,它在青少年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起到消极作用。调查显示,现在大多数女孩自我意识很强,面对前所未有的爱情、学习压力,她们渴望被肯定、被娇宠的心态没有得到满足,这样一来,“穿越小说”的流行,就会让很多迷恋于此的女学生有一种愿意重新为奴、为婢、为妻妾的冲动,对小说女主人公那种孤芳自赏、争宠、幽怨的心境赞赏不已,渴望找到一个被依附的男人,时间一长便会影响到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其次,它对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文化肤浅现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穿越小说”的作者根本不需要太多的历史知识,甚至完全按照言情小说的思路来写,其写作背景与中国传统文化及真实历史有很大的出入,也容易使粉丝们对真实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某些方面造成误解,只懂得宫闱争夺、儿女情长,对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伟人的雄韬伟略等方面知之甚少。最后,它对科学知识提出了严峻挑战。西方也有“穿越”作品,在很多好莱坞大片中并不鲜见,但这些作品大都非常注重“科学原理”和“事件逻辑”,对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国产“穿越剧”的“穿越”方法则显得十分幼稚:飞机失事、出门撞车、失恋跳楼等,并且这种趋势越演越烈,现在甚至很多对“穿越”过程一带而过,完全没有细节,势必形成青少年对科学的无视和无知。
  二、“穿越”之热谁之过——透视“穿越”背后的社会问题
  “三点一线”太乏味。即使在精英教育迈向大众教育的今天,在高考的指挥棒下,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依然步履维艰,现在中小学生仍然被沉重的学业负担压得喘不过气。许多中学生这样抱怨自己的生活:“学校有永远上不完的课,老师有永远布置不完的作业,课外有永远上不完的辅导班,学习结束了还要继续听家长关于学习永远也停不下的唠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去年发布的《中国少年儿童十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表明,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睡眠时间持续减少,其中近八成睡眠不足。报告显示,2010年,中小学生在学习日的平均睡眠时间为7小时37分,比2005年减少了1小时22分;在周末的平均睡眠时间为7小时49分,比2005年减少了1小时47分。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孩子不仅感到压力很大,甚至觉得生活也非常枯燥无味,因此“穿越剧”和“穿越小说”成为大家的避风港,至少在这个港湾里,孩子们可以做做梦、追追梦。许多家长也是看着孩子的时间几乎全被学习占用,几乎没有童年,有时候看到孩子看看小说,也不忍心没收,处在一种两难的心态中。说到底,这还是现在的教育体制惹的祸。我国高考招生制度、中考招生制度都属于高利害的选拔、淘汰制,具有激烈的竞争性,这是我国教育体制的显著特征。这一体制的竞争性不可避免影响到政府部门对教育管理的价值取向;从而影响到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管理的价值取向;最后影响到学校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价值取向。因此,升学率成为社会衡量一所学校好坏的标尺,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成为了学校衡量老师教学成绩的标准。为了孩子有一个明朗的前途,家长不惜重金也要送孩子去“好学校”,为了保住“名校”名声,学校也不惜给老师“加压”要成绩,算排名,如此循环,孩子们的童年也就只剩下读不完的教科书、上不完的辅导班,毫无乐趣可言。
  “娱乐至上”太浮躁。令人窒息的教育环境,使许多孩子选择从书籍中、影视剧中寻找榜样,吸取精神的力量,通过书籍和影视剧来释放自己美好纯真的情感和对人世间某些丑陋的憎恨,从而成为一个健康的人。但现在真正适合孩子们、又很吸引孩子们的书籍和影视作品实在是少得可怜。市场经济背景下,大多数出版社和影视制作机构自负盈亏,面临市场竞争,只有畅销的、吸引眼球的作品才会赚钱,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公益性质的儿童读物、儿童电影,正因为几乎没有市场而日渐萎缩。曾经为《让我们荡起双桨》等歌谱曲的谷建芬前不久就表达了自己的忧虑:“一首《让我们荡起双桨》传唱了这么多年,让现在的孩子唱什么?唱《两只蝴蝶》和《老鼠爱大米》吗?儿歌现状很尴尬,我们需要更好更多的创作。”调查显示,目前孩子们学习的还是那些“老儿歌”和外国儿歌。如果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们不能花费更多的时间,付出更多的精力去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那么我们的子孙岂不是一直要唱“荡起双桨”吗?这不只是儿歌一个方面的问题,我们的阅读物,我们的影视作品存在同样的问题。现在的孩子大多都知道《男人帮》,知道大S的《我的美丽日志》,还有几个孩子肯耐下心来去读读《巴黎圣母院》《红楼梦》?无数个孩子知道“四阿哥”对若曦用情至深,又有几个知道雍正的勤政爱民?当阅读进入“浅阅读”时代,电视制作进入“综艺化”时代,一切都是“娱乐至上”,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之中,我们的孩子该何去何从?出版界和影视制作者们该如何留住这一片净土?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三、面对“穿越”浪潮——责无旁贷,任重道远
  教育治理要追本溯源。应试教育和择校热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两大痼疾,屡禁不止,愈演愈烈。应试教育所追求的就是“升学率”,就是分数。其实还有很多诸如健康、道德、人格、世界观、价值观等不能用分数衡量的重要教育价值,更需要我们去努力追求。要改变现在的这种教育环境,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政府要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首先做好表率,改变对学校的考核标准。各级政府可以建立明确而详细的教育质量政绩标准,淡化竞争性的教育政策,规范、治理以升学率为导向的教育管理制度,这是指挥棒的问题,是根源的问题。“择校热”也是近些年的一个突出问题,共建生、择校生等以权择校、以钱择校的途径逐渐合法化,择校的规模越来越大。无权势者只能靠强化奥数、考证、特长而“以优择校”。据调查,北京市超过一半的小学生参加了各种各样的辅导班、补习班。政府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整小升初政策、缩小学校差距,整顿和改变以钱择校、以权择校和以优择校的方式,坚持免试、就近入学的规定,逐步取消“占坑班”、共建生、条子生、推优生、特长生,只有争取教育机会的均等,才是为学生减负的根本保障。
  文化市场要净化,更要多样化。“穿越小说”和“穿越剧”去年形成的井喷之势所揭示出的价值错乱和文化肤浅等现象引起了许多社会有识之士和专家学者的注意和担忧。在很多出版商和影视制作单位都看到了“穿越”这块肥肉之时,广电总局就下发了禁令,去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申报公示中就明确提及部分“穿越剧”随意编纂神话故事,情节诡异离奇,手法荒诞不经,甚至大肆渲染封建迷信,价值取向混乱,缺乏积极向上的思想意义。在去年12月举行的“2011年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管理工作培训班”上,又传出消息称,从今年1月1日起,“宫斗戏”“涉案剧”“穿越剧”禁止在上星频道黄金档播出。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穿越剧”治理的决心和力度。但恐怕只“堵”还是不行的,面对本来就少得可怜的儿童阅读、欣赏时间,大多数文化工作者应该更多考虑的还是如何以优质的作品去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博得孩子们的喜欢。文艺创作要遵循市场规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文艺创作的根本是为人民服务。特别是在目前这个多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如何以优秀的作品去鼓舞青少年,创作更多的贴近学生生活,贴近青少年精神需求,符合主旋律,又具有艺术性、娱乐性的文艺作品,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文艺工作者所要做的根本工作。
  (责 编 再 澜)
其他文献
高中处于我国基础教育的后段,是学生由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期,也是学生身体、心理、思想、人格的重要发展期和基本成型期。高中学生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在趋于
所谓知识可识化,就是将个体知识以图解的手段表现出来,形成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认知的外在表现形式。将其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有效提升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形象思维能力,有着十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更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有力科技保障。  一、情境识字  情境识字不仅可以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也可以成为一种很好的教学工具。识字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板块
答题说明:试题后面附有答题卡,请参赛者将试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连同竞赛标志剪下寄到本刊编辑部(复制无效)。截止时间:5月31日。邮寄地址:河南郑州市顺河路11号河南教育(基教)编辑部,邮编:450004,电话:0371-66336844。  一、单项选择题(40分,每小题2分)  1.“赔了夫人又折兵”说的是哪个小说人物?( )  A.周瑜B.刘备  C.孙策 D.曹操  2.《西游记》中唐僧的
近年来,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在不断拓展。包括读书学习、听课研课、网络培训、外出取经等,可谓形式多样、内容繁多。笔者认为,教师专业成长一定要有主心骨,这样才能走出“乱花渐欲
从事信息技术课教学工作多年,我深感信息技术课由于其独特的教学环境和方式,存在一些特殊问题。通过思考与实践,我摸索出了一些解决问题行之有效的对策。  问题一:学生行为习惯差,缺乏应有的信息公德意识  在信息技术课的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学生玩游戏,任意删除或更改文件夹中的内容,调整显示器的显示参数,更有甚者,为了摆脱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用软件对自己电脑的控制而随意插拔网线。这些行为,不但会导致
小学的科学教育向来是我国教育的传统科目,经历了从“自然”课到“科学”课的演变,现在的科学教育凝聚了更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更人性化的教学导向。结合自主创新的新课程要求,生本理念进入了小学科学课的视野。生本理念的核心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尊重实际情况、尊重学生感受为前提,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减少干预,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挖掘自身的潜力,自由而学、自信而学、自主而学。  一、实践感受,注重体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能力素质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掌握知识正是为了提高能力,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总结、多领悟。在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完基础知识后,通常要结合热点时政资料、社会现实问题来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这就为我们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
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已近20年,但浮躁、功利和分数似乎还在左右着许多人的神经,大家似乎都在更加努力地培养学生的素质之一——应考能力。  人们普遍认为:考试是最为公平的一种选拔评价方式。其实从学生个体来说,考试是最不公平的一种评价方式。因为考试只是让有强记忆力、强表达力的学生脱颖而出,学生的热忱、责任心、使命感,沟通力、成长力、领导力以及个性、特长、内涵是考不出来的,考试更考不出来一个人工作上的实践能力
班级里总有特调皮的孩子。他们像一尾尾鲇鱼,不停地游来游去,搅动着这方小小的池塘。我们班的这尾鲇鱼叫刘鑫隆,最开始,我也是幻想用一顶班干部的帽子约束、控制他,所以,我顺着他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