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两年来,新华社阿拉伯文专线抓住习主席出访中东、埃及总统塞西首次正式访华、中阿博览会等契机,采写了一批重点精品稿件,被阿拉伯媒体中影响力较大的埃及中东通讯社、《华夫托报》等全文转发。同时,新华社还分别与埃及《金字塔报》《共和国报》、约旦《宪章报》、沙特《利雅得报》等进行了专版合作,彰显了新华社报道的权威性和专业性,有效提升了中国媒体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
“打包推送”模式更有力地传播中国声音
新华社与阿拉伯报纸的几次专版合作,是为克服通讯社一般供稿模式的弱点而做出的有益尝试。如果把“通讯社播发新闻、受众媒体采用转发”这一过程视为生产流水线作业的话,通常情况是,受众媒体按己所需先采购通讯社提供的部分“原材料”,然后根据自己预设的主题和思路进行“加工、组装”,最终成品通过受众媒体的风格化表达,贴上初始设定的标签。在这一过程中,通讯社稿件的最初立意、主题、结构、风格等“产品属性”有的得以部分保留,但很多时候初始文本所表达的核心思想在受众媒体手中被剥离、解构甚至成为被曲解和攻击的对象。这种情况在跨文化传播中显得更为突出。除了一般原因导致的上述传播效果的损耗外,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地理距离等都成为传播的阻碍因素,加大了信息被完整理解的难度。
为了更好地发出中国的声音,新华社阿文专线抓住几次重大契机,与一些阿拉伯主流报纸进行专版合作,克服了通讯社一般供稿模式的弱点。2014年12月,埃及总统塞西访华期间,阿拉伯世界第一大报《金字塔报》刊发与新华社合作的八版特刊,配发11篇特稿;《共和国报》也推出两个版面的中国专版。2015年9月,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在宁夏举行,约旦为主宾国。新华社在约旦《宪章报》推出“聚焦中阿博览会”专版。2016年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中东三国,新华社在沙特《利雅得报》、埃及《金字塔报》《共和国报》推出多个专版。可以说,这些报道贯彻落实了新华社领导关于积极占领当地主流媒体、努力扭转“西强我弱”国际舆论态势的要求。
版面紧扣中阿合作主线,主题呈现多元化
2014年末,埃及总统塞西访华,两国共同决定将中埃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方强调,中埃关系是中阿、中非关系和南南合作的典范,中方高度重视同埃及的关系。阿文专线紧扣这一主题,采写推送了《埃及在中国外交政策中占重要地位》《专访埃及驻华大使:塞西访华强调融合互利,深化两国合作纽带》《专访前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提升中埃关系水平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等作为专版的主打稿件。
与此同时,结合2014年6月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阿构建“1+2+3”合作格局,即“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新的突破口”①,专线采写了《阿拉伯国家为中国可再生能源企业提供机遇》《高铁打开中埃合作之门》等稿件,阐述双边经贸务实合作的广阔前景。
约旦是2015年9月中阿博览会主宾国,新华社与约旦影响力最大的《宪章报》合作推出“聚焦中阿博览会”专版,突出“一带一路”倡议和宁夏作为中国唯一省级回族自治区在中阿各领域合作中可以发挥的特殊作用。“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因为丝绸之路相知相交,是共建‘一带一路’天然合作伙伴。”②为突出强调这一倡议并非中方“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专线分别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和约旦驻华大使讲话为主题,在标题和导语中突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两篇稿件在同一版面并排刊发,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除了阐述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专线还采写了贴近两国民众的“草根”故事——习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讲话中提到的约旦商人穆罕奈德:他把原汁原味的阿拉伯饮食文化带到了义乌,也在义乌的繁荣兴旺中成就了事业,最终同中国姑娘喜结连理,扎根中国。一个普通阿拉伯青年,把自己的人生梦想融入中国百姓追求幸福的中国梦中,执着奋斗,诠释了中国梦和阿拉伯梦的完美结合。③
2016年1月,为配合报道习主席出访中东三国,新华社与《利雅得报》《金字塔报》《共和国报》再次合作推出专版,不仅从宏观上勾画了中阿合作的美好前景,也从技术角度提出“中国的国际产能合作需要相关国家投资环境的改善,以及对外国投资竞争力的提高”。专版还向阿拉伯读者介绍了中国电商发展给埃及带来的机遇、中阿防治荒漠化合作、中国传统医药、获得沙特国王世界翻译奖的中国学者等诸多主题。
构建融通中阿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的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外话语体系创新工作,明确提出了“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的要求。④专版的稿件采访、编辑、写作过程也是贯彻落实这一要求的有益尝试。
一是政治、经济发展道路的“新概念”——中国“非模式化”经验。中国不同于西方的独特发展经验已被一些阿拉伯有识之士所关注。我们将约旦著名学者、中国问题专家萨米尔提出的“中国非模式化经验”,用创新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加以总结提炼,采写了《“非模式化”发展与文明追随:中约学者眼中的中阿文化交流》一文,刊发在约旦《宪章报》专版。
萨米尔认为,中国的发展模式实际上就是“非模式化”,即在发展过程中不拘泥于一种固定的、神圣化的模式来衡量各种举措、计划,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他认为,在欧洲殖民者入侵之前,阿拉伯复兴运动就是“非模式化”的,即不受意识形态束缚,将他人的经验拿来改造,使之符合阿拉伯的国情和文化之后为己所用,以民族复兴为最高目标,“这是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复兴的唯一正确的道路”。⑤
萨米尔的观点与《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的精神相契合,“中国尊重阿拉伯国家人民的选择,支持阿拉伯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希望加强同阿拉伯国家分享治国理政经验”。⑥中国的实践探索,成为阿拉伯国家选择发展模式的有益启示,也使得阿拉伯读者愿意更多地了解中国,产生亲近感。 二是民族团结与宗教和谐的“新表述”——“阿拉伯人后裔”“穆斯林省”。随着宁夏回族自治区被确定为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永久会址和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我们把中国历史上形成的民族大融合及成功的民族区域自治典范,融通为阿拉伯人有所了解但又耳目一新的表述。这种表述不仅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更重要的是解答了阿拉伯有识之士长期以来思考的一大问题,即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平衡,如何建立一种开明包容的宗教价值观和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观,这对于长期面临发展难题和动荡困局的阿拉伯地区是一种借鉴和启发。
三是对外关系与全球合作的“新范畴”——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金字塔报》董事会主席艾哈迈德·纳贾尔在刊登于该报网站的与新华社记者访谈录中表示:“中国倡议为世界开辟了一条和平合作之路,这条路不同于西方动辄诉诸支配、霸权和侵略的道路。‘一带一路’将为各国带去巨大的机遇和利益,因而必将受到阿拉伯各国,尤其是埃及的欢迎。”⑦
新华社原副社长马胜荣先生指出,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传播事实上是中国媒体争取和扩大自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的过程。如果中国媒体在“一带一路”倡议的传播中做好了,就有可能扩大我们在国际舆论场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⑧通过专版合作,不仅可以完整地、原汁原味地传播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更可借助当地媒体的发行渠道和影响力,有效覆盖读者群。
「注释」
①《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2014年6月5日,http:// t.cn/Rbdjnuj。
②同①
③同①
④《努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习近平总书记对外演讲的重要精神和理念研究》,2015年2月9日,http://t.cn/RbdWssM。
⑤(约旦)萨米尔·艾哈迈德(著),刘欣路(译),《文明的追随——中国的崛起与阿拉伯人的未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版。
⑥《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全文)》2016年1月13日, http://t.cn/RbdjbTk。
⑦(埃及)艾哈迈德·纳贾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开辟了和平合作之路》,2015年9月29日, http://t.cn/RbdNyvA。
⑧马胜荣:《媒体要重视“一带一路”倡议的传播效果》,《公共外交季刊》2015年春季号第8期。
“打包推送”模式更有力地传播中国声音
新华社与阿拉伯报纸的几次专版合作,是为克服通讯社一般供稿模式的弱点而做出的有益尝试。如果把“通讯社播发新闻、受众媒体采用转发”这一过程视为生产流水线作业的话,通常情况是,受众媒体按己所需先采购通讯社提供的部分“原材料”,然后根据自己预设的主题和思路进行“加工、组装”,最终成品通过受众媒体的风格化表达,贴上初始设定的标签。在这一过程中,通讯社稿件的最初立意、主题、结构、风格等“产品属性”有的得以部分保留,但很多时候初始文本所表达的核心思想在受众媒体手中被剥离、解构甚至成为被曲解和攻击的对象。这种情况在跨文化传播中显得更为突出。除了一般原因导致的上述传播效果的损耗外,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地理距离等都成为传播的阻碍因素,加大了信息被完整理解的难度。
为了更好地发出中国的声音,新华社阿文专线抓住几次重大契机,与一些阿拉伯主流报纸进行专版合作,克服了通讯社一般供稿模式的弱点。2014年12月,埃及总统塞西访华期间,阿拉伯世界第一大报《金字塔报》刊发与新华社合作的八版特刊,配发11篇特稿;《共和国报》也推出两个版面的中国专版。2015年9月,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在宁夏举行,约旦为主宾国。新华社在约旦《宪章报》推出“聚焦中阿博览会”专版。2016年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中东三国,新华社在沙特《利雅得报》、埃及《金字塔报》《共和国报》推出多个专版。可以说,这些报道贯彻落实了新华社领导关于积极占领当地主流媒体、努力扭转“西强我弱”国际舆论态势的要求。
版面紧扣中阿合作主线,主题呈现多元化
2014年末,埃及总统塞西访华,两国共同决定将中埃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方强调,中埃关系是中阿、中非关系和南南合作的典范,中方高度重视同埃及的关系。阿文专线紧扣这一主题,采写推送了《埃及在中国外交政策中占重要地位》《专访埃及驻华大使:塞西访华强调融合互利,深化两国合作纽带》《专访前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提升中埃关系水平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等作为专版的主打稿件。
与此同时,结合2014年6月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阿构建“1+2+3”合作格局,即“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新的突破口”①,专线采写了《阿拉伯国家为中国可再生能源企业提供机遇》《高铁打开中埃合作之门》等稿件,阐述双边经贸务实合作的广阔前景。
约旦是2015年9月中阿博览会主宾国,新华社与约旦影响力最大的《宪章报》合作推出“聚焦中阿博览会”专版,突出“一带一路”倡议和宁夏作为中国唯一省级回族自治区在中阿各领域合作中可以发挥的特殊作用。“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因为丝绸之路相知相交,是共建‘一带一路’天然合作伙伴。”②为突出强调这一倡议并非中方“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专线分别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和约旦驻华大使讲话为主题,在标题和导语中突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两篇稿件在同一版面并排刊发,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除了阐述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专线还采写了贴近两国民众的“草根”故事——习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讲话中提到的约旦商人穆罕奈德:他把原汁原味的阿拉伯饮食文化带到了义乌,也在义乌的繁荣兴旺中成就了事业,最终同中国姑娘喜结连理,扎根中国。一个普通阿拉伯青年,把自己的人生梦想融入中国百姓追求幸福的中国梦中,执着奋斗,诠释了中国梦和阿拉伯梦的完美结合。③
2016年1月,为配合报道习主席出访中东三国,新华社与《利雅得报》《金字塔报》《共和国报》再次合作推出专版,不仅从宏观上勾画了中阿合作的美好前景,也从技术角度提出“中国的国际产能合作需要相关国家投资环境的改善,以及对外国投资竞争力的提高”。专版还向阿拉伯读者介绍了中国电商发展给埃及带来的机遇、中阿防治荒漠化合作、中国传统医药、获得沙特国王世界翻译奖的中国学者等诸多主题。
构建融通中阿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的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外话语体系创新工作,明确提出了“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的要求。④专版的稿件采访、编辑、写作过程也是贯彻落实这一要求的有益尝试。
一是政治、经济发展道路的“新概念”——中国“非模式化”经验。中国不同于西方的独特发展经验已被一些阿拉伯有识之士所关注。我们将约旦著名学者、中国问题专家萨米尔提出的“中国非模式化经验”,用创新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加以总结提炼,采写了《“非模式化”发展与文明追随:中约学者眼中的中阿文化交流》一文,刊发在约旦《宪章报》专版。
萨米尔认为,中国的发展模式实际上就是“非模式化”,即在发展过程中不拘泥于一种固定的、神圣化的模式来衡量各种举措、计划,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他认为,在欧洲殖民者入侵之前,阿拉伯复兴运动就是“非模式化”的,即不受意识形态束缚,将他人的经验拿来改造,使之符合阿拉伯的国情和文化之后为己所用,以民族复兴为最高目标,“这是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复兴的唯一正确的道路”。⑤
萨米尔的观点与《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的精神相契合,“中国尊重阿拉伯国家人民的选择,支持阿拉伯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希望加强同阿拉伯国家分享治国理政经验”。⑥中国的实践探索,成为阿拉伯国家选择发展模式的有益启示,也使得阿拉伯读者愿意更多地了解中国,产生亲近感。 二是民族团结与宗教和谐的“新表述”——“阿拉伯人后裔”“穆斯林省”。随着宁夏回族自治区被确定为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永久会址和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我们把中国历史上形成的民族大融合及成功的民族区域自治典范,融通为阿拉伯人有所了解但又耳目一新的表述。这种表述不仅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更重要的是解答了阿拉伯有识之士长期以来思考的一大问题,即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平衡,如何建立一种开明包容的宗教价值观和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观,这对于长期面临发展难题和动荡困局的阿拉伯地区是一种借鉴和启发。
三是对外关系与全球合作的“新范畴”——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金字塔报》董事会主席艾哈迈德·纳贾尔在刊登于该报网站的与新华社记者访谈录中表示:“中国倡议为世界开辟了一条和平合作之路,这条路不同于西方动辄诉诸支配、霸权和侵略的道路。‘一带一路’将为各国带去巨大的机遇和利益,因而必将受到阿拉伯各国,尤其是埃及的欢迎。”⑦
新华社原副社长马胜荣先生指出,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传播事实上是中国媒体争取和扩大自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的过程。如果中国媒体在“一带一路”倡议的传播中做好了,就有可能扩大我们在国际舆论场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⑧通过专版合作,不仅可以完整地、原汁原味地传播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更可借助当地媒体的发行渠道和影响力,有效覆盖读者群。
「注释」
①《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2014年6月5日,http:// t.cn/Rbdjnuj。
②同①
③同①
④《努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习近平总书记对外演讲的重要精神和理念研究》,2015年2月9日,http://t.cn/RbdWssM。
⑤(约旦)萨米尔·艾哈迈德(著),刘欣路(译),《文明的追随——中国的崛起与阿拉伯人的未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版。
⑥《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全文)》2016年1月13日, http://t.cn/RbdjbTk。
⑦(埃及)艾哈迈德·纳贾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开辟了和平合作之路》,2015年9月29日, http://t.cn/RbdNyvA。
⑧马胜荣:《媒体要重视“一带一路”倡议的传播效果》,《公共外交季刊》2015年春季号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