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中小学撤并原因及引起的问题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yyl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我国近年来推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在推行的过程中,部分地区在执行该政策时却凸显各种问题,各地政府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有科学的认识观,正确的发展观,稳步推进布局调整进程。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撤并调整;原因;问题
   中小学布局调整是国家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对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维系国计民生,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但在执行过程中却突出各种问题。
  一、农村中小学生人数急剧减少是农村撤并学校的主要原因
   根据教育部《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公报》统计,由于学龄人口的逐年减少,小学校数、在校生数继续减少。全国共有小学25.74万所,比上年减少2.28万所;在校生9940.70万人,比上年减少130.77万人;小学毕业生1739.64万人,比上年减少65.56万人。这是由于近年来,随着广大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城市成家立业,他们的子女也跟着到城里上学,加之人口出生率下降,农村地区的学生数量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农村乡镇小学人数逐年减少,办学地点在村里的小学的人数减少得更快。小学生人数急剧减少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为此,党和政府先后采取了多项政策与配套措施推进农村中小学学校建设,促进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其中,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就是一项旨在优化农村基础教育结构,合理配置农村教育资源,以进一步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农村中小学撤并调整所引发的严重问题
  1、中小学合并学校的教师管理问题
  农村中小学合并调整是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教师管理是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只有教师管理工作有所突破,才能提高教育效率和办学质量。但是,农村中小学合并的教师管理现状堪忧:缺乏明确的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农村教师编制体制不够科学;教师结构不够合理,过分追求规范;教师不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教师心理及组织文化失调等,这些问题急需解决。导致以上状况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教师心理失衡;学校长远发展规划不明确;国家教育投不够以及人事体制管理不科学。
  2、部分地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失当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及其消极影响。
  ①农村中小学生上学路程遥远、困难,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由于部分地区脱离当地农村实际情况,快速撤减了大量的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打破了调整前基本每村一所小学,一个乡镇1~2所初中的格局,不考虑当地的人口密度和地理环境等问题,盲目将学生集中到乡/镇的中心学校,使得许多农村学生上学路途遥远,就近上学成为奢望。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在贵州、宁夏、甘肃等地的调研表明,有近1/3的学生每天单程超过3公里,近1/8的学生单程在5- 10公里;有的孩子才七八岁上小学二年级,每个星期日下午都要背着书包拎着够一个星期吃的米和菜,翻过几个山头,到十多里外的乡中心小学上学。即使是成人可能都难以承受这样日复一日的路途艰辛,何况这些身体稚弱的中小学生?
   ②子女教育费用骤增,农民家庭无力支撑,难以为继,学生流失率突增。考虑到孩子上学路途的艰辛和安全,有的农村家长只能让孩子搭车上学并在外解决午餐,这样就不得不额外增加了一笔交通费和午餐费的开支;还有许多家长迫于孩子上学路途太远,只能选择让孩子在学校寄宿,尽管许多学校都尽量降低学生的住宿费用,但要为每个孩子都置办一套铺盖行头,加之伙食费等,这对于大多数并不富裕甚至刚刚进入"温饱"的农民家庭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更让一些贫困家庭感到十分困难。在大量撤减中小学后,农村父母纷纷反映子女教育费用骤增,家庭经济、生活负担加重。有的家长为了孩子的前途,咬紧牙关、勉强维持,但一些家长不得不考虑让孩子退学回家,加剧了农村学生的辍学流失现象。
   ③农村寄宿学校安全、卫生、管理等方面凸现许多困难,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调整后仍有一些地方受资金所限至今无法解决学生住宿,不少学校即使能够勉强提供寄宿,其条件也大多非常简陋,后勤配套设施无法到位,学生的安全、卫生、医疗、管理等缺乏必要保障,难以满足学生寄宿的基本要求,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衍生出许多新问题:如几个学生挤一张小床;没有食堂,学生在饮食摊上吃饭,或自做,或带冷饭,或忍饥挨饿等等。特别是低年级八九岁的寄宿学生,由于身体抵抗力弱,经常容易生病;生活自理能力差,一下子离开父母独自生活非常不适;过早失去亲情关怀使他们情感、心理上易出现多种问题。不少孩子因为恋家、恋父母,情绪情感极不稳定,有的甚至因此而厌学。
   ④班额人数陡增,教师工作繁重,教育质量难以有效保证。由于部分地方政府不顾当地情况,盲目合并,使得有些中心小学不仅没有因为合并而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反而因为学校学生人数陡然增加、住宿和后勤配套无法跟上、财政经费状况没有改变、教师教学管理压力过大等问题负担沉重,学校建设和教育质量难以切实提高。班额的陡增不仅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沉重负担,同时也加大了教师的心理压力,尤其是目前中心学校大多实行全封闭式的寄宿管理,而农村学校的教师编制又不充足,编制紧张之余还要抽出生活管理老师,许多学校实在无法承担,只有让教师们既对学生的学习负责,又承担起管理学生和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重要责任。教师们普遍感到身心压力很大,从早到晚都无法放松。
  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感情受到伤害,产生社会稳定隐患。个别地方不合理的布局调整所带来的农村学生求学困难与广大农民对子女教育的强烈愿望之间产生了矛盾,经济、生活負担的加重使得这些地区的农民群众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产生怀疑,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撤并自己家门口的学校,为什么要让孩子花这么多钱,去那么远的学校读书?!农民看不到撤并的优势,更是对布局调整工作产生不满。
  实现基础教育资源"整体优化、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目标,这既是历史赋予的重任,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教育的神圣使命。要实现这一目标,任重而道远,它需要我们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总结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公报》
  [2] 《2010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状况报告》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从理论探讨、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三个角度系统整理总结邓铁涛教授诊治冠心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同时,通过临床观察评价邓氏温胆汤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学生要能"诵读一定数量的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认为在诗歌教学中,除了通过讲清诗中的用典新意、词类活用、句子结构、修辞手法及其意义来再现诗歌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之外,朗读训练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因为朗读训练是中学生进入诗歌意境的最直接、最感性的途径。朗读训练不仅是培养学生识文断句,会读会背的能力,
期刊
好的教学方法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推崇学生的兴趣,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彼此信任和尊重气氛,并把情感和爱心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因素,强调学生在兴趣和愉悦的情境中自由地学到知识。地理教学有其他学科教学的共性,也有它的特殊性,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认真探索好的教学方法。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共大家参考。  一、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利用投影仪等各种电教手段来帮助学生认识复杂的
期刊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学殿堂中璀璨的明珠。它或写景或叙事,或豪放或婉约,语言含蓄凝炼,想象丰富奇特,意境优美动人。然而诗词的遣词造句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小学生很难把握它的语言魅力及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这也正是古诗词难教之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融入诗词的意境。  一、音乐再现法。  李吉林在《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讲道:"音乐,不需要通过直感式的体验,使学生
期刊
研究目的:了解中药扶正祛瘀法在与化疗结合治疗肺癌骨转移发挥的疗效,尤其是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骨转移癌痛、及对化疗的减毒增效方面的作用,为今后中药治疗肺癌骨转移
学位
期刊
新课程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即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与探究学习一样,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
期刊
期刊
新的课程改革呼吁新的教学观与学习观,在语言教学领域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适应不了当今社会人类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只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才能打开幼儿心灵之窗。那么,在幼儿园语言教学领域中,如何让课堂"活"起来呢?  一、从幼儿经验出发,激发幼儿内动力  幼儿具有好奇、好模仿的特点,对于身边的一切事物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观察和探索中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及相关知
期刊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这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种教学中,语文也不例外,只有对语文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能蓬勃发展,生命常青。如何把创新教育巧妙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是教师的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效发挥引导作用,即引导学生怎样获取知识。   早在"五四时期"鲁迅先生就倡导"要以孩子为本位",教育者"不该是命令者,而是指导者、协商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