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社会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

来源 :现代校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wei1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生运用语文的各种场合是学习语文的重要课堂
  
  语文是个“公器”,它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大量机会是在课外。学校开设语文课,只是让学生懂得怎样去学习语文,是“授之以渔”。因此,语文教学要摆脱“封闭式”的枷锁,实行开放式教学,把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的众多场合变成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课堂。这样的场合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学科教学。基础教育的学科内容都有各自的教科书,这些散发着各自学科特色和魅力的教科书是值得认真研究阅读的好材料;各门学科都要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无论是运算题还是问答题,都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或者其他语言符号进行语文训练的重要形式。
  二是课余活动。为了丰富中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经常会组织一些活动,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文体活动、科技小组的活动等等。在这些活动过程中需要撰写文字材料,查阅各种资料,有时还要作报告或者开展讨论,这里就包含了大量新鲜而生动的语文学习。
  三是日常生活。中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也有很多运用语文的机会,例如与亲友通信,给弟妹进行辅导,为邻里代笔等等。这种运用使得语文学习变得异常亲切、实用、自然。
  
  二、因时而变的方式方法是语文教学保持活力的关键环节
  
  时代在发展,生活在变迁,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应该因时而变。
  一是学习内容要变。几乎从现代意义的语文诞生以来,我们都习惯于用“文道统一”来解释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道”的内涵也在发展,现代语文教学“道”的内涵应该包罗伦理道德教育、人生哲理教育、科学思维教育、审美情感教育、治学教育、人际关系教育等。因此,语文教材,在选文标准上应该是多项的而不是单项的。
  二是教学方法要变。阅读教学,还大多专注于咬文嚼字,字斟句酌。当然,不能否认我们应该重视这方面的工夫,但是快速阅读和大量阅读应该是我们着力培养的新方向。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促使人们利用尽可能用少的时间来阅读尽可能多的资料,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这是一种本领,而这种本领就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学来培养。
  三是教学方式要变。在写作教学方面,我们经常训练的是记叙、议论和说明文,而学生将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文体呢?日本的写作教学特别强调从现代社会的实际出发,从生产和科研需要出发,培养学生写研究报告、调查报告这类综合性说明文的能力,以适应将来从事理工科研究工作的需要。因此,在我们的中学作文教学中,应该加大诸如实验报告、市场信息评点、情报资料综述这一类应用频率很高的文体的比重,否则语文教学就会失去先机。
  
  三、不甘落后勇于实践是实行现代语文教学的前提保证
  
  语文教育贴近现代化生活,必然要求在教育手段上从现代化生活汲取养分。科学研究证明,在只有单纯的语文信号的环境中得到的知识,能够记忆的仅15%,在有图像信号的环境中得到的知识,可以记忆的就可以增长到25%,令人惊喜的是,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就能够接受知识内容65%。因此,我们应该大量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教学效果将得到显著提高。
  一要正视现实。虽然电脑与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逐步被运用到学校教育环节中。但是,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的教育手段还相当落后。
  二要提高认识。直到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认为学好语文的途径,只是多读书多写作,依靠潜移默化,依靠耳濡目染。如果有人要进行教育手段的革新,那么他就有被嘲笑为“翻花头”,“瞎搞”,“哗众取宠”的可能。而多数语文教师,总还是习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随手写”的手工作坊式的教学方法,这是导致语文教育手段落后的又一个原因。当然,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开始运用的时候总会感到有些不方便不顺手,但是,我们不应该对它表示怀疑,或者浅尝辄止。
  三要敢于实践。现在,教师们不必费时费力地直接去从事现代化教学设备的硬件生产。可是我们可以去研究语文教学现代化的技术需要,可以从我国国情出发,对现有的教育手段提出合理的改革要求。我们可以勇敢地开展这类软件的设计和编制,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大有作为的一块园地。同时,我们还要有选择地引进国外有关语文教学的研究成果和思维方法,为我所用。现在,国外语文教育研究的空间领域在不断扩展。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学科体系的建立和发展,直接或者间接地推动语文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横向科学方法的渗入,给语文教育的研究注入了新的血液,而电子计算机对语言文字信息进行神速的处理,更是对语文教育研究提出了革命性的挑战。因此,有选择地引进有关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科学思维方法,已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应该有一种责任感,有了责任感才会有勇气去实践。如此,我们的子孙才会不断进步。
其他文献
在对中学生开展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中,做老师的感到最头痛的莫过于学生有排斥抵触情绪,思想上不接受。说而不服,服而不信,信而不行,这些也还可以理解,最大的尴尬是学生公开顶撞。在实际中学教育工作中,我们发现即使最调皮、成绩最差或者各方面思想表现最落后的学生也并没有失去上进向善的心,都有一种获得老师同学信任、理解、认同的期盼。那么,中学生究竟有哪些德育接受心理需要我们老师把握和适应呢?    一、真理接受
期刊
语文教学是语言教学,广博的积累是能力形成的前提,重视学生平时积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语文的金钥匙。那么如何在新课标基本理念下“聚沙淘金”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是我一直在探索的命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 在生活中积淀语言    面向社会的生活实践,是学生学好语文、增加积累、培养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新大纲要求:“留心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
期刊
一、引言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中,“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比较普遍。教师大多采用“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手段,成为课堂活动的中心。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灌输的“容器”,缺乏主动参与和积极创造,致使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确立了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以促进
期刊
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归根结底是为了能在现实社会中“做”。这与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是非常吻合的。他说:“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做。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作为专业教师,我在从事导游专业的教学中运用了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教:激发兴趣,因材施教    陶行知先生说:“治学以兴
期刊
进入21世纪,知识的更新速度和传播方式比以往有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在这个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整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提到了相应的高度,中等职业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至于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其它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它的成绩优劣直接影响到语文成绩的好坏,但毋庸置疑的是,它也是最让学生苦恼的。原因在于:(1)教师教学随意性大,没有系统的教学设想、教学要求、检验手段。(2)学生缺乏生活体验,积极性差,写作犹如做“无米之炊”一般艰难。(3)评改方式单一,往往是教师沉浸于繁重的劳作之中,给出的评语往往也是单一的裁判式的评语,伤害孩子的写作积极性。(4)作文形式死板单调,学生没有展示的
期刊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该怎样具体实施呢?  有人说,写作文不易,教作文更难。的确,每看到学生千篇一律的作文,每当看到学生一听“作文”二字就皱眉的脸,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得不沉思: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让孩子学会观察    语文新课
期刊
思路决定出路、定位决定地位、眼界决定境界,要想办好一所学校,确立科学的办学理念、实施策略和培养目标举足轻重。我们学校领导一班人针对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确立了“学校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办学理念、“夯实基础、彰显特色、全面发展”的实施策略和“打造文明学校、收获双重效益”的培养目标。多年实践以来,学生充分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长的快乐,教师积极发挥着各自的潜能,实现
期刊
一般来说,校长的正副职之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矛盾存在。这是事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校长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可为什么会有矛盾存在?其中的原因是复杂多变的,从表面看,有正职自身的原因,也有副职自身的原因,还有来自正副职以外诸如制度不健全、职责不具体等原因。但实际不管是哪种原因,都由一个最重要的内在原因在起作用,这就是正副职之间微妙的“半级”关系。  正副校长,按理来说,应该是同一个级别,即校长级。这样看
期刊
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因此我们学校不能像加工厂,只生产规格一致,整齐划一的产品,而是要培养适合社会所需要的具有个性化的方方面面的人才。这就需要我们的学校教育,需要我们的教师同样具有“个性”,不能只做传统意义上的“园丁”。个性化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千人一面”的教育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更不适应社会进步的需求。而关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方面。  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