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腰腿痛268例的临床疗效,并加以分析。方法:将2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34例与对照组134例,对照组行纯中医药治疗,治疗组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134例患者中55例治愈, 41例显效, 32例有效,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5.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满意。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急慢性腰腿痛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32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2-001-03
急慢性腰腿痛常见于中老年患者,对中老年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在治疗上也很难完全治愈,成为疼痛科的一大难题。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腰腿痛268例,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研究所选的268例患者均来自2008年6月~ 2012年12月前来我院的住院及门诊患者,均以“腰腿疼痛”前来就诊。对本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34例,男74例,女60例;年龄23 ~ 96岁,平均56.7岁;病程3天~ 17年;其中,诊断为梨状肌综合征31例,腰肌劳损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9例.急性腰扭伤15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27例。对照组134例,男73例,女61例;年龄24 ~ 95岁,平均58.9岁;病程3.5天~ 16年;其中,诊断为梨状肌综合征30例,腰肌劳损3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急性腰扭伤16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2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诊断分型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纯采用内服汤药治疗,其处方以身痛逐瘀汤为主,具体组成如下:秦艽15g,川芎15g,桃仁12g,红花12g,甘草10g,羌活15g,没药15g,当归15g,炒五灵脂10g,香附10g,牛膝12g,赤芍15g,地龙12g,桑寄生20g,白芍15g。水煎服1日1剂。连服15天为1疗程[1]。
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如上中医治疗的基础上,也采用棘突旁、压痛点注射法,具体如下:患者俯卧,于棘突旁开2~ 3cm。找准压痛点,常规消毒皮肤,局麻,用9号针头从压痛点进针,针尖向椎体后缘斜刺。注射药物: 2%利多卡因5m l、丹参注射液4m l、曲安奈德40m g, 5天1次,疗程1个月[2]。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有关标准,采用积分法,对患者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四肢麻木、周身困倦等症状进行治疗前后评分,评价疗效。①临床治愈:疼痛缓解,活动自如;②显效:疼痛明显减轻,活动稍受限;③有效:疼痛减轻,活动仍受限;④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改变[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数据,测定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R id it检验。以P < 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治疗后,按照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故
可认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论
腰腿痛一般是指腰骶、骶髂、髋、臀及下肢的疼痛。腰腿痛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身痛逐瘀汤有/活血祛瘀,祛风除湿,通痹止痛0之功效,临床主治:瘀血挟风湿,经络痹阻,肩痛、臂痛、腰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者。就其方解, 5医林改错注释6道:方中秦艽、羌活祛风除湿,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活血祛瘀,没药、灵脂、香附行气血,止疼痛,牛膝、地龙疏通经络以利关节,甘草调和诸药。本例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腰腿痛患者,相对于对照组的内服汤药治疗法,治疗组134例患者中55例治愈,41例显效, 32例有效,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51 5%。因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腰腿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满意,少见不良反应,且有理论依据,故该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崔雪瑞.身痛逐瘀汤治疗老年腰腿痛60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5) : 20.
[2] 史先涛.中西结合四法治疗腰腿痛166例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10, 1(9 ) : 28.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115 - 119.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急慢性腰腿痛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32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2-001-03
急慢性腰腿痛常见于中老年患者,对中老年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在治疗上也很难完全治愈,成为疼痛科的一大难题。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腰腿痛268例,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研究所选的268例患者均来自2008年6月~ 2012年12月前来我院的住院及门诊患者,均以“腰腿疼痛”前来就诊。对本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34例,男74例,女60例;年龄23 ~ 96岁,平均56.7岁;病程3天~ 17年;其中,诊断为梨状肌综合征31例,腰肌劳损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9例.急性腰扭伤15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27例。对照组134例,男73例,女61例;年龄24 ~ 95岁,平均58.9岁;病程3.5天~ 16年;其中,诊断为梨状肌综合征30例,腰肌劳损3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急性腰扭伤16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2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诊断分型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纯采用内服汤药治疗,其处方以身痛逐瘀汤为主,具体组成如下:秦艽15g,川芎15g,桃仁12g,红花12g,甘草10g,羌活15g,没药15g,当归15g,炒五灵脂10g,香附10g,牛膝12g,赤芍15g,地龙12g,桑寄生20g,白芍15g。水煎服1日1剂。连服15天为1疗程[1]。
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如上中医治疗的基础上,也采用棘突旁、压痛点注射法,具体如下:患者俯卧,于棘突旁开2~ 3cm。找准压痛点,常规消毒皮肤,局麻,用9号针头从压痛点进针,针尖向椎体后缘斜刺。注射药物: 2%利多卡因5m l、丹参注射液4m l、曲安奈德40m g, 5天1次,疗程1个月[2]。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有关标准,采用积分法,对患者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四肢麻木、周身困倦等症状进行治疗前后评分,评价疗效。①临床治愈:疼痛缓解,活动自如;②显效:疼痛明显减轻,活动稍受限;③有效:疼痛减轻,活动仍受限;④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改变[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数据,测定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R id it检验。以P < 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治疗后,按照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故
可认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论
腰腿痛一般是指腰骶、骶髂、髋、臀及下肢的疼痛。腰腿痛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身痛逐瘀汤有/活血祛瘀,祛风除湿,通痹止痛0之功效,临床主治:瘀血挟风湿,经络痹阻,肩痛、臂痛、腰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者。就其方解, 5医林改错注释6道:方中秦艽、羌活祛风除湿,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活血祛瘀,没药、灵脂、香附行气血,止疼痛,牛膝、地龙疏通经络以利关节,甘草调和诸药。本例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腰腿痛患者,相对于对照组的内服汤药治疗法,治疗组134例患者中55例治愈,41例显效, 32例有效,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51 5%。因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腰腿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满意,少见不良反应,且有理论依据,故该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崔雪瑞.身痛逐瘀汤治疗老年腰腿痛60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5) : 20.
[2] 史先涛.中西结合四法治疗腰腿痛166例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10, 1(9 ) : 28.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115 -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