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对教育投资的力度不断加大,硕士研究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其招生人数更是不断增加。然而近几年的研究表明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却呈下降趋势,尤其在课程管理这一环节存在较大的问题。笔者对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当前硕士研究生课程存在哪些问题,并且经过对课程管理现状的分析和思考,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课程管理;英语课程
一、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管理的现状
(一)关于课程管理与制度性监控缺乏的研究
严仲连(2010)认为当前硕士研究生课程管理方面出现了不适应新形势的问题,譬如忽视常规性的课程管理,通常表现为对导师的监管失范以及管理弹性明显不足等。杨玉春、张广斌(2013)通过对60个培养单位的课程管理内容分析,发现教学过程检查评估机制缺失的现实极易造成任课教师“放水”现象,课程教学质量根本无从谈起。这两种观点都赞同研究生课程管理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研究生自我管理与导师监督相结合,学校其他有关部门则负责服务于监督。
(二)关于课程与教学内容不统一的研究
高艳(2010)指出在有些高校中,存在着课程与教学内容不相符的问题。这一方面与专业知识所要求的课时多而规定的课时太少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任课教师本身知识不够有关,当然也与管理工作的不到位有关。“当前,很多学校的研究生课程还是本科阶段的延伸,内容陈旧,涉及学科发展前沿的内容较少”(曹世杰,2016)。
(三)关于课程设置与教师配备不相符的研究
严仲连(2010)指出我国研究生课程设置和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偏差。一是因人设课,某些学科在课程设置方面并不是根据专业特点或者是学生需要来设置相关课程,而是根据某些教师的主观意愿、个人兴趣和科研项目来设定。当然也可能是为了照顾某人而特别设置的,这些课程却并没有开设的必要。二是因课设人,某些课程很有开设的必要,但却由于缺乏相应的配备教师或者由于经费问题而请不到合适的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就随便拉来其他专业的老师或者根本胜任不了教学工作的教师来开设此课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贾伟强(2016)同样也认识到了因人设课现象,某些课程随意设置,开设一些并非必要的课程。以上学者都认为当前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导师配备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二、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管理的思考
(一)面对新的就业形势,硕士研究生课程管理是否要调整
陈钟颀(1996)根据美国研究生的课程管理,分析了西安交通大学的课程改革。他发现美国的硕士生教育,近几年来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趋向实用化。反应在课程内容上,即使是研究型的大学也把部分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内容删去,或者增加了如何应用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内容。张颖伟(2016)等人也认为转变学生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生课程管理如何完善考核体系
任晓菲、解幸幸(2007)通过对研究生英语教学管理与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认为在课程检查中,必须注重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考试要全面反映大纲的各项教学要求。陶全胜(2014)从另一角度提出,要完善学习成绩评估体系,确保成绩核算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当前很多高校的研究生课程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备,评价标准不到位。
(三)研究生参与课程管理主体意识是否较强
杨玉春、张广斌(2013)发现一直以来,我国高校的学科专业课程方案都是根据国家、培养单位和院(系、所)要求,以及学科专业本身的要求制定,虽然体现了课程的专业性和学术性,但是并没有考虑研究生的需要以及他们对课程的差异性需求。据研究显示,只有极少部分硕士生和博士生参与或被征求过本专业课程方案制定,而绝大多数人的课程主题权利被剥夺。
三、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管理的可行性建议
(一)加强硕士研究生课程过程管理,实现管理科学化
鉴于当前研究生课程管理普遍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严仲连(2010)认为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管理,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第一、明确相关部门权责分配,坚决杜绝权责不清和混乱现象。第二、在课程方案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制定明确清晰的考核规则,多加入过程学习考核,减少纯试卷考试的测评。第三、建立明确的教学诚信机制和奖惩制度,对于学术不断的师生给予严厉的处罚和教导,鼓励学术界的端正行为和诚信意识。
(二)增强研究生课程管理参与意识,实现管理民主化
当前我国研究生课程管理主体意识淡薄,而研究生的課程教学主体地位决定了其参与研究生课程管理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没有研究生参与的课程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及教学实施,将不利于研究生自身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三)强化课程教学与考核力度,实现管理专业化
严仲连(2010)认为当前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管理太过强调学术性,很多学生为了顺利毕业不惜学术造假。因此,在课程管理方面,不应只强调学术化,更要加强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考核。课程教学的实施要根据学科特点,制定确切的考核制度。该考核不只是针对硕士生而言,也是对教师的一种考核。只要专业性很高的教师,才会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令学生信服,才会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所学专业课程。
参考文献:
[1]曹世杰. “90后”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6(40):31-33.
[2]陈钟颀. 从美国研究生课程管理看我校研究生课程改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6(5):42-43.
[3]高艳. 加强课程管理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J].中国轻工教育,2010(6):61-63.
[4]贾伟强. 研究生课程建设管理模式与保障措施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6(42):14-16.
[5]任晓菲,解幸幸. 研究生英语教学管理与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D].江苏: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2007.
[6]陶全胜. 研究生英语课程分级教学改革的现状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3):28-31.
[7]严仲连. 当前硕士研究生课程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10-12.
[8]杨玉春,张广斌. 研究生课程管理研究:现状 问题 建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5):28-31.
[9]张颖伟,鹿雪文. 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6(20):45-46.
[10]张耀丹,卢阳等. 中美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的教育评价体系的比较及启示[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5(2):250-252.
作者简介:李晓旭,1995年10月13日出生,女,汉族,现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7级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育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课程管理;英语课程
一、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管理的现状
(一)关于课程管理与制度性监控缺乏的研究
严仲连(2010)认为当前硕士研究生课程管理方面出现了不适应新形势的问题,譬如忽视常规性的课程管理,通常表现为对导师的监管失范以及管理弹性明显不足等。杨玉春、张广斌(2013)通过对60个培养单位的课程管理内容分析,发现教学过程检查评估机制缺失的现实极易造成任课教师“放水”现象,课程教学质量根本无从谈起。这两种观点都赞同研究生课程管理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研究生自我管理与导师监督相结合,学校其他有关部门则负责服务于监督。
(二)关于课程与教学内容不统一的研究
高艳(2010)指出在有些高校中,存在着课程与教学内容不相符的问题。这一方面与专业知识所要求的课时多而规定的课时太少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任课教师本身知识不够有关,当然也与管理工作的不到位有关。“当前,很多学校的研究生课程还是本科阶段的延伸,内容陈旧,涉及学科发展前沿的内容较少”(曹世杰,2016)。
(三)关于课程设置与教师配备不相符的研究
严仲连(2010)指出我国研究生课程设置和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偏差。一是因人设课,某些学科在课程设置方面并不是根据专业特点或者是学生需要来设置相关课程,而是根据某些教师的主观意愿、个人兴趣和科研项目来设定。当然也可能是为了照顾某人而特别设置的,这些课程却并没有开设的必要。二是因课设人,某些课程很有开设的必要,但却由于缺乏相应的配备教师或者由于经费问题而请不到合适的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就随便拉来其他专业的老师或者根本胜任不了教学工作的教师来开设此课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贾伟强(2016)同样也认识到了因人设课现象,某些课程随意设置,开设一些并非必要的课程。以上学者都认为当前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导师配备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二、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管理的思考
(一)面对新的就业形势,硕士研究生课程管理是否要调整
陈钟颀(1996)根据美国研究生的课程管理,分析了西安交通大学的课程改革。他发现美国的硕士生教育,近几年来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趋向实用化。反应在课程内容上,即使是研究型的大学也把部分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内容删去,或者增加了如何应用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内容。张颖伟(2016)等人也认为转变学生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生课程管理如何完善考核体系
任晓菲、解幸幸(2007)通过对研究生英语教学管理与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认为在课程检查中,必须注重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考试要全面反映大纲的各项教学要求。陶全胜(2014)从另一角度提出,要完善学习成绩评估体系,确保成绩核算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当前很多高校的研究生课程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备,评价标准不到位。
(三)研究生参与课程管理主体意识是否较强
杨玉春、张广斌(2013)发现一直以来,我国高校的学科专业课程方案都是根据国家、培养单位和院(系、所)要求,以及学科专业本身的要求制定,虽然体现了课程的专业性和学术性,但是并没有考虑研究生的需要以及他们对课程的差异性需求。据研究显示,只有极少部分硕士生和博士生参与或被征求过本专业课程方案制定,而绝大多数人的课程主题权利被剥夺。
三、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管理的可行性建议
(一)加强硕士研究生课程过程管理,实现管理科学化
鉴于当前研究生课程管理普遍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严仲连(2010)认为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管理,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第一、明确相关部门权责分配,坚决杜绝权责不清和混乱现象。第二、在课程方案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制定明确清晰的考核规则,多加入过程学习考核,减少纯试卷考试的测评。第三、建立明确的教学诚信机制和奖惩制度,对于学术不断的师生给予严厉的处罚和教导,鼓励学术界的端正行为和诚信意识。
(二)增强研究生课程管理参与意识,实现管理民主化
当前我国研究生课程管理主体意识淡薄,而研究生的課程教学主体地位决定了其参与研究生课程管理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没有研究生参与的课程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及教学实施,将不利于研究生自身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三)强化课程教学与考核力度,实现管理专业化
严仲连(2010)认为当前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管理太过强调学术性,很多学生为了顺利毕业不惜学术造假。因此,在课程管理方面,不应只强调学术化,更要加强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考核。课程教学的实施要根据学科特点,制定确切的考核制度。该考核不只是针对硕士生而言,也是对教师的一种考核。只要专业性很高的教师,才会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令学生信服,才会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所学专业课程。
参考文献:
[1]曹世杰. “90后”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6(40):31-33.
[2]陈钟颀. 从美国研究生课程管理看我校研究生课程改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6(5):42-43.
[3]高艳. 加强课程管理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J].中国轻工教育,2010(6):61-63.
[4]贾伟强. 研究生课程建设管理模式与保障措施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6(42):14-16.
[5]任晓菲,解幸幸. 研究生英语教学管理与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D].江苏: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2007.
[6]陶全胜. 研究生英语课程分级教学改革的现状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3):28-31.
[7]严仲连. 当前硕士研究生课程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10-12.
[8]杨玉春,张广斌. 研究生课程管理研究:现状 问题 建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5):28-31.
[9]张颖伟,鹿雪文. 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6(20):45-46.
[10]张耀丹,卢阳等. 中美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的教育评价体系的比较及启示[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5(2):250-252.
作者简介:李晓旭,1995年10月13日出生,女,汉族,现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7级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