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化”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与初中生物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方便教师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去除了学生的抵触情绪,打消了学生的认知顾虑,给予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提高学生主体优势,满足学生内心需求。构建生活化的生物课堂,引入趣味、新鲜元素,刺激学生的兴奋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深入挖掘自身的内在潜能,掌握多种学习方法,顺势达成奋斗目标,养成好的探究习惯,这是教师们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也是生物教学实效性得以提高的关键。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实践应用;分析;思考
引言: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主导课堂的现象屡见不鲜,学生总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运用定理解决问题,思维活跃度不足,学习兴趣普遍不高。教师时常忽略学生的不同看法,打击了学生的自学热情,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制约着学生学科素养与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想要改善这一弊端现状,需要教师重新确立教学目标,重新整合课程资源,并且认清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施有效的引导策略,锻炼学生善于发现、敢于创新的好习惯,借此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
一、生活化的学习氛围
以往的生物教学都是教师一味的讲,学生盲目的记,课堂缺乏有效互动,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去组织教学活动,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还使学生衍生了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新课程改革后,生物课堂的教学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教师认清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营造好的氛围,来指引学生朝着正确方向发展自我、突破自我、挑战自我[1]。学生有了机会自主学习,对于重点、难点、关键点内容的掌握更加到位,学习过程轻松愉快,学习成绩明显进步。融入生活化的教学思想,创造生活化的学习氛围,会让学生获取到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最终真正的学好生物,真正的爱上学习。如在讲解“环境保护”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向学生讲解社会上都很关注的泔水油问题,然后对相关的报道进行分析,我国的研究人员已经研究出一种方法,使用一吨的泔水油能够提炼出一吨的生物柴油,而且成本较低,远远低于常规的柴油。那样我们就能够用上性能好、污染少的生物柴油。使用生活的案例,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
二、生活化的教学素材
在教学中,如果采用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可以使教材的知识通俗化、生动化,增加课堂活力,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如在学习“细胞的生活”中“细胞控制物质进出”时,可以利用地瓜和地瓜干这样常见生活素材。当我们吃地瓜和地瓜干都有甜味,为什么?原来地瓜晒成地瓜干时,只有水分子通过细胞膜散失到空气去了,而细胞中的糖类物质并未通过细胞膜到细胞外,所以地瓜干也具有甜味,由此学生就容易接受了“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又如,在学习“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中“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时,可以利用水果长时间放置会发霉、腐烂这样生活中常见的素材。水果发霉、腐烂原因是什么?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什么物质?细菌和真菌在这过程中起什么作用?根据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不难得出:水果发霉、腐烂是霉菌的生长和繁殖;有机物被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细菌和真菌起分解作用。通过这些源自生活的教学素材让学生觉得生物就在身边,同时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生物的快乐,并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接受了新知识。
三、生活化的实验活动
学习完“呼吸作用原理”后,为了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增强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可以再通过一些实验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如探究水果保鲜的条件。先由学生展开讨论,然后分组设计实验步骤,分别探究同样的新鲜苹果在下列三种情况的保鲜效果:室温、低温;隔绝空气、不隔绝空气;干燥、湿润。通过比较各小组观察到的现象,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水果保鲜的适宜条件:低温、低氧、适宜的湿度。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知识梯度,提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如探究保存绿豆种子的方法,让学生借鉴上面实验方案,自主设计、大胆实施,加深了解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的一般程序和遵循的原则,进一步掌握实验设计的方法和技巧,从而使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向更高层次升华。
四、生活化的教学情节
如果学生觉得课堂里学到的知识点和自己本身、和自己生活本身一点关系都没有,学生就不会感觉到学习生物学有多大用处,那么就可以让学生主动去挖掘身边的生物学中的知识面,然后将自己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来解答生活中原本不理解的难题[2]。把生活中的现像融入到生物学知识中,学生能更加直观的感受到生物学就在自己身边,在自己周围,对知识产生亲切感和直观感,因此学生不仅更了解自己周围的大自然,也会更懂得怎样珍惜大自然中的生物。如学生都知道,在太阳正毒辣的时候,躲在树荫底下比在太阳底下更凉爽,教师可以引入这个例子让学生了解水份在被蒸发的时候热量也会被带走。还可以举例衣服上被泼了牛奶,用普通的洗衣粉洗不太干净,而用加酶的洗衣粉则会连污渍都洗掉,来引入酶有催化的效果。还例如在腌制蔬菜的时候,把盐加入蔬菜里,蔬菜会渗出水来,由这个例子讲述盐的浓度变化会影响吸水率的知识点。以上都是学生在生活中容易了解的知识点,通过这些例子讲解,学生既知道了生活中随时随地蕴含着生物学的知识,也能知道所学的生物知识都能运用到生活中。将生活化的情节带入教学内容中,其教学目的是把原本抽象复杂的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的事物結合起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教师可以直接引入生活中的例子,也可以讲述学生已经了解的历史学知识、科学常识等等。这要求教师能准确了解日常生活中生物学的现象,而且能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开始思考。
结语
总之,生物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课堂教学生活化是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把教学资源伸向生活是新程理念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构建生活化的生物学课堂,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陈远辉.实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35)220-221.
[2]孙红.对初中生物课有效性的思考[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6(15)77-78.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实践应用;分析;思考
引言: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主导课堂的现象屡见不鲜,学生总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运用定理解决问题,思维活跃度不足,学习兴趣普遍不高。教师时常忽略学生的不同看法,打击了学生的自学热情,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制约着学生学科素养与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想要改善这一弊端现状,需要教师重新确立教学目标,重新整合课程资源,并且认清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施有效的引导策略,锻炼学生善于发现、敢于创新的好习惯,借此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
一、生活化的学习氛围
以往的生物教学都是教师一味的讲,学生盲目的记,课堂缺乏有效互动,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去组织教学活动,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还使学生衍生了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新课程改革后,生物课堂的教学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教师认清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营造好的氛围,来指引学生朝着正确方向发展自我、突破自我、挑战自我[1]。学生有了机会自主学习,对于重点、难点、关键点内容的掌握更加到位,学习过程轻松愉快,学习成绩明显进步。融入生活化的教学思想,创造生活化的学习氛围,会让学生获取到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最终真正的学好生物,真正的爱上学习。如在讲解“环境保护”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向学生讲解社会上都很关注的泔水油问题,然后对相关的报道进行分析,我国的研究人员已经研究出一种方法,使用一吨的泔水油能够提炼出一吨的生物柴油,而且成本较低,远远低于常规的柴油。那样我们就能够用上性能好、污染少的生物柴油。使用生活的案例,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
二、生活化的教学素材
在教学中,如果采用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可以使教材的知识通俗化、生动化,增加课堂活力,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如在学习“细胞的生活”中“细胞控制物质进出”时,可以利用地瓜和地瓜干这样常见生活素材。当我们吃地瓜和地瓜干都有甜味,为什么?原来地瓜晒成地瓜干时,只有水分子通过细胞膜散失到空气去了,而细胞中的糖类物质并未通过细胞膜到细胞外,所以地瓜干也具有甜味,由此学生就容易接受了“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又如,在学习“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中“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时,可以利用水果长时间放置会发霉、腐烂这样生活中常见的素材。水果发霉、腐烂原因是什么?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什么物质?细菌和真菌在这过程中起什么作用?根据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不难得出:水果发霉、腐烂是霉菌的生长和繁殖;有机物被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细菌和真菌起分解作用。通过这些源自生活的教学素材让学生觉得生物就在身边,同时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生物的快乐,并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接受了新知识。
三、生活化的实验活动
学习完“呼吸作用原理”后,为了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增强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可以再通过一些实验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如探究水果保鲜的条件。先由学生展开讨论,然后分组设计实验步骤,分别探究同样的新鲜苹果在下列三种情况的保鲜效果:室温、低温;隔绝空气、不隔绝空气;干燥、湿润。通过比较各小组观察到的现象,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水果保鲜的适宜条件:低温、低氧、适宜的湿度。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知识梯度,提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如探究保存绿豆种子的方法,让学生借鉴上面实验方案,自主设计、大胆实施,加深了解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的一般程序和遵循的原则,进一步掌握实验设计的方法和技巧,从而使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向更高层次升华。
四、生活化的教学情节
如果学生觉得课堂里学到的知识点和自己本身、和自己生活本身一点关系都没有,学生就不会感觉到学习生物学有多大用处,那么就可以让学生主动去挖掘身边的生物学中的知识面,然后将自己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来解答生活中原本不理解的难题[2]。把生活中的现像融入到生物学知识中,学生能更加直观的感受到生物学就在自己身边,在自己周围,对知识产生亲切感和直观感,因此学生不仅更了解自己周围的大自然,也会更懂得怎样珍惜大自然中的生物。如学生都知道,在太阳正毒辣的时候,躲在树荫底下比在太阳底下更凉爽,教师可以引入这个例子让学生了解水份在被蒸发的时候热量也会被带走。还可以举例衣服上被泼了牛奶,用普通的洗衣粉洗不太干净,而用加酶的洗衣粉则会连污渍都洗掉,来引入酶有催化的效果。还例如在腌制蔬菜的时候,把盐加入蔬菜里,蔬菜会渗出水来,由这个例子讲述盐的浓度变化会影响吸水率的知识点。以上都是学生在生活中容易了解的知识点,通过这些例子讲解,学生既知道了生活中随时随地蕴含着生物学的知识,也能知道所学的生物知识都能运用到生活中。将生活化的情节带入教学内容中,其教学目的是把原本抽象复杂的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的事物結合起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教师可以直接引入生活中的例子,也可以讲述学生已经了解的历史学知识、科学常识等等。这要求教师能准确了解日常生活中生物学的现象,而且能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开始思考。
结语
总之,生物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课堂教学生活化是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把教学资源伸向生活是新程理念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构建生活化的生物学课堂,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陈远辉.实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35)220-221.
[2]孙红.对初中生物课有效性的思考[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6(15)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