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审美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去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4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应注重美育的发掘与渗透,从而激发学生美好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最终在听说读写全方面提高学生对语言理解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实现高效课堂的终极目的。
  一、欣赏美文,发现美处
  审美教育能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质。语文课本和读本中有很多充满了诗情画意,引人入胜的作品。作者把美的内容溶入到文章中,把学生引入美的境界中去,让他们张开理想之帆,驰骋在美的海洋之中,去发现美、探索美和创造美。
  语言是思维的物化,透过或绚烂至极或质朴清新的语言,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非凡的艺术才华和对语言文学的高远追求。所以说,精美的语言十分重要。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王勃的《滕王阁序》文辞雅致,修辞华丽,情韵丰厚,辞采华美的表象之下,蕴含着浓浓的情韵之美。作者行文不尚雕琢,虽工巧,但因情真意切,感情饱满,故较少典故堆砌之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语言都朴实清新,精美生动,读来令人陶醉其中,余味无穷。发掘文中的语言美还要关注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因为这也是使文章语言更见活力、情趣盎然的重要因素。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就运用了许多精彩动人的修辞手法,他笔下淡淡的月光、田田的荷叶、脉脉的流水、袅娜的荷花、漂浮的轻雾,笔墨不多,而光、影、声、色俱在眼前,绘出了一幅空灵的荷塘月色图。可见,只要充分发掘文中的语言美,就能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远胜语文,这一点毋庸置疑!语文阅读教学还可以利用语言中的音乐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陶冶他们的性情,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促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柏拉图也曾说过:灵魂应该用音乐进行教育。就是因为音乐更容易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
  二、鉴赏形象,辨别美丑
  文学就是人学。人有美丑之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也不例外,美和形象联系在一起,离开了形象就谈不上美和美感,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美是在个别的活生生的事物而不在抽象的思想。”如,《丹柯》中的丹柯为拯救族人勇于牺牲自己,是不折不扣的英雄;《边城》中的翠翠善良质朴,天真可爱,是美少女的化身;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那个外貌奇丑的敲钟人,由于他的心灵洁白无暇,他的形象在人的心目中却永远是美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凯勒,她的勇气震撼了世界,她的梦想让人们更加热爱生命和生活。
  文学作品中的丑角也有欣赏的价值,它可以让我们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分辨美丑,去褒扬美,贬斥丑。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等喜剧人物形象会让读者怒目痛斥,然而,尽管他们是丑恶的,但在艺术美中也可以转化为肯定性的审美价值!正如果戈里说的“难道对卑鄙无耻的人入木三分的刻画,不也就在描绘诚实的人的形象吗,在一个天才的手中,一切都可以成为达到美的工具!如果只要善于驾驭服务于美的高尚思想的话。”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品鉴文章中的形象,特别是人物形象,体会他们的形象美,领悟作者美的艺术手法,就能启迪学生美好的心灵,使之受到美的教育。
  三、体验情感,品味真情
  文学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优美的文学作品往往包含着浓烈的审美情感。“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要想学生从身边发掘自己感兴趣的写作对象,写出真情实感,写出打动人们心灵的好作品,在语文教学中,就应力求创造传情的感染气氛陶冶学生,让作品所展示的真实、感人的形象去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在沁人心腑的美的熏染中感化学生,爱作者之所爱,憎作者之所憎,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文学作品除了给人美的愉悦和情感的感染外,还具有启迪人,教育人的作用,它通过艺术形象所展示的社会生活的画面,帮助人们掌握和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启迪人们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在欣赏中领悟到某种生活的哲理。因此,注意发掘文学作品中所含的生活内涵,用深刻的、能震撼人心的艺术形象和生活图景所蕴含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意义,给学生以深深地启示,从而使学生获得强烈的美感。
  当代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把美育贯穿到语文教学中去,通过审美的过程,影响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他文献
创新型人才是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需要,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制定新型的教育方案,改革培养模式和办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与语言所展现的世界相遇与融汇的过程,是一个认识世界、思考世界和拥有世界的过程。毫无疑义地告诉大家一个真理,语文教学必须植根于语言世界。  一、有语言的地方才有语文的世界  当世界进入到语言之中之后,世界才表现为我们的世界。世界在语言中现身与驻留,语言是世界的呈现方式,当我们进入到语言之后才有可能进一步了悟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才能对我们具有现实意义。  语言是有生命的,语言
但愿永远拥有……湖北枝城市第二高级中学杨大傅十七年前,我中师毕业,带着一份神圣的虔诚和美好的热望,来到我家乡的一所农村带帽初中。那一年,我才十八岁,就跟我现在教的学生差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
在当前依法治国的语境下,大学生的权益意识日渐萌发并逐步增强。高校教育管理者应当客观理性地看待大学生的权益意识,加强对大学生权益意识的教育引导,纠正当前部分大学生权益观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把“注意”比喻为通向心灵的“一个唯一的门户”,他说:“知识的阳光是通过这扇门户照射进来的。”  学生走神是教师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之一,让所有学生集中注意力,神情专注地投入到课堂,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实,学生跟成年人一样,如果他们不被眼下的事情吸引,他们就会找别的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所以,对待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教师需要有一颗平常心。  不过,教师有责任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利
"数字信号处理"是电子信息类学员必修的主干课之一,其地位相当于电气时代的"电工基础",是21世纪信息化时代打开电子信息科学的一把钥匙。该课程一方面以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及
在实际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面对丰富的写作素材却不知道如何为己所用。一篇八百字的作文,往往会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是在照抄事例,以至于文体不分。所以,如何引导学
高等教育理念、高等教育观念、高等教育思想、高等教育理想、高等教育目的、大学理念、大学办学理念同属于高等教育领域观念形态的概念,含义相近、性质相似但又有所区别,但在高
高考中语言运用部分历来被称作“高考的试验田”,它的最大特点是变化和创新,是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检测,是检查学生语文能力的风向标,或者说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可以从这个部分得到体现。如何应对从而熟练把握语用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即研究高考试题与总结规律找方法。  一、2012年高考语用题回顾  2012年高考语用题用一个词概括就是“归真”。所谓“归真”是指2012年高考语用题没有很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