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改的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逐步深入到课堂,成为了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出现了许多令人惊喜的现象:问题可由学生来提出,结论可由学生来探究,方法可由学生来摸索,结果也可由学生来评价,甚至可以让学生上讲台讲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挑战知识权威。课堂中的合作讨论学习形式上“热闹”,却有“自由市场”的感觉,一些学生随心所欲,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教师一提出问题,便不加思考地胡乱猜想,讨论中我们只听到少数学生的声音等。事实上,这种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学习往往流于形式,学生的收获甚微,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种“探究式”无异于“放羊式”了。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进行有效的课堂控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般来说,教学的各个方面都需要控制,根据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我认为尤其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
一、充分的课前预设,调控教学内容的方向
语文学科有着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不同的性质特点,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一篇课文经常储存着多样又复杂的信息。如果教师在课前没有对每篇课文要教什么做好充分的预设,语文课上完后很可能就变成了一堂知识课、历史课、德育课甚至数学课。
例如,在教授《米洛斯的维纳斯》这一课时,我查看了众多的教案和课堂实录,发现很多课都将设计重点放在了理解“残缺美”的艺术观点,提高学生审美修养上,而我认为我们上的是一堂语文课,并非是美术课、鉴赏课。语文课必须以语言教学为中心,要踏踏实实的提高学生的语言基本功。语文课应有实际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获得一定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因此在课前我就将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梳理文章的思路,品味文中的关键语句上。
再如,《谏伐匈奴书》一课,它所在的单元是实用文体单元。我们在教授之前就应确定好,我们在讲授时不能只疏通字面意思,解决文言知识就算完成任务,也不能像历史课那样详细讲解汉民族与匈奴复杂的历史斗争,重点分析攻打匈奴会有哪些弊端 。而讲课的重点应该是作为一篇臣子向皇帝进谏的文章它是如何构思的,为什么主父偃进谏既能说服汉武帝又能保全住自己。
有人说,语文教学的内容是大杂烩。这一方面是由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所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没有对语文教学的信息进行控制所造成的。如果没有对教学内容的预先把控,语文教学中常会出现老师一节课滔滔不绝地讲下来。好些内容却与学生学习语文无关,有些虽然与学习语文有关,但是学生早已知道,真正于学生有用的信息,就那么一两句,甚至一句也没有的现象。有鉴于此,对语文教学的内容进行定性控制就大有必要。只有教师在课前有充分的预设才能把控好课堂教学内容的方向,让学生在语文课上真正学习到语文知识。
二、灵活多变,调控教学程序
(一)把握课堂控制的时机
新课程标准反对教师包办代替,反对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但这并不等同于将课堂完全放手给学生,教师也要在其中起到主导与调控的作用。
有这样一堂课,设计的课型是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解答,想法是很好的,遗憾的是问题提出来以后没有经过筛选、整理和重组,而是将所有问题逐一讨论、解答。结果,课堂就被这些问题牵着鼻子走,没有了重点,课上失败了。
再如,我在讲授《烛之武退秦师》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每组学生补充出秦王在听到烛之武的每句话后的不同反应。有一组的学生在展示时,除了朗读还想配以表情和动作,可表演的学生动作表情极其夸张,以致学生只关注了他的表演,忽略了文本本身。
课堂调控的在教学中是很关键的。如果调控不当,课堂会失去控制,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所以,作为教学工作者,能够准确把握课堂控制的时机是十分必要的。
(二)随机开发新的教学资源
不管老师在课前预设时有多么周到的考虑,也不可能穷尽也不必穷尽课堂的所有的变化,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那么就要求教师要凭借教育智慧在教学中机智生成,即在教学实践中因学情的变化,对目标、内容、过程、方法做出恰切的调整。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机开发”新的教学资源,适时利用这种新的教学资源,从而产生有价值的问题,使课堂闪光,使学生顿悟,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或方法上实现自我建构。
比如,在梳理《祝福》的情节祥林嫂改嫁后夫死子殇再回鲁镇时,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这时人们不应该再叫她祥林嫂了,应该叫她贺嫂呀?我意识到学生的这个问题是新旧思想的一种冲撞,而这种冲撞恰恰反映了祥林嫂悲剧的实质。于是顺着这一学生的思路,趁势问到:“祥林嫂改嫁后,为何人们不称呼她贺嫂或贺六嫂呢?是人们叫顺口了一时改不过来,还是当地的风俗习惯如此呢?”学生们展开了讨论,并明白了这样的称呼正是当时“好女不嫁二夫”观念的体现,反映了人们对改嫁妇女的鄙视奚落,这也正体现了作家“细微平常处见世界”的风格。
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捕捉从学生中产生的问题资源,“接住学生抛来的球”,随机调整思路,经过激励、点拨,再“把球抛给学生”,让学生享受这思维碰撞的乐趣。课堂是活的、会变化的,惟其活、变,我们的课堂才会丰富多彩、充满活力。面对学生提出的新问题、不如人意的回答、出人意料的思维障碍等,教师应从容以对,灵活机变,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调控,使课堂的节奏、氛围迅速改善。
语文教学涉及面广,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开放了,学生思维活跃了,创新意识增强了,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变化也更多样了。所以,要做到语文课堂的有效调控,难度很大。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有宽厚的知识、浓厚的功力、深厚的沉淀,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增强处理教材的能力和驾驭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只有充分的课前预设才能孕育专业的生成,在课堂上灵活多变的教学调控才能让课堂才能让语文课堂展现出一片诗意般的精彩!
一、充分的课前预设,调控教学内容的方向
语文学科有着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不同的性质特点,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一篇课文经常储存着多样又复杂的信息。如果教师在课前没有对每篇课文要教什么做好充分的预设,语文课上完后很可能就变成了一堂知识课、历史课、德育课甚至数学课。
例如,在教授《米洛斯的维纳斯》这一课时,我查看了众多的教案和课堂实录,发现很多课都将设计重点放在了理解“残缺美”的艺术观点,提高学生审美修养上,而我认为我们上的是一堂语文课,并非是美术课、鉴赏课。语文课必须以语言教学为中心,要踏踏实实的提高学生的语言基本功。语文课应有实际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获得一定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因此在课前我就将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梳理文章的思路,品味文中的关键语句上。
再如,《谏伐匈奴书》一课,它所在的单元是实用文体单元。我们在教授之前就应确定好,我们在讲授时不能只疏通字面意思,解决文言知识就算完成任务,也不能像历史课那样详细讲解汉民族与匈奴复杂的历史斗争,重点分析攻打匈奴会有哪些弊端 。而讲课的重点应该是作为一篇臣子向皇帝进谏的文章它是如何构思的,为什么主父偃进谏既能说服汉武帝又能保全住自己。
有人说,语文教学的内容是大杂烩。这一方面是由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所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没有对语文教学的信息进行控制所造成的。如果没有对教学内容的预先把控,语文教学中常会出现老师一节课滔滔不绝地讲下来。好些内容却与学生学习语文无关,有些虽然与学习语文有关,但是学生早已知道,真正于学生有用的信息,就那么一两句,甚至一句也没有的现象。有鉴于此,对语文教学的内容进行定性控制就大有必要。只有教师在课前有充分的预设才能把控好课堂教学内容的方向,让学生在语文课上真正学习到语文知识。
二、灵活多变,调控教学程序
(一)把握课堂控制的时机
新课程标准反对教师包办代替,反对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但这并不等同于将课堂完全放手给学生,教师也要在其中起到主导与调控的作用。
有这样一堂课,设计的课型是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解答,想法是很好的,遗憾的是问题提出来以后没有经过筛选、整理和重组,而是将所有问题逐一讨论、解答。结果,课堂就被这些问题牵着鼻子走,没有了重点,课上失败了。
再如,我在讲授《烛之武退秦师》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每组学生补充出秦王在听到烛之武的每句话后的不同反应。有一组的学生在展示时,除了朗读还想配以表情和动作,可表演的学生动作表情极其夸张,以致学生只关注了他的表演,忽略了文本本身。
课堂调控的在教学中是很关键的。如果调控不当,课堂会失去控制,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所以,作为教学工作者,能够准确把握课堂控制的时机是十分必要的。
(二)随机开发新的教学资源
不管老师在课前预设时有多么周到的考虑,也不可能穷尽也不必穷尽课堂的所有的变化,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那么就要求教师要凭借教育智慧在教学中机智生成,即在教学实践中因学情的变化,对目标、内容、过程、方法做出恰切的调整。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机开发”新的教学资源,适时利用这种新的教学资源,从而产生有价值的问题,使课堂闪光,使学生顿悟,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或方法上实现自我建构。
比如,在梳理《祝福》的情节祥林嫂改嫁后夫死子殇再回鲁镇时,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这时人们不应该再叫她祥林嫂了,应该叫她贺嫂呀?我意识到学生的这个问题是新旧思想的一种冲撞,而这种冲撞恰恰反映了祥林嫂悲剧的实质。于是顺着这一学生的思路,趁势问到:“祥林嫂改嫁后,为何人们不称呼她贺嫂或贺六嫂呢?是人们叫顺口了一时改不过来,还是当地的风俗习惯如此呢?”学生们展开了讨论,并明白了这样的称呼正是当时“好女不嫁二夫”观念的体现,反映了人们对改嫁妇女的鄙视奚落,这也正体现了作家“细微平常处见世界”的风格。
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捕捉从学生中产生的问题资源,“接住学生抛来的球”,随机调整思路,经过激励、点拨,再“把球抛给学生”,让学生享受这思维碰撞的乐趣。课堂是活的、会变化的,惟其活、变,我们的课堂才会丰富多彩、充满活力。面对学生提出的新问题、不如人意的回答、出人意料的思维障碍等,教师应从容以对,灵活机变,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调控,使课堂的节奏、氛围迅速改善。
语文教学涉及面广,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开放了,学生思维活跃了,创新意识增强了,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变化也更多样了。所以,要做到语文课堂的有效调控,难度很大。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有宽厚的知识、浓厚的功力、深厚的沉淀,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增强处理教材的能力和驾驭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只有充分的课前预设才能孕育专业的生成,在课堂上灵活多变的教学调控才能让课堂才能让语文课堂展现出一片诗意般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