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我园园本课程建设的基本策略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teris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园本课程能够提高幼儿园办园品位和办学质量,许多幼儿园纷纷开展园本课程建设。笔者从自身幼儿园如何构建的“基本课程+特色课程”的个性化园本课程出发,对课程构建的三条策略“选用改编、突出特色、适度调整”进行阐述。
  园本课程建设是以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为指导,以幼儿园现实的环境和条件为背景,以幼儿现实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幼儿园教师为主体进行课程建设的活动。我国对园本课程建设的探索始于1999年,许多幼儿园纷纷按照自己的理解开展园本课程建设的探索,现在虽然没有形成科学的模式,但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建设园本课程,走内涵发展之路,是办有特色、高品质幼儿园的必然趋势。多年来,我园也在进行园本课程建设的探索,在立足于幼儿、教师、家长的原有基础上,整合各方资源,在“选用改编、突出特色、适度调整”的策略下,构建了“基本课程+特色课程”的个性化园本课程。
  一、“选用改编”形成基本课程
  专家们对园本课程建设的阐述、论证五花八门,但笔者认为,从实践角度上分,园本课程的建设不外乎是开发和选用改编两种。课程的开发是指在促进幼儿和谐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涉及幼儿教育的各个领域(社会、自然、健康、艺术、语言等),开展实质性的探索,形成科学的园本课程体系。这种课程几乎全都是生成课程,对教师的敬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都要求较高。这对大部分从事实践工作的幼儿园和一线师来说,没有专家理念引领,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很难做到的。而园本课程的选用和改编是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精神指导下,从专家们制定的众多课程中选用一种合适的课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根据本园教师、幼儿、资源等实际情况,对原有课程进行一定的修改,初步形成园本化课程。两者相对而言,后者所花的人力、物力、精力明显较少,比较易于实施和操作,更能激发教师的对课程的反思和执行能力。因而,我园课程的建设中,第一个基本策略就是“选用改编”,在众多教材中,选用一种教材做为课程主线,每学年进行课程方案反思,针对不足及时进行改编。如我园把《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作为幼儿园课程主线,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课程中“数学领域”教材中数概念比较模糊,跳跃性大,幼儿比较难掌握,于是,通过参考其它课程教材,选择了《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中的“数学领域”教材,这样,《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加《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就初步形成我园基本课程。
  二、“突出特色”形成特色课程
  园本课程具有独特性,这种独特性的表现可归于幼儿园的办园特色,而“特色”就是能区别于其他幼儿园的课程风格、形式,是由本园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具体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是本园所独有的课程。因此,进行园本课程建设时,更重要的是能够突出本园的特色,把幼儿园已形成的特色优势形成特色课程,并加进原有基本课程里,使之系统化、规范化,从而形成真正具有鲜明个性的园本化课程。而这种课程更注重自主研发,更能实现自己独特的教育价值,真正体现园本课程的实质。为此,我园在基本课程已形成基础上,重点运用了“突出特色”策略,进行了特色课程的建设研究。通过坚持不懈的课题研究带动,形成办园特色,并在特色基础上继续加强研究,形成特色课程。到目前为止,我园借助两个课题研究:《幼儿园礼仪启蒙教育课程研究》和《分享阅读教育策略的研究》,构建了礼仪+早期阅读教育的机关三幼园本特色课程,并规定在开展基本课程教学的基础上,每周必须要开展两次阅读教学活动和一次礼仪教学活动,从而保证特色课程的有效开展,促进了课程的园本化、个性化。
  三、“适度调整”优化课程体系
  多年的探索研究,我园构建了基本课程+特色课程(礼仪、阅读)的机三幼课程体系。但是,我们认为,园本课程应该是动态的,只是相对稳定,是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种动态是指课程体系不是一成不变,幼儿园要根据办园宗旨或发展规划或是研究工作重点,不断调整,保证课程的全面性、规范性和灵活性。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园充分发挥“适度调整”策略,通过反思——调整——再反思的模式,调整基本课程和特色课程的执行时间比例,或是对特色课程中的具体内容进行丰富和扩充,使课程内容在突出特色的同时,真正达到平衡。如为了规避缺失,保证课程的全面性、规范性,我园在课程时间安排上不断进行调整,将礼仪教学活动变为非正式教学活动,贯穿一日活动各环节中,不再有专门的时间安排;减少基本课程中的语言领域教学时间,保证阅读教育活动时间等等。又如为了深化个性,我园在编制出以经典绘本为主的正式阅读教学,以亲子自制绘本为辅的非正式阅读教学的活动内容体系。同时,将分享阅读、各种优秀体裁的书本加入到课程中,不断进行实践和调整,构建了一种分享、开放、变化的阅读课程。“适度调整”策略的有效实施,达到优化课程体系目的,进一步彰显园本课程本质。
  总之,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建立以幼儿园为本、以儿童发展为本的课程园本化体系,是推动幼儿园整体发展、加强幼儿园课程建设与管理、提升幼儿园教学质量的关键。
其他文献
阅读是在英语学习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四种基本技能之一。阅读理解是英语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但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 而是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考查,是在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和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构建自主学习的框架。阅读也是学习英语的主要输入方式,通过阅读从书面语言材料中吸取知识和获取所需信息,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能否
期刊
从2008年课程改革以来,尤其是我校进行的课堂模式大改革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推陈出新,焕发了勃勃生机。对于教师语文体系的建立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有极大的帮助。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2014年新学年伊始,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再一次得到深化升华,人人配备平板电脑,实现了从“组组通”到“人人通”的飞跃,在海量的知识里遨游,学生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但是静下来反思,我们的改革仍有改进之处。只有不断完美完善,我们
期刊
这本书,压箱底好长时间了。读的时间也零零散散,不太系统。直到今年暑假,才算是把书粗浅的读完。读完之后,感受颇深,如一盏心灯,点点透亮。一盅绿茶,丝丝清凉。  假期读完了这本书后,又对吉老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白了一名出身在教师世家的吉老师怎样从浙江省安吉县荆湾小学走出来了,慢慢成长为优秀的语文名师。从书中,我有许多的收获。  一、做学问要精心,扎实,勤奋  心非静不能明,性非静不能养。静之为功大矣
期刊
根据《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课程性质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求,我对自己的课堂进行了改良。不仅有数学课的固定模式学习也有了语文课的人文意识,二者相统一在我的英语课堂中,让学生更自主学习英语,提高学习兴趣。  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中课程性质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生奠定基础。较以往的课标,2011版课标更突出了英语的人文性
期刊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部分小学已在三年级开设了英语课程。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符合语言学习的习得 规律。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对小学生进行外语训练,能最有效地促进其外语水平和母语水平的同步提高。小学英语对一个人的英语学习、终生学习及思维能力的培养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就新疆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等方面谈几点认识和思考:  一、新疆农村小学英语
期刊
每当开考试成绩分析会时,我们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学生审题不清,粗心。”学生真正是审题不清吗?是问我们的教师你平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了吗?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这就好比作战前的敌情分析,敌情不明是不可能有效地消灭敌人的。有的教师也知道审题的重要性,但在教学时,却不能根据具体题目的类型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致使学生在不解题意的情况下,胡乱地将题中的数字用运算符号连接起来,至于求的
期刊
一、从《初中生问卷调查表》入手,发现问题  结合学生现状和教学实际,我制作了《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资源利用情况问卷调查表》,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到两条信息:一是部分学生不喜爱英语学习,没兴趣,被动接受,学习难度大。另外少数学生对写作题缺乏信心,作文中摆脱不了母语表达格式的束缚,有不良的心理和写作劣习,甚至对写作望而生畏,逃之夭夭。细心分析着我陷入深思,设想,探索……,如何翻新花样点评学生作文调动学生习作
期刊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而且更要满腔热情地指导学生学会提问。布鲁巴克提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所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提出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既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提
期刊
新课改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充分显示了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这一方面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的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呢?  第一,用丰富的语言去燃起学生对知识的热情。  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播情感信息的最直接的工具。音色的清晰,语调的抑扬顿挫,让学生随着教师语态变化或欢快,或悲壮,或高亢,或低沉,陶醉于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到教师的语言美,使师生间产生共鸣,
期刊
当前,《品德》学科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发展至今,我们惊喜地发现: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了,教学形式丰富了,教学领域拓宽了,知识结构整合了,学科特点突出了等等,一系列的变化,好像让我们觉得品德社会学科的效率很高。然而,当我们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这些仿佛高效的课堂,却发现有些课打着新课改的旗号,过分强调新潮,注重形式,盲目跟风,变得浮躁了,肤浅了,眩目了,甚至是无效了。其中突出存在的问题就是课堂活动多而教学效果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