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切割课时,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有着自己的独特性,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除了略读课文、选学课文之外,一篇课文的教学时间都安排2至3课时(人教版)。这2至3课时该如何分配,势必会考虑切割的问题。经常会听到一些为课时切割而苦恼的声音,下面是笔者看到的几种现象。
  现象一:一些公开课,我们发现上第一课时的教师往往把第二课时的内容一起上了;而上第二课时的老师除了初读课文、生字教学外,其他的内容也一起上了。老师们总觉得理解感悟才是展示的主要内容。由此带来的后果是,课时分配不均,内容过于集中,一堂高密度的课,学生势必要高负荷运作,很容易疲劳,影响学习效率。
  现象二:大多数特级教师喜欢上完整课,我们非常欢迎,结果往往是两堂课连着上,80分钟一气呵成,甚至上了90分钟、100分钟的不在少数,我们还是看不清切割点在哪儿。而我们的常态语文课,三四年级每周7节课,五六年级每周6节课,五天中大多数只有一节语文课。由此可见,合理切割课时的重要性。
  现象三:开无轨电车,上到哪儿是哪儿,明天接着上。如此随意的课堂,第二天孩子们早就忘了昨天的内容,无论是思维还是情感,都已经难以继续。课堂效率自然高不到哪儿去。
  笔者认为课时与课时之间的切割点至关重要,直接影响课堂效率。本人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来切割课时,才真正提高课堂有效性。
  
  一、根据文本结构来切割
  
  结构是文本的骨架,是布局谋篇的手段。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桂林山水》,文章以“桂林山水甲天下”总领全文,围绕这一名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漓江的水有三大特点:静、清、绿,桂林的山也有三大特点:奇、秀、险。最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通俗一点说,这就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在教学时我是这样安排的,第一课时在孩子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的基础上,梳理文章的结构,归纳水和山的特点,并把结构图展示在黑板上,感受总分总的结构美。第二课时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去感悟桂林山水的美,领略大自然的杰作,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根据文本结构来切割课时,学生的思维清晰,习得了布局谋篇和遣词造句的方法。给学生的发展留下了许多空间。
  
  二、根据情感发展来切割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巨人的花园》讲的是巨人禁止儿童进入他的花园,并砌起了围墙,结果花园里一年四季都冰雪覆盖。后来,巨人从一个孩子身上得到启示,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春天。于是,他拆除了围墙,孩子们来到了他的花园,春天也随之来到了他的花园。我校一位老师执教了《巨人的花园》一课。第一次试讲,她把切割点放在巨人砌起了围墙,阻止了孩子,阻止了春天,而把巨人拆除围墙部分放第二课时学习。实施下来的效果不理想,整堂课学生处于一种低沉的状态,萦绕在被冰雪覆盖的氛围之中,而且最大的问题是这种不良情绪的影响延续到课外,甚至有粗野的行为出现。
  为了排除这种现象,我们改变了课时切割点,第一课时主要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是一座怎样的花园?而把“巨人从砌墙到拆墙,从阻止孩子到欢迎孩子,最后花园里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完整地在第二课时呈现。学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后,深刻地感受到了文本给予我们的价值取向。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保护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为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铺砖引路。
  
  三、根据行文线索来切割
  
  线索,可以把文章内容有机地连缀起来,它是贯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节脉络,它像链条一样,串联起文章中的人、事、景、物等。
  人教版五下《将相和》可以分三课时来教学,第一课时整体感知,了解三个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第二课时以蔺相如的言、行为线索,感受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第三课时以廉颇的言、行为线索,感受他威震朝野,秦王也惧他几分,知道他屯兵边界则不敢妄动。他耿直畅快,当蔺相如的职位比他高时,他毫不遮掩地表达了自己的怨气。他勇于改过,一员老将脱下战袍,背上荆条,登门请罪,其精神令人敬佩。
  根据行文的线索进行切割,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于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正确把握文本线索,准确地理解、剖析文章。
  
  四、根据课后习题来切割
  
  课后习题是每一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这一课的教学要求。关注课后习题,不仅有助于我们确定学习目标,还可以利用它来分割教学课时。比如人教版五上的《新型玻璃》课后有三个习题: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它们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表格,把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填在表格里。2.举例说一说,作者在介绍各种玻璃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3.请你试着做一回小发明家,把你想发明的玻璃用你喜欢的方式写出来。第一课时我们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完成习题1,既有个体思考的空间,又有小组合作的机会。第二课时重点解决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然后当堂反馈掌握的情况,让学生运用一些说明方法介绍自己想发明的玻璃,这就是课后习题2和3的内容。
  切割课时的方法有许多,但是不管采用何种方法,我们要关注学情,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来切割课时,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其他文献
贵阳市提前5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增速在全国省会城市中连续5年排名第一,总量超过3个省会城市,市民获得感不断提升,各项事业再攀新高。
贵州省大力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农村风气有了明显好转,农民文化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农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有力地推动了农
作为写人记事类文本究竟需要教什么?《郑成功》是苏教版六年级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民族英雄郑成功与荷兰侵略者进行战斗.并从侵略者手中夺回宝岛台湾和建设台湾的事。文本赞颂了郑
我们先从一幅儿童画《心愿》说起,画面上画的是一轮金月挂在蒙蒙的夜空中,柳条垂下来,纹丝不动,一条轻淡的斜线将月亮分为均匀的两份,一半画了边防军手握钢枪站在山峰上,一半画了年
数学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因此,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那么,如何在实施评价中关注数学文化生态建构呢?其实质就是数学教学及评价回归到学生的发展上,要淡化其评价的功利性,而立足实际真正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要转变我们的评价观念,变重结果轻过程为更加关注学习过程;还需要我们转变评价方法,从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到更关注学生
新课程大力提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不是不加选择地用,不分轻重地用,不合时宜地用。那么,如何让各类课程资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体现其应有的价值?本人通过自身的探索实践和汇聚一线名师的设计智慧,认为以文本为主线,讲求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适度”“适宜”“适时”,实现课内外资源有机整合,就会让语文课堂精彩起来,活跃起来,亮丽起来,高效起来。    一、服务为本,辅助为重,讲求课堂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适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由此可见,评价只是一个过程或者是一种手段,它在实施过程中,应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从而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我周围的教师,也包括我在内,在课堂中评价学生的语言就只有这
在CD-3700血球计数仪的使用过程中应该认真做好仪器的定标、质控、管理、维护工作,并熟知仪器采用的各种方法和和原理。认真分析数据结果,结合传统的手工计数和分类方法,仪器出
授课内容:  苏教版三下习作8:看图编写童话故事  教学理念:  对学生来说,这次“会写”,下次还“想写”;对教师来说,“不要太像作文课,要上大家都能上的常态课”。在操作层面,让学生写什么内容不是个问题,因为教材已经提供了四幅图画,但在四幅图的指导上要有所侧重,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学生就不知道写什么,教学效率也不会高。本次习作,要让学生明白,编写童话故事的目的,是劝诫他人改正不良习惯,学生明白为何
贵州以新能源汽车为抓手,健全汽车产业发展新体系,力争到2020年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汽车产业是一个产业关联性强、规模经济效益明显、资金和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