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儿童体适能方面的研究和开展也逐渐得到更多的关注,近些年来,少年儿童健康状况持续下降已经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5-7岁的儿童处于体育教育的特殊时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体育基础,但肢体动作处于初步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他们存在着欠缺与不足。正处于幼小衔接的关键阶段,在体育教育中重视儿童的动作发展和课程教育的衔接尤为重要,因此本文从儿童体适能视角对5-7岁体育课程构建的理念、目标、内容、原则等四方面进行论述,形成初步的课程框架,提出自己的建议,丰富5-7岁体育课程理论知识,促进儿童体育课程的发展。
【关键词】体适能;儿童;体育课程
1我国儿童体适能及5-7岁体育课程基本现状
1.1儿童体适能发展状况
根据调研报告显示,我国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趋势达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在体质与健康问题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营养状况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数量加速增长,耐力素质下降等,具体表现在肥胖问题、势力问题和体育课的达标问题,儿童体适能存在一定的危害,肌体健康问题如代谢类慢性病开始“入侵”未成年人群体。有些在读中学甚至小学的学生由于超重、肥胖而罹患糖尿病、高血压, 不得不长期服用降糖、降压的药物。
1.2 5-7岁儿童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学校教育普遍存在思想观念落后,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体育课程和其他的语文数学课无法“平起平坐”等问题,在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儿童体育课程体系,现在大部分依然采用的是传统体育课的教学模式,课程内容与目标简单,教学方法单一,没有规范性,因此不能保证儿童身心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我国的高考制度对体育的压制,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除非升学的迫切需要或者孩子天生体弱多病,家长才会关注孩子的体适能发展状况。
2 5-7岁体育课程构建的体适能依据
2.1课程目标构建依据
课程目标是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基础,儿童体适能课程在目标构建方面,要从情感目标、运动技能目标和心理健康与适应社会目标进行设计。课程目标具有层次性、阶段性、整体性和递进性的特征,要根据小学的体育课程目标结合5-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制定体适能课程,要在过程中不断激发儿童的兴趣,促进体适能课程有序开展并达到良好的效果。将传统的体育课程目标和体适能课程目标结合,为5-7岁儿童设定课程目标,要在培养学生健康的行为和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激励她们学习和养成良好的习惯。
2.2课程原则构建依据
查阅文献期刊,总结5-7岁儿童体育课程构建的原则主要有:游戏原则、适量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安全原则、科学性原则、身体全面协调发展原则。原则是指在说话、行事时所依据的准则,在工作方面要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原则、思想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等。根据体适能分为运动相关体适能和健康相关体适能两类,需要发展5-7岁儿童的弹跳、爆发力、平衡感、协调能力、心肺耐力和柔韧性等,要发展各个方面的体适能。因此,构建5-7岁体育课程应该严格遵循体适能的课程原则。
2.3课程内容构建依据
在儿童敏感期理论中儿童学习的“敏感期”定义是指个体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某一特定发展时期或阶段,对外界环境中的某一刺激极为敏感或可以发展的水平最高。准确把握5-7岁儿童敏感期,使他们学习最适合身体发展的体适能内容,儿童将会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反之错过敏感期以后要想达到较高的水平是很困难的,因此选择合适的体适能内容和敏感期相吻合,对于增强儿童的身心健康具有一定的价值。
3 5-7岁体育课程构建设计
3.1课程设计理念
儿童体适能课程设计理念是以动作为主,体能为辅,机能垫后。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是动作模式、动作技能、运动技能、体能素质;第二是认识发展、语言发展;第三是性格发展、情感发展;第四是心理健康、品格培养。在5-7岁年龄段要遵循培养规则意识,为后阶段的专项学习和团队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因此在5-7岁体育课程种要通过动作模式培养规则意识,将更多的动作组合起来,通过情景设计把基本的动作模式融入到课程中。
3.2课程设计目标
为了儿童能够安全有效的应付日常生活中身体所承受的冲击和负荷,免于过度疲劳,并有多余的体力去享受体育休闲与娱乐活动的能力:增强儿童的自信心,锻炼意志,培养勇敢的精神;运动技能目标:培养孩子自学的能力,加强抗干扰的能力,自觉遵守体育规则,有集体主义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3课程设计内容
课程的制定要考虑到生理学方面,选择适合5-7岁学生体适能发展的需要内容,根据儿童体适能的定义,5-7岁应该注重培养规则意识。此时期,是激发孩子热情与愉快的重要时期,要让孩子在参与游戏过程种感受运动的快乐,促进他们喜欢并保持对运动的热爱,主要包括身体移动如跑步、爬行、蹦跳、跨越、行走、滚翻等,身体操控如拿捏、抓握、拍击、抛投、传接、蹬踢等,身体平衡如直立、弯身、转体、伸展等。依据体适能内容进行体育课程的设计增添了趣味性,让孩子在玩中掌握了基本技能。
3.4课程设计原则
课程设计要循序渐进原则、适量性原则、身体全面协调发展原则、科学性原则和游戏性原则,内容的安排上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运动负荷适宜的基础下锻炼身体。体适能分为运动相关体适能和健康相关体适能,需要发展儿童的弹跳、爆发力、平衡感、协调能力、心肺耐力和柔韧性等,要发展各个方面的体适能,不宜进行单项的练习,否则影响儿童身体的均衡性发展,5-7岁儿童着重需要注意的是游戏性原则和适量性原则,要在合理搭配和协调上,才能保证得到适宜的刺激,
4总结与建议
4.1总结
构建的儿童体适能视域下5-7岁幼儿体育课程能够很好的发展幼儿的各项体适能。儿童体适能视角下儿童体育课程的设计原则、设计理念以及内容的选择,使儿童体适能得到发展,增强运动兴趣,培养体育意识,为以后的体育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培养优秀的意志品质,5-7岁儿童体育课程要注重动作发展,运动技能的掌握以及培养运动习惯,在发展各项指标的同时加强孩子规则意识。
4.2建议
(1)完善体适能课程,把握儿童体适能知识结构,课程研究不断与时俱进提高研究水平,让儿童在快乐中学到基本技能,各协会和社会组织进行宣传儿童体适能课程的普及与开展。(2)引入家庭教育,加强家长的教育,转变传统的观念,注重孩子的体适能发展,为5-7岁孩子提供有针对性、趣味性强的体育课程,让孩子在玩中得到有效的锻炼。(3)学校以及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教育活动,幼儿体育相关专家学者们编撰具体的幼儿体育课程教材,形成具有科学性的专用教材。
参考文献
[1]杨云淞. 按国家标准器材重新构建上海市中小学篮球教学内容体系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2]熊俊.体育特色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6
[3]李劲,全胜.儿童动作发展视域下5-7岁体育课程一体化理论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8):5-8
[4]汤强,盛蕾,左弯弯等.儿童体力活动特征3年跟踪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4年,33(5):419-425
作者簡介:杜昭萱,女,汉族,河北唐山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关键词】体适能;儿童;体育课程
1我国儿童体适能及5-7岁体育课程基本现状
1.1儿童体适能发展状况
根据调研报告显示,我国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趋势达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在体质与健康问题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营养状况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数量加速增长,耐力素质下降等,具体表现在肥胖问题、势力问题和体育课的达标问题,儿童体适能存在一定的危害,肌体健康问题如代谢类慢性病开始“入侵”未成年人群体。有些在读中学甚至小学的学生由于超重、肥胖而罹患糖尿病、高血压, 不得不长期服用降糖、降压的药物。
1.2 5-7岁儿童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学校教育普遍存在思想观念落后,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体育课程和其他的语文数学课无法“平起平坐”等问题,在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儿童体育课程体系,现在大部分依然采用的是传统体育课的教学模式,课程内容与目标简单,教学方法单一,没有规范性,因此不能保证儿童身心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我国的高考制度对体育的压制,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除非升学的迫切需要或者孩子天生体弱多病,家长才会关注孩子的体适能发展状况。
2 5-7岁体育课程构建的体适能依据
2.1课程目标构建依据
课程目标是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基础,儿童体适能课程在目标构建方面,要从情感目标、运动技能目标和心理健康与适应社会目标进行设计。课程目标具有层次性、阶段性、整体性和递进性的特征,要根据小学的体育课程目标结合5-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制定体适能课程,要在过程中不断激发儿童的兴趣,促进体适能课程有序开展并达到良好的效果。将传统的体育课程目标和体适能课程目标结合,为5-7岁儿童设定课程目标,要在培养学生健康的行为和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激励她们学习和养成良好的习惯。
2.2课程原则构建依据
查阅文献期刊,总结5-7岁儿童体育课程构建的原则主要有:游戏原则、适量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安全原则、科学性原则、身体全面协调发展原则。原则是指在说话、行事时所依据的准则,在工作方面要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原则、思想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等。根据体适能分为运动相关体适能和健康相关体适能两类,需要发展5-7岁儿童的弹跳、爆发力、平衡感、协调能力、心肺耐力和柔韧性等,要发展各个方面的体适能。因此,构建5-7岁体育课程应该严格遵循体适能的课程原则。
2.3课程内容构建依据
在儿童敏感期理论中儿童学习的“敏感期”定义是指个体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某一特定发展时期或阶段,对外界环境中的某一刺激极为敏感或可以发展的水平最高。准确把握5-7岁儿童敏感期,使他们学习最适合身体发展的体适能内容,儿童将会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反之错过敏感期以后要想达到较高的水平是很困难的,因此选择合适的体适能内容和敏感期相吻合,对于增强儿童的身心健康具有一定的价值。
3 5-7岁体育课程构建设计
3.1课程设计理念
儿童体适能课程设计理念是以动作为主,体能为辅,机能垫后。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是动作模式、动作技能、运动技能、体能素质;第二是认识发展、语言发展;第三是性格发展、情感发展;第四是心理健康、品格培养。在5-7岁年龄段要遵循培养规则意识,为后阶段的专项学习和团队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因此在5-7岁体育课程种要通过动作模式培养规则意识,将更多的动作组合起来,通过情景设计把基本的动作模式融入到课程中。
3.2课程设计目标
为了儿童能够安全有效的应付日常生活中身体所承受的冲击和负荷,免于过度疲劳,并有多余的体力去享受体育休闲与娱乐活动的能力:增强儿童的自信心,锻炼意志,培养勇敢的精神;运动技能目标:培养孩子自学的能力,加强抗干扰的能力,自觉遵守体育规则,有集体主义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3课程设计内容
课程的制定要考虑到生理学方面,选择适合5-7岁学生体适能发展的需要内容,根据儿童体适能的定义,5-7岁应该注重培养规则意识。此时期,是激发孩子热情与愉快的重要时期,要让孩子在参与游戏过程种感受运动的快乐,促进他们喜欢并保持对运动的热爱,主要包括身体移动如跑步、爬行、蹦跳、跨越、行走、滚翻等,身体操控如拿捏、抓握、拍击、抛投、传接、蹬踢等,身体平衡如直立、弯身、转体、伸展等。依据体适能内容进行体育课程的设计增添了趣味性,让孩子在玩中掌握了基本技能。
3.4课程设计原则
课程设计要循序渐进原则、适量性原则、身体全面协调发展原则、科学性原则和游戏性原则,内容的安排上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运动负荷适宜的基础下锻炼身体。体适能分为运动相关体适能和健康相关体适能,需要发展儿童的弹跳、爆发力、平衡感、协调能力、心肺耐力和柔韧性等,要发展各个方面的体适能,不宜进行单项的练习,否则影响儿童身体的均衡性发展,5-7岁儿童着重需要注意的是游戏性原则和适量性原则,要在合理搭配和协调上,才能保证得到适宜的刺激,
4总结与建议
4.1总结
构建的儿童体适能视域下5-7岁幼儿体育课程能够很好的发展幼儿的各项体适能。儿童体适能视角下儿童体育课程的设计原则、设计理念以及内容的选择,使儿童体适能得到发展,增强运动兴趣,培养体育意识,为以后的体育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培养优秀的意志品质,5-7岁儿童体育课程要注重动作发展,运动技能的掌握以及培养运动习惯,在发展各项指标的同时加强孩子规则意识。
4.2建议
(1)完善体适能课程,把握儿童体适能知识结构,课程研究不断与时俱进提高研究水平,让儿童在快乐中学到基本技能,各协会和社会组织进行宣传儿童体适能课程的普及与开展。(2)引入家庭教育,加强家长的教育,转变传统的观念,注重孩子的体适能发展,为5-7岁孩子提供有针对性、趣味性强的体育课程,让孩子在玩中得到有效的锻炼。(3)学校以及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教育活动,幼儿体育相关专家学者们编撰具体的幼儿体育课程教材,形成具有科学性的专用教材。
参考文献
[1]杨云淞. 按国家标准器材重新构建上海市中小学篮球教学内容体系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2]熊俊.体育特色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6
[3]李劲,全胜.儿童动作发展视域下5-7岁体育课程一体化理论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8):5-8
[4]汤强,盛蕾,左弯弯等.儿童体力活动特征3年跟踪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4年,33(5):419-425
作者簡介:杜昭萱,女,汉族,河北唐山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