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微生物室间质评1012菌的鉴定与放线菌属的系统发生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2010年微生物室间质评1012菌进行鉴定,研究1012菌的分类学位置及放线菌属的系统分类现状。方法采用传统的细菌学形态检查、商品化的API、以及16S rRNA基因测序等多种手段对1012菌进行系统的鉴定。结合远程计算机系统提供的原核生物信息,构建放线菌属及相关细菌的16S rRNA基因的系统发生树,研究放线菌属的系统进化及1012菌与相关菌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1012菌为兼性厌氧、不形成芽胞的革兰氏阳性棒状菌,60多项生化实验,除L-阿拉伯糖发酵实验阴性,其余与图列茨放线菌一致。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012菌与图列茨放线菌的同源性高达99.8%,但与放线菌属的模式菌种——牛放线菌的同源性仅为90.6%。进一步的系统发生树亦表明,放线菌科的五个菌属清晰地聚类成9个“基因属”,小弯杆菌、动弯杆菌、放线杆菌、隐秘杆菌4个菌属分别包含单一的基因群,而放线菌属则包含了5个独立的基因群。结论1012菌可鉴定为图列放线菌,但从基因的角度上分析,当前的放线菌属的组成结构过于松散,可能会重新分类。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肺结核病患者氧氟沙星耐药的分布情况及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9-2010年上海市各结核病定点医院的447株对任意一种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和乙胺丁醇)耐药的菌株,同期随机选取151株对上述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全敏感菌株,对这598株结核分枝杆菌菌株进行氧氟沙星敏感性检测,分析氧氟沙星耐药的分布情况.收集肺结核患者的年龄、性别、抗结核治疗史和户籍资料,采用多因
结核分枝杆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对于结核病的治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WHO把比例法作为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检测的"金标准"[1],而多年来我国各级实验室普遍沿用绝对浓度法进行常规的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这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始终是争论的焦点.为了便于我国结核菌药敏信息与国外进行比较,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药敏信息,本研究对比例法与绝对浓度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药物敏感性的比较作了探讨。
期刊
病历摘要  患者男,72岁,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体温在39 ℃以上,畏寒,轻微咳嗽,痰少,无咽痛流涕,无腹痛腹胀,无尿频尿急,无乏力盗汗.在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WBC 1.5×109/L,Hb 132 g/L,PLT 100×109/L;骨髓穿刺示粒系增生低下;CT示两肺支气管肺炎表现.给予青霉素类、左氧氟沙星抗炎治疗(具体不详),体温仍反复升高;后又出现全身皮疹,无瘙痒,抗过敏治疗后皮疹无消退
期刊
目的 确定临床脓液标本中1株革兰阴性球杆菌K8756的分类学位置.方法 抽取患者深部脓肿物,置于Amies培养基室温保存、运输.脓液标本分区划线接种血平板、巧克力平板,置于35 ℃含5%CO2培养箱.采用API、Vitek2细菌鉴定系统,结合传统形态学检查、手工生化实验对分离株进行鉴定.从纯培养物提取脂肪酸、甲基化,采用气相色谱仪分析脂肪酸成分.PCR扩增16SrRNA基因并测序,对所测得的核酸序
目的 对一个遗传性FⅦ缺乏症家系进行F7基因突变检测,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FⅦ∶Ag,采用一期凝固法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PT、FⅦ∶C等凝血指标进行实验表型诊断.基因检测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及家系成员F7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侧翼、5'和3'非翻译区,发现突变位点用反向测序加以证实;用CLC Protein Workbench软件分析基因突变位点的物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浆细胞轻链限制性和细胞表面的一些免疫标记(如CD138、CD38、CD56、CD117)能够清楚地识别多发性骨髓瘤,监测治疗后的微小残留病.这些方法很可能成为多发性骨髓瘤重要的临床诊疗标志。
由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卫生部艾滋病临床专家工作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参比实验室共同举办的“第四届中国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病实验室诊断与临床高峰论坛”拟定于2011年4月27—30日在张家界市召开。本次论坛邀请国内外从事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病研究及应用的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并报告“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研究成果。集中分析我国病毒性
G-ALL是一种少见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亚型,胞质中可见到较多的粗大颗粒.我院诊断1例G-ALL,以胞质中含有粗大嗜天青颗粒的幼稚淋巴细胞为主,少数颗粒覆盖核上,形态似嗜碱粒细胞,在外院误诊为嗜碱粒细胞白血病.我院通过电子显微镜超微结构显示这些胞质颗粒实质类似多泡体 (瑞氏染色为嗜天青颗粒)或高尔基体.如此高比例的颗粒淋巴细胞形态学上容易误诊为其他类型白细胞,现报道如下,以进一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
期刊
ACS包括UAP、NSTEMI和STEMI,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其病变为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基础上的粥样斑块不稳定、破裂和继发血栓形成.人CXC趋化因子配体16(CXC chemokine ligand16,CXCL16)是属于CXC趋化因子亚家族的重要成员,它以可溶性或跨膜表达2种形式存在,具有趋化因子、清道夫受体及黏附分子等3种分子的功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1-2
期刊
miR作为一类内源性短序列[约21 ~25核苷酸(nt)]非编码的RNA,作用于基因的转录后水平,通过与mRNA的3’端非翻译区的特异性结合达到间接抑制翻译或直接降解mRNA的目的,进而参与调控机体细胞的增殖、分化、代谢、凋亡等生物学活动[1].近年研究发现,在免疫系统中,miR 对免疫细胞的生长、发育以及免疫功能的发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对二者的具体关系尚未完全明确.我们对当前二者关系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