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课堂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累,而且还有许多学生学不会,于是出现了许多不学习的学生,或不及格的学生。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提出我的教学主张为“易的物理课堂”。“易”可解释为和悦,改变,容易的意思。我要让我的课堂“易”化。
“易”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真诚的师生情感,让学生愉悦的学习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的学习,不以学习为负担反以学习为享受。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其中道理也是如此。人们在浓厚兴趣下所获得的一切,常会掌握的迅速而牢固。教师和学生构成了中学物理教学的两个重要的方面,学生的学科情感取决于对任科老师的喜爱,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对你的喜爱、崇拜会很快转移到你所教的科目中去,“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从而愉快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
“易”把我的物理课堂变得简约不简单
第一、把学习目标简明精确,我觉得每节课都要解读学习目标,告诉学生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让学生带有目的的学习。
第二、为自己的课堂“瘦身”
确定教与不教的内容,实现教学环节的简约来实现“瘦身”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做到:
1、集中力量讲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易混、易错、易漏点,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知识点,讲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
2、学生已会的不讲,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3、要减少教师讲和学生被动听的时间,增加学生说、学生做、学生互动的时间。
4、教师要做到有效提问,简洁明了。
例如:在《流速与压强》一课中知识点很简单,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我们就没有必要一再地讲解,只要学生明白道理会应用即可
所以我设计如下
学习目标的制定:知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能利用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相关现象。学习过程
一、通过实验得结论
1、教师演示,根据现象分析总结。
实验1:把乒乓球放在漏斗下方用嘴通过漏斗向下吹气,同时放开手。观察现象。
2、学生观察实验,根据现象分析总结。
实验2、如图向两张纸中间吹气,观察现象。
小组讨论交流5分钟
乒乓球能在漏斗下方不会掉下来,由物体的平衡条件可知,竖直方向除了受到重力以外,一定还受到一个向的压力。未吹气时没有这个现象,当吹气之后才产生这种现象,这个压力可能会跟什么有关系呢?
小结:
1、液体和气体,都具有性,统称为流体。
2、两个实验的共同之处是:流体在运动时才导致现象的产生。流体压强与有关,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
二、自主合作,教师精讲点拔,10分钟
1、阅读课本飞机的升力这一段,分析升力产生的原因?
2、鸟的翅膀的形状是上凸下平,主要作用是什么?
3、直升飞机能够飞行或盘旋在空中,也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吗?
三、展示交流,评价点拨10分钟
据你得到的规律解释现象:
1、两艘近距离并排的船在同向航行时,常常会不由自主的碰在一起,这是为什么?
2、在水龙头正下方有一乒乓球,若打开水龙头流出的水能各把乒乓球冲走?为什么?
3、公路上空有一片树叶正在下落,当一辆汽车正好通过时,该树叶是落向公路两边?还是落向公路中央,为什么?
四、练习题(略)本节课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或现象
老师在这节课中只需解决飞机的升力这个难点即可,没必要重复讲解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这个知识点。精心备课让学生易学物理:
1、我是一名学生。教是为学服务,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站在学生的角度,安排自己的教学工作”。应经常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学习内容的已知、未知、难易程度;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怎样学习才有兴趣?需要解决什么?困惑点在哪里?根据学生的实际,设想多种可能性,在物理课上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与引导。
2、我是一名物理教师。如果把物理教学比作一次难忘的旅行,老师的学习仅仅是先行一步,引导学生去欣赏沿途的美景才是真正的目的。何处住足,何处歇脚,怎样观赏等需要我们物理老师事先做周密的思考,进行精心的设计。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充分考虑到物理教学的复杂性,遇到不容易理解的难点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如动画设计、视频、微课等)往往比我們教师的讲解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实现知识的简单化。如我在讲《摩擦力》一节课时,自行车的前后轮所受摩擦力不容易理解,所以我采用了动画分析,简易明了,把难理解的知识简单化。在讲《浮力》一课时浮力产生的原因学生不好理解,通过视频实验讲解我个人认为要比我们教师做实验效果更好。
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强调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们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怀着教师的一份责任感,不放弃、不抛弃每一位学生。带着这份责任,引领学生共同走进我的物理“易”课堂!
“易”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真诚的师生情感,让学生愉悦的学习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的学习,不以学习为负担反以学习为享受。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其中道理也是如此。人们在浓厚兴趣下所获得的一切,常会掌握的迅速而牢固。教师和学生构成了中学物理教学的两个重要的方面,学生的学科情感取决于对任科老师的喜爱,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对你的喜爱、崇拜会很快转移到你所教的科目中去,“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从而愉快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
“易”把我的物理课堂变得简约不简单
第一、把学习目标简明精确,我觉得每节课都要解读学习目标,告诉学生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让学生带有目的的学习。
第二、为自己的课堂“瘦身”
确定教与不教的内容,实现教学环节的简约来实现“瘦身”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做到:
1、集中力量讲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易混、易错、易漏点,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知识点,讲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
2、学生已会的不讲,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3、要减少教师讲和学生被动听的时间,增加学生说、学生做、学生互动的时间。
4、教师要做到有效提问,简洁明了。
例如:在《流速与压强》一课中知识点很简单,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我们就没有必要一再地讲解,只要学生明白道理会应用即可
所以我设计如下
学习目标的制定:知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能利用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相关现象。学习过程
一、通过实验得结论
1、教师演示,根据现象分析总结。
实验1:把乒乓球放在漏斗下方用嘴通过漏斗向下吹气,同时放开手。观察现象。
2、学生观察实验,根据现象分析总结。
实验2、如图向两张纸中间吹气,观察现象。
小组讨论交流5分钟
乒乓球能在漏斗下方不会掉下来,由物体的平衡条件可知,竖直方向除了受到重力以外,一定还受到一个向的压力。未吹气时没有这个现象,当吹气之后才产生这种现象,这个压力可能会跟什么有关系呢?
小结:
1、液体和气体,都具有性,统称为流体。
2、两个实验的共同之处是:流体在运动时才导致现象的产生。流体压强与有关,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
二、自主合作,教师精讲点拔,10分钟
1、阅读课本飞机的升力这一段,分析升力产生的原因?
2、鸟的翅膀的形状是上凸下平,主要作用是什么?
3、直升飞机能够飞行或盘旋在空中,也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吗?
三、展示交流,评价点拨10分钟
据你得到的规律解释现象:
1、两艘近距离并排的船在同向航行时,常常会不由自主的碰在一起,这是为什么?
2、在水龙头正下方有一乒乓球,若打开水龙头流出的水能各把乒乓球冲走?为什么?
3、公路上空有一片树叶正在下落,当一辆汽车正好通过时,该树叶是落向公路两边?还是落向公路中央,为什么?
四、练习题(略)本节课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或现象
老师在这节课中只需解决飞机的升力这个难点即可,没必要重复讲解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这个知识点。精心备课让学生易学物理:
1、我是一名学生。教是为学服务,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站在学生的角度,安排自己的教学工作”。应经常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学习内容的已知、未知、难易程度;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怎样学习才有兴趣?需要解决什么?困惑点在哪里?根据学生的实际,设想多种可能性,在物理课上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与引导。
2、我是一名物理教师。如果把物理教学比作一次难忘的旅行,老师的学习仅仅是先行一步,引导学生去欣赏沿途的美景才是真正的目的。何处住足,何处歇脚,怎样观赏等需要我们物理老师事先做周密的思考,进行精心的设计。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充分考虑到物理教学的复杂性,遇到不容易理解的难点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如动画设计、视频、微课等)往往比我們教师的讲解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实现知识的简单化。如我在讲《摩擦力》一节课时,自行车的前后轮所受摩擦力不容易理解,所以我采用了动画分析,简易明了,把难理解的知识简单化。在讲《浮力》一课时浮力产生的原因学生不好理解,通过视频实验讲解我个人认为要比我们教师做实验效果更好。
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强调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们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怀着教师的一份责任感,不放弃、不抛弃每一位学生。带着这份责任,引领学生共同走进我的物理“易”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