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那就是真正的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他们是否成材,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衰。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初步形成时期,在他们的心灵世界播种下什么,将来一定会收获什么。如果在他们的心灵播下邪恶和伤害的种子,将来收获的可能是罪恶;如果播下自私自利的种子,将来收获的可能是贪婪;播下的是爱和善良的种子,将来收获的是幸福的果实;播下的是奉献与感恩的种子,收获的将是美好的人格。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在孩子的心灵播撒奉献和感恩的种子,播撒爱和善良的种子。
1 美德传承,润物细无声
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尊敬父母,不知道关心他人,又怎么能奢望他们爱祖国,爱人民呢?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不懂得去关心别人,因此,让他们懂得奉献和感恩,尊老爱幼,孝敬父母长辈,关心他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第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第一个镜头,是一位年轻的妈妈给年迈的婆婆端来洗脚水,为婆婆洗脚。跳过镜头,则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端着一盆水,很费力、却很开心地朝自己年轻的妈妈走去。然后是从幕后传来的话外音:中华美德,代代相传。广告中的妈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孩子:该怎样对待父母,该如何尊敬老人;孩子也就立即从妈妈的行动中,学到了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好坏,如绵绵春雨一般,都是“润物细无声”的。中国是个礼义之邦,尊敬长辈、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有父母和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思想、心理和行为上的影响。
第二、开展各种活动促发学生去发现爱,感受爱,回报爱。
我班每周周末的时候都会布置一个作业,单周“学做一项家务”,双周“为身边关心你的人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星期一让同学谈谈自己学会做哪些家务,为谁做了什么事情。有哪些体会。例如:一个学生谈到,以前在家里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根本不知道爸爸妈妈有多辛苦,每个星期做了家务才知道这些活非常累,平时爸爸妈妈劳累一天还得给自己洗衣服、做饭,从无怨言,自己却在那里看电视,吃零食。心里很惭愧。其实自己也能洗衣服,不是不会,而是不愿意去做,什么事情都依赖父母。学生在谈自己学会做什么家务过程中,学生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和父母的关系,父母对自己在细微上的关心,体会那种平凡而伟大的爱。这个活动让班内的孩子改变很大,班里的椅子坏了,有人悄无声息的给修好了,班里的窗帘脏了,孩子们自告奋勇给洗,孩子们的关系非常融洽。而且经常有父母欣喜的跟我说他们的孩子如何懂事,如何帮助别人,懂得上车让座,关爱他人。在这些活动中,使学生懂得了感恩,懂得了奉献。
2 为纯洁的心,涂上最美的色
孩子的心灵是张白纸,要靠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涂上颜色。教师作为他们人生中的指路灯,其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深远。作为教师应当以无穷的师爱之光照亮学生成长的道路。保持一颗仁爱之心,把无私的爱化作一缕清风拥抱每一位学生,“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做人之本,每个人都不可缺少的美好品德。教会学生做人。播撒爱和善良的种子。
首先、以爱促爱,“身教重于言教”。记得有一次,班里的一个学生因为肠胃感冒吐了一地,教室里马上布满了难闻的气味,学生们一个个捂起了鼻子,露出厌烦的神情。还有的在旁边叫起来“臭死了、臭死了”,我当时并没有批评他们,也不露出厌烦的表情,耐心的帮孩子擦干净,一点都没有嫌脏的表情,然后拿来簸箕、笤帚,打扫地上的呕吐物,看到老师默默地打扫,班内的学生纷纷站起来帮着打扫,而且有个别学生主动承担送这名学生回家的责任。更令我欣慰的是,几天后,又有一个孩子生病在别的老师的课上吐了,他们都没有惊动我,有几个懂事的学生还马上拿来了纸巾递给那个呕吐的孩子,并且帮助他擦拭。老师的种种行为,潜移默化的感染着孩子,用自己的爱,自己的行为感悟他们,用爱开启孩子的心灵之门,并营造温馨、充满关爱的班级文化氛围,让孩子在班级中感受爱,从而去爱身边的每个人。
其次是教会学生同情弱者。在每周的班队会课上,我总要给学生读一些感人的关于爱心的故事,孩子们总是听的泪眼汪汪。在汶川大地震的时候,我播放了地震后的情况,学生都大声的哭起来,当我说让我们伸出友爱之手帮助这些受难的孩子的时候,学生们纷纷举手捐款,还制作了精美的爱心贺卡,写下自己诚挚的心愿:祝灾区小朋友健康平安,希望他们早日重建家园。
最后是要教学生学会感激和宽容。
教会学生从小就学会真诚地说声“谢谢”。感谢身边教育你的师长,谢谢批改作业的老师,谢谢指导、辅导你难题的老师;感谢父母对你无微不至的关怀,当你生病时父母端水时、父母陪着打针时,我们要真诚地感谢父母;感谢身边所有对你付出关爱的人,不管是借你一次橡皮,帮你拿书时,或是为你挑门帘的那个人,我们要感激的说谢谢,养成道谢的习惯,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会在他们的心中产生也想这样做的思想,这就是影响,会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会给别人带来幸福,同时自己也会幸福。
人,不只是简单的一撇一捺,我们要让这个“人”站得顶天立地,让学生“学会做人”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的目的。我们都知道一颗微不足道的小小种子,在它生根发芽的那一刻,能掀开压在它身上,比它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石头,爆发出惊人的、无穷的力量——傲然挺立在大地之上,这就是种子的力量。我们也相信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只有在孩子们纯洁的心灵中播下一颗爱的种子,在它生根发芽的时候,一定会开创造出我们人类美好的未来。
《学习的革命》这本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很发人深省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妒忌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教师
[2] 班主任之友
1 美德传承,润物细无声
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尊敬父母,不知道关心他人,又怎么能奢望他们爱祖国,爱人民呢?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不懂得去关心别人,因此,让他们懂得奉献和感恩,尊老爱幼,孝敬父母长辈,关心他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第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第一个镜头,是一位年轻的妈妈给年迈的婆婆端来洗脚水,为婆婆洗脚。跳过镜头,则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端着一盆水,很费力、却很开心地朝自己年轻的妈妈走去。然后是从幕后传来的话外音:中华美德,代代相传。广告中的妈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孩子:该怎样对待父母,该如何尊敬老人;孩子也就立即从妈妈的行动中,学到了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好坏,如绵绵春雨一般,都是“润物细无声”的。中国是个礼义之邦,尊敬长辈、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有父母和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思想、心理和行为上的影响。
第二、开展各种活动促发学生去发现爱,感受爱,回报爱。
我班每周周末的时候都会布置一个作业,单周“学做一项家务”,双周“为身边关心你的人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星期一让同学谈谈自己学会做哪些家务,为谁做了什么事情。有哪些体会。例如:一个学生谈到,以前在家里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根本不知道爸爸妈妈有多辛苦,每个星期做了家务才知道这些活非常累,平时爸爸妈妈劳累一天还得给自己洗衣服、做饭,从无怨言,自己却在那里看电视,吃零食。心里很惭愧。其实自己也能洗衣服,不是不会,而是不愿意去做,什么事情都依赖父母。学生在谈自己学会做什么家务过程中,学生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和父母的关系,父母对自己在细微上的关心,体会那种平凡而伟大的爱。这个活动让班内的孩子改变很大,班里的椅子坏了,有人悄无声息的给修好了,班里的窗帘脏了,孩子们自告奋勇给洗,孩子们的关系非常融洽。而且经常有父母欣喜的跟我说他们的孩子如何懂事,如何帮助别人,懂得上车让座,关爱他人。在这些活动中,使学生懂得了感恩,懂得了奉献。
2 为纯洁的心,涂上最美的色
孩子的心灵是张白纸,要靠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涂上颜色。教师作为他们人生中的指路灯,其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深远。作为教师应当以无穷的师爱之光照亮学生成长的道路。保持一颗仁爱之心,把无私的爱化作一缕清风拥抱每一位学生,“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做人之本,每个人都不可缺少的美好品德。教会学生做人。播撒爱和善良的种子。
首先、以爱促爱,“身教重于言教”。记得有一次,班里的一个学生因为肠胃感冒吐了一地,教室里马上布满了难闻的气味,学生们一个个捂起了鼻子,露出厌烦的神情。还有的在旁边叫起来“臭死了、臭死了”,我当时并没有批评他们,也不露出厌烦的表情,耐心的帮孩子擦干净,一点都没有嫌脏的表情,然后拿来簸箕、笤帚,打扫地上的呕吐物,看到老师默默地打扫,班内的学生纷纷站起来帮着打扫,而且有个别学生主动承担送这名学生回家的责任。更令我欣慰的是,几天后,又有一个孩子生病在别的老师的课上吐了,他们都没有惊动我,有几个懂事的学生还马上拿来了纸巾递给那个呕吐的孩子,并且帮助他擦拭。老师的种种行为,潜移默化的感染着孩子,用自己的爱,自己的行为感悟他们,用爱开启孩子的心灵之门,并营造温馨、充满关爱的班级文化氛围,让孩子在班级中感受爱,从而去爱身边的每个人。
其次是教会学生同情弱者。在每周的班队会课上,我总要给学生读一些感人的关于爱心的故事,孩子们总是听的泪眼汪汪。在汶川大地震的时候,我播放了地震后的情况,学生都大声的哭起来,当我说让我们伸出友爱之手帮助这些受难的孩子的时候,学生们纷纷举手捐款,还制作了精美的爱心贺卡,写下自己诚挚的心愿:祝灾区小朋友健康平安,希望他们早日重建家园。
最后是要教学生学会感激和宽容。
教会学生从小就学会真诚地说声“谢谢”。感谢身边教育你的师长,谢谢批改作业的老师,谢谢指导、辅导你难题的老师;感谢父母对你无微不至的关怀,当你生病时父母端水时、父母陪着打针时,我们要真诚地感谢父母;感谢身边所有对你付出关爱的人,不管是借你一次橡皮,帮你拿书时,或是为你挑门帘的那个人,我们要感激的说谢谢,养成道谢的习惯,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会在他们的心中产生也想这样做的思想,这就是影响,会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会给别人带来幸福,同时自己也会幸福。
人,不只是简单的一撇一捺,我们要让这个“人”站得顶天立地,让学生“学会做人”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的目的。我们都知道一颗微不足道的小小种子,在它生根发芽的那一刻,能掀开压在它身上,比它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石头,爆发出惊人的、无穷的力量——傲然挺立在大地之上,这就是种子的力量。我们也相信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只有在孩子们纯洁的心灵中播下一颗爱的种子,在它生根发芽的时候,一定会开创造出我们人类美好的未来。
《学习的革命》这本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很发人深省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妒忌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教师
[2] 班主任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