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减法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y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一阵拍了一组照片,有一两张比较满意,太阳欲落未落,余晖洒满人间,近处一棵树在逆光下有着美妙的剪影效果,颇有一丝悲凉与温情相融合的意味,可是这棵树的不远处却又多出另一棵大树,这棵大树完全是败笔,两棵树就意境全无,难怪摄影大师说摄影是减法的艺术。
  我们在年少之时,学习各种知识,走向社会之后,又不断提升种种技能,成家生子,买房买车,挖空心思尝试各种投资,我们前半生都是在辛苦地做加法,对于财富的积累甚至恨不能用乘法,我们变得焦虑,变得浮躁。终有一天,我们发现自己的精力疲于应付已经拥有的物质,也疲于应付一些并不纯真的人际关系,发现自己真的累了,聪慧之人,在此时会明白自己有时需要做做减法了。
  善于做加法的是聪明人,而善于做减法的人是充满智慧的人。
  然而,真正要做到,又是何其之难。如这次春节回家,我老家在江西一个小县城,那里的礼节特别多,小孩满月、周岁、十岁(虚岁)、二十岁(虚岁)、考上大学、结婚、生子等,老人六十、七十、九十等都要大摆宴席,大都选在春节放长假那些天。父母的兄弟姐妹都很多,自然我的亲戚也就很多,所以有时会出现一家人兵分三路去不同的亲戚家赴宴,而这种宴席的场面,大都比较吵闹混乱,主人家忙前忙后,而宾客们各有各的心思,很多人平时联系就非常之少,有些人只是一年见一次而已,本该好好聊聊的,可是混乱嘈杂的场面根本不适合聊天,耳边只是听到各种敬酒和劝酒声,明年再见时,不熟的还是不熟。我有一个朋友最近总是避开春节回家看望父母,她说春节回家太累了,七大姑八大姨太多名堂。是啊,我也在想,如果大型宴席能少办一点,温情小规模的家庭亲友聚会适当多一点就好了。
  无力改变的东西实在太多,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去适应,而自己能选择的,就更应该有决心舍弃了。我们的精力有限,时间有限,真的不需要拥有太多,也无力经营太多,舍弃、减去,回归于简单的生活方式,回归于最初的梦想,回归于内心的宁静,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
  作家周欣祺在散文《当减法遇到直觉》中,讲了一个让我感动的故事:男的叫储扬,女的叫勺子,他们厌倦了大都市的节奏和商业设计,双双辞去工作,先是开了一家制作陶瓷食器的小店,因为每年都去景德镇做陶瓷,逐渐喜欢上了那里平静的生活,便去景德镇山里经营陶瓷网店,两人在那里过得悠然自在。勺子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她说:“困境其实都来自自身,很多问题如果自己不再纠结,就非常好解决,真正的困境就是扔掉那些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确实,对大多数人而言,拥有越多,麻烦越多,不被拥有的物质和情感所牵绊,才是自由的拥有。
  扔掉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获取内心的平静,这是一生的修行。
其他文献
我的童年,是在长春郊区农村度过的。  每当夜幕降临,那盏煤油灯就摆放在鍋台上,冒出金黄色的火焰,照着奶奶做晚饭忙碌的身影,像皮影戏一样生动有趣。我坐在灶前烧火,一边欣赏,一边遐想,觉得油灯跳动的火焰无比神奇。  吃晚饭的时候,一家人围着那盏煤油灯周围,饭菜虽然清淡简单,但我们却吃得津津有味。灯捻“吱吱”地烧烤着,飘着一股淡淡的香味。一阵风吹过来,大人们不约而同地伸出手掌护住那跳跃的火苗。  晚饭后
期刊
小时候,春天里玩得最开心的,还是做柳哨、吹柳哨。  要说制作柳哨的方法也确实不太复杂。揪住一根柔软的柳条,用力一拽,它便乖乖地被从树上弄下来。但并不是每次都能轻而易举地制作成功。制作柳哨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把枝干从外皮中抽拉出来,用力大了,皮儿便拧裂了,白费力;用力小了,又拧不活,抽不出细小的杆来。因此,我们对這一关都十分注意,拧动的时候特别谨慎。皮拧活动后,然后用小刀在枝条的活动段用力一割,将未拧动
期刊
在所有的家具中,床是我们不可缺少的,也是我们一辈子亲密接触最多的。  床,是我們人生旅途的起点。当我们即将降临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母亲在床上呻吟着,大颗大颗的汗珠从额头上流下来。当听到我们第一声嘹亮的啼哭,幸福的笑容终于在她们疲惫的脸上舒展开来。  床,也是我们人生旅途的终点。弥留之际,在我们的体内,大大小小的河流,流速越来越缓慢,胸腔的鼓点也渐次微弱。我们满怀欢欣,安静地等待那一刻的到来。那时我们
期刊
今年正月去老家左一村小姑家拜岁,表弟告诉我一个惊人消息:杭绍台高铁要在鹧鸪山下麻车里地方打洞,那里有个山厂(看山人住房),厂后还有一座坟。  “啊!那是我家祖山,后来入社为生产队所有,再后来又分回来。”我疑惑道,“不是说高铁在小岙那边打洞么!”  表弟说:“那是直洞主隧道,通火车; 我们这边是横洞应急隧道,通汽车。那么长的主隧道10多公里呢,以后万一出事故,旅客可以从我们这边横洞撤出来,转白鹤镇上
期刊
那个晚上,天上有很多星星,有一颗星很亮,很美。夜深了,这颗星落进我的梦里。  我要去北方。临别,我看到了你忧郁的眼睛,听到了你微颤的声音:“我等你。”  我离开南方,去了北方。  到扬州。很多人都说扬州女子漂亮呵,而我却闭上双眼,思念南方,我记忆的最前边,是你迷人的身影。  鸟儿从南方飞来,嘴含一粒南国相思豆,原來,鸟儿也在偷偷地相思。  我遥望南方的蓝天,我思念你呵,亲爱的南方。  责任编辑:子
期刊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多年前,有位业余摄影家给商洛计生金融系统宣传干部讲课,破旧的手提袋里装了近百幅照片,两个半小时的课,他没有讲摄影理论,而是一张一张讲他带来的近百幅关于商洛山的照片,讲这些照片里的故事,在座的都被他声情并茂的演讲吸引了。  这位土生土长的摄影家,专拍商洛的山水、商洛的山民、商洛的魂,一拍就是30多年,从黑发拍成了白發,从娃娃拍成了爸爸。一棵山里头的银杏树,他拍了十年,才拍出一
期刊
他叫赵培林,是我的大哥。  大哥生于1948年11月,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也是赵氏大家族的第一个曾孙。大哥从小乖巧伶俐,加之长得帅气,嘴巴又甜,深得长辈欢喜。大哥脑子聪明,又刻苦好学。1965年他参加盐城市物理、化学竞赛,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如果不废除高考,他可是保送重点大学的对象啊。  我对大哥的崇拜,是从他装矿石收音机开始的。  那时候,他还在上高中,我们乡下没有通电,没有有线广播;整个村
期刊
“哥哥,您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大学,不要辜负了爸爸妈妈的期望。要不,将来你也会和村里那些人一样,在无休止的繁重体力劳动中,甚至在与邻里、与家人毫无意义的吵闹中耗费你的生命。”  十五岁的我,坐在中学的教室里,趴在课桌上,心情沉重地给我的三哥写信。三哥正在另一所中学上高二。三哥长我两岁半,从小一起上学,我自恃与三哥的感情好,可以以一个小妹的身份向他提出希望和要求。  我是个懂事较早的女孩。一个周
期刊
你是我军中无声的密友,名字叫“85096”(枪号)。自你以崭新的姿容与我携手,我和你,用数十万发子弹,吐出了一道道彩虹。而你,最终以报废自己为代价,成全了我的一个梦。从此,军中又出了一位“神枪手”。  你是我军中无声的密友,我走的每一步你都清楚。训练中,不是我握着你不放手,而是我遇到一位“怪”教头。他平时待我像兄长,训练场上却似虎狼。我卧姿无依托举起你,两个半小时不准动啊!犹如走了两万五千里!胳膊
期刊
老妈有过短暂的倒票史———  1977年开始,电影纷纷开禁,接着引爆新一轮“古装戏”。1983年隆冬,当兵第二年的我回乡探亲,才知一向凭双手吃饭的老妈从“戏迷”转入“黄牛党”了,这让我对敲锣打鼓送来的“光荣的家属”无颜面对。家人从城郊迁回城里祖屋居住,老爸犯起病来,全靠老妈肩挑生活担子。探亲期间,每顿饭老妈总变着花样让我吃好喝好。我每月仅有6元津贴费,又沾烟,根本无法补贴家用。我吃的仿佛不是丰盛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