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露营环境责任行为研究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wn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生态旅游已成为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极力推崇和支持的旅游发展行动及理念,也是相关学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我国生态旅游业获得长足发展,加上旅游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的支持及游客需求的不断变化,露营旅游已经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然而,作为生态旅游地,在其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游客的旅游活动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旅游地环境的恶化又反作用于旅游业,影响其持续发展。加拿大生态旅游學专家戴维·A.芬内尔(David A.Fennell)在其著作《生态旅游》一书中论述:“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资源为依托的可持续旅游形式,主要强调的是对自然的体验和学习,这种旅游经过有道德的管理,是一种低影响、非消费性和注重当地影响的旅游。”本文在理解露营旅游及环境责任行为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环境责任行为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生态旅游的内涵
  加拿大学者戴维·A.芬内尔的《生态旅游》一书对生态旅游进行了充分的论述,他认为生态旅游是依托自然资源的持续旅游的一种形式,该旅游形式强调自然体验及学习,认为其是经过道德管理的、对环境影响极低的、非消费性的旅游,生态旅游非常注重对旅游地的影响,常在自然区域进行自然体验,并在体验自然的过程中对其进行维护和保护。由此可见,生态露营旅游是旅游者在特定营地或通过其自带设备开展野外娱乐、休闲及停宿等方式的生态旅游,在露营旅游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当前的露营地多是自然环境极佳、位于自然风景优美的城市郊区或旅游区,如一些湖畔、海岛、森林、山地及海滨沙滩、乡村等风景秀丽的地区。
  在生态旅游领域,环境责任行为的研究侧重于对产生行为的旅游者进行研究,戴维·A.芬内尔认为旅游者的环境态度、地方依恋及休闲涉入等影响其环境责任行为。而国内对环境责任行为的研究则从测量分析、环保行为意向等方面进行研究。同时,生态露营旅游者对旅游区设施、景观、服务等意象认知的不满,会影响其对旅游地环境持续发展的负责任行为的发生,而其环境责任行为是在特定情境下的利于旅游地持续发展的环境行为。所以,应对旅游地意向、环境责任及地方依恋等理论进行综合考虑来构建生态露营环境责任行为的关系模型,以有效理解和探讨露营旅游者的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因素。
  二、影响生态露营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因素
  (一)生态露营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驱动因素
  戴维·A.芬内尔把环境责任行为分为两种,即特殊行为和一般行为,不管是哪种环境责任行为,增强露营旅游者个体对自然环境的联系都能够推动环境责任行为的发展及形成。也就是说,生态露营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形成受个人因素和情境因素两种作用过程的影响,在个人因素方面主要指游客个体对环境的态度、情感、认知、意志等内在因素,包括亲近自然的生态游动机、环境态度、环境知识及环境行为意向等方面。这几方面的内容又相互影响和作用,构成了清晰的逻辑线,即环境态度受个体环境知识的影响,而环境态度又是环境行为的意向及个体亲近自然生态游动机的基础,环境行为意向又对环境责任行为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环境知识及环境教育的普及使生态露营游客能够被动地接受一定的环境保护知识,进而能在其心里形成浅层次的环境保护意识,这种浅层次的环保意识能够使其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角度去审视自身行为,尽管这种审视不能直接诱发或形成其环境责任行为的实际实施及意志活动,但却能对其环境责任行为产生较强的间接影响。
  当然,如果生态露营游客对环境的态度表现过度积极,或其环境责任感受到短暂的抑制等,则会造成其在离开日常居住地后,其所秉持的环境态度会发生变化,并变得较为脆弱。当然,决定生态露营游客行动的主要原因是特定动机,在积极的环境态度中,游客会产生亲近大自然的行动,暂时逃离城市生活空间,以实现内心恢复和愉悦的自我愿望,此亲近自然的特定动机则会间接或直接地激发其环境责任行为。此外,环境行为意向能够刺激生态露营游客实施环境责任行为的强烈意志。这种强烈意志会直接受到特定环境动机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尽管其仍属于心理层面的内在活动,但其在综合条件的影响下则会向实际的环境行为转化。
  (二)情境因素的影响
  《生态旅游》一书分析了情境因素能够刺激生态露营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其在作用过程中,可以展现出游客对景区环境管理的认知情况。如果生态露营游客身处环境优美且洁净的旅游环境中,其会对自身的环境责任行为进行审视,进而使自己向环保行动者的角色转换,但若其环境体验感知较差,所处的环境水平较低,则极易使其顺应此失衡环境,进而成为环境保护的破坏者或漠视者。同时,景区的环境保护政策对游客的行为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其完善的环境保护规制机制能够对生态露营游客的环境行为进行规划和约束。不过,因其规范和约束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其实施效果仅能达到环境友好行为的最低标准。但个体因素的作用在前,情境因素的作用在后,二者间存在复杂的交互影响关系。可见,影响生态露营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因素中,环境行为意向的影响力最大,其次是环境态度及亲近自然环境动机,而后是环境保护知识、景区环境政策及质量。而个体因素对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最为关键,情境因素仅起辅助作用。
  三、环境责任行为分析对旅游管理的启示
  (一)注重生态露营旅游者的个体作用
  长期以来,旅游者对景区生态环境的破坏行为屡见不鲜,且常将游客环保意识不强、素质低等归结为负环境责任行为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戴维·A.芬内尔在《生态旅游》一书中提出旅游管理及政府部门利用规则制度、宣传教育及奖惩措施等进行了治理,但效果并不理想。事实上,许多游客是逃避责任或明知故犯,甚至以极为消极的心态去对待环境危机和生态旅游。但从环境责任行为的角度可知,影响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主要因素是地方依恋情感,也即是游客同自然环境监督关系感知。尽管个体因素对环境责任行为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但其作用的发挥也需要地方动机来实现,个体亲近自然环境旅游的动机、环境态度及行为意向、环境知识等因素直接决定者其环境责任行为。为此,相关管理部门应从此角度去培养和提高游客的环境责任行为,重新审视游客在环保中的作用及角色,激发生态露营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内部机制,以引导其形成强有力的环境保护态度及意志。   (二)完善景区设施体系及营造良好的旅游氛围
  生态露营景区不但要环境优美,还应有较为完善的内部、外部设施体系,如构建完善、安全且稳定的通信网络及交通网络,并优化其内部交通网络,完善各項公共交通设施体系,为实现景区与当地经济的共同发展,景区经营者应积极联系当地交通部门,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以向生态旅游者提供良好的环境感知,进而促进其环境态度的转变。同时,对景区内部设施进行完善,建设各项休闲娱乐及购物配套设施,在选址布局上应注重游客的感知体验,充分考虑其便利性。
  同时,构建完善的游客安全保障机制,强化景区内部管理,注重安全知识宣传与培训,提升景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及综合素养,以便向生态露营游客进行广泛的安全宣传,利用宣传册、提示牌、动态视频等宣传和介绍景区的安全防范措施及相关知识。为生态露营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提供保障,并利用督促监管和培训引导等方式强化景区治安的综合治理,以有效净化生态旅游环境,给游客带来良好的旅游体验,提升其环境态度。
  (三)注重景区及其自然环境的生态保护
  该书强调,景区管理者应积极倡导低碳旅游,鼓励并开展绿色消费、绿色经营及绿色增长,使景区成为生活文化及生态文明的实践及教育基地。为此,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适度利用和开发核心资源,利用对核心资源的深度挖掘来提升景区品牌。以此良好的生态保护来引导游客改变环境态度,改变其环境认知和提高其环境知识,进而促进其环境责任行为的产生,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当然,还应注重生态露营游客的情感体验,向游客提供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其情感意向。安全、服务及设施、景观等意向,不但影响游客的地方认同和地方依恋,还影响其环境态度及环境认知,进而影响其环境责任行为。所以,应将生态露营游客的情感体验作为景区管理及营销的重要环节,这对提高游客地方依恋及培育其环境责任行为具有积极意义。旅游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游客情感体验的重要性,积极探索认知意向的培育来提高游客的情感意向,向游客提供良好的体验感知和愉悦的情感心理。通过提升其情感意向来增强其环保意识和引导其环境责任行为。
  总之,生态露营旅游者的环境责任行为受游客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尤其是个体对环境的情感、态度、意志及认知等内在因素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其环境行为意向。同时,还应注重地方依恋及情境等因素对其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为此,旅游管理者应注重游客同景区环境管理间的互动,以使生态露营游客形成良好的情感连接,推动其产生环境责任行为;注重游客的体验感知,满足其个性需求,同时完善环境保护的相关机制,为游客提供最优美的自然环境体验,以强化其同生态环境间的联系,增强其地方依恋性,进而促进其环境责任行为的产生。
  [本文为河北省科技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河北省发展生态型露营旅游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8456008)”的研究成果]
  (白鹤举/硕士,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其他文献
影视艺术作为当前整体艺术体系中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传达社会主流价值观以及凝聚社会共识等系列层面上发挥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因此影视艺术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实际上由于消费市场庞大、资本市场不断助推等多元化的因素,我国的影视艺术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快速而全面的发展,这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基本事实,而影视艺术的持续发展实际上与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实际应用密不可分
期刊
《现代平面设计中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与表达》一书是2018年6月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艺术设计类专业著作,作者是田甜老师。该书是作者多年专题研究的理论汇集,集中展现了作者对于现代数字化技术语境下平面设计的创新与优化这一宏观命题的思考,是一本值得相关主体认真参阅和积极学习的作品。  众所周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整体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现代平面设计是一个系统而宏观的命题,涉及的内容和层面是多元化的,我
期刊
【摘要】社交媒体提高了人们交往的密度与频率,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热点舆论事件涉及公平、正义等社会核心关系要素,成为社交媒体关注的焦点,也是个体参与社会资源博弈的中介。社交媒体基于用户关系节点的互动圈层传播模式,扩展了公共议题构建及舆论生成的时空。交往分享机制提升了传播节点间的关系黏度,有利于凝聚社会共识;辩论、质疑等话语方式激活了传播节点之间的关系张力;关系黏度是价值趋同的外显,而关系张力是
期刊
档案管理是学校、医院等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内部运行与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命题,是指导战略决策、优化内部管理以及凝结组织文化的重要途径,具有不可忽略的意义,需要各相关主体的高度关注和持续探索。实际上,档案管理是一个超越时空界限的永恒命题,一定意义上是一个伴随不同类型组织产生而出现的衍生命题,任何类型组织的正常运转都需要必要的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一个传统命题而言,实际上各个行业在具体档案管理策略、管理模式等层面
期刊
高校艺术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艺术教育不仅是教育的分支,同时是一个跨学科的立体状态的知识培养模式,其主要任务在于对艺术人才进行培养,是高校精神文明与文化素质教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艺术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不同于其他教育人才,被教育者不仅要对艺术领域中的相关理论、学术等专业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同时要求被教育者能够深入某些领域形成深度认知,形成相应专业素养,此
期刊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跨学科创新研究开拓了英语教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给英语教学的资源整合、课程设计、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效果评估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策略与方法。由杨朝娟编著的《英语网络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研究》(2017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互联网网络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寻求理论与实践突破的重要研究成果,编者在梳理总结国内外英语网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之后,全面建构了英语网络课堂教学的创新
期刊
旅游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整体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的重要产业,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推进和我国经济结构的自觉调整,旅游产业在我国社会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得到持续凸显。持续优化旅游业发展、推动旅游产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引导旅游业实现健康发展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命题。  实事求是地说,旅游
期刊
《水彩画的实质》作者是哈泽尔·索安,英国知名艺术家,她曾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第4频道“挑战水彩画”节目中担任指导专家。她把绘画创作课程分为吸收式和体验式两种类型。吸收式教学类型主要是由外向里,结合典型的绘画流派创作方式和艺术形式,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根据学生自身生命体验的创作过程,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创作。《水彩画的实质》一书总结作者多年来的创作和教学经验,为我们成功掌握水彩画的秘诀提供了新鲜而
期刊
【摘要】短视频是当前一种最新的传播业态,备受用户喜爱和社会各界关注。在首届全国短视频创意峰会上,来自行业主管部门、短视频头部平台、主流媒体和研究机构的各界专业人士围绕优质内容生产、价值导向、技术赋能、服务创新、监管治理等几个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为短视频行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优质内容生产;正能量;技术赋能;用户;服务创新;监管治理  由中央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
期刊
【摘要】媒介融合是当前媒体发展的趋势。近年来风靡网络的短视频,因为技术变革使音乐以短视频为媒介构建了传播的新场景,视频与音乐的融合满足了用户对美好生活正向表达的需求,成为当前最具代表性的融合媒介。根据示能性(Affordance)理论,以今日头条旗下一款音乐创意类短视频应用“抖音”中的音乐为研究对象,试图探究音乐传播在短视频发展中的作用,找出短视频音乐的创新路径、方法和应避免的误区,以便为同类应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