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困境的超越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z_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弗洛姆结合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现代人在面对自由时的矛盾心态,即人们孜孜不倦的追寻自由,同时又反复无常的逃避自由。弗洛姆重新解读和定义了自由的内涵,剖析了逃避自由的根源与机制,指出人获得真正自由和全面发展的途径是爱与创造性的工作。我国正处于“三期叠一”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在高速变化的经济形势、亟待调整的社会结构和不断积累的社会矛盾之下,民众的心理广泛存在着弗洛姆逃避自由的现象与机制。辩证的看待弗洛姆的学说,对公共管理者进一步认识当代的社会心理,解决发展中的冲突矛盾,构建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逃避自由;社会心理;社会转型
  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是西方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和人道主义哲学家,其著作《逃避自由》结合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制度与深层心理两个方面分析了人格的塑造与完善,奠定了社会心理学的基础。在弗洛姆看来,自由是人的特征之一,个人总存在于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自由的实现依赖于社会性格、个人心理与环境因素的交互影响。同时,本书揭示了现代人的自由困境,追求自由与逃避孤独是深植于人性中的两个必要需求,人们在追求自由的同时也被迫面对孤独,为了逃避孤独的心理重负,人们产生了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
  一、“逃避自由”的内涵解读
  自由是人类的一个永恒追求,“不自由,毋宁死”是近代西方人的坚定信念,同时也是人类的崇高理想,自由甚至超越了生命的存在,与平等、民主和博爱共同构成了近代西方革命的精神追求,在接连的革命斗争中,自由被定义为摆脱政治、经济和精神枷锁的最终目标。弗洛姆指出这种力求摆脱束缚,追求解脱的自由是一种消极的自由,虽然在政治制度和经济结构中人们获得了表面上的自由,但在社会结构的自由分量不公正与强制脱离原始关联的焦虑不安两者的双重作用下,人们为了躲避心理负担而选择了逃避自由。近现代的自由追求与逃避自由都是建立在这种消极的自由之上,这显然与自由的真谛是不符合的。
  自由是《逃避自由》中的核心概念,但弗洛姆并未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人是一种自由的存在,自由是人类存在的一个特征,自由的意义取决于人类对自身独立与分离的认知程度。由此我们可以说,人类的存在与自由是密不可分的,弗洛姆对自由的论述正是建立在对人性的特点与结构之上。弗洛姆认为人性有内在的组成部分与外在的组成部分两个方面,人性具有本能的遗传性和社会的塑造性两个特征,强调了人类对自由的追求与归属感的需要。自由的发展与人“个体化”的过程是同步的,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人们实现了从没有自由到消极自由的转化,但自由的暧昧意义引发了人们在自由追求中的两难困境。个体化的进程与社会的规则和要求总是冲突的,具有强烈的辩证特征。一方面,人们摆脱了外在的权威,自我力量增长,日益独立;另一方面是孤独的与日俱增,感觉自己的微不足道,无能为力。①自由意义的模棱两可,使得自由的追求遭遇到了来自人内部的阻碍,自由的阻碍迫使人们思考,真正的自由是什么?
  弗洛姆将自由分为消极的自由与积极的自由,现代对自由追求的主要矛盾应该是如何将消极的自由过渡到积极的自由,产生这种自由悖论的深层原因在于自由追求的不完善。积极的自由是自我的实现,关键是完整而充分的人格的自发活动,即爱与创造性的活动,这种自由不是摆脱外界的束缚,而是一种心灵深处的,主观感受上的自由。逃避自由逃避的是消极的自由,是现代人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要实现孤独的自我超越,就要追求心灵的积极自由。
  二、逃避自由的根源与机制
  《逃避自由》从心理分析角度提出,人类全部活动都取决于两种心理需要:一种是人与同类交往以逃避孤独的需要,一种是人对自由的需求以排除其“个性化”的发展和“内在成长潜能”的障碍②。
  弗洛姆关于现代人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如下图所示:
  1.逃避自由的外在原因:人与外界环境的矛盾
  弗洛姆将自由看做一个人的本质,自由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自由是现实的、具体的、实践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自由,自由的内涵依赖于具体的社会环境。从人的自然属性来说,是人与自然的矛盾,一方面,人只有通过理性脱离自然、超越自然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另一方面伴随自由而来的孤独、恐惧与软弱使得人们不断的创造科技以追求安全感。从人的社会属性来说,是人与社会的矛盾,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不能离开他人而存在,必须与他人合作而生存。人在个体化成长的过程中,一方面,身体、精神、功能不断的完善与统一,自我力量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个体日益感受到自己与社会的分离和冲突,感觉到世界的强大与自我的渺小,面對社会的庞大威胁与日益孤独的自身,越发的感觉缺乏安全感与归属感。
  2.逃避自由的内在基础:人与自我的矛盾
  弗洛姆学说中有两个重要的人性假设,人都有追求自由和逃避孤独的心理需要,然而在个体化的过程中,人在获得自由同时,也失落了同外部世界和社会整体的原始关联,尤其是在现代经济制度下,由原始关联形成安全感被个人觉得不重要和无权力的焦虑取代,自由的重负使现代人孤独,他开始自觉地逃避自由。现代社会对情感、思考和意志的压抑教育,使得人没有勇气和精力去思考生活的真意,真实的自我被压抑,造成的自我的丧失。自我的丧失使得人们迫切的希望与别人同化,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无意识的别人希望的角色,为他人而活并产生自我满足的幻觉。靠着符合他人的预期消除对本体的身份怀疑并获得安全感,所付出的代价是昂贵的,放弃自发能力与个人特性,结果是只能是生命的挫折。
  3.脱离自由困境的两种途径:消极逃避与积极面对
  个体化与获得自由的辩证过程和双重后果揭示了现代人对自由的困惑——人在获得自由的同时也感到孤独,与自由相伴随的孤独、焦虑、不安,以及沉重的责任,会使人产生对自由的恐惧,于是“便产生了想要放弃个人独立的冲动,想要把自己完全隐没在外界中,借以克服孤独及无权力的感觉”。弗洛姆指出了两种脱离自由困境的方法。“一是向积极的自由的方向发展,通过爱和工作使自己自发的和世界联系起来,借此表达自己的情感、感性和理性等方面的能力,在不放弃自我尊严和独立性的前提下实现自己、自然和他人三者之间的融合;二、向后倒退,放弃自由,通过填平自我和世界之间已形成的鸿沟来克服孤独感。”第二条道路就是逃避自由的道路,有极权主义、破坏性与舍己的自动适应三种途径。逃避自由并不能真正的消除不安全感,而是将其麻痹在自我的幻觉之下,结果只能是更深层次的恐惧与焦虑,只有通过追求积极的自由,达到心灵的满足,才能真正的解除自由的困境。   三、自由的困境:从资本主义到转型期的中国
  弗洛姆认为自由困境的特性是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中世纪的人们拥有安全感,却缺乏个人自由。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商业发展,原本稳定的社会结构被打破,新兴的意识形态强烈的渴求自由与全面发展,同时也对变化莫测的社会环境感到恐惧与不安。自由的困境与资本主义的发展逻辑也是一致的,资本主义市场的经济人必然是一个自由的人,他能够支配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但来自稳定结构的安全感被无法把握的未来冲击地荡然无存,新兴的自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深层的不安全、无力量、怀疑、孤独和忧虑感③。中国也存在着自由困境的基础。一方面,我国与资本主义国家具有相同的历史基础与经济制度基础。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封建主义国家,近现代的思想解放与政治解放使得人们获得了自由,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范畴,自由的经济制度赋予了公民更多的自由。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攻坚时期,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冲突频发,如何调适我国民众的心理困境显得尤其迫切。现代中国人的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热衷物质追求,精神生活匮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中国带来了经济的腾飞,但也造成了许多问题。在经济生活中,人的价值发生异变,由金钱、外物、市场来衡量,金钱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的流入使得人们机械的追求物质的享受,精神上却日渐空虚。在政治生活中,人们享受到更多的政治自由,却缺乏独立的思考,人民的思想和意志不能得到真正的表达,浮躁之风盛行,怀疑生活的意义。第二,社会诚信缺失,人际关系疏离。在现代经济关系中,市场经济规律是所有社会及人际关系的基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获得利益为出发点,相互竞争成了铁的市场准则,为了获得利益而不择手段,社会诚信岌岌可危,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难以维持。第三,社会问题突出,身心压力巨大。眼花缭乱的现代社会,人面对日益发展的社会则显得越来越渺小,文化深入、政治党争、地区冲突、恐怖袭击,人们面临着无法预知的未来。经济结构的调整,贫富差距增大,逐渐上升的失业率也增加了现代人的心理压力。这一切造成了现代人对未来的不确定,个人的渺小及孤立无助感愈发加深,从而使人更加地惶恐不安。
  四、自由的超越:追求心灵的自由
  弗洛姆认为,逃避自由不是摆脱自由困境的唯一出路,实现积极的自由才是解决自由悖论的最佳办法,但弗洛姆却将其寄托于抽象的爱与创造性的工作。尽管没有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逃避自由》仍然发人深省的揭示了从追求自由到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这与我国现阶段社会心理是相契合的,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也为转型期中国的社会心理建设提供了指导。
  1.关注公民心理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健康完整的人格
  社会性格是弗洛姆论述自由问题的理论基础,自由基于人性,弗洛姆的分析运用了马克思对社会历史过程的批判性分析,又运用了弗洛伊德的理论贡献,揭示了现代理性意识下的非理性意识和人的性格结构,并阐述了心理结构对人的行为及周围世界的影响。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心理问题,是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的,如攀比心理、仇富心理等,会导致人们疯狂敛财甚至触犯法律,这类现象的大量存在必然会影响社会的健康发展。社会发展的核心基础是人的发展,经济的增长、环境的改善与物质的进步并不是社会发展前进的必然条件,只有人的思想意识与物质环境相匹配,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既要注重人们经济地位的提高,也要注重人们健康人格的培养,将由法律、政治、经济等外在环境的群体引导转变为从内而发的认知与自律机制,才真正能实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完美衔接。
  2.立足中国具体实际,完善各项制度设计
  人的心理活动依赖具体的社会历史情境,正是人们在成长中所受的教育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决定着人们的心理活动与行为。人们对自由的追求,不能只建立在抽象、概括、思辨的基础上,而要落实到具体的社会制度上来,否则就会沦为乌托邦式的幻想。首先,自由与民主是密切联系的,我国应该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具体实际,遵循政治体制发展的客观规律,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立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其次,积极自由的发展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通过宏观调控来矫正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与滞后性的缺陷,对农民和小生产者给予必要的扶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后,要加强教育和文化建设,人是文化的产物,健康人格的发展依赖于所依存的社会文化的整体构架,单纯进行经济发展或民主政治的改革,不能够根本解决现阶段层出不穷的问题,真正的自由是要实现人的本性的回归,也就是实现自我的统一,即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全面完整人格的自发活动,这一过程,只有通过先进文化的整合作用才能得到实现。(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注解:
  ① 张小川.自由与孤独:现代人的困境及其出路——读弗洛姆《逃避自由》[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09:34-41
  ② 现代人生存境遇的深层批判——弗洛姆《逃避自由》解读[J].学习与探索,2009,04:24-26.
  ③ 仰海峰.現代社会中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读《逃避自由》[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01:31-37.
  参考文献:
  [1] 弗洛姆,逃避自由.
  [2] 刘强,韦娟娟.论现代人的生存困惑——析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弗洛姆的“逃避自由”观[J].学术探索,2006,01:8-11.
  [3] 俞伯灵.自由的悖论——重读弗洛姆的《逃避自由》[J].浙江社会科学,2003,04:170-174.
  [4] 郑晓溪.论逃避自由及其背后的异化[J].学理论,2011,07:90-91.
  [5] 刘宁.弗洛姆逃避自由的思想及其反思[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1,01:162-164.
  [6] 王卫华.弗洛姆“逃避自由”思想对解析我国社会转型期民众心理的启示[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1-3.
  [7] 胡碧霞.现代人的自由困境——弗洛姆《逃避自由》的解读与启示[J].阴山学刊,2008,05:33-36.
  [8] 杨春花.逃避自由的根源及其机制——解读弗洛姆的《逃避自由》[J].青海社会科学,2008,03:144-147.
  [9] 张和平.试论弗洛姆的“逃避自由”说[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105-110.
  [10] 仰海峰.现代社会中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读《逃避自由》[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01:31-37.
  [11] 王鹤岩,王红.现代人生存境遇的深层批判——弗洛姆《逃避自由》解读[J].学习与探索,2009,04:24-26.
  [12] 谢爱武.弗洛姆《逃避自由》的社会心理学观点[J].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98,04:32-33.
  [13] 张小川.自由与孤独:现代人的困境及其出路——读弗洛姆《逃避自由》[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09:34-41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结合实地调研,从收入分配的视角,深入解读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来源,特别是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从资源、金融、户籍及人力资本的角度,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收入分配;农村内部差距;农村问题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大幅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但与此同时我国居民收入在不同群体之间的分配差距却日益扩大。收入的两极分化
期刊
摘 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逐渐兴起,传统的汽车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在新的竞争市场下,传统汽车销售行业需要尽快把握住战略机遇,充分应对潜在的挑战,从而实现企业的全面转型升级,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以NJ公司为例,首先采用SWOT分析出NJ公司现阶段所拥有的主要优势与机会、所面临的劣势与威胁。接着对2013-2015年财务报表进行分析
期刊
摘 要: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在西部发展中所产生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其中尤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最为棘手。其一,是因为中小企业在现阶段的发展中遇到了许多问题,融资难更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二,是因为在西部这些城市中,各行各业有许多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已经成为支持西部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本文以重庆的中小企业为例,分析这些企业融资的困难所在,并对其进一步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中
期刊
2013年12月12日,在CCTV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礼现场,M公司创办人兼CEO雷军与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设下一场“赌局”,若是5年以后M公司的营业额高于格力集团,董明珠将付给雷军10亿元,反之雷军输给董明珠10亿。这样一场火药味十足的“10亿之约”成为了当晚最大的亮点,也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格力集团是拥有二十四年历史的传统工业企业,而M公司一个是成立仅五年的新兴互联网
期刊
摘 要:目前,我国商事领域主要由民法和商事单行法调整,商法体系颇为混乱,缺乏统一性纲领,造成法律适用困难,加快商事立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在选择商事立法模式上,法学界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民商合一论者和民商分立论者分别持不同的态度。笔者认为,中国不适合制定包含有所有商事规范的《民法典》,也不适合制定《商法典》,立足于中国现实,我国在拥有《民法典》和商事单行法的同时,应制定一部具有商事统领性的总纲即
期刊
摘 要:生产效率是各个行业所需要提高的基本指标之一,对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样至关重要。本文以近几年湖南省浏阳市的林业数据为基础,测算和分析湖南省浏阳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资金投入绩效,在得出结果的基础上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林业生产效率;绩效分析;资金投入利用效率  林业是我国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产业,能够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林业资金投入是决定林业产出的重要因素。林业资金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从信息经济学和成本交易学两个方面来探讨会展业发展的理论依据。根据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可知,会展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个信息市场,是一些可以称之为信息商品的商品交换场所,是为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群众性社会活动提供场所的市场。另外,从成本交易学的角度来看,交易成本的存在推动了会展业的发展,反过来,会展的举办减少了交易成本,促进信息流通,减少因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引起的交易风险,从而进一步推动会展业
期刊
摘 要:自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绝对比较利益学说,开启提倡自由贸易的先河,到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相对比较利益学说,但是在现实的经济中,自由贸易并不是被每个国家所奉行的,因此有不同的学者对其进行批判和修正,在本文中试图用信息社会经济学的原理经行分析比较利益学说的错误性。  关键词:信息社会;比较利益学说;政策  所谓相对比较利益学说是指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另
期刊
摘 要:东亚海区域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区域海洋项目中的一项,该区域海洋合作保护的法律制度的构建进程十分缓慢,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下区域海洋项目中发展最差的一个,这与该区域内缺乏区域公约、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复杂密不可分。东盟作为最早开始推动东亚海区域合作的区域性组织,在东亚海区域海洋合作保护法律制度的构建上有着积极的作用,东盟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政治文化和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的合作越来越多,势必会成为
期刊
摘 要:张谷英村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授予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是岳阳县第一个4A级景区,它的旅游发展对于提高当地的经济收入和居民生活水平非常重要,因此受到关注。基于网络上的知名度问卷调查和调研队前往该景区对张谷英村以及张谷英集镇上居民的访谈调查发现,张谷英村虽然在国家层面得到一定的重视,但是在普通民众心目中的知名度还有待提高,在其旅游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将针对在调查过程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