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

来源 :中国当代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3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作为教师要改变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身份,确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开发者和研究者”的新型教师角色。
  【关键词】课程; 教师; 促进者; 开发者; 研究者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精神内核。课程改革把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的要求结合起来,重视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素质的提高,强调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环境意识的培养,强调科学和人文素养的结合,使学生既能做到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又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体现了时代对每个公民的要求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标取向。要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作为教师要改变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身份,确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开发者和研究者”的新型教师角色。
  1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传统的学校教育是“教师中心”的:教师作为知识的化身进行单向的知识灌输,习惯于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教学事务,他们的教学有着浓厚的“专业个人主义”色彩,习惯于孤立、封闭的“单兵作战”而拒斥合作;在师生关系上也习惯于控制与管理,缺少对话、沟通与彼此的尊重。课程要求教师不要做高高在上的拥有知识的权威,而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应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为学生提供咨询和帮助,单纯的知识灌输只能扼杀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再也不能固守原有的“教师中心”的做法,必须站在学生中间,从学生的经验出发组织学生的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要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转变自身学习方式。课程要求改变学生过于注重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并在课程形态上提供了转变学习方式的课程载体,如综合实践活动等。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由以讲授为主导的教学转变为提倡自主探究和引导、发现的教学。
  2 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
  教师不再仅仅作为课程的消极接受者,而是要作为积极的课程开发者,这是课程倡导的新理念,也是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意味着教师要为课程的开发和改进献策献力,要参与课程决策的过程,在课程开发中发表自己的声音。这是提高课程的适应性的重要举措,对于反映学生个性、更好地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开发课程是教师专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课程实施者,也是课程开发者,应该让教师享有课程开发的权力,并承担课程开发的责任。教师最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最有发言权,教师拥有的有关学生的知识是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课程应该赋予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权力,教师要从课程开发活动的外围逐渐走向参与,以课程开发者的姿态承担课程开发的权责,变消极的课程实施者为积极的课程开发者。
  3 教师是研究者
  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理念要求教师重新审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研究并不是科学家和理论工作者的专利,教师也要为理论发展做出贡献;实践不仅仅是执行专家学者的指令,教师在实践中也要体现自身的理论反思。教师的研究角色既有利于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教学实践的质量并深入认识自身的专业行为。教师作为研究者可以使教师更加关注具体的教学情景,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教师作为研究者可以促使教师对教学过程和课堂行为进行必要的反思与研究,把一些成功的教学经验上升为教学理论,为理论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研究者这种新的角色有利于确立教师的研究地位、树立新的教师形象,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都有积极的意义。
  教师作为研究者需要进行反思,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因为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而且这种反躬自省对于教师发现自身不足、提高教学水平有积极的作用。在课程的实施中,教师更要积极反思,通过反思去进一步理解课程,提高实施课程的效果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
  [3] 李方:《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4]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国家对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  “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关键所在,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就得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1 转变观念,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激励、唤
期刊
写作教学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而写作训练必须与写作兴趣同步发展,才能使写作训练成为一个台阶,使学生拾级而上。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很重要的。  1 激发兴趣,让学生敢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教学是从低年级开始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那么就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与识字教学同步。孩子们进入中学后,虽然有了部分词语积累,而且对写作文已经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但在词语的积
期刊
【摘要】:在化学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语言的运用只有准确、生动、形象、幽默、富有感染力,并辅以一定手势和表情,才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促进化学课堂效益。本文作者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形象性、幽默性、启发性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化学教学语言的灵活使用产生的魅力对化学课堂效益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化学教学;化学语言;语言魅力;课堂效
期刊
【摘要】 现在中学计算机课程越来越向综合课程的方向发展,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计算机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教师专业素质;计算机教学;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的作用要体现在引导上。面对丰富多彩的计算机世界,每一个学生可能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和喜恶。而计算机教师又必须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较繁重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计算机
期刊
【摘要】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时代要求,把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整合,以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呢?本文将从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课的整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学;信息技术;兴趣  1 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黑格尔说:“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产生了浓
期刊
美术教学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视的,那么该如何改变以往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1转变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因为农村中学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是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学水平参差不起,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也有差异,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
期刊
引人注目的新一轮德育课程改革已经启动,作为中职德育课教师应站在课改的前列,从课堂教学设计做起。新课程理念下的德育课堂教学设计,要以德育课程标准界定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规划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德育课程的几种设计策略。  1 以问题讨论为主线,设计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为主线,学生围绕问题主动构建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从教学过程来
期刊
自2008年起我地区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七县一市普通高中学校普遍开设了《通用技术》课程,紧接上级教育部门配备了《通用技术》实验设备,通用技术课程正式启动。由于各学校缺少专业教师、加之校领导对此课程认识不够深等客观、主观原因在具体实施教学上存在勉强形式淹没,尚未达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本性发展”的目标。  ,我本人总结3年多的教学实践的经验,论述教好通用技术课程的几点看法,为了我地区各
期刊
【摘要】新课的引入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引入新课可以巧妙地拉开知识的序幕,吸引并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竞相前往,主动获取知识。  【关键词】新课; 导入; 方法  好的课堂导入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增添课堂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为创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下面,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体会和前人的经验,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新课导入的方法与技巧。  1 开门见山
期刊
【摘要】三环节教学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它从导课示标引入新课,尝试探究完成教学任务,应用评议检验教学成果。教师主导性得以充分发挥,学生全身心参与知识获取的全过程。主体地位得以完美体现。  【关键词】导课示标;自学尝试;尝示探究;应用评议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主要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一项综合性改革,也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主题,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为了使素质教育得到有效的实施,首要任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