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三环节课堂教学法”

来源 :中国当代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ya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环节教学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它从导课示标引入新课,尝试探究完成教学任务,应用评议检验教学成果。教师主导性得以充分发挥,学生全身心参与知识获取的全过程。主体地位得以完美体现。
  【关键词】导课示标;自学尝试;尝示探究;应用评议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主要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一项综合性改革,也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主题,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为了使素质教育得到有效的实施,首要任务就是优化课堂教学,几年来,我根据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构建了初中化学“导课示标,尝试探究,应用评议”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1 “三环节化学教学法”的基本程序
  “三环节”化学课堂教学法的基本程序为:导课示标——尝试探究——应用评议。
  1.1 导课示标:
  这是获得新知识的前提,其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新的化学知识作铺垫,激趣。
  铺垫就是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实际,运用迁移的作用,为学生创设“最近发展区”,其教学设计一方面抓住新旧知识逻辑关系最密切的内容设计练习,另一方面着眼学法的引导和迁移,同时还要把该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在内。如在教“金属材料”这一课题时,上课带了一面铜锣,上课后敲了一下,然后出示习题;这面锣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你知道它有哪些性质吗?生活中还有哪些用品是用金属材料做的?各有什么性质和用途?通过这样的铺垫使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和课本学过的有关铜的性质知道了铜的用途,进而引导迁移到生活中的金属材料性质和用途,很自然的过渡到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层面上来,并且与教学目标相吻合。
  激趣,一方面从学生感知的实物,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入手,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引人入胜的悬念;另一方面,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教“金属的化学性质”课题时,上课前我先给学生玩个魔术“魔刀杀鬼”,将小铁刀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小刀表面渡了一层红色物质,然后问学生,这是为什么?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这一环节可分为两个步骤:
  (1)导课:通过复习与新知有关的旧知识导课;如:教“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出示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让学生猜想是什么气体,然后问:你知道他是怎么制取的吗?
  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导课;如:教溶液一节,教师从蔗糖放入水中,问水中含有哪些粒子?
  运用实事、故事导课;如:教“金属资源利用及保护”时,问学生,你知道哪些金属制品易毁坏吗?。
  运用实验,现代化教学手段导课。如:在教“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时,上课前收集了一些有关金刚石、石墨、活性炭等用途制成课件导课。
  (2)示标:导入新课后,通过教师出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每步学习都心中有数,从而主动的进行学习。
  1.2 尝试探究:
  这是化学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在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拔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发展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
  这一环节可分为三个步骤:
  (1)自主尝试。
  在新授课开始前,教师据教材内容,提出探究构想,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动手操作,初步理解所学内容如,在教“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时,让所有学生都亲手做“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通过这个自主探究活动,充分体现化学学习的特点。
  关注物质的性质;如蜡烛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有可燃性等;
  关注物质的变化;如蜡烛熔化,燃烧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关注物质变化过程现象以得出可靠的结论,从而充分发挥了主体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尝试探究精神。
  (2)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运用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相互提问,互相帮助,共同研究,解决问题。
  讨论,先把学生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让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其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或在自学探究中遇到的问题,及实验过程的失败,提供给全班,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如,在让学生做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实验时,有部分学生倾倒二氧化碳后蜡烛没有熄灭,当这个问题提出时,立即激发起全班大讨论。这时可把全班学生分组,通过小组内同学们的讨论、交流、合作分析,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抢答,并把得分记在黑板的显著位置以示表扬。各组很快找出蜡烛没有熄灭的原因1.可能是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有误。2.收集的二氧化碳量不足。3.收集二氧化碳放置时间过长逃逸。4.对着蜡烛火焰的倾倒致使二氧化碳受热膨胀升空。5.烧杯较小且点燃蜡烛时间过长等等。
  质疑,学生在小组交流、讨论中不能理解,未解决的问题,或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关键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如果学生不能提出,教师应自我设问挑疑。如学生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后,可能会得出只要有氧气参加,铁丝就能在其中燃烧。教师听到这个结论后立即设疑:在空气中呢?为什么呢?都有氧气存在,一个能燃烧,而另一个为什么却不能呢?
  学生小组讨论,质疑问题,发展学生思维,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3)引导归纳。
  通过学生自学尝试,小组合作探究后,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综合的方法,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发现学习规律,找出学习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如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学生通过回忆学习过程,运用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与氧气的性质进行比较等,最后得出结论。
  1.3 应用评议。
  这是检测巩固应用新知,掌握运用学法,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
  这一环节也可分为三步:
  (1)自练。
  检测巩固新知,掌握学法的练习。
  练习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习题要围绕目标,突出重点,要有助于学生运用学法,迁移学法。如学完“常见的酸和碱”后设计的练习:
  各种酸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这是因为其溶液含有大量的( )
  A、氢分子 B、氢离子 C、水分子 D、酸根离子
  下列物质长期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且会变质的是( )
  A、浓硫酸、浓盐酸 C、氢氧化钠固体 D、碳酸钙
  应用新知,运用学法的练习。
  练习内容要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习题突出重点,有层次性、思维性、趣味性,形式多样。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如:“生活中常见的盐”,学完后设计习题:含有碎菜叶、碎塑料薄膜、,泥沙、氯化钠、硫酸钠、还有一定臭味的生活污水,将其进行去渣处理后可转化为厕所的清洗用水,请问:采取何种操作,可除去污水中的碎菜叶、碎塑料薄膜、泥沙?用什么物质,可除去污水的臭味?把污水回收利用的目的是什么?怎样检验前两项处理后的水里存在的阴离子等等。
  (2)评议。
  评议练习是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让学生互批、互改、互评、互议。教师要引导学生评什么?怎么评?通过师生互评,达到主动探究,共同提高的目的,充分发扬学生的合作功能和自主学习的功能。
  (3)总结。
  一方面让学生谈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另一方面教师对该节课所学内容的深化作简明的总结。
  2 几点收获
  经过几年来对“三环节课堂教学法”的尝试,本人有如下收获:
  2.1 充分发挥教师课堂上主导作用。
  素质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关键在于教师主导性的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于完全服务于主体,该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的完全自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指导学生总结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识。
  2.2 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三环节课堂教学法”能真正使学生全身心参与知识获取的全过程和主动获取学习的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该教学结构中的“导课示标”就是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使学生明确自己该节课学什么?怎么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欲望;“尝试探究”就是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以及初中生的自我表现欲望、集体主义观念等,让学生自主尝试,合作探究。达到了引发学生自己去寻找过程中的化学知识。合作解决问题的策略、途径,从而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3 有效地进行因材施教
  学生知识、能力、认识的心理及接受水平,到了九年级已存在很大差异,特别是当前的“学困生”,“留守生”的大量出现,给过去教学上的硬性“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一记响亮的耳光。“三环节化学课堂教学法”能很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合作探究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自主探究又能使“学困生”有成就感,找回自信,学生评议,教师指导又使“留守生”找到了亲情和关怀,满足心理需要,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设计,又能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最大限度得到发展。
  4 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
  现代教学理论要求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智力,“三环节化学课堂教学法”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如“导课”“尝试探究”就是指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迁移来学习新知识,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讨论,动脑思考来探究新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进行交流、合作能力。“应用评议”就是把学生尝试探究过程学到化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由于应用层次不同,促进了化学知识的不断深化,发展了学生的智力。
  5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课堂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该教学法中“自学尝试”就是通过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而“合作探究”“应用评议”是让学生互相发表意见,互助互学,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
其他文献
语文是美的。它是如此的博大精深,又是如此的绚丽多姿。它就像长江黄河,奔腾不息;又像涓涓细流,潺潺流淌。它饱含知识,又富有理性和思想。学习语文,应是一种享受。  1 享受师生的平等  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唤醒。教师必须真正的关注学生,唤起每个学生学习的热情。只有学生的学习激情被激发,才能真正地与教师与文本进行心的交流、情感的对话。在语文学习的领域,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阅读是一种对话,它既是
期刊
国家对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  “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关键所在,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就得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1 转变观念,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激励、唤
期刊
写作教学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而写作训练必须与写作兴趣同步发展,才能使写作训练成为一个台阶,使学生拾级而上。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很重要的。  1 激发兴趣,让学生敢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教学是从低年级开始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那么就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与识字教学同步。孩子们进入中学后,虽然有了部分词语积累,而且对写作文已经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但在词语的积
期刊
【摘要】:在化学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语言的运用只有准确、生动、形象、幽默、富有感染力,并辅以一定手势和表情,才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促进化学课堂效益。本文作者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形象性、幽默性、启发性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化学教学语言的灵活使用产生的魅力对化学课堂效益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化学教学;化学语言;语言魅力;课堂效
期刊
【摘要】 现在中学计算机课程越来越向综合课程的方向发展,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计算机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教师专业素质;计算机教学;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的作用要体现在引导上。面对丰富多彩的计算机世界,每一个学生可能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和喜恶。而计算机教师又必须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较繁重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计算机
期刊
【摘要】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时代要求,把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整合,以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呢?本文将从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课的整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学;信息技术;兴趣  1 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黑格尔说:“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产生了浓
期刊
美术教学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视的,那么该如何改变以往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1转变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因为农村中学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是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学水平参差不起,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也有差异,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
期刊
引人注目的新一轮德育课程改革已经启动,作为中职德育课教师应站在课改的前列,从课堂教学设计做起。新课程理念下的德育课堂教学设计,要以德育课程标准界定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规划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德育课程的几种设计策略。  1 以问题讨论为主线,设计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为主线,学生围绕问题主动构建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从教学过程来
期刊
自2008年起我地区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七县一市普通高中学校普遍开设了《通用技术》课程,紧接上级教育部门配备了《通用技术》实验设备,通用技术课程正式启动。由于各学校缺少专业教师、加之校领导对此课程认识不够深等客观、主观原因在具体实施教学上存在勉强形式淹没,尚未达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本性发展”的目标。  ,我本人总结3年多的教学实践的经验,论述教好通用技术课程的几点看法,为了我地区各
期刊
【摘要】新课的引入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引入新课可以巧妙地拉开知识的序幕,吸引并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竞相前往,主动获取知识。  【关键词】新课; 导入; 方法  好的课堂导入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增添课堂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为创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下面,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体会和前人的经验,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新课导入的方法与技巧。  1 开门见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