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苦恨见风骨 黄州五年真性情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yapp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乌台诗案发,苏轼经历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打击,但是他能在困难中卓然特立,能在逆境中奋臂独行,能从悲哀中排遣超脱,能从苦难中品尝人生,这是苏轼人品性格中最富有魅力的所在。由生命本真出发对人生的理性反思,是苏轼得以全然而适、享受超然物外的真者之乐的基础。1082年,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他创作的几首词作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他的超然和豁达。
  关键词:苏轼 乐观旷达 率真 风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4-128-02
  
  中国古代文人中,受到后世喜欢的,苏东坡绝对排第一。我们所以喜欢苏东坡,是因为他让人能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他官居高位让人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屡遭贬谪征示人生坎坷,人生坎坷却依然乐观豁达,这能给多少人希望和力量。他是一个生命的哲人,生活的智者,而他高可凌云的才华又是我们这个受到多少年文化浸染的民族的一种期盼。我们评论一个文人,喜欢用的一个词语就是才华,才华二字寄托了中国人的向往,寄托了中国人的浪漫,寄托了中国人的敬佩。
  元丰二年(1079),乌台诗案发,苏轼经历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打击,几乎“断送老头皮”。经多方营救,圣谕终于颁下:苏轼被贬往黄州,充任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准擅离该州,无权签署公文。
  他当时的恐悸、孤独、苦闷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他曾决心“不复作文字”,不仅对时政噤若寒蝉,而且在与朋友的书信往来中也不敢畅所欲言;他经常出入佛寺道观,俨然以佛子道士自居,一修炼就是七七四十九天;他经常一个人策杖江边,踽踽独行,品尝着这生活的苦果。但这不是苏子的全部,能在困难中卓然特立,能在逆境中奋臂独行,能从悲哀中排遣超脱,能从苦难中品尝人生,这才是苏轼人品性格中最富有魅力的所在。从他创作于1082年(被贬黄州的第三年)的几首词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苏轼于艰难苦恨之中愈见风骨,黄州五年展现本真性情。
  在偏僻的黄州,苏轼物质上是极度贫乏的,精神上有着畏祸与参政的两难心理,其所面临的人生孤独与苦闷更令他难堪:“我谪黄冈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疑死矣。”(《送沈逵赴广南》)在这种情况下,东坡居士呈现给人们的形象似乎该是贫病交加、颓然自伤的,然而事实上人们看到更多的却是一个豁达而乐观的东坡居士。
  1082年3月7日,沙湖涂中遇雨。雨具失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中也晴。
  上阕借写自然界的风雨以象征政治场上的风雨,表现了作者履险如夷,不为忧患所动摇的修养。词中“风雨”象征人生的坎坷忧患,在“风雨”来临之际,“何妨吟啸且徐行”,任凭风狂雨啸,一心坦然,随缘任运,“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妨”写得多么潇洒,苏子说,我选择的路我仍然要走下去,而且我过去怎么走现在还怎么走。而在风雨过后,回首反思这一段经历,则风雨晴晦俱为外界之变化,只要心无所往,“造物虽驶如余何”(《百步洪》),虽处优患之中却坦然超脱,安闲自在。不以外物萦怀,故能随所遇而安。故于外物纷然变幻之际,自己饱受坎坷浮沉之时内心洞达空明,无有滞碍,而能神闲气定,超然乐处。词的下阕写其对人生经验的深刻体会,表现自已忧乐两忘的胸怀。他回首的“萧瑟处”,乃是自己的前半生经历。他领悟到生活道路上的坎坷与顺利,仕宦途中的升沉与进黜,政治斗争中的荣辱与得失,以至人生大限的生死与祸福,对他来说是“也无风雨也无晴”,都是无差别的境界。或许有人会说这种思想未免有些自我麻醉,但设身处地替苏轼想,在彼时彼地他实在找不出能使自己更旷达、更超脱的办法了,所以直到被贬海南,他仍原封不动地在诗中高唱着这两句:“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独觉》)。从苏子的“也无风雨中也晴”中,我们难道不能体会到他于艰难苦恨中的铮铮铁骨,体会到他追求真我身心的舒畅与率真吗?
  由生命本真出发对人生的理性反思,是苏轼得以全然而适、享受超然物外的真者之乐的基础。
  《浣溪沙》写于1082年暮春三月,据王文浩《苏诗总案》(卷二十一)推断,苏轼游兰溪是在这年的三月七日至十一日之间。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一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宣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发自强。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下阕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 ,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白发”、“黄鸡”语出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取黄鸡雨白发。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白诗是感叹黄鸡催晓,白日催年,朱颜易失,调子比较低沉。苏轼这里是说不要徒自悲叹白发,感慨”黄鸡催晓,光阴易逝。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不但没有白诗的低沉调子,也冲淡了上阕“萧萧暮雨子规啼”的悲凉气氛。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九百多年来,它不知给了多少身受挫折的人以生活下去的勇气,继续前进的信心!
  《卜算子》写于1082年12月,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的隆冬,在黄州定惠院寓居时。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试想,残月、疏桐、漏断、人静,该是多么冷清、寂寥和令游子伤怀的时辰啊!那个中夜不寐,独步凉月的“幽人”寂寞怅惘、愁绪盈怀的形象也就活脱脱的出现在我们面前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是下阕乃至全词的“眼”,意思是想象那孤鸿不肯就木而栖,低徊踯躅于寂寞冷清的沙洲上。这里的“拣”字,是作者精心提炼殊见用心的字眼,作者把自己的遭际和孤鸿完全熔融而成为一体,写活了生不逢时,遭遇冷落而又不愿苟合世俗、讨乖买宠的倔强性格特征。炼字如此,可谓出神入化、炉火纯青。乌台诗案使诗人九死一生,在这颠沛流离困窘潦倒的几年里,他经历过饥馑、疾病种种磨难,但是他仍然孤高自许、蔑视流俗、不愿随波逐流。人世风波险恶,起起伏伏,无法预料,这只桀骜不驯的孤鸿矢志不渝地坚持着自己的人生理想,“拣尽”二字,正是词人志高行洁、肝胆冰雪的表白;是词人对自己的过去因独立危行而不见容于世的反思;也是今后将一如既往、我行我素之人格的豪迈歌唱!
  古诗词中我最爱的一句就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是高贵的孤独,是自觉的选择。想人世间会有多少的寂寞沧桑,更与何人说?保持着心境的高洁,纵然是有恨无人省,也不去栖息寒枝,不去攀高附贵,因为这才是真我,是独立于人世间的一个完整的不可替代的高尚人格。
  苏子的努力奋进不受制于目标而保留了身心自由的空间,保留了坚持本体真性的空间,从而人事中的自然性与社会性达到融合。苏轼突现主体人格所体现的生命自然质性,强调主体精神具有高临于功业之上的独立价值,又并没有将其脱离社会而排斥功业结果,因而就并没有使这种精神的持守变得虚无。正是这样一种生命理念,苏子一生都以从容坦然地心态保持着积极奋进的行为,也正是如此,他才会有“一肚皮不合时宜”,才能有超政治的政治原则而决不盲从当政的新党或旧党,勇敢地提出自己地主张,这是他的真诚自然与权势机欲的必然冲突。从某种意义上说,苏轼与政局的冲突并非其书生气的天真,倒正是反映了他的成熟,因为他的思想构成已经达到了关及身家性命的政治风云也不能撼动的稳固程度。经世济时的俗世精神和贯穿一生的退归故土的恋乡之情,对刚直坚毅的人格力量的追求和自由不羁的个人主体价值的珍重,都奇妙地统一在他身上”
  说苏东坡旷达乐观,但他不是个每时每刻始终昂扬的人,如果是那样,那么他也许就成了一个不近人情的“怪物”。 他曾低迷过、怀疑过、忧虑过、恐惧过,在被捕入京前途未卜的时候,他甚至有了求死的念头,在画地为牢的黄州,他也有幽独凄清的心境。但幸运的是他并没有放纵自己一时的低沉,他总是能够在情绪的波谷重新振作起来,保守着自我的本真,终于成就了一个坦率豪迈旷达的人生。爱上东坡居士,就是爱他的千回百折而风骨弥坚,爱上他的超然物外,爱上他热爱生命的真性情。
  
  参考文献:
  [1]唐宋词鉴赏辞典[M].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
  [2]叶嘉莹.唐宋名家词赏析[M].南开大学出版社
  [3]陈晓芬.传统与个性[M].上海古籍出版社
  [4]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5]http://www.zhidao.baidu.com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对具有创新能力及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高校的培养模式也发生了转变,考试作为高等教育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应与其培养模式紧密相连。本文在分析当前高校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探索了如何从考试内容、考核办法、成绩计算等多方面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测评。  关键词:知识 能力 素质 高等教育 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期刊
摘 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建设,对来参加实验、实习的学生来说,又增加了一项内容;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一种基于太阳能驱动的机械结构的创新性设计》项目的完成,对大学生的工程训练内容的安排方面有诸多相同之处,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为此,本文探讨了针对《一种基于太阳能驱动的机械结构的创新性设计》项目在学生实验、实习中的运用,同时结合实例阐述了它的典
期刊
摘 要: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阐述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情况,并对改革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细致地探讨。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 就业岗位 学习领域 学习情境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4-022-01     前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现代汽车维修对人才
期刊
摘 要:高职教育的高等性、职业性、地方性、行业性、基层性等特征,要求高职教育在突出对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也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高职音乐教育作为高职素质教育的子系统,对于促进全面和谐发展的个体有积极影响作用。本文从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结构特点探讨了高职音乐教育与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协同。  关键词:两型社会 高职院校 音乐教育 职业素质 协同效应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新形势下部分学生存在理想信念层次低、入党动机不端正、对党认识肤浅以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的问题,党组织也存在发展不平衡、党性教育形式化以及党务工作力量薄弱等问题,要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着力创新培养途径,加强党务工作队伍建设,强化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党的宗旨意识,保证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提高学生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关键词:学生
期刊
摘 要:问卷调查是图书馆人及时了解读者需求,指出问题及产生原因,确定需要改进的方向,推进图书馆各项工作上水平的有效形式。本文通过总结调查分析结果使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优化馆藏结构、拓宽读者服务、加强队伍建设、增强信息意识,提高读者素质的必要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 读者服务 读者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46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4-043-02     服务是图
期刊
摘 要:云南省南部红河流域内居住着多种少数民族,屏边为苗族自治县。苗族有口语语言而非文字形式。但许多苗族因生活在双语或多语言环境里,很有语言天赋,都能说多种语言。然而在他们接受正式教育时对学习外语时却建立不起较好的语言机制和模式,这又是为何原因呢?此文主要对红河流域内屏边苗族进行语言教育的情形进行讨论,分析潜在的影响年轻的少数民族学习英语逆阻因素,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苗族少数民族
期刊
摘 要: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提供给师生更多的创造空间与动力,激发学生的求学兴趣,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健康人格,提升教学与学习效果。陶行知先生主张拿全部的生活去做教育的对象,然后教育的力量才能伟大,方不至于偏狭。  关键词:校园环境文化 陶行知 生活 文化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4-106-01     校园环境文化是学校内对师生施加影响的隐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4-121-01     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对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立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调控好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
期刊
摘 要: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工程实训中心依托自身特色,积极推动大学生创新项目,以此锻炼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介绍了大学生通过参与航拍直升机航模的设计与制作的过程,深化了其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极大锻炼的其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科学严谨的作风。  关键词:创新项目 综合能力 航拍 直升机航模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4-11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