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考核方式研究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ap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对具有创新能力及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高校的培养模式也发生了转变,考试作为高等教育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应与其培养模式紧密相连。本文在分析当前高校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探索了如何从考试内容、考核办法、成绩计算等多方面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测评。
  关键词:知识 能力 素质 高等教育 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4-009-02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步伐的日益加快,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也随之发生变化,掌握知识的多少已不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重要的是看其是否具有迅速学习掌握新识识的本领和进行创新的能力及良好的素质修养。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已成为高校的培养目标。而考试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正确地开展考试活动,能有效地了解教学现状,及时改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国高校原有的考试模式,对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起着积极作用。然而,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对人才考核的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需要重新审视人才评价的原则与标准,应当认真分析当前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一套新的考试模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目的性,促进学生的才能和潜能的充分发挥,从而更好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如何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选择恰当的考核方式,则是我们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将以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基础探索新的考核方式。
  一、考核方式对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重要性
  考试制度是高等教育一项重要的制度,它是人才培养与选拔的一种重要工具。在人才的选拔、培养过程中,考试内容、考试方式、评判标准都直接影响、制约着人才的选拔、培养的质量。如历史上的科举取仕,强调的是八股文的考试,结果选拔了大批的呆板、迂腐人士,而许多真正有能力、有才华的优秀人才却落榜。长期以来我们的应试教育,对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评价采取规范型考试方式,通过标准性、规范性的试卷来评价具有能动性和创造力的学生,只注重知识灌输,不注重智能培养;偏重死记硬背、照本宣科,抹煞了学生的创造力,忽视了能力、素质的培养,结果导致高分低能的普遍存在。由此可见,考试对人才选拔、培养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考试的方式不同,考试的内容侧重点不同,采用的评判标准不同,选拔、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就会大不一样。
  知识、能力、素质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三大要素。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密切联系的。知识是素质形成和能力提高的基础。能力是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培养训练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知识越丰富越有利于能力的形成,强的能力可以促进知识的进一步获取。素质是把从外在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化于人的身心,升华形成稳定的品质和素养。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已成为目前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毫无疑问,考核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因此,为了能与高校的培养模式相适应,更好的满足当代社会对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必须加快现行考试制度的改革,建立高等学校课程教学中创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综合测定的考核方式。
  二、当前高校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1、考试内容覆盖面窄,只重视书本知识
  大学课程学习一般要求学生掌握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二是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目前高校的许多课程考试中,一般只注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检测,对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检测涉及较少,而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往往被忽视。许多课程的考试内容涵盖面窄,且只局限于教材内容。教材是对学生进行教育、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发展智力的主要工具。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使得教材本身无法完全适应。实际情况仍然是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命题,导致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试前印笔记,考时背笔记,考完扔笔记;考试时再照本宣科地在年复一年、似曾相识的主客观题型上重复记忆那不以能力培养为主旨的概念和笔记。教什么,考什么,已成为普遍现象,高校变成知识传播的阵地,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得不到应有的训练和培养。
  2、考试题型固定化、标准化
  目前高校考试试卷中考试题型以填空、选择、改错、简答、名词解释为主,论述、案例分析为辅,主观性试题比重太低,限制了学生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标准化考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考试的公平性、公正性、有效性,减少了人情分、关系分、误差分,但是标准化考试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书面写作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且统一标准、统一内容、统一考试,使学生不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不能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不能形成自己的学术风格和个性雏型,从而影响个性发展。试题内容的“标准化”和过于重视形式逻辑的倾向,仍然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唯分数论”的观念。这种大学教育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还不能完全摆脱初等教育中那完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只注重知识本身的传授,而对发展能力、智力等之类的却考虑的甚少。
  3、考试形式单一,缺乏科学性
  目前高校的考试方式也在不断革新,如开卷考试、设立诚信考场、小论文、实验及上机操作等各种形式。在实际操作中还是习惯于闭卷笔试,其他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辅助手段。长期以来这种单一的考试方式,导致学生学习单调、惧考,考试时只注重标准答案的记忆,只求与书本内容和老师所讲的知识相同,没能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也不能很好地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的研究能力培养本应在研究生阶段之前,但由于考试制度不是以推动学生研究能力的发展为中心,从而使学生的研究能力与研究生阶段的素质要求出现错位。单一化的考试制度能够较为高效地促进为数较少的高素质人才在绝对值上的增加,但对从模仿、遵循的教育模式中一路成长起来的学生在整体上却难以适应信息时代对创新能力的要求,而且这种只重视效率而不重视效益的、以单一教育考试方式“批发”生产的“人才”,与社会发展真正需求的人才不符合。
  4、考核成绩计算片面
  目前许多单科课程的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与卷面成绩两大部分构成。但是卷面成绩占的比例较大,一般在70%-80%,平时成绩包括课程论文、论文报告、课堂讨论、课程作业等,一般在20%-30%。由于考试成绩的高低不仅与奖学金、评优评先挂钩,还关系到学生的升级、毕业与学位的获得,因此为了取得高分,学生过分的看重期末的卷面成绩,许多学生在考前突击或考试时投机取巧,而平时不努力学习,这样很多学生是为了应付考试而看的书,考完后则完全忘记或根本不知道学了些什么。也有很多学生考前想法设法从老师口中套试题,考试时投机取巧,冒着受处分的风险,在考场上作弊。这种以分数为依据的作法夸大了考试成绩的作用,使学生只重分数不重能力。
  三、以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考核方式探索
  1、创新考试内容,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考试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积极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素质。考试内容无论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都应避免过分侧重对知识机械的记忆与再现。命题应多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进行解答,并以创新性作为衡量学生大体的重要指标。因此,考试内容应以综合性的命题为主,命题侧重于对知识和某些社会问题的深层理解、分析比较以及相关学科间知识的融会贯通,同时,能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而在教学实践中,许多高校必修课要求必须进行闭卷考试,因此在高校必修课中可以对考试内容加以创新,以书本知识为基础,注重内容与社会现实、时间及应用相连,有意识的通过考试引导学生扩大知识面及锻炼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应用型科目,可以尽量减少笔试内容,通过实践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动手操作能力。对于卷面的评定,应不以事先书本的条条框框来圈定自己的评分依据,在重视知识掌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质疑问难和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改革考试方式方法,体现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考试方式应能综合的体现出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因此,能够根据课程性质选择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是很必要的。对一些实际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或者是实践、实验课程,如计算机课程、程序设计课程;财经类的实务等课程,需着重考察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所学的理论能与实践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所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学会了实际应用,就能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及创造能力。对于一些与社会联系较紧密的课程,如管理类课程和新闻类课程,需强调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交和组织能力,并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进行考核,在考察时会考虑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社会及他人的综合评价。对于一些经济学课程可采用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式,口试可以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许多选修课采用小论文、小报告,这需要学生大量收集资料,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等。一些课程也可以采取小组讨论、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即将全体学生分成若干团队,分别负责一个主题,团队成员根据所选主题进行分工合作,这样有利于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唯我独尊的思想比较严重,而现代社会是一个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学会与人共处,培养团队精神显得尤其重要。同时,科研训练、学科竞赛、科技文化活动等活动过程中的成绩、表现也将纳入学生能力评价的范围之中,并计入学分,给予奖励。当然对于一门课程的考核,不应局限于一种考核方式,为了能更好的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采用多种考核方式。
  3、改变成绩计算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是关于成绩构成。改变过去“一次考试定终身”的状况,加强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在一些课程中适当的调整平时成绩与卷面成绩的比例,可以使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5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另外在一些课程中可以采取“平时成绩+阶段考试+期末考试”的方式,其中平时成绩注重考查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包括课堂表现、课堂纪律、作业完成情况等;阶段考试成绩是指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灵活运用提问、讨论、作业、小论文、单元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情况,获取教学信息,指导教学更好地开展。这样,可激发学生持久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投入整个教学过程完成各阶段的学习任务,使得那些平时不努力、考前再突击的学生难以得到好成绩。二是关于成绩评定。可以采取“等级+特长”的方法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等级评价,采用“优良达标待达标”四个级别,对学生进行模糊性评价,学生的专业创作成果也可以酌情加分。这样,百分制的精确性被淡化,也淡化了分数的作用。从而消除一两分之差而引起过度竞争给学生身心造成的伤害。同时,科研训练、学科竞赛、科技文化活动等活动过程中的成绩、表现也将纳入学生能力评价的范围之中,并计入学分,给予奖励。成绩计算方法的改变,不仅能激发学生平时学习的兴趣,也能促进学生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锻炼其创新能力,增强其素质修养。
  总之,随着高校的培养模式发生转变,高校的考核方式也应随着进行转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及素质修养,才能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马鹏,王天佑.本科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结构体系探悉[J].黑龙江教育,2008(6)
  [2]彭志琼.改革大学考试,培养创新人才[J].继续教育研究,2008(10)
  [3]周志淼.高校考试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2007(9)
  [4]段颖立.中国高校考试制度改革初探[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5)
  [5]熊健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向前摸索的速度总是很慢,很慢,且有迷失方向的危险。在没有进入经典世界之前的一段漫长岁月里,我的教学依赖性相当强,几乎窒息在陈旧的语境里。   在起初那两三年里,灌输的手段与粗鲁的态度成了我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伎俩。当时的我放弃了对文本的独立解读,依靠别人的理解完成草率的备课,从来不知道“生活即教育”“用一辈子准备一节课”为何物,在缺乏对话与交流的境遇里,所有的
期刊
目前在日语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高校统一的评价体系。该体系暴露出一些与日语学科所不符合的弊端。针对日语教师的授课质量评价体系在国内尚处于空白。该评价体系采用最新的CMBI1.4系统数据分析,将学生的问卷中收集到的信息采用形态素解析法,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整理,形成教师能更直观看到问题所在的研究报告并针对其问题提出教学改提案。然后进行信息反馈、效果验证,使这套新的教学评价体系真正发挥其效用。    教学
期刊
摘 要: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新桂系集团为了安抚少数民族,在广西民族地区积极推行“特种部族”教育,在民族地区开创了现代教育的先河。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特种部族”教育 新桂系 少数民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8-022-01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盘踞西南的新桂系集团在蒋桂战争、中原大战一系列战争中
期刊
摘 要:《专业导论》课的教学目的是多维解析“学什么、为何学、怎样学”的宏观问题,使一年级新生在明确人生定位和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因此,我们在课程设计时应从以下五个维度展开教学内容:大学的功能与本科教育的目的;高等教育阶段本专业学习的内涵、范畴和方法;本专业人才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与培养体系;本校、本学院的总体情况以及本专业的专业定位、办学思路、建设水平、师资力量、办学特色、就业前景和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8-031-02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大学生就业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全面分析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引导他们走出心理误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概念  要研究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就必须首先明确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概念。有学者认为大学生的就业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8-072-01    窦娥与崔莺莺分别是元杂剧《窦娥冤》和《西厢记》中的主人公,作为封建社会的两位普通女性,她们身上都闪耀着善良、正直的人性光华。尤其是表现在他们身上的执着而强烈的反抗精神则是她们区别于其他封建女性并使人性大放异彩的关键。总本而言,窦娥和崔莺莺所表现出的反抗叛逆精神,是人性的觉醒,是生活在封建社会最底
期刊
摘 要:实践证明,加强生活主题案例刷选研究,在生活的沃土中寻找多元化的课堂教学策略,对培养学生参与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从而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生活主题 教学策略 选择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8-091-01     根据江苏省新的高考形势和“五个严格”、“三项规定”以及苏州市教育局
期刊
中图分类号:G719.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8-048-02     一、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国内高职实践教学实施现状  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体系中,并存三类高等职业院校:一类是高等本科院校开办的职业技术学院,二类是政府或社会在原成人教育院校的基础上开办的职业技术学院,三类是由原来的中等职业学校升格的职业技术学院。  第一类院校在办学规模
期刊
摘 要:随着多元化信息时代的来临,高职院校传统校园广播台的作用处于明显劣势地位,寻求与社会媒体的互动与合作,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突破校园广播台发展瓶颈,最大限度的发挥校园广播传媒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 校园媒体 社会媒体 互动 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8-100-02    校园广播,是通过有线电传播,以声音作用于受众的传播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8-133-01    一、 传统物理课堂实验的优与劣  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没有实验,物理学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实验对于物理的重要性可谓不言而喻。只有真实的实验,才能给学生真实而可靠的体验,才能让学生形象而具体的观察到物理世界的神奇,才能最为全面而直观的刺激学生的感官神经。只有真实的实验,才能较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