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民歌的多元文化功能

来源 :颂雅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ml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歌都被当作是劳动者们审美或娱乐的工具,但事实上,民歌所承载的文化功能远不止于此。从许多历史记录来看,民歌曾被当成巫术乐舞中人与神灵沟通交流的媒介、生产劳动中鼓舞干劲的兴奋剂、大山旷野中的通讯工具以及求偶仪式中的吸引异性的方式等。民歌曾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适应环境的多功能文化工具。中国民歌的文化功能以多元的方式呈现,也受到特定环境和时期的影响。我们不能单纯地以音乐美学的角度来看待中国民歌的文化功能,也不能以人文学科的思维方式否定民歌文化功能的特殊性。本文结合一些具体的民歌文化,对中国民歌的多元文化功能进行探究。
  关键词:民歌 多元 文化功能
  一、劳动组织功能
  “劳动型”民歌在中国民歌中占据了很大的部分,这些民歌一般被成为“劳动号子”,或者简称为“号子”。在集体协作的重体力劳动过程中,人们需要动作节奏一致,且具有较高的劳动热情,“劳动型”民歌就担起了这一重任,其在劳动当中,不仅能够使人们动作协调一致,提高劳动效率,还有着鼓舞热情、消除疲劳的作用。比如川江地区船工们所唱的《闯滩子号》和《拉纤号子》等,都属于这一类的民歌,其文化功能主要体现在劳动方面。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劳动强度降低,号子在情感、娱乐方面的功能得到了强化,民歌的缓解疲劳、调节情绪的功能逐渐凸显。比如我国南方景颇族、黎族等民族的妇女,舂米劳动是她们最基本的劳作活动之一。传统的舂米方式,是将谷子放在木碓或石臼里,由几个人围在自后用木杵舂捣,这种劳动的强度不算太大,但过程比较单调,于是,她们便创造了舂米时的号子,叫做《舂米歌》,也称作《杵歌》。这类歌曲具有一定的协调动作功能,但更多的是解除劳动过程中的烦闷和枯燥。同时,“劳动型”民歌也不一定表现在劳动的进行过程中,也有可能是人们在休息时间歌唱,用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二、知识传承功能
  世界上许多民族的传统文化当中,既没有文字的存在,也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系统教育体系,他们主要是以口头语言的方式来学习和傳承文化知识,民歌这一过程中也担任了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在口头文化传承的族群当中,民歌相当于是一部指导生存的百科全书。在中国少数民族中,流传下来的民歌为数众多,比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彝族的《阿诗玛》、苗族的《梅葛》和《古歌》等。这类民歌所具备的文化功能,就是在本族群中将积淀的各种知识传承下去。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的叙事类民歌,以白马藏人的民歌为例,他们传承着多种具有很强知识教育功能的民歌,其歌词内容涉及的范畴十分广泛,从生活、生产中的各种工具,到对万物起源和发展历史的概括等,这类民歌的价值主要在于歌词,曲调则处于次要位置。
  三、文化认同功能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文化认同既是一种动机,也是一个目的。由于民歌的种类繁多,所蕴含的文化也不尽相同,其曲风、词风都会带有较强的地域文化特征,因此,也会被人们当成文化交流和认同的工具。此类民歌主要内容来源于本民族或本地区的信仰、图腾、人物、实践以及生活、生产的方式等共有的文化因素。比如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是壮族人民举行歌圩的日子,又叫歌婆节或歌舞节,它以唱歌为主要的呈现方式,集社交、集市、祭神以及娱乐等多种文化功能于一体,是保存和传承壮族传统文化的特定方式。现今知名的南宁民歌节就是由传统的民间“歌圩”演变而来,南宁民歌节的主题曲《大地飞歌》,将山路、山歌、荔枝、牡丹等富有民族特色的事物联系起来,在1999年的第一届民歌节开幕式上一鸣惊人,快速地红遍了大江南北,成为外界了解壮族的一条有效途径。《大地飞歌》的创作模式是将壮族的各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综合起来,唤起人们的记忆,实现文化认同的功能。又如电影《刘三姐》中的《山歌好比春江水》和《多谢了》,随着电影的风靡全国,这两首歌也几乎是家户喻晓。因为这两首歌无论在旋律上还是歌词内容上都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所以它们也成了广西民歌的代表和文化符号。
  结语
  现如今,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更需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民歌不仅仅是一门音乐艺术,更承载着各民族人民的文化与精神。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积淀的过程中,中国民歌形成了丰富的体裁和多样化的风格,既反映了人们最真实的生活、生产情景,又满足了人们在审美方面的需求,对于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更是世界民族文化中的艺术精品。对于这样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地去传播和弘扬,传承中国民歌,继而促进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红蕾.全球化视角下中国民歌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策略[J].文教资料,2016(22):49-52.
  [2]李雄飞.?流寓:中国古代民歌文化形态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05):27(B06).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
其他文献
授课年级:二年级  教学内容:《三只小猪》  课型:欣赏课  教材分析:  《三只小猪》是一支轻音乐乐队演奏的乐曲,轻松、幽默、诙谐地勾画了三只小猪愉快的生活场景。全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描写盖房子前的准备工作,第二部分描写盖房子时的生活景象,音乐活泼可爱,是一首适合低年级孩子表演的乐曲,具有较强的趣味性。  教学目标 :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通过欣赏《三只小猪》感受三只小猪音乐形
期刊
摘要:美术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起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教育者不仅要重视美术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德育知识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坚韧的品格,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以促进其实现全面发展。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美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是因为教育者没有意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更不用说德育渗透了。本文主要探究以德育教育为突破口,实现美术教育功能的进一步丰富。  关键词:德育教育 美术教育
期刊
摘要:本文从纹样造型和历史遗迹两方面出发,认为青海省同德县巴沟乡团村宗日遗址出土的“双人抬物”纹彩陶盆的纹样以“双人抬物”这一动作表示了史前人类对太阳的崇拜。  关键词:新时期时代 宗日遗址 彩陶盆 太阳崇拜  1995年,在青海省同德宗日遗址出土,现存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双人抬物”纹彩陶盆,属马家窑文化中的马家窑类型。  “双人抬物”纹彩陶盆高11.3厘米、口径24.2厘米。细泥红陶质。大口
期刊
这部电影紧紧抓住了我。这是我第二次观看这部影片。第一次是电影刚刚上映,内心孤寂的我无比向往剧中诺亚和艾丽的爱情。时隔八九年,我依然记得这部电影中的男女主人公深刻而真挚的爱情,依然记得那句经典台词:最好的爱情,能唤醒灵魂。过了这么久,突然想看看爱情原来的样子,于是再次观赏这部电影,除了随剧情而心痛、欢欣、感慨外,我似乎还得到了新的启示。  影片开头,是诺亚的独白——他即将去探望艾丽——这时他已经垂垂
期刊
摘要:巴黎Esmod时装设计学院作为世界上第一所服装设计院校,因其卓越的历史与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影响着全世界的服装教育产业。本人借赴法国Esmod学术考察的机会,亲身感受该校独特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希望时尚教育的从业者可以在保有自身特色的同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关键词:法国 Esmod 服装设计教育  巴黎在全球服装创意产业中占据着重要作用,塞纳河水流淌千年,激发着人文主义思潮的涌动,也沉淀了百
期刊
摘要:音乐是表现人们内心情感的一种艺术,能够为大家带来听觉上的享受。人们通过对优秀音乐作品的欣赏,可以提高自身的审美趣味,净化心灵,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但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并非是与生俱来的,人只有在具有一定音乐素养的基础上,才能深入、全面、准确地欣赏音乐作品,理解蕴藏的情感。在音乐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对于音乐基本要素的把握至关重要。音乐艺术归根到底是声音的艺术,但在从音乐的思维角度出发,去欣赏音乐作
期刊
摘要:从古至今,高音部分是声乐演唱中的灵魂,也是整个演唱技巧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只有当我们明晰声乐中高音技巧的科学运用,才能更好地诠释高音。在这里,我们根据自身的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来浅谈声乐演唱中的高音技巧。  关键词:声乐 高音 演唱技巧  20世纪初期传入中国,并逐步在我国发展和创新,美声唱法的运用无疑是对我国声乐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我国许多表演艺术者在国际舞台上的精彩演出,更有力地说
期刊
摘要: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主要通过身体来完成各种高难度或优雅的动作,一般都会有音乐作为伴奏。舞蹈虽然是一门视觉上的艺术,但却承载着情感表现的功能,情感能够赋予舞蹈作品丰满灵动的“魂”,是一部舞蹈作品的核心所在,也是一名舞蹈演员踏入更高境界的必要因素。舞蹈演员只有将自身的真情实感融入到舞蹈中去,才能营造出一个丰满动人的情感世界,使舞蹈真正成为一种艺术。  关键词:舞蹈表演 情感 艺术  一、舞蹈表演
期刊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写的一首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具有高度人民性的脍炙人口诗篇。  公元756年,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在战乱期间,杜甫历尽险阻,艰苦备尝,亲眼看到人民疾苦。公元760年,“安史之乱”未平,杜甫由陕西漂泊至成都,经亲友帮助,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造一间茅屋,总算有了一个安身的处所。谁知次年秋天,一阵狂风卷走了屋上茅草,一夜秋雨,浇透了室内衣被。漫漫黑夜,百感交
期刊
摘要:音乐美学的性质就是以美学之观点及方式来探究音乐艺术之美和音乐审美的部门美学,换言之,音乐美学也是音乐学侧重研究音乐艺术基本规律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白居易的《琵琶行》表达了对音乐本质问题的思考,表达了对音乐欣赏主客体的思考,表达了对音乐表演形式和内容的思考。《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是一首蕴含了深刻而丰富的创作思想和多种创作手法的琵琶独奏作品。该作品融合了中西方音乐思维的曲式结构,用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