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文言文课堂的四种策略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e_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新课标明确规定,要让学生“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但学生在接触文言文时,并不能像我们期望的那样,流连其间,乐而忘返,而是弃之不舍,爱之又难,在这两难之间痛苦地咀嚼品读,收效甚微。那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能不能关注学生,设计一些符合他们个性特点的问题,以提高课堂效率呢?带着这些问题,我踏上了新课改背景下文言文教学的课堂,立足于学生的“学”,尝试了以下几种做法。
  
  一.变生硬的词句梳理为灵动的知识构建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学生自能读之,自能解之,绝不越俎代庖。”文言文的学习首先要解决“言”的问题,正如“新课标”所说的“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中学语文教材收录的篇章,大多都浅显易懂,学生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完全可以解决绝大部分问题。据此,我就以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为起点,引领学生自主梳理文意,并引导他们从重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方面自主构建知识体系,附上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在班内四人一组进行交流,相互作答,讨论解决。这样既调动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增强了他们主动探究的意识,可谓一石二鸟。
  
  二.变机械的情节概括为丰富的标题拟定
  
  高中文言文大多都属于史传类文学,有着很强的叙事色彩,情节曲折。试想,当我们用“请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进行引导时,其跌宕之美所剩几何?而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那些长篇巨制的古典小说爱不释手,甚至过目不忘,是否与那惹人耳目的标题有很大关系呢?于是,我试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采用章回体小说的形式为故事情节添加小标题,至于从哪到哪为一层意思,则不做过多的限定。结果发现,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如在学习《孔雀东南飞》时,有同学这样拟定:恶婆婆恶驱贤淑妇,情哥哥情留心上人;诉别离伤怀心切切,话誓约噙泪情依依;托府吏太守强说媒,忆往昔痴女苦心悲;向泉冥仲卿兰芝心俱碎,化鸳鸯磐石蒲苇共双飞。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收获了创造的喜悦,又训练了能力,尤其是在交流欣赏过程中的阵阵掌声,更让他们认识到个体存在的意义,体验到个性解读的乐趣,这是任何理性说教都难以达到的。
  
  三.变刻板的人物分析为多彩的形象评定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历经时间的淘沙,能够走进今人视野的历史人物,必有他们不可磨灭的人性光辉,品读他们或耿介、或淡定、或坚贞、或傲岸、或清逸、或隐忍的人格性情,并将自己的这种独特感触用个性化的语言记录下来,以此丰富情感,陶冶情性,提升审美境界,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则是我们习古的第一要素。而刻板的界定显然不符合新课标“个性解读”文本的要求,为了让学生真正走近人物,我在处理这一环节时,往往设置一些开放性的试题。如在教学《荆轲刺秦王》时,我这样引导:
  1.如果你是一个编剧,把《荆轲刺秦王》分成几场戏?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场,把它改写成舞台剧。
  2.如果你是评论家,该如何评价荆轲廷刺秦王这件事?
  3.如果你是诗人,面对荆轲你又想说些什么?请以“咏荆轲”为题,作一首诗,或任选词牌填一首词。
  4.如果你是散文家,你会怎样寓情于景,表达对英雄的礼赞?
  每一个问题都紧紧围绕“感悟形象”设置,而设问方式又不拘一格,给学生以选择的空间,让他们在众多的问题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创造思维。事实证明,学生很喜欢这种方式,回报我的便是异彩纷呈的答案,如马幸炜同学以《御车行 荆轲》为题,填词如下:“凄凄乐声惊涛浪,壮士去,原野旷。哀哀寒风泪声碎,独饮凄清欲醉。国耻家仇,怒发冠冲,凌厉越千里。路到尽头是秦宫,挥利刃,傲群卿。寒刀欲饮霸王血,奈何失手成恨。河畔悲筑,宋意高歌,馀情东逝水。”李硕同学以《满江红 荆卿》为题,填词如下:“易水波寒,回首处,萧萧风烈。听击筑,慷慨激昂,情悲意切。故交知己皆素服,壮士剑指西秦阙。曾记否,听谁人长啸,歌悲决。东来客,声声咽。南飞燕,哀鸣切。驾长车西顾,不舍昼夜。别过燕赵荒原雪,驰骋秦晋苍山月。再读史,恨利刃未沾,秦王血。”字里行间透射着小作者对荆轲舍生取义、智斗强秦、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讴歌与礼赞,又有梦想难圆,历史不在,风流云逝的无奈与悲叹,令草木为之动容,风云为之变色。
  
  四.变强制的死记硬背为真实的情境体验
  
  了解历史之渊源,传承民族之精髓,离不开积累名言名句。为了更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背诵的积极性,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随机抽取内容,让学生分角色饰演历史情景剧,使他们在真实的体验中感受文化之璀璨。学生兴趣特别高涨,表现出极强的参与热情,一言一行,惟妙惟肖,让人啧啧称赞。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翘起整个地球。”其实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的也是一个支点。我们老师要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为起点,合理地给学生创设学习平台,让他们在这一平台上驰骋想象,脚踏实地,以收获喜悦与梦想。
  
  李兰,教师,现居河南郑州。
其他文献
我省各普通高中从今年秋季开始全面启动“高中新课程计划”,其核心理念之一即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实践。它全然不同于以往课堂的单纯传授、“满堂灌”、“一人唱独角戏”,而特别重视教师要以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这出大戏的真正主角,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现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奇妙的对联》一课为例,谈谈笔者的做法。    一、布置预习,有的放矢    
关于李白诗歌中所表现的思想,较难有统一定论。李白作为大家其思想受各家影响理所当然,不可否认。但诸多思想影响中,庄骚思想最为明显。  庄子和屈原都为区域文化的代表。庄子生活在宋国衰落时,统治者昏庸残暴。作为贫民,他远离政治,过着隐居乡间的生活。但他有傲骨,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他能超凡脱尘,能在精神的世界里遨游。屈原为楚文化的代表。身为贵族,他是政治家,力行者,和楚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遭打击后还时刻不
马国良,男,1972年7月出生,研究生学历,中高职称,湖北省当阳市一中党委委员、副校长。省中语会会员,全国中语会重点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和省教研室《高中语文阅读探究》课题的负责人。被评为“宜昌市优秀教师”和“湖北省优秀语文教师”。    李:马校长,您好!高中语文教学自90年代以来,一直是社会关注争论的热点,您怎样认识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马:谢谢!的确如此。90年代来各类报刊讨论
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首先与其对人文学科的重视、关注程度和对人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有直接的关系;其次才是他们如何将所掌握的人文知识化为自己的精神品格,融入到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中去,并在言行举止上表现出较高的人文素质,体现为一种人文的精神。前者是心灵的认识阶段,后者是心灵的内化阶段。只有经过这两个阶段,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才是可能的。在这个过程中,对人文知识的学习掌握是第一的,因为在人文学科的宝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小学生年龄小,知识欠缺,但也有着丰富的情感。情感教育对学生作文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爱写、乐写、会写就基于此。否则,学生就会出现厌作文、怕作文的逆反心理。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写作文,开动脑筋写出特色作文,我认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灵活多样的教学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下面结合实际,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放开手脚,让学生大胆地尝试传统的作文教学总是先指导学生读题,然后让学生汇报
为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我班开展了一次以即兴演讲为内容的语文活动课。这次活动由学生设计并主持,主持人事先准备了“诚信”“宽容”等十五个话题,标上序号,演讲前确定话题的顺序,然后按所抽顺序依次上台演讲。凑巧的是,最后一个抽签的同学抽到了1号,话题为“诚信”,他很自信地上台作了两分钟的演讲,博得了大家的掌声。十五位同学演讲结束后,主持人宣布进入评议阶段,采取自由发言形式,要求发言的同学评论的内容不要重复
真正的好作文不仅要立意深刻、内容丰富,还要行文流畅、文体新颖。要做到这些,必须创新。  作文创新的方法有多种,我认为要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抓住时代的脉搏,挖掘时代的精神,立足现实,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寻求新观点、新认识、新视角,就可以逐步达到创新的境界。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作文选材尽量选取当代人的英雄事迹及名言警句,体现时代性。当代人需要借鉴他们拚搏中的经验,需要他们的名言
台湾教育家高振东先生说:爱眼前的学生就是爱国。这句化抽象为具体的名言不由引起我深深的思索: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是有情人,这个“情’字所包蕴的应该是热爱生活的激情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热爱学生的宽广胸怀;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同时它又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即“爱学生就是爱国”的原因:今天的学生就是祖国的未来;今天有什么样的青年,明天就有什么样的国家!由此观之,教师身上的责任多么重大!而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不仅要
“提到作文就头疼”,学生如是说。学生为何视作文为畏途?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对生活没有感受。而在这一点上,许多语文教学工作者也没有真正的重视。就作文教学而言,愚以为可以从这上面下些功夫。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他们感悟生活的能力呢?  在探讨这个问题前,有必要先说说何为“感悟生活”。举个例子说吧,《后汉书·丁鸿传》中有这样一句话:“鸿感悟,垂涕叹息。”意思是说,丁鸿因受到感动而猛然醒
五月,夏的激情渐燃!记者(以下简称记)有幸走进通州市二甲中学,这所农村小镇上的普通中学,同样让人感受到校园内以行为文化办校、立校、兴校的蓬勃激情。  在这所普普通通的校园里,我们看到的是校园内浓郁的教学研究探讨和读书进取氛围:专家、学者和特级教师走进校园点燃教师职业激情、“教育行者”教学教研博客圈提升教师教育理论素养、“学教案”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感受到的是教师们“为理想而教书”执着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