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做法及理论探讨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目前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发展情况,分析公共消防基础存在的问题,为加强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提供了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消防;公共基础设施;探讨
  
  公共基础设施是指国民经济体系中为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提供一般条件的部门和行业,公共消防基础设施是防灾抗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遵循与地方社会经济相适应、同步发展的原则,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实施。力争达到政府领导有力、基础设施完善、技术装备优良、消防队伍强大的总体要求。逐步实现城市及乡镇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国家消防规范要求,消防站、消防道路、消防水源、消防通信等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消防车辆装备结构和功能基本适应扑救现代火灾和抢险救灾的需要。现就如何加强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可建设性的探讨。
  
  一、目前公共消防基础建设发展基本趋势
  
  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是衡量一个地区现代文明程度的标志。新时期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呈现以下几种趋势:
  (一)编制规划及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的重点不仅在城市,而且要城乡(区)并举。多年来,公安消防部门一直把城市作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与完善的重点,按期编制消防规划,按照国家规定设立道路消火栓,建设城市消防站,强化车辆器材配备,加快消防基础通信设施建设等。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西部大开发的推进,我市的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许多开发区、新区蓬勃发展,乡镇企业和私营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来自乡镇区域火灾的起数、损失数逐年攀升。从目前情况来看,广大乡镇公共消防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市政消火栓设置形式、设置数量、供水方式都远远达不到国家要求。尽管多数乡镇依托派出所,建立了联防消防队及义务消防队,但其灭火救援能力有限,大多数乡镇(村)级企业得不到有效的消防保卫。因此,如何适应形势发展,科学编制和调整城镇消防规划,加快市政消防水源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战略举措。
   (二)正视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发展的困境,努力开拓以政府投资建站为主体的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许多原先规模较大的企业专职消防队发展举步维艰。少数企业领导视专职消防队为累赘,常以企业生存发展为由,逐年减少消防投资,减少专职消防队员,甚至擅自将队伍解散。企业专职消防队在灭火救援中“打早、打小、打好”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建设发展上,必须转变观念,开拓思路,在全力抓好现有企业专职消防队巩固发展的同时,突出抓好以各级政府为主的投资建站工作,从而壮大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力量,弥补公安现役消防警力不足矛盾。
   (三)加快特种消防车辆装备建设步伐,努力提高消防部队装备战斗力。近年来,以危险化学品为主要对象的突发性灾害事故发生几率大大增加。而化危品突发性灾害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和人员伤亡,触目惊心。公安消防部队扑救高层、地下、油(气)罐等恶性火灾以及处置突发性化学灾害事故救援能力的提高迫在眉睫。消防部门在装备规划建设上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优先发展举高、大功率、大吨位、防化、抢险救援等特种车辆。同时,还要针对不同地区易发灾害事故特点,分类、分层次制定装备发展规划,使灭火救援车辆器材更加符合本地区火灾扑救及抢险救灾工作的实际需要。
  
   二、制约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利因素
  
   多年来,公安消防部门在加快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城市消防规划上,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也积累了许多成功的宝贵经验。但也更应该看到,在社会大变革、经济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消防工作尤其是防御抗御火灾的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其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对编制完善消防规划,加快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程度还不够。由于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看不见”政绩的长期工程,有些还需要政府出面协调,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来落实。因此,少数领导对消防配套设施建设尤其是小城镇消防设施建设不感兴趣,认识也不到位,存有危难情绪。少数单位在公共消防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不是主动出击,严格督促相关施工单位按照国家规定标准,配套建立消防水源,而是被动坐等,甚至有些城镇规划及道路都建好了,还不知该地区有无道路市政消火栓,有多少,是“地上式”、还是“地下式”。等到后来问题出现了,再向政府请示、汇报、整改,工作难度和效果可想而知。
   (二)人财物等保障条件相对不足,制约着消防车辆器材装备建设和战斗力的生成与发展。随着国家《行政许可法》贯彻落实的进一步深入,许多原先可以依法收取费用的消防审核项目都已取消,而在社会经济大发展的同时各地区的火灾起数,抢险救援次数却越来越多,对消防站建设及器材装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消防部队财力不足的矛盾日显凸出。除此之外,公安现役警力严重不足,也直接制约着战斗力的生成和发展。根据1998年11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发布的《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规定:二级普通消防站执勤消防车都在4辆以上,有些中队(含特勤中队)甚至达到8至11辆,从而出现了1辆车只有1名消防员的尴尬局面。合同制消防员的征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员不足的矛盾,但在如何管理使用,如何提高战斗力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
   (三)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管理保障体系不健全,影响着消防基础设施作用的发挥。公共消防基础设施本身不产生任何经济效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能推则推,能躲则躲,许多消防水源设施长期无人过问,常年无人保养,市政消防设施损毁、埋压、圈占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必须抓紧时间,提请政府制定和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完善相关审验制度,确保各类消防基础设施与其他市政建设维护同步进行,也势在必行。
  
   三、加快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几条举措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的文件出台充分说明社会各级对消防部队的重视,我消防部队更要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消防工作再上新台阶。消防工作也已经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加大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视消防工作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和统一,重视消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保证了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公共管理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相关职能部门要在继续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履行消防管理责任,推行对有关部门单位应完成的消防安全目标任务进行分解,纳入政府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考核范畴。
   (二)强化各级政府建站。消防站是公共消防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消防站建设要本着“小而密,兼顾特殊”的发展方向,积极发挥各级政府投资建站的主导作用。一方面,各级政府是消防工作的主体,在国家不增加现役编制情况下,由各级政府直接投资建站,承担部分区域的消防保卫任务,应是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健康发展的主渠道。从我市实践情况来看,各级政府投资建站的效果和作用非常明显。另一方面,要强化乡镇区域联合建站。从多年实践情况来看,依靠单个乡镇财力建站养站不大可能,我们必须着眼区域经济状况,根据行政区域调整以后的格局,依托规模较大、经济条件较好的中心镇,落实区域联合建站,建立起“有站、有车、有专职人员”的区域性专职消防队,协助公安消防部队,承担起周边乡镇火灾扑救及抢险救援的任务。
   (三)强化企业消防队伍建设。企业改制以后,专职消防队伍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峻挑战,因此,我们在积极引导和鼓励经济条件较好的企事业单位投资建队的同时,必须立足实际,有的放矢地发展抓好企业消防队伍的管理建设。同时还要着力强化“厂建公派”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即由企业出资建站,添置消防车辆器材装备,由公安消防部队派人管理,并以合同或协议书的形式加以巩固,这样的队伍相对稳定,灭火救援战斗力也较强,符合企业消防队伍的发展方向。
   (四)规范市政消防水源建设管理。在市政消防水源建设上,我们认为,近期在完善城市道路水源建设基础上,加强对新建城市道路市政水源建设,同时将工作重点放在中心镇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上,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完成全市所有中心乡镇市政消防水源网建设。中心镇各大主要街道及企业相对密集的地区,必须按照国家规范落实道路消火栓建设。相对偏远或市政管网还没有到达的地区,建立满足实际使用的消防车泵取水码头。同时,公安消防部门还要加大与规划、建设、自来水等部门单位的横向联系,及时提请政府,在规划城市建设同时同期编制消防规划,调整消防安全布局,确定市政水源建设位置和要求,确保“同步设计、同步规划、同步建设”。要积极提请政府制定出台《市政消防水源管理办法》,明确市政消防水源“建、管、养”的责任机制。要提请政府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市政消防水源维护保养,并规定新建、改建、扩建道路时,未经消防审核,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发给施工许可证,建设单位不得施工,在源头上确保市政消防水源建设的质量。
   (五)加快消防车辆装备建设。制约消防装备建设发展的因素除了政策导向外,矛盾主要集中在资金不足。公安消防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立足工作实际,抢抓各种机遇,谋求车辆装备建设发展。要善于审时度势,及时提请政府划拨专项经费,添置特种消防装备,提高攻坚能力。要善于广开渠道,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多方筹措资金,发挥主要受益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以政府为主,多方筹集资金,用于加快消防车辆装备建设的做法,既合情合理,也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有利于公安消防部队的健康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基础设施作为相对于主体产业而独立存在与发展的一个系统部门,是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密不可分的。在我市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分工不发达的环境里,公共消防基础设施是附属于政府,作为一种辅助部门我消防部门为政府提出可行的建议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社会生产力愈高,基础设施系统也会愈加完备。
其他文献
摘 要:介绍了音频化渣的基本原理及系统组成,对转炉化渣噪声的发生机理进行了分析。采用声学隔离、定向取声的办法,使音频信号真实地反映出转炉冶炼的噪音情况。该技术的应用有效控制了转炉吹炼过程中喷溅、返干的发生,使脱磷、脱硫效率得到提高。  关键词:音频化渣;转炉;喷溅;返干     1.前言    转炉炼钢过程中的化渣反应是否平稳直接影响到钢的质量与炼钢效率,传统化渣过程中由炉前工根据经验判断化渣反应
期刊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机密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各级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该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及时研究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档案是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主要信息源。管好用好档案,对资源开发起着重要作用。   现代社会建立系统、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对其生存与发展极为重要。在一个单位中,档案管理无疑是单位协调、有序、高效运行的有效
期刊
能源使用,不止带来是烟雾、光化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而且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在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同时,生态文明的发展也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发展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军队油料系统作为军队油料采购与保障的主体,在保证部队战训任务圆满完成的前提下,积极应对气候变暖、环境恶化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各地城市化的加快,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强,全国的耕地面积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减少,资源短缺,粮食短缺,粮价异常波动。同时,因各类园区的建设引发的土地征用矛盾和群体冲突事件,无不说明一个事实,中国的土地问题已经威胁到国家的稳定和安全。纯粹的经济增长并不等于发展,真正的发展应该是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土地是民生之本,开发区所面临的问题、压力与挑战也日益增加。因此,探求开发区土地管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了在当今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重要性;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现状,以及导致这一现状的内因和外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方法;实践后的反思。  关键词:发现问题的能力;内外因;培养方法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我们的认识上存在着一个误区,认为科学研究的起点是已有的问题。这使得我们总是跟在别人的后面,帮别人做研究,而不能进行独创性
期刊
摘 要:螺杆式空压机具有可靠性高、操作维护方便、动力平衡好、适应性强等独特的优点而受到炼化公司的欢迎,不过在运行中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故障,特别是用在炼化系统的螺杆式空压机出现故障后会直接影响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针对我公司的LYZ30/0.8-00型螺杆式空压机在运行中出现的故障进行原因分析,从中找出规律,并提出消除措施。  关键词:螺杆空压机;故障分析;平稳运行    1.前言    我公司储运厂
期刊
摘 要:D450煤气加压机的输送能力不足,造成转炉煤气的大量放散。通过转炉煤气加压机的改造,有效提升了转炉煤气的回收量。  关键词:转炉煤气;加压机;回收量    1.概述    型钢区有三座120吨转炉,正常生产时每天可产生转炉煤气100万m3左右,由于煤气加压机的输送能力不足,每天约有40万m3合格的转炉煤气被放散,造成了能源的极大浪费,并对型钢区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转炉煤气能向混合煤气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煤矿机电设备得到迅速发展和全方面推广应用,它直接涉及到矿井的安全生产、经济效益等各个方面。本文分析了煤矿在机电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煤矿机电管理水平的措施。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管理    1概述    机电设备在煤矿生产安全中占据着越来越重的地位,贯穿于矿井生产战线的各个环节,遍布于井上下各个生产角落,涉及范围广,技术性强。同时由于煤矿生产条件和生产环节的
期刊
摘 要:“比兴”在先秦往往与赋并举,以作为诗歌的三种修辞手法。而后的汉代,经学家对其做了一定的阐释,延至魏晋的文的自觉时代,赋比兴进入了文学理论之中。其中,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将“比兴”作为一个整体专列一篇,而将“赋”列入文体体系之中。这是在诗学发展中对“赋比兴”的新理解,并对后世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刘勰;文心雕龙;比兴    一    “比兴”作为我国传统诗学的重要修辞手法,刘勰将其纳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国民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如何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研究新时期企业工会女工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服务企业大局与服务职工的最佳结合点和着力点,使工会女工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新性、增强实效性,这就要求我们工会女工工作人员不能停留在以往的方式上,更不能完全套用旧的工作方法,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将新的思想、新的工作方法带入企业,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