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社部发言人宣布,截至2010年12月底,2010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为90.7%,比去年高出三个百分点。
作为一个大学教师,我实在没办法相信这个数字。如果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真的这样乐观的话,那么从大三开始就忙着为找工作发愁的学生,岂不是庸人自扰?吃饱了撑的?
还好,人社部的数字,没有百分之百,毕竟还留了9.3%的口子。只要冒出一个愣头小子说:“我就没有就业!”就可以告诉他:“你就属于那9.3%。”
想起某学术单位学术委员会评职称投票,某人做了几乎每个委员的工作,但是最终只得了一票,但每个投票的人都对他说,那一票是自己投的。这样的结果固然令人满腹狐疑,但还真的就没法追究。
可惜,数字不能当饭吃,有时只能暂时哄人,有时连哄人都哄不了,只能暂时应付。光辉灿烂的统计数字,不可能消解大学毕业生的愁苦。大家都知道这个数字是从哪儿来的、怎么来的。
现在的大学,哪个专业如果就业率上不去,明年就要限制招生或者停招,而停招限招,事关专业的生死。所以,无论如何,就是求学生,也要弄个证明,算是就业了。有的学校干脆来绝的,不拿就业证明来就不给毕业证。而我们的数字统计,又基本依靠组织,组织有本事组织出数字来,于是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就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更比一年好。
大学生的就业,跟农民工不同,属于刚性就业。农民工如果被解雇,找不到工作,可以回家乡继续种他的地。但是大学生不行,必须有个工作才能养活自己,否则就得继续靠家长养活。别说,这样的事例还真就不少。一些农村孩子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就在家里跟爷爷奶奶一起打麻将,靠中年的父母在外打工养活。但是,这样的生活何时是个了结呢?早晚还得有个工作。更多没这个福分的失业大学生,就只能漂在社会上。没有工作的大学生多了,时间一长,就是社会的隐患。
当然,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大学生,可以做“蚁族”、做“鼠族”,在一个生活指数很高的大城市里,挣生存线的工资,干貌似白领但民工不如的工作,只能租城中村里的一张床。你也可以说他们已经就业,但这样的就业,漫说发展,漫说以后结婚成家,就是糊口都很勉强。这样的就业,实际上不算就业。
当然,这些大学生也可以跟他们的父兄一样,去做农民工,去建筑工地,去工厂的流水线。但是,在付出了七八万求学的成本之后,却只能做原本无需上大学就做的工作,让人情何以堪?
虽然也有大学生无奈地做了这样的选择,但比较起来,这样的农民工的工作,大学生其实并没有优势,一无体力,二无经验,三不耐劳。真要是非逼大学生走这条路,别的不说,现在的好多大学将会人去楼空。
大学生就业难,已非一日,在我记忆中,大概有七八年之久了。就业难,原因很多,归根结底,一是我们的大学没有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来,学校的整体结构和培养模式都大有问题;二是我们的就业市场,跟大学状况和规模不适应。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方面的动力,更需要社会的压力。如果一味制造出一些令人欣慰的數字,自我陶醉,就像有重病在身,却一直吃安慰药一样,属于另一种形式的讳疾忌医,后果很严重。
刚刚还得到消息,某世界著名公关公司统计的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中国以88%高居榜首。但每个人都知道,恰恰我们的国民对政府信不过。而政府公信力不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发布的统计数字难以取信于人,这些数字,跟民众平时的感觉,差得太远。似乎,只是给上面看的。
这年头,有了网络,人不好蒙。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作为一个大学教师,我实在没办法相信这个数字。如果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真的这样乐观的话,那么从大三开始就忙着为找工作发愁的学生,岂不是庸人自扰?吃饱了撑的?
还好,人社部的数字,没有百分之百,毕竟还留了9.3%的口子。只要冒出一个愣头小子说:“我就没有就业!”就可以告诉他:“你就属于那9.3%。”
想起某学术单位学术委员会评职称投票,某人做了几乎每个委员的工作,但是最终只得了一票,但每个投票的人都对他说,那一票是自己投的。这样的结果固然令人满腹狐疑,但还真的就没法追究。
可惜,数字不能当饭吃,有时只能暂时哄人,有时连哄人都哄不了,只能暂时应付。光辉灿烂的统计数字,不可能消解大学毕业生的愁苦。大家都知道这个数字是从哪儿来的、怎么来的。
现在的大学,哪个专业如果就业率上不去,明年就要限制招生或者停招,而停招限招,事关专业的生死。所以,无论如何,就是求学生,也要弄个证明,算是就业了。有的学校干脆来绝的,不拿就业证明来就不给毕业证。而我们的数字统计,又基本依靠组织,组织有本事组织出数字来,于是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就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更比一年好。
大学生的就业,跟农民工不同,属于刚性就业。农民工如果被解雇,找不到工作,可以回家乡继续种他的地。但是大学生不行,必须有个工作才能养活自己,否则就得继续靠家长养活。别说,这样的事例还真就不少。一些农村孩子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就在家里跟爷爷奶奶一起打麻将,靠中年的父母在外打工养活。但是,这样的生活何时是个了结呢?早晚还得有个工作。更多没这个福分的失业大学生,就只能漂在社会上。没有工作的大学生多了,时间一长,就是社会的隐患。
当然,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大学生,可以做“蚁族”、做“鼠族”,在一个生活指数很高的大城市里,挣生存线的工资,干貌似白领但民工不如的工作,只能租城中村里的一张床。你也可以说他们已经就业,但这样的就业,漫说发展,漫说以后结婚成家,就是糊口都很勉强。这样的就业,实际上不算就业。
当然,这些大学生也可以跟他们的父兄一样,去做农民工,去建筑工地,去工厂的流水线。但是,在付出了七八万求学的成本之后,却只能做原本无需上大学就做的工作,让人情何以堪?
虽然也有大学生无奈地做了这样的选择,但比较起来,这样的农民工的工作,大学生其实并没有优势,一无体力,二无经验,三不耐劳。真要是非逼大学生走这条路,别的不说,现在的好多大学将会人去楼空。
大学生就业难,已非一日,在我记忆中,大概有七八年之久了。就业难,原因很多,归根结底,一是我们的大学没有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来,学校的整体结构和培养模式都大有问题;二是我们的就业市场,跟大学状况和规模不适应。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方面的动力,更需要社会的压力。如果一味制造出一些令人欣慰的數字,自我陶醉,就像有重病在身,却一直吃安慰药一样,属于另一种形式的讳疾忌医,后果很严重。
刚刚还得到消息,某世界著名公关公司统计的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中国以88%高居榜首。但每个人都知道,恰恰我们的国民对政府信不过。而政府公信力不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发布的统计数字难以取信于人,这些数字,跟民众平时的感觉,差得太远。似乎,只是给上面看的。
这年头,有了网络,人不好蒙。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