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上工作岗位已经九个年头,我在柳方平老师“学组讨论,合作学习”实验课题的指引下逐步成长。
  我职业生涯的第一阶段:青涩、紧张和茫然。
  初登讲台时的我考虑的更多的是如何不出任何纰漏地上完一节课而不是上好一节课。于是,我的课本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我备课的痕迹,有时候甚至要加一张同样密密麻麻的备课纸。直至戏剧性的一幕发生——由于风大,我准备的材料被吹走,把课堂教给学生这是我唯一的选择,而这节课上学生的表现也让我受益匪浅,这时候我才领悟到柳老师所说的“学生才是课堂的灵魂”,于是感觉自己的课堂改革势在必行。
  我职业生涯的第二阶段:盲目自信和反思。
  柳老师的实验课题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建立学习讨论小组,规范合作研讨要求;构建“学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教学结构模式;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学组讨论,合作学习”的信息交流反馈网络。我在学习完之后,每节课都进行实战演练,自信、热忱回到了身上,于是,我进入了职业生涯中超自信的第二阶段。
  我的一堂汇报课又一次改写了我的课堂规划。在汇报课上,学生表现积极踊跃,课堂氛围活跃有序,学组讨论热热闹闹。课后,柳老师在表扬了我的进步之后,问了我两个问题:“你认为讨论的必要性在哪里?交流的效果呈现如何?”这无疑又是对我当头一棒,因为这正中了我的“死穴”,外在热闹和有序真的有效吗?我不禁回忆起我的一系列精心设计。
  设计一:出示一个问题,直接要求学生讨论。针对这一问题,我进入了反思:是不是每一个问题都值得学生讨论?讨论之前需不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自己作为老师有没有做到问题的层次性难易呈现?经过深思之后,我做的仅仅是外在的热闹收获而已,而真正意义上的研究讨论我没有做到。
  设计二:讨论之后,巩固性检测。针对这一问题,我更是底气不足:检测了吗,效果怎样?学生集中讨论的问题我经常仅仅是课堂上相机点评而已,课后没有巩固练习,由此可见,我的课堂一切设计都是外在的热闹而已。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反思,我终于静下心来,真正走进“学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实验。于是,我进入了职业生涯中沉稳的第三阶段。
  我职业生涯的第三阶段:沉稳、力求有效。
  为了让讨论真正有效,我们以备课组为单位认真学习了柳老师的理论——要求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设计出紧扣教材重难点,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的思考题,思考题要难易适中,要能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又能促使学生认真读书,去品味语言。二是思考题提出后,“要使讨论有意义,第一要学生准备得充分”,绝不能走过场,摆形式。三是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巡督辅导,以免学生偏离教学中心。教师要协调好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关系,为学生的讨论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四是小组发言或学生自由抢答、质疑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这种“学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对学生也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讨论一开始,讨论组的人要立即围拢坐好,由组长主持讨论,讨论时,全员要“明目标,讲步骤,高效率”。二是要人人带着思考题,结合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来探求答案。三是小组讨论时,要个个积极主动地参与,要乐于旁问,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四是教师讲授、点拨和学生发言时,都认真听讲,发言时要观点明确,简明扼要,声音洪亮;争辩时要尊重别人,注意方式,语言要得体。学习之后,我对课堂进行了调整和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让讨论真正有效。(一)上课之前,认真钻研教材,设计出真正有效的问题,并且要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回答问题情况再做出是否需要讨论的决定,不能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做出无效讨论的决定。(二)讨论展开之前,根据问题难易,老师要明确要求:讨论的时间要明确,讨论小组成员要明确。
  二、展示讨论结果时,成员不可单一化。讨论小组内,尽管分工明确,但是为了避免个别勇敢的学生独领风骚、个别内敛的学生羞于表现,老师要采用自由回答与指名回答并用的方式,让提问成为提高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手段。
  三、合作学习时,针对学生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反馈。在学生进行交流时,老师一定要走入学生组内,针对学生出现的疑惑及时点拨;聆听学生的讨论,对于讨论的大方向给以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度,及时调整课堂进程;督促小组内各成员的任务分工落实情况,发言积极,记录详实。
  四、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问题大胆地交给学生,由学生解决,不要让所谓的标准答案拘束自己的思维,实现真正的学有所得。比如教学《从北京到北京的距离》这篇文章时,我先要求学生读文章并且圈画出能够体现作者观点的议论抒情句再体悟,在此基础上,在小范围内进行探讨。经过阅读和商讨之后,老师再带领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这样的话,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比老师声嘶力竭地靠答案讲解效果好很多。
  以上就是我自工作以来的感悟和思考,在组织学生“学组讨论,合作学习”时,柳老师的理论指导和课堂实战讲解,使我受益匪浅。“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我相信我的教学路也会越走越稳。
其他文献
朗读是一种重要的语文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朗读不仅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增强艺术鉴赏能力,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朗读需要技巧,需要方法,如果不动脑子,随便读读,读者和听者都不能得到美感,自然也妨碍了对文章的“知情达意”。  朗读应该做到“美读”,就是在读的时候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了解作者或者
期刊
古诗在中国的文化历史长河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这主要源于它那精炼的语言,极富韵律的节奏,蕴于字里行间的意境。可以这样说,它就是凭借着这一系列的优势,俘获了一辈又一辈诗歌爱好者的心。它本身所具备的文化底蕴也就如此地代代相续,得到了延伸。  时至现在,古诗仍然深受文学爱好者青睐,尤其是学生。但有所不同的是,他们的喜爱仅仅流于浅尝辄止的形式,实际并无更多更深的研究。比如,对于一首古诗,认为只要能背就行
期刊
在中学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是各科中最为复杂的、可塑性最强的一门学科,它除了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形象性、人文性之外,它还具有很强的教学情感性。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将人文教学的核心情感教育提到相当重要的位置。因此,语文教育的目标,不再是单纯一味地强调培养身体健康、学识渊博的人才,而必须是造就培养优秀的、全面发展的、具有丰富的健康情感的、独特的个性人才。  一、语文情感教学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人们至今
期刊
现阶段,不论是中学还是大学,许多学生都异常讨厌学习,甚至刚刚入学不久的小学生亦是如此。他们本来是充满生机活力的,本应对新鲜事物和知识充满好奇,但其实不然,他们竟然对扑面而来的文化知识望而生畏,这使人感到非常困惑。  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而且在独生子女时代,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小孩能表现得最好。他们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的小孩是最聪明的,于是
期刊
古典诗词教学是传承文化遗产的有效手段,通过不断提高古典诗词的教学效率,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古典诗词的文化熏陶,会欣赏研读古典诗词,提高古典诗词的影响力,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品味。中国的古典诗歌作为特有的文化载体,蕴涵着博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着悠久的中华文明,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充分发挥古诗词对高中生语文素养、人文素养的培养作用,特别是发挥其对高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作用,是古诗词教学责无旁贷的任
期刊
文化要从小抓起,要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到自己的文化。开展传统诵读活动,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化为他们的行为模式、处事方式,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民族情结的培养。儿童在诵读中,聆听圣贤的声音,追寻先哲的踪迹,全身心地沉浸于千古美文,不知不觉地体验到人对自然生命的关心,渗入到他们生命感受的深处,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一、让古诗文诵读这把钥匙开启孩子的心智  要确保孩子各个
期刊
古诗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存在规律性和复杂性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应该兼顾,并进行适当的练习,才能提高学生对古诗意象的理解能力。  一、古诗意象的规律性  古诗意象往往有其固定含义,许多诗人往往用相同意象表示相同感情或象征相同品质。如:月亮——思乡。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二、古诗意象的复杂性  (一)
期刊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师最为关注的话题。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语文教学贯穿于所有科目的教学之中,但是,爱学语文的学生很少,学习语文的效果也不是很好,语文成绩的提高很不明显。语文没有数理化逻辑性强,语文知识需要平时积累,学好语文的关键是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教师要提高认识,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
期刊
南宋朱熹《观书有感》这样写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  在学习活力课堂的有关资料之时,脑中突然冒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诗来,开始思考“活力课堂”的打造,是不是可以类比活水的
期刊
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是“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对执教者来说,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有三个:一是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使学生能自由阅读历代文献;二是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三是了解、掌握、理解现代文中的文言成份,提高语文修养。  传统的授课方式比较枯燥,学生很难产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所以要想实现文言文的有效教学必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