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中最亮的“星”

来源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y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18日傍晚,建平县沙海镇杜镇村的文化活动广场上人头攒动,设置在这里的“远教夜校”无线网络系统吸引来了众多村民:青年人拿起手机扫一扫,关注“建平党建”微信公众号,一条条新鲜生动的党建新闻资讯立即映入眼帘;时髦的老年人也纷纷拿起手机连接WIFI,搜索出优美欢快的广场舞视频教程,合着节拍愉快地跳起舞来。
  “远教夜校”是建平县委组织部拓展远程教育平台服务功能的一项举措。虽然才刚开办几个月的时间,但却有效提升了全县党建工作影响力、提高了党员群众的参学率,成为一颗服务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党员群众的闪亮“新星”。
  阵地建设“固本强基”
  创办“远教夜校”体现着管理部门的宏观协调力和微观执行力。建平县“远教夜校”坚持有教学场地、有夜校标识、有管理人员、有施教设备、有运行机制、有活动记录的“六有”建设标准。每所“远教夜校”原则上都要拥有不少于100平方米的教学活动场地和不少于100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广场,还要配备一套运转正常的远教学习播放系统、一套满足无线网络学习的路由系统和一批开展文体活动必需的设施装备,并将无线WIFI账号信息张贴公示。为加强“远教夜校”的管理,规定各村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同时从大学生村官、村级后备干部、优秀党员中确定一名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和组织活动。
  “这些年也没少到远教站点上课,但都是集中到一块学习,以前就好比‘大锅饭’,大家只能吃一个锅里的菜,现在更像是‘自助餐’,需要啥就拿啥,我们学得来劲,也更有效果。”对这种新颖的学习形式,基层党员群众是赞不绝口。
  师资教材“强强联合”
  强大的师资力量和特色的教学资源是“远教夜校”的两张王牌。在师资配备上,建平县主要从领导干部、技术专家、学校教师、致富能人中选聘出专兼职教师,确保每所“远教夜校”至少有3名相对固定、素质较高的教师,还以乡镇为单位建立起“远教夜校”师资库,对热门课程和紧缺师资实行联聘联用、统筹聘用制度。同时,各级党组织书记、“五包双代”单位主要领导、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带头上讲台,多渠道满足“远教夜校”的师资需求。
  在教材开发上,建平县坚持“系列化立题、项目化运作、社会化协作”的教材开发机制,围绕道德法治、基层管理、文明新风等公共科目,重点抓好政策法规、公共知识、农业技术和先进典型等类别的教材资源建设,明确要求乡镇级教学资源库教材不得少于50种,村级教学资源库教材不得少于20种。
  制度落实讲求“严”“实”
  建平县把“严”“实”要求作为“远教夜校”的立校之本。县委组织部要求每所“远教夜校”平均每月开展集中学习2~3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每年5月至10月对农村党员群众进行全覆盖培训,确保参学群众普遍掌握1~2项实用技能;灵活采取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方式开展教学,对外出务工、居住分散、文化程度较低的党员群众分别采取远程教学、微信送学、结对帮学等办法,有效提高群众的参学率和满意度。同时,县委组织部将“远教夜校”工作纳入基层党建目标年终考核内容,不定期对各地“远教夜校”建设情况进行督查暗访,一经发现“远教夜校”建设工作推进不力、建设进度迟缓等情形,将从严追究问责。
  入夏以来,建平县深井镇小马厂村党支部书记尹树学比以往更加忙碌了。原来,不久前小马厂村刚刚被县委组织部确定为全县首批“远教夜校”示范村。为了把这项工作抓严抓实,尹树学每周伊始就会把“远教夜校”当周的授课计划编排出来,并通过村里的公示板、大喇叭及时向村民公布。“夜校不能当摆设,建得好更要用得好,真正让老百姓从远教学习中尝到甜头!”尹树学感慨地說。
  (作者单位:辽宁省建平县委组织部)
其他文献
辽宁省盖州市现有终端站点241个,其中乡镇站点2个,村级站点221个,街道站点2个,城镇社区站点14个,农村社区站点2个。在组织系统积极构建各项工作新常态的新形势下,远教工作也面临着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如何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增加支部活力的问题。为此,盖州市委组织部对全市部分终端站点采取问卷调查、群众座谈、现场查看等方式,进行了抽样调研。  一、当前我市农村远程教育管理的主要做法  盖州市贯彻落
期刊
编者按:党员教育工作应如何进行创新,才能切合实际、满足实需、指导实践,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辽宁省抚顺市以“微”入手、从“微”突破、化“微”为实,让“微”力量成为助推全市党员教育工作创新的又一时代源泉。  自媒体、多媒体、新媒体、融媒体等众多“媒体新概念”汇聚成了一股时代巨潮,正涌入当今社会的各个角落,并引导着人们的思维、阅读、学习等产生了势不可挡的变化。面对基层党员群众的媒体阅读习惯正发生深刻变
期刊
2016年6月,广东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即将结束三年的援藏工作。在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墨脱,中山市农业局援藏干部黄丽萍仍忙碌在自己的岗位上。  字幕:2016年6月28日,距援藏队撤出还有21天  同期:黄丽萍(广东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成员、墨脱县农牧局副局长):2013年7月22号(我)来到这。在没来之前我知道这边比较落后,只听说这边路非常艰险、非常难走,但是不知道落后成这个样子。不是有四句话
期刊
走进湖南省醴陵县孙家湾村,只见簇新的村居林立,家家房前屋后都种满了花卉,不少人的家门口都摆着辆小汽车,你遇上的每一位村民脸上都洋溢着开怀的笑。这里就像一座安逸的大花园,让人流连忘返。说起孙家湾今天的好日子是怎么来的,村民们都说,是因为他们有位好书记叶志钢,还有他推广的远程教育。  在村站点找到了依然忙碌的叶书记,说起孙家湾的变化,他的话匣子就收不住了:“原本孙家湾村很穷,我上任以来,全力发展村集体
期刊
古人云“文无定法”,讲的是写文章应该不拘一格。文章如此,专题片也是如此。党建专题片的创作者无不在极力追求精致优美的高品质与推陈出新的好创意,因而我们才有幸看到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由于专题片和纪录片各自拥有鲜明的风格特点,一般而言,担负着宣教作用的党建人物专题片不太适合做成纪录片。但有时候,在党建专题片中恰当地融入纪录片典型的“纪实元素”,也会为党建专题片增添一抹亮色。  《墨脱路 墨脱情》是一部由
期刊
河北省孟村县有个小村庄——王林村,村党支部书记叫王春。村里的老少爷们儿平时很少叫他“王书记”,却更爱叫他“远教迷”。这是为啥?“为啥?”王春说,“就因为我喜欢远程教育,没事儿就张罗大伙儿来站点学习,所以他们才这么叫我。”  王林村不大,耕地也不太多,在过去垄沟刨食、靠天吃饭的时候,村民的日子就不太好过。王春打当上村支部书记的第一天起,就一直想让村民的日子真正富起来。可王林村的自然条件也就这样了,致
期刊
屈指算来,我在党员电教的工作岗位上已然挥洒了五载汗水,虽然说时间并不算很长,但我内心之中积淀的对这份工作的感受却有很多。回望来时路,可以说是既有风雨,也见彩虹。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这一路走来的心境,我想就是这句吧——“不为辉映只为爱”。  初出茅庐万事难  2012年,我从安徽歙县电视台调进了县委组织部电教中心。来之前,很多人就给我打起了预防针:“电教跟电视不同,想干好可不容易,尤其是拍电教片,更
期刊
我向来信奉“每一次拍摄都是又一次成长”这句话,因此每部专题片杀青之时,我都会努力去盘点一番,想想“经历了什么、理解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拍摄《郝建秀小组的“火车头”精神》,我自感是经历最多的,也是理解最深的,更是收获最宝贵的。毕竟,一种激励了国人半个多世纪的精神,就这样在我的镜头下具象成影像符号,提醒着我们:原来有一种精神会穿越时代而长青,时至今日仍感动你我——这种精神,就是郝建秀小组的“火车头”
期刊
我是一个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可以说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我们是大学生,却成长在田野里;我们是村干部,却满身书卷气;我们来自象牙塔,却和“泥腿子”打成一片;我们像“体制内”,却又是“编制外”。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虽是长河浪花,但也有独有的价值和意义。我们的故事,我们经历过的酸甜苦辣,也标注着我们在这个时代中的独特坐标。作为大学生村官的一员,我一直想把我们的想法说出来,把我
期刊
六千年前的人类祖先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通过仰韶、龙山文化遗址将远古文明跨时空传递。斗转星移,千年后的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利用多种“新媒体”手段不断拓展党员学习教育途径,多渠道多形式推进党员教育常态化,让这片中华民族南北文化交融汇聚的中心地带辉映出信息时代的“智慧之光”。  开办“空中课堂”,学习教育在掌上  刚刚完成党建APP的入户宣传,春光乡温室村的大学生村官李耀一回到村部,便立刻拨通了一名无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