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在分析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课程思政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方面,深入挖掘了会计职业道德的七项内涵中的课程思政元素。教学方面,强调应关注学生的体验价值,列举了促进思政教育效果的内化的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职业道德教育
一、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基于职业道德教育的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本质上是以“课程思政”载体,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融合。融合,不是直接照搬传统职业道德教育,也不是简单的把传统职业道德教育等同于“课程思政”,而是要找准融合点,以“课程思政”实施为契机,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助力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二、教学内容:挖掘会计职业道德的课程思政元素
传统会计专业课程中能涉及会计职业道德的地方,有机会挖掘“课程思政”的元素。在价值引领的前提下,仍要坚持知识优先,在合适的地方恰当融合“课程思政”,全过程育人不等于每节课都必须设计课程思政。对课程思政元素的丰富,关键在于教师平时的思考和积累,任课教师必须拓宽视野。具体从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分析可以融合的思政元素。
第一,爱岗敬业。适合在专业导论和会计学基础的专业课程中,结合学生未来职业规划,说明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及相关岗位在企业或社会方面发挥的功能,进而说明专业学习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邀请企业人员介绍不同岗位的工作状态,说明日常工作中敬业的价值,结合案例说明不敬业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后续在不同专业课中可以进一步深化,该门专业课的知识会在哪些岗位中运用,以及哪些岗位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第二,诚实守信。“不做假账”是贯穿会计工作的要求,但是上市公司造假案例仍然时有发生,在涉及财务会计、审计等课程教学中,分析财务造假的动机、手段、影响,会计人员、审计人员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等,启发学生思考诚实守信的意义。低年级还可以探讨诚信考试的意义。
第三,廉洁自律。提到廉洁,很多人直觉这个只可能与“领导干部”有关,却视现实生活中的小恩小惠为正常,需要打破这个错误认识,列举生活中很多人们习以为常其实并不“廉洁”的行为。“自律”要和“慎独”结合在一起,从小事出发,比如自主学习的独立性的讨论。因为涉及行为习惯的问题,这部分内容也适合专业基础课中探讨。
第四,客观公正。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道德所追求的理想目标,也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内容。在讲解会计学基础课程的内容时,可以结合诚信守信展开讲解,后续涉及财务造假案例分析、审计案例也相关,在受雇于人时如何保障“客观”,不为他人意见所左右。
第五,坚持准则。这是具备会计专业特征的规定,这里所说的“准则”,不仅指会计准则,而且包括会计法律、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与会计工作相关的法律制度。发生道德冲突时,会计人员如何坚持准则,不坚持准则会有哪些后果,是财务会计、审计课程中必然涉及的主题。
第六,提高技能。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尤其是在传统会计职业正面临新技术冲击的情况下,除了会计理论水平、实操能力,更重要的是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能力,这样才能在后续工作中不断保有个人的竞争力。
第七,参与管理。这是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新时代会计职业生命力的重要表现。各专业课讲解时,老师均可就相关专业知识拓展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发挥,并启发学生思考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应该或者可以参与那些层面的管理。第八,强化服务。要让学生明白不同岗位服务对象有差异,但强化服务的最终结果就是奉献社会。可以结合会计专业的发展史、典型人物事迹,说明会计对社会的服务作用。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个人的价值,这是职业道德的归宿点。
上述会计职业道德的思政元素,虽然在课程教授过程中是落脚在会计专业相关问题上的,但最终均可能对学生的三观塑造产生影响。目的并非为了植入课程思政,而是最终服务于课程的育人效果,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同向同行、相互促进。
三、教学方法:充分关注学生的体验价值,实现思政教育效果的内化
找准恰当的融合点后,不能只靠老师去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做,更重要的让学生参与其中,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有机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如情景教学法,安排学生课前观看《华尔街》、《大空头》等电影,就不同角色在电影中的行为选择在课堂上讨论,阐述自己如果是某角色会做如何选择以及选择的理由;比如各类财务造假案例、审计案例,让学生代入不同的角色角度,思考相关行为的动机是什么,如果自己处于那个位置,会做出什么选择,理由是什么。比如就实务相关的热点问题展开辩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实务具体问题的真实想法,比如是否支持“996”是爱岗敬业的表现、如何看待社會中的“关系”等。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简单地作价值判断,而是要做好充分准备对于学生不同的看法进行启发并引导,不要设置明知实际存在但禁止学生讨论的限制,否则学生会觉得所谓讨论不过是流于形式。课程评价方式也可以更灵活,比如课前就某一问题发表问卷,收集学生的观点,课后就同一问题发表问卷,比较学生观点的变化;某些课程思政的教学甚至可以不设置结果的评价,只要求学生参与,但课程要留有余韵,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专业课程建设角度,要避免各自为战,课程与课程之间就同一主题,可以设计安排不同深度的教学活动,避免重复,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专业精神、三观塑造等的持续正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徐跃.关于在会计学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思考[J].消费导刊,2019,(29):96.
[2]方忠良.会计专业的课程思政教育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8):47-48.
[3]蔡飞君.高校会计专业的课程思政问题研究与路径解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19):411-412.
作者简介:钟君,女,1986-01,四川资中,西南财经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硕士学位,工作单位:攀枝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资本市场与信息披露。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职业道德教育
一、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基于职业道德教育的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本质上是以“课程思政”载体,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融合。融合,不是直接照搬传统职业道德教育,也不是简单的把传统职业道德教育等同于“课程思政”,而是要找准融合点,以“课程思政”实施为契机,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助力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二、教学内容:挖掘会计职业道德的课程思政元素
传统会计专业课程中能涉及会计职业道德的地方,有机会挖掘“课程思政”的元素。在价值引领的前提下,仍要坚持知识优先,在合适的地方恰当融合“课程思政”,全过程育人不等于每节课都必须设计课程思政。对课程思政元素的丰富,关键在于教师平时的思考和积累,任课教师必须拓宽视野。具体从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分析可以融合的思政元素。
第一,爱岗敬业。适合在专业导论和会计学基础的专业课程中,结合学生未来职业规划,说明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及相关岗位在企业或社会方面发挥的功能,进而说明专业学习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邀请企业人员介绍不同岗位的工作状态,说明日常工作中敬业的价值,结合案例说明不敬业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后续在不同专业课中可以进一步深化,该门专业课的知识会在哪些岗位中运用,以及哪些岗位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第二,诚实守信。“不做假账”是贯穿会计工作的要求,但是上市公司造假案例仍然时有发生,在涉及财务会计、审计等课程教学中,分析财务造假的动机、手段、影响,会计人员、审计人员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等,启发学生思考诚实守信的意义。低年级还可以探讨诚信考试的意义。
第三,廉洁自律。提到廉洁,很多人直觉这个只可能与“领导干部”有关,却视现实生活中的小恩小惠为正常,需要打破这个错误认识,列举生活中很多人们习以为常其实并不“廉洁”的行为。“自律”要和“慎独”结合在一起,从小事出发,比如自主学习的独立性的讨论。因为涉及行为习惯的问题,这部分内容也适合专业基础课中探讨。
第四,客观公正。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道德所追求的理想目标,也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内容。在讲解会计学基础课程的内容时,可以结合诚信守信展开讲解,后续涉及财务造假案例分析、审计案例也相关,在受雇于人时如何保障“客观”,不为他人意见所左右。
第五,坚持准则。这是具备会计专业特征的规定,这里所说的“准则”,不仅指会计准则,而且包括会计法律、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与会计工作相关的法律制度。发生道德冲突时,会计人员如何坚持准则,不坚持准则会有哪些后果,是财务会计、审计课程中必然涉及的主题。
第六,提高技能。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尤其是在传统会计职业正面临新技术冲击的情况下,除了会计理论水平、实操能力,更重要的是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能力,这样才能在后续工作中不断保有个人的竞争力。
第七,参与管理。这是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新时代会计职业生命力的重要表现。各专业课讲解时,老师均可就相关专业知识拓展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发挥,并启发学生思考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应该或者可以参与那些层面的管理。第八,强化服务。要让学生明白不同岗位服务对象有差异,但强化服务的最终结果就是奉献社会。可以结合会计专业的发展史、典型人物事迹,说明会计对社会的服务作用。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个人的价值,这是职业道德的归宿点。
上述会计职业道德的思政元素,虽然在课程教授过程中是落脚在会计专业相关问题上的,但最终均可能对学生的三观塑造产生影响。目的并非为了植入课程思政,而是最终服务于课程的育人效果,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同向同行、相互促进。
三、教学方法:充分关注学生的体验价值,实现思政教育效果的内化
找准恰当的融合点后,不能只靠老师去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做,更重要的让学生参与其中,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有机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如情景教学法,安排学生课前观看《华尔街》、《大空头》等电影,就不同角色在电影中的行为选择在课堂上讨论,阐述自己如果是某角色会做如何选择以及选择的理由;比如各类财务造假案例、审计案例,让学生代入不同的角色角度,思考相关行为的动机是什么,如果自己处于那个位置,会做出什么选择,理由是什么。比如就实务相关的热点问题展开辩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实务具体问题的真实想法,比如是否支持“996”是爱岗敬业的表现、如何看待社會中的“关系”等。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简单地作价值判断,而是要做好充分准备对于学生不同的看法进行启发并引导,不要设置明知实际存在但禁止学生讨论的限制,否则学生会觉得所谓讨论不过是流于形式。课程评价方式也可以更灵活,比如课前就某一问题发表问卷,收集学生的观点,课后就同一问题发表问卷,比较学生观点的变化;某些课程思政的教学甚至可以不设置结果的评价,只要求学生参与,但课程要留有余韵,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专业课程建设角度,要避免各自为战,课程与课程之间就同一主题,可以设计安排不同深度的教学活动,避免重复,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专业精神、三观塑造等的持续正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徐跃.关于在会计学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思考[J].消费导刊,2019,(29):96.
[2]方忠良.会计专业的课程思政教育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8):47-48.
[3]蔡飞君.高校会计专业的课程思政问题研究与路径解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19):411-412.
作者简介:钟君,女,1986-01,四川资中,西南财经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硕士学位,工作单位:攀枝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资本市场与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