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传统文化,彰显别样风采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3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的课程需要向学生传递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得学生的思想水平以及文学水平能有一个较大的提升。本文对初中语文课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几点在语文课程中应用传统文化教学的策略,力求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 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初中语文课堂中应用传统文化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操,提高情趣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的思想文化水平,让其通过教材认识生活,在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学习之中不断更新自我价值观,认識到文化学习的核心,掌握语文学习的精髓,进而为自身创造一个更好的提升机会。
  (二)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对于中学生而言,缺少必要的判断能力以及抵制诱惑的能力,网络的发展对初中生的成长不乏消极影响。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学生能够真正地接触到优良的道德品质,在古人智慧的熏陶和影响下学会感恩父母、宽以待人,进而在实际生活中就会有更大的提升以及更广泛的成长空间。
  (三)有利于拓宽初中生的知识面
  对于初中生而言,升学的压力以及就业的倾向性使得学生很早就放弃了语文学科的学习,过度地倾向于西方文化知识的学习,摒弃了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精髓,这对于初中生的综合发展是不利的,从根本上说,传统文化的渗透学习能够拓宽中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认知事物的时候从更多的角度着手,更深层次和多角度地判断事物,久而久之有助于学生形成全局意识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
  二、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一)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解读教材中列示的文章
  在初中教育阶段,语文教材的古诗词是非常常见的,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仅仅要求学生记忆背诵,大体理解和认知古诗词中特殊词语的意义,并没有在教师的带领下深入探究和解读古诗词背后的文化底蕴,为了改善这一教学现状,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借着优秀古文的学习向学生展示古代文字的魅力,带领学生更深层次的探究、解读,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以及兴趣点,让学生在古诗词的阅读中理解文章的含义,掌握文章的核心理念,探究表达作者的真实意图,让初中生能够真正地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
  例如在学习《望岳》这一篇文章时,作者杜甫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通过什么样的字眼可以看出作者的壮志难酬?在课堂上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初中生对于这首古诗产生了很浓厚的探究兴趣,会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包括作者杜甫的人生经历、创作这首诗歌的背景故事以及唐朝整体的政治环境和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等。通过一系列的准备和探究,学生对于这首诗的认知又提高了一档次,通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以身临其境感受登高望远的壮观景象,与后整首诗的悲伤基调形成强烈的感情对比,对于学生的阅读冲击力大大提升。学生在背诵记忆这一首诗时也更能够认识到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写作技巧,在今后的语文作业创作中对于学生的影响是较为深远的。
  (二)语文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潜移默化中形成对于学生的影响
  作为学生的榜样,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主动学习和探究传统文化的知识,在日常教学中才能够借助传统文化完善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不断加强自身对于学生的影响力。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在课余时间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量,加强对于传统文化种类的认知,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的深度,并且多与优秀的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学习课堂教学的经验,能够让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最大程度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此外,语文教师要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课堂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提升学生的思维方式,在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漏洞,不断认识到自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改善,提高传统文化教学手段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影响力。
  例如在教导学生学习《刻舟求剑》这一门课程时,教师不仅要将寓言故事中蕴含的哲理清晰地展现给学生,还要让学生针对故事产生深入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及时提问,并列举一些古代有名的类似寓言故事,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活跃自己的思维,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学会灵活开动脑筋。教师也可以借机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读物,在课后鼓励学生探究身边存在的学习机会,进而加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力。
  三、总结
  由上可以看出,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传统的教学文化知识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对于语文课堂产生积极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也是很好的锻炼和提升的机会。为此,本文探究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完善的策略,分析了传统文化知识对于中学生成长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提出了几点优化完善的策略,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学习意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不断提升语文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荣永.浅析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3(40).
  [2]蔡沐芬.刍议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教书育人,2016(26).
  [3]周瑾.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新课程,2017(8).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产生一种新的理论,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合论。在学校教育学中既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又要注意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人的兴趣、情感、个性、意志、理想等。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兴趣;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西方,夸美纽斯强调:“对于儿童说来,对于使视觉、听觉和其他感官愉快
【摘要】语文教学是学生知识宝塔的基石和人文精神的源泉,它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显得尤其重要;如果说数学是启迪学生智慧的钥匙,那么语文就是让阳光照入心灵的窗口。小学语文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应与学生的心智发展相一致,切不可揠苗助长,以成年人心智标准来进行。在此,我将谈谈自己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感悟。  【关键词】积累;循序渐进;真善美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教学在积累中提升
【摘要】叶圣陶先生说“语文就是语言”,而语言就是指说话艺术。它既是“言传身教”的工具,又是表情达意的桥梁。为此,语文课堂的魅力就在于语言要有艺术性。教学语言艺术化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用艺术化的语言打动学生,吸引学生,启迪学生,让课堂充满魅力。  【关键词】辞约意丰;幽默风趣;启迪智慧;厚积薄发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苏联著名教育
【摘要】童话是一种深受儿童喜爱的,富有夸张和想象成分的文学样式。童话中曲折离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备受广大儿童的青睐。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指导低段学生进行童话主题阅读,提升阅读效益呢?笔者期待利用各种阅读工具,让低段的学生能够喜爱童话,并自然地沉浸于童话世界之中,尽情欣赏童话的魅力,感受童话故事所带来的真、善、美。  【关键词】阅读工具;童话主题;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
【摘要】在《蒹葭》这首诗中,诗人巧妙地利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一种凄迷的氛围,以此来烘托诗人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只有通过情境还原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诗歌所创设的朦胧凄清的情境中,才能让他们更好地体会诗歌独特的艺术美感。本诗教学中使用的情境还原法和我们通常所用的诵读品味法非但不矛盾、不冲突,而且还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  【关键词】古典诗歌教学;情境还原法;共鸣  【中图分类号】G632
【摘要】作文教学过程中,用就地取材的方法解决学生无事可写的困难,培养积累素材的方法、习惯。用当面批改的方式训练学生写作能力,掌握写作技巧。双管齐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把学生引领进写作大门  【关键词】就地取材;当面批改;写作入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解决 “写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的问题,但现实是一旦让学生写作文,很多学生常常觉得没什么可写,不
【摘要】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文本解读主要是指解读诗歌文本的能力,如何有效地解读诗歌文本成为中学教材解读的重要因素。本文将以高中语文诗歌文本解读为例,探讨中学教材的解讀策略。  【关键词】诗歌;文本解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是最具有韵味的一种文学。在高中语文教材选文中,诗歌文本的选择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价值地位。  一、人教版高中语
【摘要】本文对如何有效地教学诗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笔者提出了一些做法,以供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古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凝练的语言,和谐优美的音韵,让人徜徉其中而留连忘返;其蕴含的人生哲理让人深思并引为箴言;其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与骄傲。隔
、【摘要】在语文教材中,插图作为语文教学中的第二语言,不仅是美化教材的重要资源,而且是语言文字的扩展与延伸。本文基于插图在高中语文中不可取代的教学功能,以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共五册)为例对插图的配置与类型进行完全统计与分析,并提出教材插图使用的构想,以期能够为语文教育教学提供些许有利参考。  【关键词】插图配置与类型;高中语文教材;插图使用;人教版  【中图分类号】G642
【摘要】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有畏难情绪,教师执教文言文方式传统,以致文言文教学路上困难越积越多。如何教好文言文,对于语文教学领域来说是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个人认为,文言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处理好“文”与“言”的关系,将有不一样的天地。本文主要探讨这两者如何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结合运用。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文”与“言”;兴趣;有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言文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