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头号“公敌”。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慢性病正成为致残的主要原因和卫生资源的主要消耗所在。我国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在持续上升,因此,慢性病的防治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慢性病健康管理正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成为政府的关注点。通过对社区中的慢性疾病患者实施健康管理,不仅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增强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自我管理的能力,改善了疾病的康复效果。
关键词:社区 慢性病 健康管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512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446-01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头号“公敌”。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慢性病正成为致残的主要原因和卫生资源的主要消耗所在。我国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在持续上升,因此,慢性病的防治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慢性病健康管理正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成为政府的关注点。通过对社区中的慢性疾病患者实施健康管理,不仅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增强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自我管理的能力,改善了疾病的康复效果。
1 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概念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大家都能接受健康管理的概念。当前比较完整的定义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健康管理的宗旨是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简单的来说,所谓健康管理是一种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它是基于个人健康档案基础上的个性化健康事务管理服务,是建立在现代生物医学和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模式上,从生物、心理、社会的角度对每个人进行全面的健康保健服务,协助人们有效维护自身的健康。以减少或消除危险因素,保证良好的健康状态的过程;健康管理包括健康咨询、健康体检与监测、健康教育、健康危险因素干预和健康信息管理等。
2 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方法
社区慢性病的健康管理应当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文化背景建立相应的健康管理方法。国内外有着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技术与方法也在不断创新,目前常用的方法有:
2.1 建立健康档案。一般来讲,慢病病人的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健康档案和部分家庭健康情况。个人健康档案的内容主要是记载有关服务对象健康的系统资料,主要分为4个部分:①个人的一般情况(人口学资料);②健康行为与既往史;③家庭生活史和生物学基础资料;④危险因素。为了使慢病的健康管理行之有效,也有学者认为在收集和建立慢病健康档案的同时,还应包括服务对象对健康的各种需求、期望以及家庭的一般情况。目前我国正在政府引导下将逐步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这将为社区健康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进行健康评估和疾病风险评价。根据慢性病患者的健康信息,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和疾病风险评价。在对慢性生活方式疾病的健康危险因素评价中,按代谢综合征及其高危人群的诊断标准和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测模型,分别进行个体和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并且强调对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评价,充分利用群体监测资料,以便于对群体进行干预。也有学者认为根据健康评估中得出的疾病危险因素应结合出院医嘱的内容,对病人现存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做出诊断。
2.3 制定健康干预与促进方案。健康干预与促进(又称健康改善)是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帮助个人采取行动,矫正不良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与一般健康教育不同的是健康管理中的健康改善是个体化的,即根据健康评估中得出的疾病危险因素,由医生进行个别指导,并追踪效果。根据健康评价的结果,做出健康计划并对不同健康状况的个人给予不同的健康管理干预。由于每个人具有不同的危险因素组合,因此个人健康计划会针对个体危险因素筛查出个人健康管理处方,使每个人都能更有效地针对自身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其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从而有效地控制疾病并改善自身的健康。
3 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存在的问题
社区卫生服务是被WHO公认的控制慢性病的有效举措,但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对居民健康贡献并不理想。主要问题有:居民的健康观念落后,缺乏相应的健康知识与技能;居民生活方式普遍不科学,饮食结构不合理;医疗机构不能针对慢性病特点提供特色化的优质服务以满足社区群众需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大多依靠政府财政补给,但由于资金不到位,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施简陋,影响了业务的顺利开展。
4 我国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前景
卫生部于2004年10月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报告表明,中国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超过6亿人处于非健康状态。研究表明,在慢性病形成的诸多因素中,遗传因素占15%、社会因素占10%、气候因素占7%、医疗条件占8%,而个人行为生活方式占60%。也就是说,人们对慢病发病率上升诸多原因的分析,揭示了个人生活方式习惯是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脂肪肝、高血脂等慢性病发生的决定性因素,并且是可管理和可控制的。
社区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最终的目的是要改善人们的健康意识、健康行为、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增进人们的健康水平。同时,控制不断上涨的医疗费用,完善我国的健康保障体系。健康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和行业,一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另一方面,健康管理的出现应对时代的需要,体现出蓬勃的生命力,拥有广阔的前景。
我国的健康管理作为后来者,与国际水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把与国际接轨作为发展目标的同时,应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依托祖国传统医学文化,丰富健康管理服务的新内涵、创新服务模式与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服务在中国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2-24
[2] 周芬,孙玉梅.健康管理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42-44
关键词:社区 慢性病 健康管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512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446-01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头号“公敌”。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慢性病正成为致残的主要原因和卫生资源的主要消耗所在。我国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在持续上升,因此,慢性病的防治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慢性病健康管理正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成为政府的关注点。通过对社区中的慢性疾病患者实施健康管理,不仅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增强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自我管理的能力,改善了疾病的康复效果。
1 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概念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大家都能接受健康管理的概念。当前比较完整的定义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健康管理的宗旨是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简单的来说,所谓健康管理是一种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它是基于个人健康档案基础上的个性化健康事务管理服务,是建立在现代生物医学和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模式上,从生物、心理、社会的角度对每个人进行全面的健康保健服务,协助人们有效维护自身的健康。以减少或消除危险因素,保证良好的健康状态的过程;健康管理包括健康咨询、健康体检与监测、健康教育、健康危险因素干预和健康信息管理等。
2 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方法
社区慢性病的健康管理应当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文化背景建立相应的健康管理方法。国内外有着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技术与方法也在不断创新,目前常用的方法有:
2.1 建立健康档案。一般来讲,慢病病人的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健康档案和部分家庭健康情况。个人健康档案的内容主要是记载有关服务对象健康的系统资料,主要分为4个部分:①个人的一般情况(人口学资料);②健康行为与既往史;③家庭生活史和生物学基础资料;④危险因素。为了使慢病的健康管理行之有效,也有学者认为在收集和建立慢病健康档案的同时,还应包括服务对象对健康的各种需求、期望以及家庭的一般情况。目前我国正在政府引导下将逐步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这将为社区健康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进行健康评估和疾病风险评价。根据慢性病患者的健康信息,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和疾病风险评价。在对慢性生活方式疾病的健康危险因素评价中,按代谢综合征及其高危人群的诊断标准和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测模型,分别进行个体和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并且强调对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评价,充分利用群体监测资料,以便于对群体进行干预。也有学者认为根据健康评估中得出的疾病危险因素应结合出院医嘱的内容,对病人现存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做出诊断。
2.3 制定健康干预与促进方案。健康干预与促进(又称健康改善)是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帮助个人采取行动,矫正不良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与一般健康教育不同的是健康管理中的健康改善是个体化的,即根据健康评估中得出的疾病危险因素,由医生进行个别指导,并追踪效果。根据健康评价的结果,做出健康计划并对不同健康状况的个人给予不同的健康管理干预。由于每个人具有不同的危险因素组合,因此个人健康计划会针对个体危险因素筛查出个人健康管理处方,使每个人都能更有效地针对自身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其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从而有效地控制疾病并改善自身的健康。
3 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存在的问题
社区卫生服务是被WHO公认的控制慢性病的有效举措,但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对居民健康贡献并不理想。主要问题有:居民的健康观念落后,缺乏相应的健康知识与技能;居民生活方式普遍不科学,饮食结构不合理;医疗机构不能针对慢性病特点提供特色化的优质服务以满足社区群众需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大多依靠政府财政补给,但由于资金不到位,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施简陋,影响了业务的顺利开展。
4 我国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前景
卫生部于2004年10月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报告表明,中国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超过6亿人处于非健康状态。研究表明,在慢性病形成的诸多因素中,遗传因素占15%、社会因素占10%、气候因素占7%、医疗条件占8%,而个人行为生活方式占60%。也就是说,人们对慢病发病率上升诸多原因的分析,揭示了个人生活方式习惯是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脂肪肝、高血脂等慢性病发生的决定性因素,并且是可管理和可控制的。
社区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最终的目的是要改善人们的健康意识、健康行为、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增进人们的健康水平。同时,控制不断上涨的医疗费用,完善我国的健康保障体系。健康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和行业,一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另一方面,健康管理的出现应对时代的需要,体现出蓬勃的生命力,拥有广阔的前景。
我国的健康管理作为后来者,与国际水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把与国际接轨作为发展目标的同时,应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依托祖国传统医学文化,丰富健康管理服务的新内涵、创新服务模式与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服务在中国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2-24
[2] 周芬,孙玉梅.健康管理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