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课程参与可以跟课程改革的要求形式互动,在推进课程改革的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树立起“课程发展即教师发展”的理念。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教师专业发展 循环效应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这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循环效应:一方面教师专业发展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撑,课程改革的推行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另一方面课程改革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机会,并反过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二者之间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前提是教师要积极理解课程改革、参与课程改革。我结合我校实际揭示这种循环效应的一个方面: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课程参与可以跟课程改革的要求形成互动,在推进课程改革的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树立起“课程发展即教师发展”的理念。
  一、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面对新世纪、新形势、社会发展新的需要,我认为中职教育的课程改革应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突出学校特色,加强重点专业建设。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正处于一个不寻常的时期,充满着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政府正着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社会对中等职教生有着大量的需求,另一方面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原有的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师资力量、教育模式等相对滞后,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再者,各大专院校连续几年扩招,高职教育的发展等都影响着中职学校的生源。我校原有的专业结构、课程设置相对过时,没有特色,招生连续几年大幅度滑坡,学校的生存一度出现危机。因此,要适应社会需求,对学校的专业结构、课程设置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办出自己的特色,加强重点专业的建设。这几年,我校进行了一些改革,发挥了优势,在原有气象、通信专业的基础上增设了计算机通信、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与应用、气象防雷、办公自动化等专业,充分发挥了部门优势,把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与应用专业作为重点专业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初具规模,突出学校特色,在社会上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2.适应社会需求,突出专业特色,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中职教育主要是培养社会需求的中等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即走入社会,要在社会中很快地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迅速地胜任自身的工作岗位,这就要求中职教育要突出专业课程的实用性,体现其职业性。我校对于重点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专业课程教学大纲都作了重大修正、改革。一是开设了专业综合化课程;二是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增加了学生的实习、实验时间;三是开设了专门的技能培训课,进行了岗前实训,要求每一个学生在毕业前都能取得一个或多个工种的上岗证,使得学生走出校门时都有一技之长。
  3.结合国家教育现状,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流。
  中职生除了直接走社会外,现在还可以继续到更高层次的学校学习。对于部分有继续学习深造愿望的学生,要进行适当的分流,给他们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我校在学生学习的后半段,根据学生的愿望,对学生进行分流,把愿意继续学习深造的学生集中起来,执行一套专门的教学计划,重点打好他们的基础,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方向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也是推行课程改革的重要力量,因而无法回避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变化和挑战。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积极影响,实际上就是教师通过积极回应改革所带来的挑战,而创造出自身专业发展的新的“生长点”。
  1.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动力。
  课程改革必然会产生某种新意,这种新意打破了教师已经习惯的常规教育教学模式,给教师的专业活动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从而使教师产生了渴望了解新知识的强烈动机,这就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心理基础。同时,课程改革在本质上是课程价值观的重大调整,新的课程理念整合原有的课程与教学,倡导新的课程形态及新的教学方式,体现出课程与教学的“范式转换”,从外部给教师提出了专业发展的要求,使教师面临新的挑战。无论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强烈动机,还是外部“范式转换”所提出的新的要求,都是一种巨大的动力,推动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积极参与各种专业发展的活动,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
  我校近几年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所设专业进行了调整,增设了几个新专业,如电子声像设备、办公自动化、气象与防雷等;对原有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如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新开设了《电子通讯系统》、《卫星电视与有线电视》、《电子CAD》等课程;优化了专业课程,增设了综合化课程,等等。对原有的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对学校教师提出了专业发展的要求,而很多教师面临挑战,能克服困难,给自身加压,积极参与各种专业发展的活动,如:进一步学习新的技术、新的方法,注意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新动向,对自身的专业进行拓展、求新、求精,从而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均得到很大提高。
  2.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方向。
  在课程改革以前,教师已经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独有的教学哲学、教学观念和教学技能,它们在既有的课程与教学的运作中卓有成效。但是,课程改革要以对原有的课程与教学进行根本性的变革。这样,教师原有的教学观念和技能就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因此,课程改革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方向,教师必须根据新课程的需要,重新设计、规划并进行自己的专业发展,重建自己的教学哲学、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技能,从而适应新的课程与教学。
  三、课程发展即教师发展
  “课程发民即教师发展”的理念是课程改革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体现。课程发展必然带来教师的发展,推动教师专业自主和专业提高,其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重新界定自身角色。
  我校本次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都体现了“参与决策”和“民主分享”的课程开发理念,使新课程在价值观、认识论、教学观等方面不同于原有的课程。因此,教师原有的认识论、教学观和课程观也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这样才能真正推行新课程,实现新课程的理想。这就要求教师对自身的角色重新进行界定。
  2.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对课程与教学进行“概念重建”。
  对于教学,人们往往把它看作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简单拼合:教师所谓的“教”只不过是把书本上既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只不过是信息的单向度传递;而学生的“学”也只不过是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因此,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忽视了教师和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事实上,教学作为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首先是教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让人被动地接受的,而是有认知能力的个体在具体情境中通过与情境的相互作用而发现、建构起来的。学生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会对其经验进行可能的解释,但这种解释不是绝对的、永久的,而是相对的、暂时的,它会不断地被修正和发展。因此,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应只是无条件接受教师的传授,而应是主动选择、主动建构,并将知识纳入自己的经验世界的过程。
  3.课程改革要求重建学校文化。
  重建学校文化的关键是树立起参与、合作、民主的学校文化,当前,参与、合作、对话与民主已经成为新时代精神的基本写照。在这种新的时代精神的关照下,学校教育领域也应确定教师参与课程的理念。教师参与课程改革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强调教师的课程参与是学校民主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改进学校课程、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因为在合作的学校文化中,教师专业个人主义的教学行为将被打破,教师之间可以加强合作、充分交流,从而增强课程的适应性,提高课程质量。对于学生来讲,学校文化的重建意味着他们个性化学习权利的实现。新型学校文化要求转变学生观,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因而高度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性,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特别需求去学习,以获得自身的充分发展。
其他文献
精准扶贫工作是目前国家大力推行的一项工作内容,在改善民生和解决脱贫问题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自从精准扶贫提出以来,各地都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精准扶贫
目前高三历史教学中通常用三轮复习法,其中第一轮复习(按教材顺序进行的章节、单元复习)时间最长,是整个高三复习总体战略的“第一战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奠基工程。这一轮复习效果的好坏可以说直接关系到高考的成败。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第一轮复习的策略谈点粗浅看法。  一、指导思想  依据《考试大纲》《课程标准》、教材的基础知识点和2007年高考试题的分析以及学生的知识储备实际,按照教研室下发的一轮复
4月27日,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座谈会在济南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去年全省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交流经验,部署今年工作。省人社厅纪检组长刘
一、改集体备课  俗话说:“课上一分钟,课前百倍功”。为了切实抓好教师备课的环节,体现集体智慧,实现群体进步。我园在组织教师扎实地学习《纲要》、理解《纲要》、落实《纲要》,真正使《纲要》成为每个人教育改革行动纲领的基础,将以往的备课形式改成全园备课、分组备课和按班备课形式。  1.全园备课  全园备课是分组备课和按班备课的总起点。由分管园长和主任主持,其目的对各年级课研进行点评和分析,同时提出特殊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精心设计主题,优化活动环节,多种形式展示成果。通过不断的训练,既增长学生见识激发学习兴趣,又有效提高自身阅读和写作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实践;主题;环节;成果;素养    皮亚杰指出:活动既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人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形成主体性,只有在活动中才能表现出主体性,因而,对学
数学学科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性、工具性学科,数学能力是中国小学生必备的学习技能.当前,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潮流下,校园同样需要和谐,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更需要和
要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抓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基础教育阶段,要抓好养成教育就要确定好内容,使养成教育落到实处;建立起激励机制,以巩固养
物理概念是一类物理现象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在人脑中概括和抽象的反映,是组成物理知识的基本单元。它的学习是物理学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学习不仅包括理解概念的物理意义,还包括运用概念解释自然、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解答有关的物理问题。本文试从教学策略的优化上,利用“台阶法”来讨论概念的教与学。  一、关注教与学的本质属性  学习是在学习者的头脑中建立或者修改一个知识体系。即新知识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法制建设不断地完善,取得了重大成绩。1999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国家一直致力于普法教育工作,国民的法律意识在不断地增强。加强法制建设是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方向。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意义重大。  《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的第七、八课就是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和法制精神的。不过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1.由于篇幅限制等原因,教材中对一些重大问题描述不多,如
闲暇时,我偶尔翻阅一些旧书籍,看到一本有关养生的书里提到读诗诵词能治病,果然如此吗?我请教了一位老中医朋友,原来诗词疗法自古有之,隶属于心身医学,是阅读疗法的一种。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