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本求源

来源 :广东教育·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hao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高考天津卷压轴题第12题,综合了电容器,导体棒切割磁感线,动量定理等知识,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习题。但该题实质是由几道简单经典试题组合而来,熟练掌握原始模型,重视平时的基础,压轴题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有原题的味道,解出压轴题并没有想象中的难度。
  (一)经典原题
  【例1】如图所示,金属棒ab的质量m=5g,放置在宽L=1m光滑平行金属轨道边缘处,两金属导轨处于水平面内,该处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强度B=0.5T,电容器的电容C=200uF,电源电动势V,导轨平面距地面高度h=0.8m,g取10m/s2。在开关k与1接通稳定后,再把k扳到2接通,则金属棒被抛到s=0.064m的地面上,试求电容器两极板的剩余电量是多少?
  解析:金属棒抛出后水平方向v=■
  竖直方向h=■gt2
  金属棒被抛出的瞬间过程BIL?驻t=mv
  q=I?驻t
  原来电容器上的电量Q=CE
  金属棒被抛出电容器上剩余的电量为Q-q=1.6×10-3C
  结论1:应用动量定理可以求变力的冲量,这时可以求出该力作用下物体动量的变化量,用动量的变化量等效代替变力的冲量。若导体棒只受安培力或安培力远大于其它外力,则由动量定理得:BIL?驻t=mv2-mv1,又因为q=I?驻t,故BqL=mv2-mv1,利用动量定理可以求得安培力作用下通过某个截面的电量。
  【例2】如图2所示,长平行导轨PQ、MN光滑,相距l=0.5m,处在同一水平面中,磁感应强度B=0.8T的匀强磁场竖直向下穿过导轨平面。横跨在导轨上的直导线ab的质量m=0.1kg、电阻R=0.8?赘,导轨电阻不计。导轨间通过开关S将电动势E=1.5V、内电阻r=0.2?赘的电池接在M、P两端,试计算分析:导体ab的加速度的最大值和速度的最大值是多少?
  解析:在S刚闭合的瞬间,导线ab速度为0,没有感应电流,由a到b的电流I0=■=1.5A,ab受安培力水平向右,此时ab瞬时加速度最大,加速度a0=■=■=6m/s2。
  导体棒ab向右运动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根据右手定则,感应电动势产生的电流方向与电动势E产生的电流方向相反,回路电流减小,导体棒ab受水平向右的安培力减小,导体棒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当感应电动势E/与电池电动势E相等时,ab的速度达到最大值。此时回路内的电流为0,导体棒做匀速运动。根据上述的分析可知E-Blvm=0,所以vm=■=3.75m/s。
  结论2:在匀强磁场中导体棒不受其它外力时,导体棒外接直流电源,导体棒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大加速度为导体棒接通瞬间,终极状态为导体棒做匀速运动,导体棒由于电磁感应带来的电动势和原电动势大小相等,回路内的电流为0,安培力为0。
  (二)2017年天津卷压轴第12题
  【例3】电磁轨道炮利用电流和磁场的作用使炮弹获得超高速度,其原理可用来研制新武器和航天运载器。电磁轨道炮示意如图3所示,图中直流电源电动势为E,电容器的电容为C。两根固定于水平面内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间距为l,电阻不计。炮弹可视为一质量为m、电阻为R的金属棒MN,垂直放在两导轨间处于静止状态,并与导轨良好接触。首先开关S接1,使电容器完全充电。然后将S接至2,导轨間存在垂直于导轨平面、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图中未画出),MN开始向右加速运动。当MN上的感应电动势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相等时,回路中电流为零,MN达到最大速度,之后离开导轨。问:
  (1)磁场的方向;
  (2)MN刚开始运动时加速度a的大小;
  (3)MN离开导轨后电容器上剩余的电荷量Q是多少。
  解析:(1)MN开始向右加速运动,电流方向从M到N,根据左手定则,磁场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下
  (2)电容器完全充电后,两极板间电压为E,当开关S接2时,电容器放电,设刚放电时流经MN的电流为I,有
  I=■①
  设MN受到的安培力为F,有
  F=IlB②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ma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
  a=■ ④
  (3)当电容器充电完毕时,设电容器上电量为Q0,有
  Q0=CE ⑤
  开关S接2后,MN开始向右加速运动,速度达到最大值vmax时,设MN上的感应电动势为E′,有
  E′=Blvmax ⑥
  依题意有
  E′=■ ⑦
  设在此过程中MN的平均电流为■,MN上受到的平均安培力为F,有
  F=■lB ⑧
  由动量定理,有
  F?驻t=mvmax-0 ⑨
  又■?驻t=Q0-Q ⑩
  联立⑤⑥⑦⑧⑨⑩式得
  Q=■ ?輥?輯?訛
  点评:本题的模型和例1的模型非常相似,即先给电容器充电,后电容器通过导体棒放电,导体棒由于安培力的作用运动,电容器的放电量都通过动量定理求出。所不同的是例1导体棒的末速度通过平抛运动求得,天津高考题的导体棒的末速度,通过导体棒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模型求出。从例2可以看出,在匀强磁场中导体棒不受其它外力时,导体棒最大加速度为导体棒接通瞬间,导体棒终极状态为导体棒两端的电动势大小与外接电源的电动势大小相同,对于天津高考题,导体棒两端的电动势与放电后电容器两端的电压相等。本题求解(2)问与例2完全相同,求解(3)问结合了例1和例2两种思想。
  (三)变式巩固
  【例4】如图4所示,水平导轨两端接有电容C,一有效长度为l的导体棒跨接在导轨上,不计导体棒与导轨间的摩擦,现给导体棒一个向右的初速度,则在导体棒向右运动的运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开始时导体棒的加速度最大
  B. 导体棒最后做匀速运动
  C. 导体棒最后静止在导轨上
  D. 回路中最终的感应电流为0
  解析:导体棒相当于电源,导体棒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电容器被充电,极板上的电压U逐渐增大,导体棒受到向左的安培力,导体棒的运动速度减小,导体棒的感应电动势减小,设导体棒的速度减小为v时,U=Blv,此时回路内的电流为0,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为0,导体棒做匀速运动,选项BD正确、C错误,导体棒向右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开始时导体棒的加速度最大,选项A正确。
  点评:本题和例2的区别在于例2有直流电源,导体棒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电动势为反电动势,本题导体棒为电源,电容器上的电压为反电动势,但问题的本质都相同,当回路内的感应电流为0时,即总电动势为0时,导体棒的速度取极值。
  【例5】如图5所示,“质量m=3.0×10-3kg的“ ■ ”型金属细框竖直放置在两水银槽中,“ ■ ”型框的水平细杆CD长l=0.20m,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B=1.0T、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中,电源电动势E= 16V,通过通过开关k,电容C=2mF,与两水银槽相连,在开关k与1接通稳定后,再把k扳到2接通,瞬间细框跳起(细线跳起瞬间安培力远大于重力),跳起的最大高度h=0.20m。试求
  (1)跳起过程通过CD棒的电量为多少?
  (2)跳起后电容器两极板的电压是多少?
  解析:根据动量定理细线跳起瞬间B1Il?驻t-mg?驻t=mv
  细线跳起瞬间安培力远大于重力,重力冲量忽略不计
  q=I?驻t
  跳起后机械能守恒mgh= ■mv2
  解得 q=0.03C(2分)
  (2)原来电容器上的电量Q=CE
  金属棒被抛出电容器两极板的电压 U=■
  解得U=1V
  答案:(1)0.03C (2)1V
  点评:本题和例1情景、求法基本一致,只不过该题用竖直上抛,求导体棒离开水银槽的速度。
  天津卷压轴题第21题,看似一道新情景习题,实际是可以转化为上面两个重要结论的应用,有原题的味道,解题时要学会转化。题目设计和两种经典习题相比,创设新颖,构思巧妙,导体棒的终极速度通过两个电动势大小相等联系了电容器上的剩余带电量,导体棒的终极速度通過动量定理联系了电容器的放电量,从而根据电量守恒建立方程求解。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并利用相关信息进行转换的能力。
  责任编辑 李平安
其他文献
“您也来洗衣服了!”  一大早,越河街道竹竿巷社区洗衣房门口,前来洗衣物的老人三五成群。  “免费洗衣房”“科普世界”“舞蹈活动室”“书法天地”……近年来,济宁任城区越河街道居民发现身边的社区服务、休闲娱乐场所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  “以前的老旧设施,如今也焕然一新,再也不愁休憩锻炼的好去处了!现在,每周都有网格员为我们这些老年人上门服务,别提有多方便。”社区居民刘大妈告诉记者。  据了解,这些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虚实手法是重要的表达技巧,像大家耳熟能详的柳永的《雨霖铃》就是虚实手法完美结合的典例。作者在创作时讲究“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通过具体的艺术描写,构建了一个虚拟的意蕴悠远的艺术境界。  一、虚实之谓  实,是指作者在创作时对客观对象自身的正面的描写,这对象是实象、实事、实境。  虚,是指采用侧面烘托或暗示或想象描绘出的对象。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之景、事、物与想象的景、事、物融合
笔者多次参加高考作文评卷工作,在评卷过程中看到考生作文答卷表现出来的思想贫乏、情感干涩、逻辑混乱的状况,甚感唏嘘,这是当前高三作文训练形式化、套路化的恶果。近些年高三作文指导中存在的严重偏离写作本质的所谓“针对性训练”严重桎梏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马克思说过,语言即思想。高中学生要提高写作水平,必须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让语言闪耀着思想的光辉。这里,为了让我们的话题更有针对性,也为了能在这篇短文中对
作为即将实行新高考模式的省份,广大考生热切关注新高考所带来的试卷结构、命题方式等方面的变化。作为语文试卷中重要的检测模块——文言文阅读,不同考生寄予了不同的情感,或爱之,或恨之,但又都无法避开之,毕竟近20分的分值摆在那里。因此,新高考文言文的呈现方式、素养要求等必然成为广大考生关注的热点。  其实,2020年全国高考除新课标Ⅰ、Ⅱ、Ⅲ三套试卷(简称全国Ⅰ、Ⅱ、Ⅲ卷)外,还命制了新高考Ⅰ卷(适用于
苏轼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谈散文,唯有在文体的参照系中才能让考生获得感性的认识。以小说为参照系,常规小说重情节,环环相扣,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一气呵成,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那散文呢,是若干生活片段记忆的连缀,共同道出作者心中的那一点情愫,片段间的逻辑关系细若游丝,情绪弥漫通篇。所以,谈散文解题,先要读懂散文,之后才是做对答案。  一、读懂散文,要在“散”中梳理
2021年江苏省正式实施新高考改革方案,历史学科作为“3 1 2”模式中的“1”成为高考必选科目之一,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同时在高考试题中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趋势愈加明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21年无论是江苏省两次适应性考试还是各地模拟试题在开放性、拓展性和综合性方面都有了明显变化。本文试图从一道论述题说起,谈谈高三复习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一些思考。  2021年南京历史二模试卷的第17题,
“史料实证”素养是“在探究特定历史问题时,能够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能够利用不同类型的史料,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形成对该问题更全面、丰富的解释。”[1]按此,教师设计历史探究课堂时应该培养学生的“文本阅读”、“证据概念”[2]和“论证思维”能力,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查阅历史资料和评估历史资料作为解决问题证据的可能性,并透过历史资料思考和论述观点。以下,笔者以《中国古代的科学
化学是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的科学。它曾长期受中世纪炼金术的影响。直到十七世纪后半叶,随着欧洲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生产力迅猛发展,冶金、化工生产和科学实验得到纵深发展,人们积累了大量关于物质转化的新知识,近代化学得以建立与发展。  1661年,英国化学家罗伯特·波義耳在其著作《怀疑派化学家》一书中批判了炼金术和传统的元素学说,提倡科学实验的方法,并提出了科学的元素定义,使化学成为一门科
数形结合法在每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中都有所体现,它常用来研究方程根的情况,讨论函数的值域(最值)及求变量的取值范围等.对这类内容的选择题、填空题,数形结合特别有效.从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数形结合的重点是研究“以形助数”.今后的高考中,仍然会沿用以往的命题思路,借助各种函数的图像和方程的曲线为载体,考查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在考题形式上,不但有小题,还会有解答题,在考查的数量上,会有多个小题考查数形结合
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与以往的高考一样,在人们的翘盼中开始,又在舆论的抑扬中结束。在所有科目考试中,依然不出意外地,语文学科最受人们关注,作文试题最引众人围观。今年比较以往情况不同的是,师生感叹者甚众,抱怨者更多。感叹试题难度太大,抱怨试卷变化太多。  客观地看,考生种种的感叹与抱怨不是没有根据的。尤其是我省最近一二年从高考分省命题试卷考试转换到使用全国统一试卷考試的高三师生,既有桑田倏忽成沧